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297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203912977 U (21)申请号 201420352176.9 (22)申请日 2014.06.21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兴民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斌升街 32 号 4 单元 3 楼 6 号 (72)发明人 李兴民 (54) 实用新型名称 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 式观赏鱼缸, 属于在鱼缸体底部自动排放沉淀污 物的循环水式观赏。
2、鱼缸。养鱼缸位于蓄水缸的上 面, 养鱼缸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漏斗结构上方大开 口的斜面与下方的漏水管之间位置设有堵水塞, 堵水塞用软线连接有浮块 ; 堵水塞用软线连接浮 块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 漏斗结构的漏水管中设有 过滤材料, 且开口在蓄水缸之中 ; 蓄水缸中设有 潜水泵, 潜水泵的出水管位于漏斗结构的斜面上 方 ; 在漏斗结构上方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 板。优点 : 使观赏鱼缸体底部的沉淀污物随自动 浮力开关的打开而把沉淀污物自动排除掉, 不要 人工用吸管在鱼缸体底部吸出沉淀污物, 自动并 完全干净地排除掉鱼缸体底部的沉淀污物。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
3、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2977 U CN 203912977 U 1/1 页 2 1.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包括养鱼缸(1)和蓄水缸(2), 其特征 在于 :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3), 漏斗结构 (3) 的大开口部位在上方,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在下方 ; 漏斗结构 (3) 上方大开口的斜 面 (5) 与下方的漏水管 (4) 之。
4、间位置设有堵水塞 (6), 堵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有浮块 (7) ; 堵水塞 (6) 的物理参数比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 (7) 的物理参数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 堵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中设有过滤材料 (19) ;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的最下 方开口在蓄水缸 (2) 之中 ; 蓄水缸(2)中设有潜水泵(8), 潜水泵(8)的出水管(9)穿过漏斗结构(3)的斜面(5), 或穿过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 。
5、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上方 ; 在漏斗结构 (3)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板 (13)。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漏水管 (4) 上方 的养鱼缸(1)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11), 连接堵水塞(6)和浮块(7)的软线(12)穿过 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 软线 (1。
6、2) 连接在堵水塞 (6) 偏离中心的位置。 4.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包括养鱼缸(1)和蓄水缸(2), 其特征 在于 :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为养鱼缸底面 (14), 该养鱼缸 底面 (14) 最低部位设有漏水孔 (15), 漏水孔 (15) 上设有封孔板 (16), 封孔板 (16) 用软线 (12) 连接有浮块 (7) ; 封孔板 (16) 的物理参数比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 (7) 的物理参数比 重小于水的比重 ; 封孔板 (16) 用软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 与漏水孔 (15) 接触的位。
7、置封孔板 (16) 下面四周部位设有对于水的密封软胶条 ; 蓄水缸 (2) 内设有一个有多层网隔 (17) 的支架 (18), 每层网隔 (17) 上放置有过滤材 料 (19) ; 支架 (18) 位于漏水孔 (15) 的下面, 漏水孔 (15) 漏下的水经过过滤材料 (19) 流 到蓄水缸 (2) ; 蓄水缸 (2) 中设有潜水泵 (8), 潜水泵 (8) 的出水管 (9) 穿过养鱼缸 (1) 底部的养鱼 缸底面 (14), 或穿过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底。
8、部的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 ; 在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板 (13)。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漏水孔 (15)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漏水孔 (15) 上方的养鱼缸 (1) 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 (11), 连接封孔板 (16) 和浮块 (7) 的软线 (12) 穿过带孔的 横小板 (11) 的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 软线 (12) 连接在封孔板 (16) 偏离中心的。
9、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12977 U 2 1/4 页 3 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养观赏鱼的鱼缸, 特别是在鱼缸体底部自动排放沉淀污物的循 环水式观赏鱼缸。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要对观赏鱼缸体底部排放污物, 要人工用吸管在鱼缸体底部吸出沉淀污物, 特别是要人工在鱼缸体底部仔细寻找污物才能吸出沉淀污物。 这样吸出污物耗时、 耗力、 还 不能完全吸出沉淀污物。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水位升降, 自动、 并循环地排放缸体底部沉淀 污物的观赏鱼缸, 并且排放的水可循环利用的观赏鱼缸。 0004 本实。
10、用新型提供相同发明构思, 但技术方案有一点变化的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 漏斗形底部的鱼缸, 另一种是底面有漏水孔的鱼缸。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 0006 第一种 : 漏斗形底部的鱼缸 0007 漏斗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包括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其 特征在于 :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3, 漏斗结构 3 的大 开口部位在上方,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在下方 ; 漏斗结构 3 上方的大开口斜面 5 与下方的 漏水管 4 之间位置设有堵水塞 6, 堵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有浮块 7 ; 堵水塞 6 的物。
11、理参数比 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 7 的物理参数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 堵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 成自动浮力开关。 0008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中设有过滤材料 19 ;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的最下方开口 在蓄水缸 2 之中 ; 0009 蓄水缸 2 中设有潜水泵 8, 潜水泵 8 的出水管 9 穿过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或穿过 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使出水管 9 的出 水口 10 位于 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上方 ; 0010 在漏斗结构 3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
12、漏板 13。 0011 漏斗形底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沉淀污物的过程 : 养鱼缸 1 中的沉淀污物穿过多孔漏 板 13, 由于养鱼缸 1 的底部漏斗结构 3, 沉淀污物集中在堵水塞 6 的周围。当养鱼缸 1 中的 水上升到浮块 7 通过软线 12 把堵水塞 6 向上自动拉起, 养鱼缸 1 中的水能从漏水管 4 流到 蓄水缸 2 中时, 在堵水塞 6 周围的沉淀污物被流入漏水管 4 中, 水经过漏水管 4 中的过滤材 料 19 后, 清洁水流入蓄水缸 2 中。养鱼缸 1 中的水向下排出一定量后, 浮块 7 向下移动, 堵 水塞 6 把漏水管 4 自动堵上。这样, 养鱼缸 1 的底部放水排沉淀污物, 和。
13、停止放水都是自动 的。蓄水缸 2 中的清洁水用潜水泵 8 经过出水管 9 泵入养鱼缸 1 循环使用。 0012 软线 12 可以选用钓鱼线或多个金属环连成的金属链条, 钓鱼线在鱼缸中不显眼 说 明 书 CN 203912977 U 3 2/4 页 4 较美观, 而多个金属环连成的金属链条具有受力大并且不变长的优点。 0013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漏水管 4 上方的 养鱼缸1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11, 连接堵水塞6和浮块7的软线12穿过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孔。 0014 为了防止堵水塞 6 错位, 用带孔的横小板 11 限制软线 12 。
14、位置, 从而限制堵水塞 6 位置, 使堵水塞 6 不会错位。 0015 软线 12 连接在堵水塞 6 偏离中心的位置。为了防止堵水塞 6 错位, 并且使大颗粒 能漏出, 软线 12 在堵水塞 6 偏离中心的位置向上拉堵水塞 6, 有软线 12 的堵水塞 6 一方开 口更大, 大颗粒沉淀污物能漏出。避免了水位上升使堵水塞 6 打开的开口很小, 大颗粒沉淀 污物不能漏出的问题。 0016 第二种 : 底面有漏水孔的鱼缸 0017 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包括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其特 征在于 :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为养鱼缸底面 14。
15、, 该养鱼缸底面 14 最低部位设有漏水孔 15, 漏水孔 15 上设有封孔板 16, 封孔板 16 用软线 12 连接有浮块 7 ; 封孔板 16 的物理参数比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 7 的物理参数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 封孔板 16 用软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 0018 与漏水孔 15 接触的位置封孔板 16 下面四周部位设有对于水的密封软胶条 ; 0019 蓄水缸2内设有一个有多层网隔17的支架18, 每层网隔17上放置有过滤材料19 ; 支架 18 位于漏水孔 15 的下面, 漏水孔 15 漏下的水经过过滤材料 19 流到蓄水缸 2 ; 0020 蓄水缸 2 中设有。
16、潜水泵 8, 潜水泵 8 的出水管 9 穿过养鱼缸 1 底部的养鱼缸底面 14, 或穿过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使出水 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底部的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 ; 0021 在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板 13。 0022 漏水孔 15 最好是长条形孔, 长条形孔的长边靠边养鱼缸 1 的侧壁, 封孔板 16 四周 都大于漏水孔 15, 封孔板 16 下面四周水的密封软胶条与漏水孔 15 四周接触, 使漏水孔 15 密封不漏水。 0023 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沉淀污物。
17、的过程 : 养鱼缸 1 中的沉淀污物穿过多孔漏板 13, 由于养鱼缸 1 的底部养鱼缸底面 14, 沉淀污物集中在漏水孔 15 上面的封孔板 16 周围。 当养鱼缸 1 中的水上升到浮块 7 通过软线 12 把封孔板 16 向上自动拉起, 养鱼缸 1 中的水 能从漏水孔 15 流到蓄水缸 2 支架 18 的过滤材料 19 上, 在封孔板 16 周围的沉淀污物被流 到过滤材料 19 上, 水经过支架 18 上的过滤材料 19 后, 清洁水流入蓄水缸 2 中。养鱼缸 1 中的水向下排出一定量后, 浮块 7 向下移动, 封孔板 16 把漏水孔 15 自动密封。这样, 养鱼 缸 1 的底部放水排沉淀污。
18、物, 和停止放水都是自动的。蓄水缸 2 中的清洁水用潜水泵 8 经 过出水管 9 泵入养鱼缸 1 循环使用。 0024 软线 12 可以选用钓鱼线或多个金属环连成的金属链条, 钓鱼线在鱼缸中不显眼 较美观, 而多个金属环连成的金属链条具有受力大并且不变长的优点。 0025 养鱼缸底面 14 可以平面, 也可以是斜面, 如果是斜面, 斜面的最低部位在漏水孔 15 位置。 0026 所述漏水孔 15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漏水孔 15 上方的养鱼缸 说 明 书 CN 203912977 U 4 3/4 页 5 1 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 11, 连接封孔板 16 和浮块 。
19、7 的软线 12 穿过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 孔。 0027 为了防止封孔板 16 错位, 用带孔的横小板 11 限制软线 12 位置, 从而限制封孔板 16 位置, 使封孔板 16 不会错位。 0028 软线 12 连接在封孔板 16 偏离中心的位置。 0029 为了防止封孔板 16 错位, 并且使大颗粒能漏出, 软线 12 在封孔板 16 偏离中心的 位置向上拉封孔板16, 有软线12的封孔板16一方开口更大, 大颗粒沉淀污物能漏出。 避免 了水位上升使封孔板 16 打开的开口很小, 大颗粒沉淀污物不能漏出的问题。 003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堵水塞或封孔板用软线连接浮块组成自动浮力开。
20、关, 使观赏 鱼缸体底部的沉淀污物随自动浮力开关的打开而把鱼缸底部沉淀污物自动排除掉, 不要人 工用吸管在鱼缸体底部吸出沉淀污物, 自动并完全干净地排除掉鱼缸体底部的沉淀污物。 附图说明 0031 图 1、 漏斗形底部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 0032 图 2、 斜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 0033 图中, 1 是养鱼缸、 2 是蓄水缸、 3 是漏斗结构、 4 是漏水管、 5 是斜面、 6 是堵水塞、 7 是浮块、 8 是潜水泵、 9 是出水管、 10 是出水口、 11 是带孔的横小板、 12 是软线、 13 是多孔漏 板、 14。
21、 是养鱼缸底面、 15 是漏水孔、 16 是封孔板、 17 是网隔、 18 是支架、 19 是过滤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例 1、 漏斗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0035 如图 1, 包括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 为漏斗结构 3, 漏斗结构 3 的大开口部位在上方,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在下方 ; 漏斗结构 3 上方大开口的斜面 5 与下方的漏水管 4 之间位置设有堵水塞 6, 堵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有 浮块 7 ; 堵水塞 6 的物理参数比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 7 的物理参数比重小于水的。
22、比重 ; 堵 水塞 6 用软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0036 堵水塞 6 的中心物为不锈钢材质的圆台形, 圆台形的小头向下, 圆台形的大头向 上, 圆台形的大头上面与软线12连接, 圆台形不锈钢堵水塞6的表面有软橡胶层, 软橡胶层 有利于密封水的作用 ; 浮块 7 选用不能进水的泡沫块 ; 软线 12 选用钓鱼线或多个金属环连 成的金属链条。 0037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中设有过滤材料 19 ; 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的最下方开口 在蓄水缸2之中 ; 过滤材料19可选用透水的泡沫、 棉花状的纤维团或滤水除渣的其它材料。 0038 蓄水缸 2 中设有潜水泵 8。
23、, 潜水泵 8 的出水管 9 穿过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或穿过 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使出水管 9 的出 水口 10 位于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上方 ; 0039 在漏斗结构 3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板 13。多孔漏板 13 的 孔形状大小要能漏过鱼的粪便等沉淀污物。 0040 漏斗结构 3 的斜面 5 与下方的漏水管 4 成可撤卸的螺纹连接, 使于取下漏水管 4, 更换漏水管 4 中的过滤材料 19。 说 明 书 CN 203912977 U 5 4/4 页 6 0041 蓄水缸 2 上开有小。
24、门, 更换过滤材料 19 时使用。 0042 实施例 2、 漏斗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0043 如实施例 1, 并且漏斗结构 3 的漏水管 4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 漏水管 4 上方的养鱼缸 1 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 11, 连接堵水塞 6 和浮块 7 的软线 12 穿 过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孔。软线 12 在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孔中能随便滑动。软线 12 连接在 堵水塞 6 上方偏离中心的位置。 0044 实施例 3、 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0045 如图 2, 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包括养鱼。
25、缸 1 和蓄水缸 2, 养鱼缸 1 位于蓄水缸 2 的上面, 养鱼缸 1 的底部为养鱼缸底面 14, 该养鱼缸底面 14 最低 部位设有漏水孔 15, 漏水孔 15 上设有封孔板 16, 封孔板 16 用软线 12 连接有浮块 7 ; 封孔 板16的物理参数比重大于水的比重, 浮块7的物理参数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 封孔板16用软 线 12 连接浮块 7 组成自动浮力开关 ; 0046 与漏水孔 15 接触的位置封孔板 16 下面四周部位设有对于水的密封软胶条 ; 0047 蓄水缸2内设有一个有多层网隔17的支架18, 每层网隔17上放置有过滤材料19 ; 支架 18 位于漏水孔 15 的下面,。
26、 漏水孔 15 漏下的水经过过滤材料 19 流到蓄水缸 2 ; 0048 蓄水缸 2 中设有潜水泵 8, 潜水泵 8 的出水管 9 穿过养鱼缸 1 底部的养鱼缸底面 14, 或穿过蓄水缸 2 上方部位的侧壁, 使出水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之中, 即使出水 管 9 的出水口 10 位于养鱼缸 1 底部的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 ; 0049 在养鱼缸底面 14 上方的养鱼缸 1 内, 设有漏沉淀污物的多孔漏板 13。 0050 漏水孔 15 是长条形孔, 长条形孔的长边靠边养鱼缸 1 的侧壁, 封孔板 16 四周都大 于漏水孔 15, 封孔板 16 下面四周水的密封软胶条与漏水孔。
27、 15 四周接触, 使漏水孔 15 密封 不漏水。密封软胶可选用冰箱门的密封软胶条。 0051 蓄水缸 2 上开有小门, 更换过滤材料 19 时使用。 0052 养鱼缸底面 14 是斜面, 斜面的最低部位在漏水孔 15 位置。 0053 实施例 4、 底面自动排放缸体底部污物的循环水式观赏鱼缸 0054 如图 2, 如实施例 3, 并且所述漏水孔 15 位于靠近养鱼缸 1 和蓄水缸 2 的侧壁 ; 在 漏水孔 15 上方的养鱼缸 1 侧壁上设有带孔的横小板 11, 连接封孔板 16 和浮块 7 的软线 12 穿过带孔的横小板 11 的孔。软线 12 连接在封孔板 16 偏离中心的位置。 说 明 书 CN 203912977 U 6 1/1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297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