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0699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4.27 CN 201806995 U *CN201806995U* (21)申请号 201020538319.7 (22)申请日 2010.09.19 A61M 5/14(2006.01) A61M 39/1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丹青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石街 18 号 4 栋 708 房 (72)发明人 李丹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4 代理人 宣国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2、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 头, 包括上管体、 下管体、 活动芯和弹簧, 所述上管 体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接, 所述上管体内具 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 所 述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 上、 下段孔道对应适配, 所述弹簧外套于活动芯的 下部柱体上, 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 心孔道, 所述弹簧位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与 下管体的上、 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 ; 增设一用于 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 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盖体内设有用 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本 实用新型在盖体内设置了防菌垫, 防菌垫可防止 细菌的滋生。
3、, 从而大幅度减少输液时感染的发生。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07000 U1/1 页 2 1. 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所述上管体 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 道,所述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上、下段孔道对应适配,所述弹 簧外套于活动芯的下部柱体上,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所述弹簧位 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与下管体的上、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 ;所述活动芯内具。
4、有可导 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道 ;所述上管体用于安装弹簧的下段孔道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 道内空气排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所述 盖体与上管体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 细菌滋生的防菌垫。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管体的上端 管口是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紧密适配连接的鲁尔锥度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管体的上 端外套连接在上管体的下端上,所述上管体的下端直接顶触在所述下管体上、下段孔道 的结合部,所述活动芯的下端具有凸缘,。
5、所述凸缘与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适配,该凸缘 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的 O 形硅橡胶密封圈。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管体下段孔 道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孔组成,其中,下段通孔用于与输液管连接,所述活动芯向 下移动使所述活动芯的凸缘卡于该两段通孔的结合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结构包括 设于上管体下段孔道孔壁上的排气孔、处于上管体与下管体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所述 排气通道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6、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菌垫采用可 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内顶部开 有容纳槽,所述防菌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 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盖体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上 端外壁上的外螺纹,所述内、外螺纹相适配。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芯内的 输液孔道包括沿活动芯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道与沿活动芯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 道,其中,所述径向输液孔道位于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上。
7、,所述轴向输液孔道分别与径向 输液孔道、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 之间设有连接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1/4 页 3 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针密闭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所谓 无针密闭输液是指除用套管针经皮对皮下血管进行一次穿刺外,配药、注药、输液、输 血、抽血等一系列临床操作都不再需要使用头皮针穿刺肝素锁,连接。
8、输液通道只采用无 针输液接头,使输液器、注射器直接同无针输液接头连接,无针输液接头为输液提供通 道和注射口。 0003 但是,目前现有无针输液接头普遍存在着以下缺陷 :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药 液流过接头内的输液通路时易于被污染 ;密闭性较差,容易导致药液外泄 ;会出现静脉 回流现象等。 0004 中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 专利号 :200720170109.5) 公 开了一种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下管体的上端套于上管体下 端,上管体侧壁位于下管体内的位置设有通孔并与下管体壁形成气体通道 ;上管体内设 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芯,其外壁设有一密封圈与上管体相密。
9、封,该活动芯下部与上管体 形成一环形空间用于容置弹簧,该活动芯内设有 “T” 型通道连通上、下管体。 该输 液接头的缺点在于 :(1) 注射器与该输液接头连接时,将活动芯向下压,弹簧成压缩状 态,此时,由于弹簧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易于造成注射器与输液接头的分离,使得医护 人员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 ;(2) 当该输液接头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活动芯用于与注射器 连接的部分外露于空气中,使得该部分易于被污染,从而引发输液感染 ;(3) 当该输液 接头处于使用状态时,活动芯的下端穿过弹性密封垫上的通孔从而导通整个输液通路, 然而,弹性密封垫增大了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
1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防止细菌滋生的防菌无 针密闭输液接头。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 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 接,所述上管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所述活动芯的上部柱 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上、下段孔道对应适配,所述弹簧外套于活动芯的下部柱 体上,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所述弹簧位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 与下管体的上、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 ;所述活动芯内具有可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 道 ;所述上管体用于安装弹簧的下段孔道。
11、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道内空气排出的排气结 构,其特征在于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通过活 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 说 明 书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2/4 页 4 0007 本实用新型增设了盖体,盖体使活动芯在未使用状态时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部 分不会外露于空气中,因而可避免被污染,还在盖体内设置了防菌垫,防菌垫在盖体的 密闭空间内可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大幅度减少输液时感染的发生。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管体的上端管口是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 紧密适配连接的鲁尔锥度。
12、接口。 0009 现有用于与针头连接的医用注射器前端接头外壁形状一般是按照1400的鲁尔 锥度进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上管体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相连接的内壁也相应设置成符合 鲁尔锥度的形状,因此上管体能够与注射器的接头紧密配合,此时受弹簧弹性回复力作 用时,可防止弹簧向上弹起,从而确保注射器不会与输液接头分离,方便医护人员的输 液操作。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管体的上端外套连接在上管体的下端 上,所述上管体的下端直接顶触在所述下管体上、下段孔道的结合部,所述活动芯的下 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适配,该凸缘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 槽,所述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
13、的 O 形硅橡胶密封圈。 0011 本实用新型采用硅橡胶制成的 O 形密封圈,符合医用卫生标准 ;与现有设置弹 性密封垫相比,本实用新型 O 形密封圈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活动芯下 移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 0012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下管体下段孔道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 孔组成,其中,下段通孔用于与输液管连接,所述活动芯向下移动使所述活动芯的凸缘 卡于该两段通孔的结合部上。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于上管体下段孔道孔壁 上的排气孔、处于上管体与下管体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外界相通,所 述排气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14、 当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活动芯向下移动,上管体下 段孔道中的空气可从排气孔经由排气通道排出,从而减少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方便医 务人员的操作。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防菌垫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 成。 有机硅材料释放的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可防止细菌的滋生。 0015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 0016 所述盖体内顶部开有容纳槽,所述防菌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0017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设有连接绳。 可确保盖体从上管体上取下后,盖体不易 丢失。 0018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盖体内侧壁 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上端外。
15、壁上的外螺纹,所述内、外螺纹相适配。 0019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芯内的输液孔道包括沿活动芯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道与 沿活动芯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道,其中,所述径向输液孔道位于活动芯的上部柱 体上,所述轴向输液孔道分别与径向输液孔道、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通。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 0021 (1) 本实用新型增设的盖体与盖体内设置的防菌垫,可避免在未使用状态时活动 芯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部分外露于空气中,从而保护该部分不受污染,而防菌垫的抗菌 说 明 书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3/4 页 5 作用可进一步减少细菌的产生,。
16、从而大大降低输液感染现象的发生。 0022 (2) 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管口采用鲁尔锥度接口,可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紧密适配, 在受弹簧弹性回复力作用时,可防止弹簧向上弹起,从而确保注射器不会与输液接头分 离,方便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 0023 (3)本实用新型在活动芯下端凸缘上设置O形密封圈,与现有所设的弹性密封垫 相比,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医务人员 的操作。 0024 (4) 防菌垫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可防止 细菌的滋生。 0025 (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广泛适用于各医疗机构。 附图说明 0026 下面。
17、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 1、2 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 1、下 管体 2、活动芯 3 和弹簧 4,上管体 1 的下端与下管体 2 的上端连接,即下管体 2 的上端 外套连接在上管体 1 的下端上,上管体 1 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 3 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 道 11、12,活动芯 3 的上部柱体 31 与中部柱体 32 分别与上管体 1 的上段孔道 11 与下段 孔道 12 对应适配,在上段。
18、孔道 11 与下段孔道 12 变径处形成台阶,活动芯 3 上部柱体 31 与中部柱体 32 的结合部卡于该台阶上,弹簧 4 外套于活动芯 3 的下部柱体 33 上,下管体 2 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 21、22,其中,下段孔道 22 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孔 23、24 组成,下段通孔 24 用于与输液管连接,上管体 1 的下端直接顶触在下管体 2 上段 孔道 11 与下段孔道 12 的结合部,弹簧 4 位于活动芯 3 的中部柱体 32 底端与下管体 2 的 上段孔道 21 与下段孔道 22 结合部之间,活动芯 3 内具有可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 道,上管体 1 用于安装弹簧 4 的下段。
19、孔道 12 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道 12 内空气排出的排气 结构。 0030 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 1 上端管口的盖体 5,盖体 5 与上管体 1 之间通过活动连 接结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盖体5与上管体1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 括位于盖体 5 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 1 上端外壁上的外螺纹,内、外螺纹相适 配。 0031 盖体 5 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 6,盖体 5 内顶部开 有容纳槽,防菌垫6设置在容纳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防菌垫6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 硅材料制成 ;活动芯 4 的顶部具有凸起 41,便于注射器前端的接头 7 抵顶活动芯 4。 0。
20、032 上管体1的上端管口是鲁尔锥度接口,该接口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7紧密适配 连接,参见图 2 ;活动芯 3 的下端具有凸缘 34,凸缘 34 与下管体 2 下段孔道 22 的上段通 孔 23 相适配,该凸缘 34 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槽,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的 O 说 明 书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4/4 页 6 形硅橡胶密封圈 45。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结构包括设于上管体 1 下段孔道 12 孔壁上的排气孔 13、处 于上管体 1 与下管体 2 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 71,排气通道 71 与外界相通,排气孔 13 与 排气通道 71 连。
21、通。 上管体 1 与下管体 2 通过螺纹连接,排气结构位于上管体 1 与下管体 2 螺纹连接结构的上方,其中,排气通道 71 是一环形空间,而排气孔 13 可沿下段孔道 11 孔壁开设多个。 0034 活动芯 4 内的输液孔道整体呈“T”形,包括沿活动芯 4 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 道41与沿活动芯4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道42,其中,径向输液孔道42位于活动芯 4 的上部柱体 31 上,轴向输液孔道 41 分别与径向输液孔道 42、下管体 2 的下段孔道 22 相通。 0035 本实用新型在盖体 5 与上管体 1 之间还设有连接绳 8。 在活动芯 4 上部柱体 31 的侧面圆周与中部柱体 3。
22、2 的侧面圆周分别开有卡槽,卡槽内分别安装有 O 形硅橡胶密封 圈 9、10。 0036 下管体 2 的下部内具有一环形凹槽 26,环形凹槽 26 的槽壁上具有螺纹,下管体 2下段孔道22形成一管体从下管体2的下端伸出,环形凹槽26位于下段孔道22的外围, 环形凹槽 26、下段通孔 24 与输液管接头相适配。 0037 参见图 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盖体位于上管体的 顶端,防菌垫所释放的银离子可对活动芯顶部与上管体上端管口进行杀菌,保证了与注 射器连接部的卫生条件 ;在使用时,取下盖体,将注射器前端的接头抵顶活动芯,活动 芯向下移动直至活动芯下端上的凸缘卡合在下管体下。
23、段孔道的上、下段通孔结合部,此 时,活动芯的径向输液孔道完全位于上管体的下段孔道内,药液流入上管体的下段孔道 内,经过径向输液孔道与轴向输液孔道后,流入与下管体下端连接的输液管中,最后输 入患者体内。 003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 活动芯内输液孔道的具体结构、排气结构及盖体、上管体之间活动连接结构具有多种实 施方式 ;防菌垫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材料制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 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1/2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95 U CN 201807000 U2/2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95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