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甘蔗收获机,特别是一种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及具有该 喂入式甘蔗切割器的甘蔗收获机。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到2014年甘 蔗种植面积达到2600万亩(173万公顷)左右,产糖量1400多万吨,仅次于 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3位。甘蔗收获有整秆式收获和切段式收获及分段式收 获三种基本方式。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国家,甘蔗收获的 主流机型是大型切段式联合收割机。我国甘蔗机械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初,早期主要是研制中小型甘蔗整秆收割机。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 国外大型甘蔗切段式联合收割机,以后引进工作一直没间断。目前我国甘蔗主 产区使用的甘蔗收获机主要有国产的中型切段式和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及 引进的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根切技术是甘蔗整秆式、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及分段式收获的共性技术。就 是甘蔗收获时,首先通过安装在甘蔗联合收获机前部的切割器装置把收获行内 的甘蔗进行根部切割,并把切割后的甘蔗强制向后面通道喂入输送。甘蔗是多 年生宿根作物,甘蔗收获一方面要求保证宿根相对的完整性和破损率尽可能 低,另一方面要求收获作业的顺畅性,避免收获拥堵破坏蔗地。目前切段式甘 蔗收获机的切割器大部分采用双圆盘切割器,为提高宿根切割质量收获作业时 刀盘回转面与前进方向有7°以上的夹角,推倒辊把切根后的甘蔗向前推倒, 喂入辊强制甘蔗向后面通道喂入。由于受产地气候、品种等多因素影响,甘蔗 生长物理机械特性复杂,甘蔗倒伏严重,此时收获后的甘蔗非常容易在刀盘喂 入口处拥堵,影响甘蔗切割质量和收获顺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 种能把甘蔗切割后强制向后面通道喂入输送,并提高甘蔗收获宿根切割质量和 通道顺畅性的甘蔗收获机及其喂入式甘蔗切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安装在甘 蔗收获机的机架上,其中,所述喂入式甘蔗切割器设置在所述甘蔗收获机前部 并位于所述甘蔗收获机的扶蔗器之后,所述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包括:
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甘蔗收获机的动力机构连接;
左刀盘机构,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以及
右刀盘机构,与所述左刀盘机构对称设置并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 述左、右刀盘机构的切割刀的旋转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左、右刀盘机构的切割 刀的旋转圆具有一重叠值。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左刀盘机构包括:
多个切割刀;
左刀轴,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
左刀盘,安装在所述左刀轴的另一端,所述多个切割刀安装在所述左刀盘 上并沿所述左刀盘的外缘均匀分布;
多个均布的左旋杆,所述多个左旋杆的杆体分别绕一圆锥面按恒定螺距左 旋,所述多个左旋杆的杆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刀盘的上表面固定,所述多个 左旋杆的杆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刀轴上;
所述右刀盘机构包括:
多个切割刀;
右刀轴,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左刀轴与所述右刀轴旋转方 向相反;
右刀盘,安装在所述右刀轴的另一端,所述多个切割刀安装在所述右刀盘 上并沿所述右刀盘的外缘均匀分布,所述左刀盘机构的多个切割刀与所述右刀 盘机构的多个切割刀相互交错设置;
多个均布的右旋杆,所述多个右旋杆的杆体分别绕一圆锥面按恒定螺距右 旋,所述多个右旋杆的杆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右刀盘的上表面固定,所述多个 右旋杆的杆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刀轴上。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左旋杆和所述右旋杆均为螺纹钢件, 所述恒定螺距为300-400mm。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左刀盘机构和所述右刀盘机构还分 别包括喂入板,所述喂入板为直角梯形板,所述直角梯形板的斜边上有锯齿, 所述直角梯形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左/右刀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角梯 形板的另一直角边与所述左/右刀轴固定连接。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喂入板为均匀分布的多个并与所述 左/右旋杆相互交错设置。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装置,其中,所述切割刀、所述左/右旋杆和所 述喂入板数量相同。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切割刀为矩形刀或梯形刀,所述矩 形刀或梯形刀的三面开刃,所述矩形刀或梯形刀的刃面朝上安装在所述左/右 刀盘上。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
一对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左刀轴和所述右刀轴连 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
一对互相啮合的中间过渡齿轮,位于所述传动齿轮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传动 齿轮啮合。
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
左旋液压马达,与所述左刀轴连接;
右旋液压马达,与所述右刀轴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甘蔗收获机,包括机 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底盘、动力机构、扶蔗器、切割器、切段机构和输送 机构,所述扶蔗器位于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切割器、所述切段机构和所述输 送机构顺序设置在所述扶蔗器的后方,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所述切割器、所述 切段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切割器为上述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在甘蔗联合收获过程中,切割刀根切甘蔗后,喂入板强制向后输送甘蔗, 左、右旋杆向上挑起甘蔗并强制向后输送,有效提高了甘蔗收获宿根切割、蔗 径收获质量和通道顺畅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甘蔗收获机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主视图;
图2C为图2A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左刀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主视图;
图3C为图3A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右刀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主视图;
图4C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矩形切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主视图;
图5C为图5A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梯形切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主视图;
图6C为图6A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机架
2 底盘
3 动力机构
4 扶蔗器
5 切割器
51 动力传动机构
511 传动齿轮
512 中间过渡齿轮
52 左刀盘机构
521 左刀轴
522 左刀盘
523 左旋杆
53 右刀盘机构
531 右刀轴
532 右刀盘
533 右旋杆
54 切割刀
55 喂入板
6 切段机构
61 压倒辊
7 输送机构
8 切稍器
9 驾驶室
10 除杂机构
11 集蔗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甘蔗收获机结构示意图。本实用 新型的甘蔗收获机,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底盘2、动力机构3、 扶蔗器4、切割器5、切段机构6、输送机构7、切稍器8和驾驶室9,所述扶 蔗器4位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所述切割器5、所述切段机构6和所述输送机 构7顺序设置在所述扶蔗器4的后方,所述动力机构3分别与所述切割器5、 所述切段机构6和所述输送机构7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器5配置在甘蔗收 获机的前部,在左右两扶蔗器4中间的后面,扶蔗器4等部件挂接在机架1 前部,驾驶室9位于底盘2的上方中部。作业时,扶蔗器4扶起收获行内两侧 倒伏甘蔗,切稍器8切掉行内大部分甘蔗的稍部,压倒辊61向前压倒甘蔗, 切割器5对甘蔗进行根部切割并向后输送,切段机构6按一定长度规格对根切 后的蔗秆切段,然后向后抛送到带有刮板的输送机构7及其通道上,经后部除 杂机构10的风机把蔗叶等杂质吸走并排到外面,最后干净的蔗段进入集蔗器 11或提升器装运。因该甘蔗收获机其他部分的结构、功能、相互位置关系及 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 本实用新型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5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A-2C,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结构示 意图,图2B为图2A的主视图,图2C为图2A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喂入式 甘蔗切割器5,安装在甘蔗收获机的机架1上,所述喂入式甘蔗切割器5设置 在所述甘蔗收获机前部并位于所述甘蔗收获机的扶蔗器4之后,喂入式甘蔗切 割器5和前部的扶蔗器4等部件挂接在机架1前部。因甘蔗收获机传动系统很 复杂,为了提高机器的使用可靠性及简化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机电液一 体化技术,该喂入式甘蔗切割器5装置的动力来源采用液压马达,用一组液压 马达驱动左刀盘机构52或右刀盘机构53,保证工作时右刀盘机构53顺时针 方向旋转,左刀盘机构52逆时针旋转。所述喂入式甘蔗切割器5包括:
动力传动机构51,与所述甘蔗收获机的动力机构3连接;所述动力传动 机构51可包括:一对传动齿轮51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分别与所述左刀 轴521和所述右刀轴531连接,所述动力机构3与所述传动齿轮511连接;一 对互相啮合的中间过渡齿轮512,位于所述传动齿轮511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传 动齿轮511啮合,以保证左右刀盘机构53旋转方向相反,即右刀盘机构53 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刀盘机构52逆时针旋转。或者,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1 包括:左旋液压马达,与所述左刀轴521连接;右旋液压马达,与所述右刀轴 531连接,以保证右刀盘机构53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刀盘机构52逆时针旋转。 因甘蔗收获机传动系统很复杂,为了提高机器的使用可靠性及简化传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动力来源采用液压马达,用一组液压马 达驱动左刀盘522或右刀盘532,保证工作时右刀盘532顺时针方向旋转,左 刀盘522逆时针旋转。
左刀盘机构52,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1连接;以及
右刀盘机构53,与所述左刀盘机构52对称设置并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1 连接,所述左、右刀盘机构52、53的切割刀54的旋转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左、 右刀盘机构52、53的切割刀54的旋转圆具有一重叠值,切割刀54相互交错 设置。
参见图3A-图3C,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左刀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主视图,图3C为图3A的俯视图。其中,所述左刀盘机构52 包括:
多个切割刀54;
左刀轴521,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1连接;
左刀盘522,安装在所述左刀轴521的另一端,所述多个切割刀54安装 在所述左刀盘522上并沿所述左刀盘522的外缘均匀分布;
多个均布的左旋杆523,所述多个左旋杆523的杆体分别绕一圆锥面按照 恒定螺距左旋,所述多个左旋杆523的杆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刀盘522的上 表面固定,所述多个左旋杆523的杆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刀轴521 上,优选左刀盘522、左旋杆523、喂入板55、左刀轴521之间为焊合连接。 左旋杆523优选为螺纹钢材料的锥形螺纹且旋向左旋,即用螺纹钢绕圆锥面按 恒定螺距左旋制作的锥形左螺旋杆,螺距取值范围在300-400mm之间,左旋杆 523一端与左刀盘522上表面焊合,并与切割刀54的安装孔位置顺时针方向 相错15°-25°,另一端与左刀轴521焊合,数量与切割刀54数量相等,均 匀分布。
参见图4A-4C,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右刀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主视图,图4C为图4A的俯视图。所述右刀盘机构53包括:
多个切割刀54;
右刀轴531,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1连接,所述左刀轴521与所述 右刀轴531旋转方向相反;
右刀盘532,安装在所述右刀轴531的另一端,所述多个切割刀54安装 在所述右刀盘532上并沿所述右刀盘532的外缘均匀分布,所述左刀盘机构 52的多个切割刀54与所述右刀盘机构53的多个切割刀54相互交错设置;
多个均布的右旋杆533,所述多个右旋杆533的杆体分别绕一圆锥面按照 恒定螺距右旋,所述多个右旋杆533的杆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右刀盘532的上 表面固定,所述多个右旋杆533的杆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刀轴531 上,右刀盘532、右旋杆533、喂入板55、右刀轴531优选为焊合连接。右旋 杆533优选为螺纹钢材料的锥形螺纹且旋向右旋,即用螺纹钢绕圆锥面按恒定 螺距右旋制作的锥形右螺旋杆,螺距取值范围在300-400mm之间,右旋杆533 一端与右刀盘532上表面焊合,并与切割刀54的安装孔位置顺时针方向相错 15°-25°,另一端与右刀轴531焊合,数量与切割刀54数量相等,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旋杆523和所述右旋杆533均优选为螺纹钢件,所述 恒定螺距优选为300-400mm,左/右旋杆523/533一端与左/右刀盘522/532上 表面焊合,并与切割刀54安装孔位置顺时针方向相错15°-25°,另一端与刀 轴焊合,数量与切割刀54数量相等,均匀分布。所述左刀盘机构52和所述右 刀盘机构53还分别包括喂入板55,所述喂入板55为直角梯形板,所述直角 梯形板的斜边上有锯齿,所述直角梯形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左/右刀盘522/532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角梯形板的另一直角边与所述左/右刀轴521/531 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喂入板55优选为均匀分布的多个并与所述左/右旋杆 523/533相互交错设置。优选所述切割刀54、所述左/右旋杆523/533和所述 喂入板55数量相同。
参见图5A-图6C,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矩形切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主视图,图5C为图5A的俯视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 例的梯形切割刀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主视图,图6C为图6A的俯视图。 所述切割刀54优选为矩形刀或梯形刀,所述矩形刀或梯形刀的三面开刃,所 述矩形刀或梯形刀的刃面朝上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左/右刀盘522/532的下表 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喂入式甘蔗切割器在甘蔗收获机上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 件安装在前部。甘蔗收获机作业时,扶蔗器4扶起收获行内两侧倒伏的甘蔗, 切稍器8切掉行内大部分甘蔗的稍部,压倒辊61把行内甘蔗向前压倒,右刀 盘机构53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刀盘机构52逆时针旋转,切割器5的切割刀 54作旋转运动并随着机器向前运动根切甘蔗,在切割刀54旋转运动和机器前 进运动共同作用下,根切后的甘蔗秆向后输送,而紧随着右刀盘机构53的切 割刀54后面的右旋杆533和左刀盘机构52切割刀54的左旋杆523底部切入 根切的甘蔗秆,随着右刀盘机构53顺时针旋转和左刀盘机构52逆时针旋转向 上抬起甘蔗并在旋杆上螺纹的摩擦作用下强制向后输送蔗秆,同时左右对置的 喂入板55上的齿形面抓取甘蔗强制向后输送,能疏通甘蔗切割器5部位的甘 蔗拥堵,提高甘蔗收获在刀盘通道处的顺畅性,减少甘蔗联合收获机的堵塞故 障,提高甘蔗宿根切割和蔗径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和作业可靠性。之后, 切段机构6按一定长度规格对根切后的蔗秆切段,然后向后抛送到带有刮板的 输送机构7及通道上,经后部除杂机构10的风机系统把蔗叶等杂质吸走并排 到外面,最后干净的蔗段进入集蔗器11或提升器装运。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