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利用益生菌和杂粕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属 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争粮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益生 菌固态发酵饲料尤其受到重视。应用益生菌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蛋白饲料、单 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不仅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饲料蛋白源,而且还能开发 出具特殊功能的饲料添加剂。采用益生菌固态发酵技术处理粮食加工副产品 如饼粕类和纤维类饲料原料,不但可以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对原 料中所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农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起到有效的降解作 用。积极利用粮食加工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益生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满足饲料业、养殖业的需求,缓解饲料供需矛盾,同时也能解决农副产品利 用率低下造成的浪费。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 发酵手段来处理粮食加工副产品,使其成为家畜绿色饲料来源,不仅能促进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也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变 废为宝。同时,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和动物的不规范饲养 管理,饲料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2005年苏丹红事件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 件再到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接踵而来的饲料安全问题使我国畜牧业、养殖 业以及乳品业不断受到重创,同时也使食品安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只有从食物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才能获 得彻底解决。而运用益生菌固态发酵技术生产的饲料产品因其所具备的营养 丰富、促进快速生长、绿色环保等多种优点正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大力的推广 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适应上述形式,提供一种利用益生菌和杂粕生产微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益生菌和杂粕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发酵底物分别加水拌料,然后蒸煮灭菌;
(2)灭菌后的发酵底物温度降至28~35℃时,将混合菌液加入灭菌后 的发酵底物中拌均匀,在恒温条件下好氧发酵;
(3)发酵底物发酵完毕后,混合后接入乳酸菌,然后进行二次发酵;
(4)发酵完毕的物料经低温烘干后进行粉碎即得所述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成品;
步骤(1)中,所述的发酵底物包括:胚芽粕、玉米喷浆纤维、菜粕以及 米糠粕;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菌液为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 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的菌液 混合得到的混合菌液;
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 种量为发酵底物重量的5~10%。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加水拌料,是对发酵底物 按料水比1:1~2加水后进行拌料,拌料后发酵底物的水分在45~55%之间;
步骤(1)中所述的蒸煮灭菌,是在115~121℃、0.07~0.11MPa条件下 蒸煮灭菌20~30min。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液是按以下方法制成 的:
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130.1g和蒸馏水1000mL混合均匀, 在温度115~121℃下灭菌15~30min;
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0kg、蔗糖蜜100kg、葡萄 糖10kg、麦芽浸粉10kg、大豆蛋白胨5kg、MgSO4·7H2O1kg、KH2PO41.5kg, 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10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28~30℃下以100~ 130r/min振荡培养24~48h;
二级种子培养:将经所述一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二级种子罐中,在28~30℃、通风量体积比为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48h;
液体发酵培养:将经所述二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发酵罐中,在28~30℃、通风量体积比为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h~48h。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是按以下方法制成 的:
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NaCl5g,蒸馏水1000mL 混合均匀,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kg、麸皮10kg、豆饼粉 6kg、酵母浸粉5kg、MgSO4·7H2O0.5kg,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温度 115~121℃下灭菌20~30min;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7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30~32℃下以100~ 130r/min振荡培养24~48h;
二级种子培养:将经所述一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二级种子罐中,在30~32℃、通风量体积比为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h~48h;
液体发酵培养:将经所述二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发酵罐中,在30~32℃、通风量体积比为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h~48h。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所述的白地霉菌液是按以下方法制成的:
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5°Bé麦芽汁1000mL,PH自然,在温度115~121℃ 下灭菌20min~30min;
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kg、大豆蛋白胨5kg、酵 母浸粉5kg、玉米粉10kg,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温度115~121℃下 灭菌20min~30min;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10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28~30℃、100~ 130r/min、振荡培养24h~48h;
二级种子培养:将经所述一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二级种子罐中,在28~30℃、通风量体积比为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h~48h;
液体发酵培养:将经所述二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种 到发酵罐中,在28~30℃、通风量体积比1:0.5~1的条件下、以100~ 120r/min机械搅拌,培养24h~48h。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所述的植物乳杆菌菌液是按以下方法制成的:
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酪蛋白胨10g、牛肉浸粉10g、酵母浸粉10g、葡 萄糖5g、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Tween801g、K2HPO42g、MgSO4·7H2O0.2g、 MnSO4·H2O0.05g,蒸馏水1000mL混合均匀,pH6.8,在温度115~121℃下 灭菌20~30min;
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全脂奶粉10kg、牛肉浸粉10kg、酵 母浸粉10kg、葡萄糖5kg、乙酸钠5kg、柠檬酸铵2kg、Tween801kg、K2HPO42kg、MgSO4·7H2O0.2kg、MnSO4·H2O0.05kg,蒸馏水1000mL混合均匀,PH6.8, 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10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10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35~37℃静置培养 24h~48h;
二级种子培养:将经所述一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 种到二级种子罐中,35~37℃静置培养24h~48h;
液体发酵培养:将经所述二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5%~10%的重量比接 种到发酵罐中,35~37℃静置培养24h~48h。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混合菌液中的3种菌液在 各种发酵底物中的接种量和混合比例为:
胚芽粕中:产朊假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的混合比例为1:1:1, 按发酵底物重量的5~10%接种;
玉米喷浆纤维中: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的混合比例为 2:4:4,按发酵底物重量的5~10%接种;
菜粕中: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的混合比例为4:1:5,按 发酵底物重量的5~10%接种;
米糠粕中: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的混合比例为3:4:3, 按发酵底物重量的5~10%接种;
步骤(2)中所述的好氧发酵,是将各种发酵底物接种后分别混合均匀后 平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堆高厚度为25~30cm,控制温度在28~32℃, 相对湿度在85~90%的条件下发酵48~72h,发酵期间每隔24h将物料翻动 一次。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步骤(3)中的各发酵底物首次发酵完毕后的 混合,是按以下比例:
胚芽粕180~200重量份、玉米喷浆纤维180~200重量份、菜粕280~ 320重量份、米糠粕280~320重量份;
步骤(3)中所述的二次发酵,是将发酵底物接种植物乳杆菌后,均匀平 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堆高厚度为25~30cm,控制温度在35~37℃,相 对湿度在85~90%的条件下发酵24~48h,发酵过程中物料用塑料布全部苫 盖进行厌氧发酵。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的低温烘干的温度为100~ 120℃,所述烘干后物料的粉碎的粒度为至少95%通过80目筛且100%通过 60目筛。
如上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如上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中的粗蛋白质含量(DM)≥21.50%,真蛋白含量(DM) ≥20.00%,粗纤维含量(DM)≤2.85%,硫代葡萄糖苷总量(DM)≤10.50μmol/g, 粗灰分(DM)≤2%,地衣芽孢杆菌(CFU/g)≥8×108,产朊假丝酵母(CFU/g) ≥2.5×108、白地霉(CFU/g)≥3.0×107、植物乳杆菌(CFU/g)≥8.0×1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选用性能优良的生产菌种,采用先进的益生菌固态发酵技术,以 胚芽粕、菜粕、米糠粕、喷浆纤维为原料,经蒸煮、灭菌后分别接种由产朊 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白地霉 (Geotrichum candidum)组成的混合菌液进行首次固态发酵,发酵完毕后将 各种发酵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接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再进行二次固态发酵,发酵完毕进行烘干、粉碎,从而能够获得优质的益生 菌固态发酵饲料产品。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益生菌和杂粕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 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发明方法,经益生菌固态发酵后的杂粕粗蛋白和真蛋白等营养 成分大幅提高,粗纤维、粗灰分以及某些抗营养因子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并 且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采用本发明方法,经益生菌固态发酵后的杂粕消化利用率较未发酵前 有较大的提高,其中富含的有益菌活菌和菌体代谢产物为动物胃肠道微生物 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同时对调节动物消化吸收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营养均衡、益生菌活菌数较 高,本发明产品中的粗蛋白质含量(DM)≥21.50%,真蛋白含量(DM)≥20.00%, 粗纤维含量(DM)≤2.85%,硫代葡萄糖苷总量(DM)≤10.50μmol/g,粗灰 分(DM)≤2%,地衣芽孢杆菌(CFU/g)≥8×108,产朊假丝酵母(CFU/g)≥2.5×108、 白地霉(CFU/g)≥3.0×107、植物乳杆菌(CFU/g)≥8.0×10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及特点,但这些实施例并非 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 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和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分别购买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GMCC)和中国农业微生物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ACCC)的野生菌种。 保藏号分别为:CGMCC2.1180、ACCC11090、CGMCC2.0498、CGMCC1.555。
实施例1
参见图1,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益生菌固态发酵饲料:
1.分别准备胚芽粕1000kg、菜粕1000kg、米糠粕1000kg、喷浆纤维 1000kg作为发酵底物,其中,胚芽粕经粗粉碎过40目筛。
2.发酵底物按料水比1:1进行加水拌料,将物料水分调节到50%左右, 然后在121℃、0.11MPa条件下蒸煮灭菌30min。
3.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别按以下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和液态发酵:
(1)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A.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130.1g,蒸馏水1000mL混合均 匀,在温度115℃下灭菌15min。
B.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0kg、蔗糖蜜100kg、葡 萄糖10kg、麦芽浸粉10kg、大豆蛋白胨5kg、MgSO4·7H2O1kg、KH2PO41.5kg, 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C.培养条件: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10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28℃、130r/min、振荡培养 24h。
二级种子培养:1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二级种子培养基5L,将经所述一 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二级种子罐中,28℃、通风量体 积比1:1、机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液体发酵培养:50L自动发酵罐装发酵培养基25L,将经所述二级种子 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发酵罐中,28℃、通风量体积比1:1、机 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2)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A.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NaCl5g,蒸馏水 1000mL混合均匀,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B.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kg、麸皮10kg、豆饼 粉6kg、酵母浸粉5kg、MgSO4·7H2O0.5kg,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 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C.培养条件: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30℃、130r/min、振荡培养 24h。
二级种子培养:1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二级种子培养基5L,将经所述一 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重量比接种到二级种子罐中,30℃、通风量体 积比1:1、机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液体发酵培养:5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发酵培养基25L,将经所述二级 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发酵罐中,30℃、通风量体积比1:1、 机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3)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A.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5°Bé麦芽汁1000mL,PH自然,在温度115~ 121℃下灭菌20~30min。
B.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kg、大豆蛋白胨5kg、 酵母浸粉5kg、玉米粉10kg,无菌纯水1000L,pH自然,在温度115~121℃ 下灭菌20~30min。
C.培养条件: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5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30℃、130r/min、振荡培养 24h。
二级种子培养:1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二级种子培养基5L,将经所述一 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二级种子罐中,30℃、通风量体 积比1:1、机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液体发酵培养:5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发酵培养基25L,将经所述二级 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发酵罐中,30℃、通风量体积比1:1、 机械搅拌100r/min、培养24h。
(4)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制备一级种子培养基:酪蛋白胨10g、牛肉浸粉10g、酵母浸粉10g、 葡萄糖5g、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Tween801g、K2HPO42g、MgSO4·7H2O 0.2g、MnSO4·H2O0.05g,蒸馏水1000mL混合均匀,pH6.8,在温度115~121℃ 下灭菌20~30min。
B.制备二级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全脂奶粉10kg、牛肉浸粉10kg、 酵母浸粉10kg、葡萄糖5kg、乙酸钠5kg、柠檬酸铵2kg、Tween801kg、K2HPO42kg、MgSO4·7H2O0.2kg、MnSO4·H2O0.05kg,蒸馏水1000mL混合均匀,pH6.8, 在温度115~121℃下灭菌20~30min。
C.培养条件:
一级种子培养:1000mL三角瓶中装一级种子培养基1000mL,将菌种斜 面按环/50mL的比例接种入一级种子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24h。
二级种子培养:1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二级种子培养基5L,将经所述一 级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二级种子罐中,37℃静置培养 24h。
液体发酵培养:50L自动种子发酵罐装发酵培养基25L,将经所述二级 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10%的质量比接种到发酵罐中,37℃静置培养24h。
4.在灭菌后的各种发酵底物温度降到30℃时,即开始进行接种,产朊假 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和白地霉3种菌液在各种发酵底物中的接种量和混合 比例为:
胚芽粕:产朊假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混合比例1:1:1,按发酵 底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10%。
玉米喷浆纤维: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合比例2:4:4,按 发酵底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10%。
菜粕: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比例4:1:5,按发酵底 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10%。
米糠粕: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比例3:4:3,按发酵底物 重量百分比接种量10%。
5.各种发酵底物接种后,分别混合均匀平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堆高 厚度为25cm,控制温度30℃,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发酵72h,发酵期间 每隔24h将物料翻动一次。
6.各发酵底物首次发酵结束后,按以下比例配比并混合进行二次发酵:
胚芽粕200重量份、玉米喷浆纤维200重量份、菜粕300重量份、米糠 粕300重量份。
二次发酵所用菌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为 发酵底物重量的8%。
发酵条件:发酵底物接种植物乳杆菌后均匀平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 堆高厚度为30cm,控制温37℃,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发酵48h,发酵过 程中物料用塑料布全部苫盖进行厌氧发酵。
7.发酵完毕的物料经100℃低温烘干后进行细粉碎即得到微生物饲料添 加剂成品,粉碎粒度为至少95%通过80目筛、100%通过60目筛。
8.按照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粗蛋白质含量(DM) ≥26.13%,真蛋白含量(DM)≥24.38%,粗纤维含量(DM)≤2.90%,硫代葡 萄糖苷总量(DM)≤10.02μmol/g,粗灰分(DM)≤1.85%,地衣芽孢杆菌(CFU/g) ≥1.5×109,产朊假丝酵母(CFU/g)≥6.0×108、白地霉(CFU/g)≥5.0×107、植 物乳杆菌(CFU/g)≥5.0×108。底物发酵前和发酵后营养指标变化见表1。
表1底物发酵前与发酵后营养指标比对表
项目 发酵前 发酵后 粗蛋白(%) 19.30 26.13
真蛋白(%) 17.50 24.38 粗纤维(%) 6.26 2.90 粗灰分(%) 4.27 1.85 硫苷(μmol/g) 21.00 10.02 产朊假丝酵母(CFU/g) - 6.0×108 白地霉(CFU/g) - 5.0×107 地衣芽孢杆菌(CFU/g) - 1.5×109 植物乳杆菌(CFU/g) - 5.0×108
实施例2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益生菌固态发酵饲料:
1.分别准备胚芽粕1000kg、菜粕1000kg、米糠粕1000kg、喷浆纤维 1000kg作为发酵底物,其中,胚芽粕经粗粉碎过40目筛。
2.发酵底物按料水比1:1进行加水拌料,将物料水分调节到50%左右, 然后在121℃、0.11MPa条件下蒸煮灭菌30min。
3.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别按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和液态发酵。
4.在灭菌后的各种发酵底物温度降到30℃时,即开始进行接种,产朊假 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和白地霉3种菌液在各种发酵底物中的接种量和混合 比例为:
胚芽粕:产朊假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混合比例1:1:1,按发酵 底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6%。
玉米喷浆纤维: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合比例2:4:4,按 发酵底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6%。
菜粕: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比例4:1:5,按发酵底 物重量百分比接种量6%。
米糠粕:地衣芽孢杆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比例3:4:3,按发酵底物 重量百分比接种量6%。
5.各种发酵底物接种后,分别混合均匀平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堆高 厚度为25cm,控制温度30℃,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发酵72h,发酵期间 每隔24h将物料翻动一次。
6.各发酵底物首次发酵结束后,按以下比例配比并混合进行二次发酵:
胚芽粕180重量份、玉米喷浆纤维180重量份、菜粕320重量份、米糠 粕320重量份。
二次发酵所用菌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为 发酵底物重量的10%。
发酵条件:发酵底物接种植物乳杆菌后均匀平铺在发酵床上,发酵物料 堆高厚度为30cm,控制温37℃,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发酵48h,发酵过 程中物料用塑料布全部苫盖进行厌氧发酵。
7.发酵完毕的物料经100℃低温烘干后进行细粉碎即得到微生物饲料添 加剂成品,粉碎粒度为至少95%通过80目筛、100%通过60目筛。
8.按照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粗蛋白质含量(DM) ≥21.50%,真蛋白含量(DM)≥20.00%,粗纤维含量(DM)≤2.85%,硫代葡 萄糖苷总量(DM)≤10.50μmol/g,粗灰分(DM)≤2%,地衣芽孢杆菌(CFU/g) ≥8×108,产朊假丝酵母(CFU/g)≥2.5×108、白地霉(CFU/g)≥3.0×107、植 物乳杆菌(CFU/g)≥8.0×108。底物发酵前和发酵后营养指标变化见表2。
表2底物发酵前与发酵后营养指标比对表
项目 发酵前 发酵后 粗蛋白(%) 19.18 21.50 真蛋白(%) 17.2 20.00 粗纤维(%) 6.18 2.85 粗灰分(%) 4.30 2.00 硫苷(μmol/g) 22.40 10.50 产朊假丝酵母(CFU/g) - 2.5×108 白地霉(CFU/g) - 3.0×107 地衣芽孢杆菌(CFU/g) - 8×108 植物乳杆菌(CFU/g) - 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