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92011.1 (22)申请日 2016.01.30 (73)专利权人 江西大隆重型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 335200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眼镜产 业园 (72)发明人 陈建 (74)专利代理机构 鹰潭市博惠专利事务所 36112 代理人 周少华 (51)Int.Cl. A23B 9/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包 括机体、 风机、 进料斗、 传送带、 谷物滑板、 干燥机 底板、。
2、 振动器、 干燥机顶板, 传送带的下方固定连 接有传送带底板, 传送带内部设有提料斗, 传送 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送带挡板, 传送带的设置 使得减少了人们体力的消耗, 风机中设置多块向 下倾斜的挡板, 且两块挡板之间留有足够稻草等 杂物通过的空间, 这样当吸风机工作时, 谷物因 为重量较大, 所以被吸过去碰到挡板后会沿着挡 板滑下, 而稻草等杂物因为重量较小, 所以会沿 着挡板直接会吸走, 这样除杂效果较好, 所述多 块挡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谷物从扬尘吸风 口两侧飞出的侧板,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在除杂过 程中谷物从两侧飞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431865 U 。
3、2016.08.10 CN 205431865 U 1.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 风机、 进料斗、 传送带、 谷物滑板、 干 燥机底板、 振动器、 干燥机顶板, 机体的一端与进料斗对接, 另一端与出料口对接, 所述传送 带的顶端与进料斗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传送带底板, 所述 传送带内部设有提料斗, 所述传送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送带挡板, 所述谷物滑板设置在 进料斗的下方, 且谷物滑板与进料斗固定连接, 所述干燥机顶板设置在谷物滑板的上方, 所 述干燥机底板设置在谷物滑板的下方, 且干燥机底板通过支柱与谷物滑板固定连接, 所述 振动器设置在干燥。
4、机底板底端的中部, 所述干燥机底板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震动弹 簧,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的机体和进料斗之间的位置, 所述风机中设有用于阻挡谷物且供其 他杂物通过的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 所述多块挡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谷物从两侧飞出 的侧板, 所述机体内设有吸引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机顶板与干燥机底 板的内部均设有电加热丝。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31865 U 2 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谷物干燥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谷物干燥机主要用于稻谷和小。
5、麦的干燥, 稍加改进后还可以用于抢烘菜籽等农作 物。 谷物干燥机由煤炉、 电动机、 轴流风机和堆放架等主要部件组成。 在农业生产中, 需要对 收割后的粮食或良种进行必要的脱水、 干燥措施, 以保证其品质并便于商品交易。 然而现有 的小型谷物干燥装置存在很多弊端, 如采用炉火吹进机体的方式, 一方面加热效果不好, 热 能利用率较低; 另一方面, 由于机体的周围没有采取必要的热隔离装置, 导致操作者长时间 处于温度较高的地方, 对人体健康将会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也会造成热能的损失, 影响谷物 干燥的效果。 堆积的谷物中夹杂有大量的灰尘, 在烘箱内干燥时, 由于热风的吹入, 使得烘 箱内灰尘较多, 。
6、需要定期清理, 或者利用一个出风管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不仅污染了空气, 且排放时还带走了热量, 浪费了资源。 而且现有的谷物烘干机都太单一, 只能对谷物进行简 单的烘干, 如果谷物中参杂有脏物, 那么烘干机是不能够将其祛除的, 还有谷物进行烘干一 次不一定能够完全烘干, 这样会制成食品吃下去对人的身体不好, 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新型 的谷物烘干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0003 且现有技术的烘干塔顶部设有一个扬尘吸风口, 当谷物通过输送装置运输到烘干 塔顶部时, 谷物内的一些灰尘以及杂物会被扬尘吸风口吸走, 但是现有技术为了防止扬尘 吸风口将谷物也同时吸走, 所以会在扬尘吸风口上设置。
7、一个网状的挡板, 但是这个挡板虽 然能挡住谷物防止谷物也被扬尘吸风口吸走, 但是同时也会挡住稻草等体积较大的杂物, 这样稻草等杂物就不容易去除, 使得干燥后出来的谷物还有较多杂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具体 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 风机、 进料斗、 传送带、 谷物滑板、 干燥机底板、 振动器、 干燥机顶板, 机体的一端与进料斗对接, 另一端与出料口对接, 所述传 送带的顶端与进料斗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传送带底板, 所 述传送带内部设有提料斗,。
8、 所述传送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送带挡板, 所述谷物滑板设置 在进料斗的下方, 且谷物滑板与进料斗固定连接, 所述干燥机顶板设置在谷物滑板的上方, 所述干燥机底板设置在谷物滑板的下方, 且干燥机底板通过支柱与谷物滑板固定连接, 所 述振动器设置在干燥机底板底端的中部, 所述干燥机底板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震动弹 簧,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的机体和进料斗之间的位置, 所述风机中设有用于阻挡谷物且供其 他杂物通过的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 所述多块挡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谷物从两侧飞出 的侧板, 所述机体内设有吸引风扇。 0006 所述干燥机顶板与干燥机底板的内部均设有电加热丝。 说 明 书 1/3 页 3。
9、 CN 205431865 U 3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谷物循环干燥机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而且造价低, 烘干效率高, 传送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可以不用将谷物搬到那么高的地 方从进料斗倒入, 只需要将谷物放在传送带上的提料斗中就行, 这样不仅减少了人们体力 的消耗, 而且还节约了时间, 间接的提高了烘干的效率, 该种谷物干燥机通过设置在加料斗 与机体之间的风机, 可以保证进入机体内部的粮食的清洁度, 同时, 避免对灰尘、 杂物等的 干燥, 节约了热能, 提高了干燥的有效性, 该种谷物干燥机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效果优越, 很适合家庭小规模操作。 0008 。
10、风机中设置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 且两块挡板之间留有足够稻草等杂物通过的空 间, 这样当吸风机工作时, 谷物因为重量较大, 所以被吸过去碰到挡板后会沿着挡板滑下, 而稻草等杂物因为重量较小, 所以会沿着挡板直接会吸走, 这样除杂效果较好, 所述多块挡 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谷物从扬尘吸风口两侧飞出的侧板,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在除杂过 程中谷物从两侧飞出。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1、 2,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 的说明。 0012 实施例1: 0013 。
11、如图1、 2所示: 一种谷物循环干燥装置, 包括机体1、 风机2、 进料斗3、 传送带4、 谷物 滑板5、 干燥机底板6、 振动器7、 干燥机顶板8, 机体1的一端与进料斗3对接, 另一端与出料口 9对接, 所述传送带4的 顶端与进料斗3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4的下方固定连接 有传送带底板41, 所述传送带4内部设有提料斗42, 所述传送带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送带 挡板43, 所述谷物滑板5设置在进料斗3的下方, 且谷物滑板5与进料斗3固定连接, 所述干燥 机顶板8设置在谷物滑板5的上方, 所述干燥机底板6设置在谷物滑板5的下方, 且干燥机底 板6通过支柱与谷物滑板5固定连接, 所述。
12、振动器7设置在干燥机底板5底端的中部, 所述干 燥机底板5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震动弹簧10, 所述风机2位于所述的机体1和进料斗3之 间的位置, 所述风机2中设有用于阻挡谷物且供其他杂物通过的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11, 所 述多块挡板11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谷物从两侧飞出的侧板12, 所述机体内设有吸引风扇 13。 0014 所述干燥机顶板与干燥机底板的内部均设有电加热丝。 0015 本实用新型中, 该谷物循环干燥机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而且造价低, 烘干效率高, 传送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可以不用将谷物搬到那么高的地方从进料斗倒入, 只需要将谷物放 在传送带上的提料斗中就行, 这样不仅减少了人们。
13、体力的消耗, 而且还节约了时间, 间接的 提高了烘干的效率, 该种谷物干燥机通过设置在加料斗与机体之间的风机, 可以保证进入 机体内部的粮食的清洁度, 同时, 避免对灰尘、 杂物等的干燥, 节约了热能, 提高了干燥的有 效性, 该种谷物干燥机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效果优越, 很适合家庭小规模操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31865 U 4 0016 风机中设置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 且两块挡板之间留有足够稻草等杂物通过的空 间, 这样当吸风机工作时, 谷物因为重量较大, 所以被吸过去碰到挡板后会沿着挡板滑下, 而稻草等杂物因为重量较小, 所以会沿着挡板直接会吸走, 这样除杂效果较好, 所述多块挡 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 谷物从扬尘吸风口两侧飞出的侧板,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在除杂 过程中谷物从两侧飞出。 001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31865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431865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43186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