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6911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2.05 CN 202569118 U *CN202569118U* (21)申请号 201220053747.X (22)申请日 2012.02.17 A61M 16/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 院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鹤庆路 801 号 (72)发明人 朋立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31268 代理人 吴桂琴 (54) 实用新型名称 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 涉及一。
2、种定位 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 该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 要由导管、 主支气管气囊、 总气管套囊、 总气管套 囊充气阀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组成 ; 所述导管对 现有技术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改进, 包括 : 延长主支气管并在延长段增加侧孔以及加 大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口径和上移主气管导管 气囊。本实用新型经临床试用, 结果显示, 操作简 单方便, 定位成功率高达 100, 体位变动后导管 的移位率为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
3、1 页 1/1 页 2 1. 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导管 (1) 、 主支气管气囊 (3) 、 总气 管套囊 (7) 、 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9) 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10) 组成 ; 所述导管 (1) 为双腔导 管, 该导管 (1) 由前端起依次设有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 主支气管气囊 (3) 设 有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10) , 总气管套囊 (7) 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9) ; 导管 (1) 上设有主 支气管侧孔 (2) 、 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5) 和导管刻度标志 (8) 。 2.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
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管 (1) 包括主支 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 其长度为 3.8cm。 3.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管 (1) 的前端为 前端出口 (1a) 、 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 (1b) 。 4.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 (2) 为两个, 位于主支气管导管左右两侧, 距主支气管导管顶端边缘 0.3cm。 5.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 (3) 上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4) 。 6.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 (3) 的长度为 2.5cm, 其尾侧缘距导管 (1) 前端的距离为 12-13cm, 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5) 中间位置为 6-7cm。 7.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 (3) 的尾侧缘距导管 (1) 前端的距离为 12.3cm, 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5) 中间位置为 6.75cm。 8.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 斜开口 (5) 为长 3.5cm 的右斜口。 9.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总。
6、气管套囊 (7) 上 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6)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569118 U 2 1/4 页 3 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 涉及双腔支气管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型双腔支 气管导管 ; 所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操作简单、 可快速定位。 背景技术 0002 临床实践中, 通常称谓的肺隔离术即为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 技术, 肺隔离术成功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正确与否。自 1962 年 Robertshaw 设计出可反复使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 , 并应用到临床上 ; 1978 年生产。
7、出 一次性氯化聚乙烯 (PVC) DLT, 迄今为止, 一次性 Robertshaw DLT 成为临床最常用的肺隔离 导管。 0003 但是, 所述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 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尚存在问题, 其中最大问题 为 :(1) 定位困难 : 所述双腔支气管导管 (左侧) 插入过深, 次支气管道管开口部分崁入左支 气管, 造成右肺通气不良, 同时左肺支气管上 / 下开口因主支气管前端开口而出现部分阻 塞, 造成病人的低氧血症, 导管插入过浅, 主支气管套囊崁入右支气管引起右肺阻塞, 同样 造成病人的低氧血症 ;(2) 体位变动容易引起导管移动 : 由于主支气管过短, 左侧 / 右侧卧 位均。
8、可导致导管的移位。 有研究指出, 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设计缺陷所致, 主要不足之处为 :(1) 主支气管过短,(2) 主支气管无旁路通气设计,(3) 次支气管开口过 小。 0004 当前, 迫切需要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以克服上述缺陷, 且该定位型双腔支 气管导管需操作简单、 可快速定位。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 管。 0006 所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肺隔离导管, 操作简单、 可快速定位, 能克服插管 时定位困难的缺陷, 减少因定位不佳而引起患者通气不良或肺隔离不良的情况, 进一步避 免术中因通气不良、 。
9、缺氧等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及因肺隔离不良造成无法为患者进行手术 的情况。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对现有技术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 进行改进, 主要包括 : 延长主支气管并在延长段增加侧孔以及加大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口径和上移主气管导管气囊。 0008 具体而言,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导管 1、 主支 气管气囊 3、 总气管套囊 7、 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9 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10 组成 ; 所述导管 1 为双腔导管, 该导管 1 的前端为前端出口 1a、 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 1b, 所述导管 1 由前端 起依次设有主。
10、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主支气管气囊 3 设有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10, 总 气管套囊 7 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9 ; 导管 1 上设有主支气管侧孔 2、 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 说 明 书 CN 202569118 U 3 2/4 页 4 口 5 和导管刻度标志 8, 所述主支气管气囊 3 上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4, 所述总气管套囊 7 上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6 ;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现有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基 础上改进, 分为多个规格, 通常适用于需要肺隔离术且其左支气管长度为 4-7cm 的患者 ; 所 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
11、导管的定位方法简单, 只需插入左侧底, 就可保证左肺上下叶通气良 好 ; 0010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的导管 1 的双腔导管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 该 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 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 ;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 的导管 1 的长度为 3.8cm, 0011 其中, 所述主支气管的前端长度为 4cm(标准型导管的前端长度为 3cm) ; 导管 1 长 度能与左支气管长度为5cm的正常成人匹配, 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于4cm时, 所述左支气管气 囊不会崁入主气管, 能确保患者右肺通气良好 ; 0012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 2 通常为两个, 。
12、其外形为卵圆形, 其位于主支 气管导管左右两侧、 距主支气管导管顶端边缘 0.3c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的 主支气管侧孔 2 外形尺寸为 1cm*0.5cm ; 0013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 3 长度为 2.5cm, 其尾侧缘距导管 1 前端的距 离为12-13cm, 优选12.3cm, 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中间位置为6-7cm, 优选6.75cm, 能确 保主支气管气囊 3 处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0014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的气囊充 / 放气孔 4 和气囊充 / 放气孔 6 均为气管导 管 壁内小气道在气囊的出口 ; 0015 本实用新型中。
13、, 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5 位于主气管气囊下缘、 距主支气 管气囊上缘1厘米处, 斜开口长度通常为3.5cm, 若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为5cm7cm时, 导管 1 插入超过 5cm 以上, 有部分斜面进入左支气管也不影响患者右肺通气。 0016 使用时, 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 确定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 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 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注气, 保证患者 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0017 经临床肺隔离手术 20 余例试用, 结果显示, 本实用新。
14、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 管, 操作简单方便, 定位成功率高达 100%, 体位变动后导管的移位率为零。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示意图, 0019 其中, 1为导管, 1a为前端出口, 1b为尾端出口, 2为主支气管侧孔, 3为主支气管气 囊, 4 为气囊充 / 放气孔, 5 为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6 为气囊充 / 放气孔, 7 为总气管 套囊, 8 为导管刻度标志, 9 为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10 为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实施例 1 0021 如图1所示, 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要由导管1、 主支气管气囊3、 总气管套囊 说 明 书 CN。
15、 202569118 U 4 3/4 页 5 7、 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组成 ; 所述导管1为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 支气管导管的双腔导管, 该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 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 所述导 管1由前端起依次设有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 主支气管气囊3设有主支气管气囊 气阀 10, 总气管套囊 7 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 9 ; 导管 1 上设有主支气管侧孔 2、 次支气管 导管的斜开口 5 和导管刻度标志 8, 所述主支气管气囊 3 上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4, 所述 总气管套囊 7 上设有气囊充 / 放气孔 6。 0022 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16、 是在现有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基础上改制 而成, 分为多个规格, 通常适用于需要肺隔离术且其左支气管长度为 4-7cm 的患者 ; 定位 型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简单, 只需插入左侧底, 就可保证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 0023 导管 1 为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的双腔导管, 该导管 1 的前端为前端 出口 1a、 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 1b ; 所述的导管 1 的长度为 3.8cm(0.3+1.0+2.5) , 其中, 所述主支气管的前端长度为 4cm ; 导管 1 长度能与左支气管长度为 5cm 的正常成人匹配, 患 者左支气管长度于 4cm 时, 所述左支气。
17、管气囊不会崁入主气管, 能确保患者右肺通气良好 ; 0024 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 2 通常为两个, 其外形为卵圆形, 其位于主支气管导管左右 两侧、 距边缘 0.3cm 处, 该主支气管侧孔 2 外形尺寸为 1cm*0.5cm ; 主支气管气囊 3 尾侧缘 距导管 1 前端的距离为 12.3cm, 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中间位置为 6.75cm, 可确保主支 气管气囊 3 处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气囊充 / 放气孔 4 和气囊充 / 放气孔 6 均为气管导管壁内小气道在气囊的出口 ; 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 5 为 3.5cm 的右斜 线口, 若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为 5cm 7。
18、cm 时, 导管 1 插入超过 5cm 以上, 有部分斜面进入左 支气管也不影响患者右肺通气。 0025 使用时, 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 确定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 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 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注气, 保证患者 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0026 实施例 2 0027 本实施例以 37F 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管为例, 其它型号导管所有尺寸可做 适当调整。 0028 采用 37F 双腔支气管导管, 将主支气管延长, 导管前端距主支气管套囊尾侧。
19、缘由 原来的 3cm 延长至 4cm, 在主支气管套囊的前端距边缘 0.3cm 左右两侧开两个长度为 1cm, 宽度为 0.5cm 的卵圆型侧孔。 0029 使用时, 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 确定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 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 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注气, 保证患者 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0030 实施例 3 0031 本实施例以 37F 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管为例, 其它型号导管所有尺寸可做 适当调整。 0032 采用37F双腔支气管导管。
20、, 将主气管套囊位置提高, 有利于增加次支气管导管 (右) 的斜开口长度, 主气管套囊位置由原来 11cm 增大为 12.3cm (导管前端距主气囊尾侧端) , 次 说 明 书 CN 202569118 U 5 4/4 页 6 支气管开口 (右) 由原来 2cm 增大为 3.5cm。 0033 使用时, 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 确定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 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 于声门下的位置, 避免声带受压 ; 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 3 和总气管套囊 7 注气, 保证患者 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0034 上述实施例的结果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操作简单方便, 定 位成功率高达 100%, 体位变动后导管的移位率为零。 说 明 书 CN 202569118 U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56911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