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6993869
  • 上传时间:2019-09-19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82.7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538319.7

    申请日:

    20100919

    公开号:

    CN201806995U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4,A61M39/16

    主分类号:

    A61M5/14,A61M39/16

    申请人:

    李丹青

    发明人:

    李丹青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石街18号4栋708房

    优先权:

    CN201020538319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宣国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所述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上、下段孔道对应适配,所述弹簧外套于活动芯的下部柱体上,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所述弹簧位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与下管体的上、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本实用新型在盖体内设置了防菌垫,防菌垫可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大幅度减少输液时感染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所述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上、下段孔道对应适配,所述弹簧外套于活动芯的下部柱体上,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所述弹簧位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与下管体的上、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所述活动芯内具有可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道;所述上管体用于安装弹簧的下段孔道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道内空气排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的上端管口是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紧密适配连接的鲁尔锥度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的上端外套连接在上管体的下端上,所述上管体的下端直接顶触在所述下管体上、下段孔道的结合部,所述活动芯的下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适配,该凸缘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的O形硅橡胶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下段孔道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孔组成,其中,下段通孔用于与输液管连接,所述活动芯向下移动使所述活动芯的凸缘卡于该两段通孔的结合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于上管体下段孔道孔壁上的排气孔、处于上管体与下管体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菌垫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顶部开有容纳槽,所述防菌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盖体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上端外壁上的外螺纹,所述内、外螺纹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芯内的输液孔道包括沿活动芯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道与沿活动芯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道,其中,所述径向输液孔道位于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上,所述轴向输液孔道分别与径向输液孔道、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设有连接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针密闭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所谓无针密闭输液是指除用套管针经皮对皮下血管进行一次穿刺外,配药、注药、输液、输血、抽血等一系列临床操作都不再需要使用头皮针穿刺肝素锁,连接输液通道只采用无针输液接头,使输液器、注射器直接同无针输液接头连接,无针输液接头为输液提供通道和注射口。

    但是,目前现有无针输液接头普遍存在着以下缺陷: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药液流过接头内的输液通路时易于被污染;密闭性较差,容易导致药液外泄;会出现静脉回流现象等。

    中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专利号:200720170109.5)公开了一种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下管体的上端套于上管体下端,上管体侧壁位于下管体内的位置设有通孔并与下管体壁形成气体通道;上管体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芯,其外壁设有一密封圈与上管体相密封,该活动芯下部与上管体形成一环形空间用于容置弹簧,该活动芯内设有“T”型通道连通上、下管体。该输液接头的缺点在于:(1)注射器与该输液接头连接时,将活动芯向下压,弹簧成压缩状态,此时,由于弹簧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易于造成注射器与输液接头的分离,使得医护人员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2)当该输液接头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活动芯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部分外露于空气中,使得该部分易于被污染,从而引发输液感染;(3)当该输液接头处于使用状态时,活动芯的下端穿过弹性密封垫上的通孔从而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然而,弹性密封垫增大了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防止细菌滋生的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动芯和弹簧,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下管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所述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与中部柱体分别与上管体的上、下段孔道对应适配,所述弹簧外套于活动芯的下部柱体上,所述下管体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所述弹簧位于活动芯的中部柱体底端与下管体的上、下段孔道结合部之间;所述活动芯内具有可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道;所述上管体用于安装弹簧的下段孔道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道内空气排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上端管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

    本实用新型增设了盖体,盖体使活动芯在未使用状态时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部分不会外露于空气中,因而可避免被污染,还在盖体内设置了防菌垫,防菌垫在盖体的密闭空间内可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大幅度减少输液时感染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管体的上端管口是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紧密适配连接的鲁尔锥度接口。

    现有用于与针头连接的医用注射器前端接头外壁形状一般是按照1∶400的鲁尔锥度进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上管体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相连接的内壁也相应设置成符合鲁尔锥度的形状,因此上管体能够与注射器的接头紧密配合,此时受弹簧弹性回复力作用时,可防止弹簧向上弹起,从而确保注射器不会与输液接头分离,方便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管体的上端外套连接在上管体的下端上,所述上管体的下端直接顶触在所述下管体上、下段孔道的结合部,所述活动芯的下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适配,该凸缘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的O形硅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硅橡胶制成的O形密封圈,符合医用卫生标准;与现有设置弹性密封垫相比,本实用新型O形密封圈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下管体下段孔道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孔组成,其中,下段通孔用于与输液管连接,所述活动芯向下移动使所述活动芯的凸缘卡于该两段通孔的结合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于上管体下段孔道孔壁上的排气孔、处于上管体与下管体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排气通道连通。当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活动芯向下移动,上管体下段孔道中的空气可从排气孔经由排气通道排出,从而减少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防菌垫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有机硅材料释放的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可防止细菌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所述盖体内顶部开有容纳槽,所述防菌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设有连接绳。可确保盖体从上管体上取下后,盖体不易丢失。

    所述盖体与上管体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盖体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上端外壁上的外螺纹,所述内、外螺纹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芯内的输液孔道包括沿活动芯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道与沿活动芯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道,其中,所述径向输液孔道位于活动芯的上部柱体上,所述轴向输液孔道分别与径向输液孔道、下管体的下段孔道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增设的盖体与盖体内设置的防菌垫,可避免在未使用状态时活动芯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部分外露于空气中,从而保护该部分不受污染,而防菌垫的抗菌作用可进一步减少细菌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输液感染现象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管口采用鲁尔锥度接口,可与注射器前端接头紧密适配,在受弹簧弹性回复力作用时,可防止弹簧向上弹起,从而确保注射器不会与输液接头分离,方便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

    (3)本实用新型在活动芯下端凸缘上设置O形密封圈,与现有所设的弹性密封垫相比,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活动芯下移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

    (4)防菌垫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可防止细菌的滋生。

    (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广泛适用于各医疗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包括上管体1、下管体2、活动芯3和弹簧4,上管体1的下端与下管体2的上端连接,即下管体2的上端外套连接在上管体1的下端上,上管体1内具有用于安装活动芯3的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孔道11、12,活动芯3的上部柱体31与中部柱体32分别与上管体1的上段孔道11与下段孔道12对应适配,在上段孔道11与下段孔道12变径处形成台阶,活动芯3上部柱体31与中部柱体32的结合部卡于该台阶上,弹簧4外套于活动芯3的下部柱体33上,下管体2内具有上大下小两段同心孔道21、22,其中,下段孔道22由上大下小的两段同心通孔23、24组成,下段通孔24用于与输液管连接,上管体1的下端直接顶触在下管体2上段孔道11与下段孔道12的结合部,弹簧4位于活动芯3的中部柱体32底端与下管体2的上段孔道21与下段孔道22结合部之间,活动芯3内具有可导通整个输液通路的输液孔道,上管体1用于安装弹簧4的下段孔道12孔壁上设有可将该孔道12内空气排出的排气结构。

    增设一用于遮挡上管体1上端管口的盖体5,盖体5与上管体1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盖体5与上管体1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盖体5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与位于上管体1上端外壁上的外螺纹,内、外螺纹相适配。

    盖体5内设有用于防止与注射器接触部位细菌滋生的防菌垫6,盖体5内顶部开有容纳槽,防菌垫6设置在容纳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防菌垫6采用可释放银离子的有机硅材料制成;活动芯4的顶部具有凸起41,便于注射器前端的接头7抵顶活动芯4。

    上管体1的上端管口是鲁尔锥度接口,该接口用于与注射器前端接头7紧密适配连接,参见图2;活动芯3的下端具有凸缘34,凸缘34与下管体2下段孔道22的上段通孔23相适配,该凸缘34侧面圆周上开有环形安装槽,安装槽内装用于防止药液外泄的O形硅橡胶密封圈45。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结构包括设于上管体1下段孔道12孔壁上的排气孔13、处于上管体1与下管体2连接部位的排气通道71,排气通道71与外界相通,排气孔13与排气通道71连通。上管体1与下管体2通过螺纹连接,排气结构位于上管体1与下管体2螺纹连接结构的上方,其中,排气通道71是一环形空间,而排气孔13可沿下段孔道11孔壁开设多个。

    活动芯4内的输液孔道整体呈“T”形,包括沿活动芯4轴向延伸的轴向输液孔道41与沿活动芯4径向延伸贯通的径向输液孔道42,其中,径向输液孔道42位于活动芯4的上部柱体31上,轴向输液孔道41分别与径向输液孔道42、下管体2的下段孔道22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盖体5与上管体1之间还设有连接绳8。在活动芯4上部柱体31的侧面圆周与中部柱体32的侧面圆周分别开有卡槽,卡槽内分别安装有O形硅橡胶密封圈9、10。

    下管体2的下部内具有一环形凹槽26,环形凹槽26的槽壁上具有螺纹,下管体2下段孔道22形成一管体从下管体2的下端伸出,环形凹槽26位于下段孔道22的外围,环形凹槽26、下段通孔24与输液管接头相适配。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盖体位于上管体的顶端,防菌垫所释放的银离子可对活动芯顶部与上管体上端管口进行杀菌,保证了与注射器连接部的卫生条件;在使用时,取下盖体,将注射器前端的接头抵顶活动芯,活动芯向下移动直至活动芯下端上的凸缘卡合在下管体下段孔道的上、下段通孔结合部,此时,活动芯的径向输液孔道完全位于上管体的下段孔道内,药液流入上管体的下段孔道内,经过径向输液孔道与轴向输液孔道后,流入与下管体下端连接的输液管中,最后输入患者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活动芯内输液孔道的具体结构、排气结构及盖体、上管体之间活动连接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防菌垫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材料制成。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防菌无针 密闭 输液 接头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938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