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6980817
  • 上传时间:2019-09-18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55.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053747.X

    申请日:

    20120217

    公开号:

    CN202569118U

    公开日:

    2012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4

    主分类号:

    A61M16/04

    申请人: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明人:

    朋立超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鹤庆路801号

    优先权:

    CN201220053747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吴桂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该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要由导管、主支气管气囊、总气管套囊、总气管套囊充气阀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组成;所述导管对现有技术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改进,包括:延长主支气管并在延长段增加侧孔以及加大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口径和上移主气管导管气囊。本实用新型经临床试用,结果显示,操作简单方便,定位成功率高达100%,体位变动后导管的移位率为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导管(1)、主支气管气囊(3)、总气管套囊(7)、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组成;所述导管(1)为双腔导管,该导管(1)由前端起依次设有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主支气管气囊(3)设有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总气管套囊(7)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导管(1)上设有主支气管侧孔(2)、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和导管刻度标志(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1)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其长度为3.8cm。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2)为两个,位于主支气管导管左右两侧,距主支气管导管顶端边缘0.3cm。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3)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Ⅰ(4)。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3)的长度为2.5cm,其尾侧缘距导管(1)前端的距离为12-13cm,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中间位置为6-7cm。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3)的尾侧缘距导管(1)前端的距离为12.3cm,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中间位置为6.75cm。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为长3.5cm的右斜口。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气管套囊(7)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Ⅱ(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所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操作简单、可快速定位。 

    背景技术

    临床实践中,通常称谓的肺隔离术即为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技术,肺隔离术成功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正确与否。自1962年Robertshaw设计出可反复使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并应用到临床上;1978年生产出一次性氯化聚乙烯(PVC)DLT,迄今为止,一次性Robertshaw DLT成为临床最常用的肺隔离导管。 

    但是,所述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尚存在问题,其中最大问题为:(1)定位困难:所述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插入过深,次支气管道管开口部分崁入左支气管,造成右肺通气不良,同时左肺支气管上/下开口因主支气管前端开口而出现部分阻塞,造成病人的低氧血症,导管插入过浅,主支气管套囊崁入右支气管引起右肺阻塞,同样造成病人的低氧血症;(2)体位变动容易引起导管移动:由于主支气管过短,左侧/右侧卧位均可导致导管的移位。有研究指出,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设计缺陷所致,主要不足之处为:(1)主支气管过短,(2)主支气管无旁路通气设计,(3)次支气管开口过小。 

    当前,迫切需要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以克服上述缺陷,且该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需操作简单、可快速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 

    所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肺隔离导管,操作简单、可快速定位,能克服插管时定位困难的缺陷,减少因定位不佳而引起患者通气不良或肺隔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避免术中因通气不良、缺氧等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及因肺隔离不良造成无法为患者进行手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对现有技术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改进,主要包括:延长主支气管并在延长段增加侧孔以及加大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口径和上移主气管导管气囊。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导管1、主支气管气囊3、总气管套囊7、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组成;所述导管1为双腔导管,该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所述导管1由前端起依次设有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主支气管气囊3设有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总气管套囊7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导管1上设有主支气管侧孔2、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和导管刻度标志8,所述主支气管气囊3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Ⅰ4,所述总气管套囊7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Ⅱ6;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现有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基础上改进,分为多个规格,通常适用于需要肺隔离术且其左支气管长度为4-7cm的患者;所述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简单,只需插入左侧底,就可保证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管1的双腔导管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该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管1的长度为3.8cm, 

    其中,所述主支气管的前端长度为4cm(标准型导管的前端长度为3cm);导管1长度能与左支气管长度为5cm的正常成人匹配,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于4cm时,所述左支气管气囊不会崁入主气管,能确保患者右肺通气良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2通常为两个,其外形为卵圆形,其位于主支气管导管左右两侧、距主支气管导管顶端边缘0.3cm,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2外形尺寸为1cm*0.5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支气管气囊3长度为2.5cm,其尾侧缘距导管1前端的距离为12-13cm,优选12.3cm,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中间位置为6-7cm,优选6.75cm,能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囊充/放气孔Ⅰ4和气囊充/放气孔Ⅱ6均为气管导 管壁内小气道在气囊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位于主气管气囊下缘、距主支气管气囊上缘1厘米处,斜开口长度通常为3.5cm,若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为5cm~7cm时,导管1插入超过5cm以上,有部分斜面进入左支气管也不影响患者右肺通气。 

    使用时,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确定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注气,保证患者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经临床肺隔离手术20余例试用,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定位成功率高达100%,体位变动后导管的移位率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示意图, 

    其中,1为导管,1a为前端出口,1b为尾端出口,2为主支气管侧孔,3为主支气管气囊,4为气囊充/放气孔Ⅰ,5为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6为气囊充/放气孔Ⅱ,7为总气管套囊,8为导管刻度标志,9为总气管套囊充气阀,10为主支气管气囊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要由导管1、主支气管气囊3、总气管套囊7、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和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组成;所述导管1为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的双腔导管,该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所述导管1由前端起依次设有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主支气管气囊3设有主支气管气囊气阀10,总气管套囊7设有总气管套囊充气阀9;导管1上设有主支气管侧孔2、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和导管刻度标志8,所述主支气管气囊3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Ⅰ4,所述总气管套囊7上设有气囊充/放气孔Ⅱ6。 

    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在现有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分为多个规格,通常适用于需要肺隔离术且其左支气管长度为4-7cm 的患者;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简单,只需插入左侧底,就可保证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导管1为包括主支气管导管和次支气管导管的双腔导管,该导管1的前端为前端出口1a、后端分为两个尾端出口1b;所述的导管1的长度为3.8cm(0.3+1.0+2.5),其中,所述主支气管的前端长度为4cm;导管1长度能与左支气管长度为5cm的正常成人匹配,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于4cm时,所述左支气管气囊不会崁入主气管,能确保患者右肺通气良好; 

    所述的主支气管侧孔2通常为两个,其外形为卵圆形,其位于主支气管导管左右两侧、距边缘0.3cm处,该主支气管侧孔2外形尺寸为1cm*0.5cm;主支气管气囊3尾侧缘距导管1前端的距离为12.3cm,距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中间位置为6.75cm,可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气囊充/放气孔Ⅰ4和气囊充/放气孔Ⅱ6均为气管导管壁内小气道在气囊的出口;所述的次支气管导管的斜开口5为3.5cm的右斜线口,若患者左支气管长度为5cm~7cm时,导管1插入超过5cm以上,有部分斜面进入左支气管也不影响患者右肺通气。 

    使用时,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确定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注气,保证患者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37F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管为例,其它型号导管所有尺寸可做适当调整。 

    采用37F双腔支气管导管,将主支气管延长,导管前端距主支气管套囊尾侧缘由原来的3cm延长至4cm,在主支气管套囊的前端距边缘0.3cm左右两侧开两个长度为1cm,宽度为0.5cm的卵圆型侧孔。 

    使用时,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确定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注气,保证患者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37F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管为例,其它型号导管所有尺寸可做适当调整。 

    采用37F双腔支气管导管,将主气管套囊位置提高,有利于增加次支气管导管(右)的斜开口长度,主气管套囊位置由原来11cm增大为12.3cm(导管前端距主气囊尾侧端),次支气管开口(右)由原来2cm增大为3.5cm。 

    使用时,将本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肺部左侧底,确定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且确保主支气管气囊3处于声门下的位置,避免声带受压;再分别向主支气管气囊3和总气管套囊7注气,保证患者左肺上下叶通气良好。 

    上述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定位成功率高达100%,体位变动后导管的移位率为零。 

    关 键  词:
    定位 型双腔 支气管 导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定位型双腔支气管导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8081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