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免浇灌植生墙系统.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7010419
  • 上传时间:2019-09-2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20.6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117467.1

    申请日:

    20100209

    公开号:

    CN201690825U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02,A01G27/06

    主分类号:

    A01G9/02,A01G27/06

    申请人:

    蔡仁惠

    发明人:

    蔡仁惠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景兴路67巷3号3楼

    优先权:

    CN201020117467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万志香;曾旻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包含有土生植物、支撑架体、复数个植物容器、复数个入水管、复数个出水管及复数个连接管,其中该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而该支撑架体上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并且底部支撑架向外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能使插入土生植物的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及延伸式凹环上,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保护盖、上层透水层、土壤层、下层透水层、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及储水空间,其结构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而该支撑架体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上,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透水层、土壤层及储水空间,其中该土壤层上下各连接透水层,而该储水空间则设置于土壤层连接的透水层下方;土生植物,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架向外倾斜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容器开口周缘上放置有保护盖,并于植物容器开口周缘下方环绕凹设固定用凹槽,能使植物容器上的固定用凹槽定位于底部支撑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与固定用凹槽中间开设两个相对应洞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对应洞孔各外接水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对应洞孔添加连接管,将复数个植物容器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附加有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该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一端置于土壤层内,另一端则浸泡于储水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为具有透水性的过滤海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为人工轻质土壤。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采用钢料、铁料或不锈钢制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容器由低导热材质制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能自行储存雨水并能直立于建筑物立面上的植生墙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在墙面上做绿化的作业者,实施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1.先在墙面上架设细小的杆架,以供栽种蔓藤植沿其生长散开来,而构成网面结构; 

    2.将花盆或植栽花箱直接固定在墙面上,并定期通过人工浇灌来维持植物寿命; 

    3.使用用虹吸布包覆栽培介质,以金属网架固定于墙面上,在虹吸布上割开×型开孔种上植物。 

    然上述现有方式具有下列的缺点: 

    1.栽种蔓藤的架构并不能提供植物根部生长所需的栽培介质,不能栽植更多样性的植物种类,且绿化的墙面需长时间等待蔓藤植物生长覆盖,无法提供短期速成的绿化成果,并且浇水作业不容易,是产生诸多困难之处; 

    2.对于直接固定在墙面的植栽花箱,经浇水作业后,会使多余水分随意流出并会浸入墙面,同时会造成墙面损毁,若是浸入下方植栽箱时,会造成下方植栽箱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生长; 

    3.针对固定于墙面的方式,由于必须依靠人工浇灌(如滴流管式、针流管式等浇灌系统)来维持植物寿命,因此每日浇灌所使用的水量,将会造成大量的成本(维持费用),因而也降低了民众施作的意愿; 

    4.关于虹吸布包覆栽培介质,当水分浇注后,栽培介质容易从″×″型开孔流失,另外虹吸布及金属网架未能提供良好的隔水功能,若进行浇水作业后,水分浸入墙面、四处流出。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良好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能让植生墙系统能直立于建筑物立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中该免浇灌植生墙系统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包含有 

    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而该支撑架体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 

    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上,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透水层、土壤层及储水空间,其中该土壤层上下各连接透水层,而该储水空间则设置于土壤层连接的透水层下方; 

    土生植物,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内部。 

    该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而该支撑架体上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并且底部支撑架向外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能使插入土生植物的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及延伸式凹环上,而该植物容器包含有保护盖、上层透水层、土壤层、下层透水层、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及储水空间,其结构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而当复数个植物容器结合放置于支撑架体上时,外观会以垂直状的并列方式,并列布置于建筑立面上,因此若有下雨时,雨水会由上层透水层进入土壤层,并再通过下层透水层将水集中于储水空间中,而储水空间中的水分会再通过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来渗透回土壤层,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来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若是持续没下雨时,可自行进行浇灌,将水分由入水管(第一个入水口外接的入水管)经过连接管进入复数个植物容器及复数个连接管后,由上而下排列的植物容器中的土生植物即会陆续得到均匀地灌溉,而多余的水分则会经由出水口流经过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备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其中该植物容器可自行储存雨水,用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来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2.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当直立挂于建筑立面上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并达到都市绿美化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可配合建筑物雨水回收系统扩大收集范围,将雨水引导至最上层的植物容器进行储存,而多余的水分将会通过连接管流至最底层的植物容器,并由出水口外接的出水管排出。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鸟瞰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立体结构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剖面图; 

    附图说明:1、支撑架体;11、底部支撑架;12、延伸式凹环;2、植物容器;21、保护盖;22、入水口;23、出水口;24、固定用凹槽;25、上层透水层;26、土壤层;27、下层透水层;28、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9、储水空间;3、入水管;4、出水管;5、连接管;6、土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鸟瞰图、右侧视图及结合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包括了: 

    支撑架体1,直立锁固于建筑立面上,该支撑架体1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11以垂直状的并列方式所组成,其中该底部支撑架11会向外倾斜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12,用于稳固植物容器2的放置,因此该植物容器2会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11及延伸式凹环12上;另外该支撑架体1可采用钢料、铁料或不锈钢等金属类材质制作; 

    植物容器2,倾斜固定于支撑架体1的底部支撑架11及延伸式凹环12上,其中该植物容器2上设置有保护盖21、入水口22、出水口23及固定用凹槽24(如图4、图5所示),而该植物容器2上的固定用凹槽24则可定位于底部支撑架11上,且当复数个植物容器2固定于支撑架体1上时,其外观会以垂直状的并列方式,并列设置于建筑立面上;另外该植物容器2由低导热材质所制作,因此施作于建筑立面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土生植物6,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2内部; 

    灌溉管路,负责将复数个植物容器2相互连接,以便于水分可通过该灌溉管路进出植物容器中,其中包含有入水管3、出水管4及连接管5(该入水管、出水管及连接管为具有可承载水分的管体),而该入水管3为植物容器2的入水口22外接的水管,另外该出水管4为植物容器2的出水口23外接的水管,当复数个植物容器2固定于支撑架体1上,并排列成垂直 状时,最上层的植物容器2的入水口22外接入水管,并通过连接管5将最上层的植物容器的出水口23与第二层的植物容器的入水口22相连接,因此当水由入水管3经过入水口22时,水分会进入复数个植物容器2及复数个连接管5,而由上而下排列的植物容器2中的土生植物6即会陆续得到均匀地灌溉,另外多余的水分则会进入最底层的植物容器2中,并在通过其出水口23外接的出水管4排出。 

    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立体结构图及剖面图,如图中所示,该植物容器2上设置有保护盖21、入水口22、出水口23及固定用凹槽24,其中该保护盖21放置于植物容器2开口周缘上,有助于土生植物6稳固于植物容器2中,并于植物容器2开口周缘下方环绕凹设固定用凹槽24,再于保护盖21与固定用凹槽24之间开设两相对应洞孔(入水口22及出水口23),其中该两相对应洞孔可各外接可承载水分的管体(入水管、出水管或连接管); 

    而该植物容器2内部包含有上层透水层25、土壤层26、下层透水层27、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8及储水空间29,其中该土壤层26上方叠加上层透水层25,并于土壤层26下方添加下层透水层27,而该下层透水层27下方则设置有储水空间29,因此当下雨时,雨水会由上层透水层25进入土壤层26,并再通过下层透水层27将水集中于储水空间29中,而该储水空间29中的水分会再通过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8(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8一端置于土壤层26内,提供植物所需水分并引导多余水分至储水空间29中,而该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8一端则浸泡于储水空间内吸取水分)来渗透回土壤层26,以便将自行储存的雨水,用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来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若是持续没下雨时,可自行进行浇灌,将水分由入水口22进入的水分会通过上层透水层25、土壤层26及下层透水层27,自动累积于储水空间29中,而当水分不断由入水口22进入植物容器2时,多余的水分会自动由出水口23流出,进而不断地循环,并可将旧水自动排出,再以新水持续提供土生植物所需的水分; 

    另外关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植物容器2内部结构系具有下列特性: 

    上层透水层25及下层透水层27,可使用具有透水性的过滤海棉,可使雨水渗透并避免阳光直射土壤造成水分蒸散; 

    土壤层26,可使用人工轻质土壤,因为其土壤间密度较低,可以增加土壤层26内部空隙,来提供植物根部呼吸及调整雨水入内时的空气压力,且高渗透性可使雨水快速迳流至储水空间29。 

    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28,可使用不织布等。 

    上列详细说明系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关 键  词:
    浇灌 植生墙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免浇灌植生墙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0104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