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浇灌植生墙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浇灌植生墙系统.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69082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05 CN 201690825 U *CN201690825U* (21)申请号 201020117467.1 (22)申请日 2010.02.09 A01G 9/02(2006.01) A01G 2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蔡仁惠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景兴路 67 巷 3 号 3 楼 (72)发明人 蔡仁惠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万志香 曾旻辉 (54) 实用新型名称 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浇。
2、灌植生墙系统, 包含有土生植物、 支撑架体、 复数个植物容器、 复 数个入水管、 复数个出水管及复数个连接管, 其 中该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 而该支撑架体 上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 并且底部支撑架 向外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 能使插入土生植物 的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及延伸式凹环 上, 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保护盖、 上层透水 层、 土壤层、 下层透水层、 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及 储水空间, 其结构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 需的水分, 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 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
3、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CN 201690825 U1/1 页 2 1. 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支撑架体, 锁固于建筑立面上, 而该支撑架体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 ; 植物容器, 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上, 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透水层、 土壤层及储 水空间, 其中该土壤层上下各连接透水层, 而该储水空间则设置于土壤层连接的透水层下 方 ; 土生植物, 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内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部支撑架向外倾斜延 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4、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植物容器开口周缘 上放置有保护盖, 并于植物容器开口周缘下方环绕凹设固定用凹槽, 能使植物容器上的固 定用凹槽定位于底部支撑架上。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保护盖与固定用凹槽中 间开设两个相对应洞孔。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个相对应洞孔各外接 水管。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个相对应洞孔添加连 接管, 将复数个植物容器进行连接。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还附加有具有虹吸效果的布 料, 该具有虹吸效。
5、果的布料一端置于土壤层内, 另一端则浸泡于储水空间内。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透水层为具有透水性的 过滤海棉。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土壤层为人工轻质土壤。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架体采用钢料、 铁 料或不锈钢制作。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植物容器由低导热材质 制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690825 U1/4 页 3 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6、 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能自行储存雨水并能 直立于建筑物立面上的植生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在墙面上做绿化的作业者, 实施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 0003 1. 先在墙面上架设细小的杆架, 以供栽种蔓藤植沿其生长散开来, 而构成网面结 构 ; 0004 2. 将花盆或植栽花箱直接固定在墙面上, 并定期通过人工浇灌来维持植物寿命 ; 0005 3. 使用用虹吸布包覆栽培介质, 以金属网架固定于墙面上, 在虹吸布上割开 型 开孔种上植物。 0006 然上述现有方式具有下列的缺点 : 0007 1. 栽种蔓藤的架构并不能提供植物根部生长所需的栽培介质, 不能栽植更多样性 的植物种类, 且绿化的墙面。
7、需长时间等待蔓藤植物生长覆盖, 无法提供短期速成的绿化成 果, 并且浇水作业不容易, 是产生诸多困难之处 ; 0008 2. 对于直接固定在墙面的植栽花箱, 经浇水作业后, 会使多余水分随意流出并会 浸入墙面, 同时会造成墙面损毁, 若是浸入下方植栽箱时, 会造成下方植栽箱水分过多, 影 响植物生长 ; 0009 3. 针对固定于墙面的方式, 由于必须依靠人工浇灌 ( 如滴流管式、 针流管式等浇 灌系统)来维持植物寿命, 因此每日浇灌所使用的水量, 将会造成大量的成本(维持费用), 因而也降低了民众施作的意愿 ; 0010 4. 关于虹吸布包覆栽培介质, 当水分浇注后, 栽培介质容易从 型开孔。
8、流 失, 另外虹吸布及金属网架未能提供良好的隔水功能, 若进行浇水作业后, 水分浸入墙面、 四处流出。 0011 由此可见, 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 实非良好的设计, 而亟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能让植生墙系统能直立于 建筑物立面上。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中该免浇灌植生墙 系统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 提高 民众施作意愿。 0014 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包含有 0015 支撑架体, 锁固于建筑立面上, 而该支撑架。
9、体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 ; 0016 植物容器, 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上, 而该植物容器内部包含有透水层、 土壤层及 储水空间, 其中该土壤层上下各连接透水层, 而该储水空间则设置于土壤层连接的透水层 说 明 书 CN 201690825 U2/4 页 4 下方 ; 0017 土生植物, 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内部。 0018 该支撑架体锁固于建筑立面上, 而该支撑架体上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所组成, 并 且底部支撑架向外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 能使插入土生植物的植物容器倾斜固定于底部 支撑架及延伸式凹环上, 而该植物容器包含有保护盖、 上层透水层、 土壤层、 下层透水层、 具 有虹吸效果的布料。
10、及储水空间, 其结构能自行储存雨水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 0019 而当复数个植物容器结合放置于支撑架体上时, 外观会以垂直状的并列方式, 并 列布置于建筑立面上, 因此若有下雨时, 雨水会由上层透水层进入土壤层, 并再通过下层透 水层将水集中于储水空间中, 而储水空间中的水分会再通过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来渗透回 土壤层, 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 来提高民众施作 意愿 ; 0020 若是持续没下雨时, 可自行进行浇灌, 将水分由入水管 ( 第一个入水口外接的入 水管 ) 经过连接管进入复数个植物容器及复数个连接管后, 由上而下排列的植物容器中的 土生植物即。
11、会陆续得到均匀地灌溉, 而多余的水分则会经由出水口流经过连接管。 002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 更具备下 列优点 : 0022 1. 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其中该植物容器可自行储存雨水, 用以提供 植物所需的水分, 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 来提高民众施作意愿。 0023 2. 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当直立挂于建筑立面上时, 可以有效地降低 室内温度, 并达到都市绿美化的功效。 0024 3. 本实用新型的免浇灌植生墙系统, 可配合建筑物雨水回收系统扩大收集范围, 将雨水引导至最上层的植物容器进行储存, 而多余的水分。
12、将会通过连接管流至最底层的植 物容器, 并由出水口外接的出水管排出。 附图说明 0025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 将可进一步了解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 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 002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鸟瞰图 ; 002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右侧视图 ; 002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结合示意图 ; 0029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立体结构图 ; 以及 0030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剖面图 ; 0031 附图说明 : 1、 支撑架体。
13、 ; 11、 底部支撑架 ; 12、 延伸式凹环 ; 2、 植物容器 ; 21、 保护 盖 ; 22、 入水口 ; 23、 出水口 ; 24、 固定用凹槽 ; 25、 上层透水层 ; 26、 土壤层 ; 27、 下层透水层 ; 28、 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 ; 29、 储水空间 ; 3、 入水管 ; 4、 出水管 ; 5、 连接管 ; 6、 土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请参阅图 1、 图 2 及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鸟瞰图、 右侧视图及结 合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 免浇灌植生墙系统包括了 : 说 明 书 CN 201690825 U3/4 页 5 0033 支撑架体1, 。
14、直立锁固于建筑立面上, 该支撑架体1由复数个底部支撑架11以垂直 状的并列方式所组成, 其中该底部支撑架 11 会向外倾斜延伸连接有延伸式凹环 12, 用于稳 固植物容器 2 的放置, 因此该植物容器 2 会倾斜固定于底部支撑架 11 及延伸式凹环 12 上 ; 另外该支撑架体 1 可采用钢料、 铁料或不锈钢等金属类材质制作 ; 0034 植物容器 2, 倾斜固定于支撑架体 1 的底部支撑架 11 及延伸式凹环 12 上, 其中该 植物容器2上设置有保护盖21、 入水口22、 出水口23及固定用凹槽24(如图4、 图5所示), 而该植物容器 2 上的固定用凹槽 24 则可定位于底部支撑架 11。
15、 上, 且当复数个植物容器 2 固定于支撑架体 1 上时, 其外观会以垂直状的并列方式, 并列设置于建筑立面上 ; 另外该植 物容器 2 由低导热材质所制作, 因此施作于建筑立面时, 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 0035 土生植物 6, 将其根部插入植物容器 2 内部 ; 0036 灌溉管路, 负责将复数个植物容器 2 相互连接, 以便于水分可通过该灌溉管路进 出植物容器中, 其中包含有入水管 3、 出水管 4 及连接管 5( 该入水管、 出水管及连接管为具 有可承载水分的管体 ), 而该入水管 3 为植物容器 2 的入水口 22 外接的水管, 另外该出水 管 4 为植物容器 2 的出水口 2。
16、3 外接的水管, 当复数个植物容器 2 固定于支撑架体 1 上, 并 排列成垂直 状时, 最上层的植物容器 2 的入水口 22 外接入水管, 并通过连接管 5 将最上层 的植物容器的出水口 23 与第二层的植物容器的入水口 22 相连接, 因此当水由入水管 3 经 过入水口22时, 水分会进入复数个植物容器2及复数个连接管5, 而由上而下排列的植物容 器 2 中的土生植物 6 即会陆续得到均匀地灌溉, 另外多余的水分则会进入最底层的植物容 器 2 中, 并在通过其出水口 23 外接的出水管 4 排出。 0037 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免浇灌植生墙系统的植物容器的立体结构图及剖 面图, 如。
17、图中所示, 该植物容器 2 上设置有保护盖 21、 入水口 22、 出水口 23 及固定用凹槽 24, 其中该保护盖 21 放置于植物容器 2 开口周缘上, 有助于土生植物 6 稳固于植物容器 2 中, 并于植物容器 2 开口周缘下方环绕凹设固定用凹槽 24, 再于保护盖 21 与固定用凹槽 24 之间开设两相对应洞孔 ( 入水口 22 及出水口 23), 其中该两相对应洞孔可各外接可承载水 分的管体 ( 入水管、 出水管或连接管 ) ; 0038 而该植物容器2内部包含有上层透水层25、 土壤层26、 下层透水层27、 具有虹吸效 果的布料 28 及储水空间 29, 其中该土壤层 26 上方。
18、叠加上层透水层 25, 并于土壤层 26 下方 添加下层透水层 27, 而该下层透水层 27 下方则设置有储水空间 29, 因此当下雨时, 雨水会 由上层透水层 25 进入土壤层 26, 并再通过下层透水层 27 将水集中于储水空间 29 中, 而该 储水空间 29 中的水分会再通过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 28( 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 28 一端置于 土壤层26内, 提供植物所需水分并引导多余水分至储水空间29中, 而该具有虹吸效果的布 料 28 一端则浸泡于储水空间内吸取水分 ) 来渗透回土壤层 26, 以便将自行储存的雨水, 用 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并可节省因人工浇灌所支出的维护费用, 来提。
19、高民众施作意愿 ; 0039 若是持续没下雨时, 可自行进行浇灌, 将水分由入水口 22 进入的水分会通过上层 透水层 25、 土壤层 26 及下层透水层 27, 自动累积于储水空间 29 中, 而当水分不断由入水口 22进入植物容器2时, 多余的水分会自动由出水口23流出, 进而不断地循环, 并可将旧水自 动排出, 再以新水持续提供土生植物所需的水分 ; 0040 另外关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植物容器 2 内部结构系具有下列特性 : 0041 上层透水层 25 及下层透水层 27, 可使用具有透水性的过滤海棉, 可使雨水渗透并 说 明 书 CN 201690825 U4/4 页 6 避免阳光直射。
20、土壤造成水分蒸散 ; 0042 土壤层 26, 可使用人工轻质土壤, 因为其土壤间密度较低, 可以增加土壤层 26 内 部空隙, 来提供植物根部呼吸及调整雨水入内时的空气压力, 且高渗透性可使雨水快速迳 流至储水空间 29。 0043 具有虹吸效果的布料 28, 可使用不织布等。 0044 上列详细说明系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 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 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201690825 U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690825 U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690825 U3/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690825 U4/5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690825 U5/5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