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柯氏音血压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柯氏音血压计.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6823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2.05 CN 202568230 U *CN202568230U* (21)申请号 201220173217.9 (22)申请日 2012.04.20 A61B 5/0225(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将军 大道 37 号翠屏科创园 1 号楼 1410 室 (72)发明人 沈盟 潘日劲 阮明浩 徐留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程化铭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57) 摘要 本实用。
2、新型公开了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包括 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和智能终端 ; 血压计终端 包括互相连接的马达和气泵, 气泵给固定带充气 ; 固定带处设有听诊器探头, 听诊器探头通过声音 传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 ; 智能终端包括 A/D 转换器, A/D 转换器依次与数字滤波模块、 小波变 换模块、 模糊判断模块相连 ; 信号放大电路通过 音频连接线与 A/D 转换器相连。本实用新型相比 现有普通电子血压计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采用了 柯氏音法, 因此本产品测量结果准确, 并且和医学 界作为金标准的水银听诊法更加一致 ; 采用了手 机作为处理平台, 处理能力大大优于传统血压计 内置的单片机系统, 因此。
3、可以对信号进行高强度 的数字信号处理, 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 (1) 和智能终端 (2) ; 其中, 血压计终端(1)包括互相连接的马达(11)和气泵(12), 气泵(12)给固定带(13) 充气 ; 固定带 (13) 处设有听诊器探头 (14), 听诊器探头 (14) 通过声音传感器 (15) 与信号 放大电路 (16)。
4、 相连 ; 所述的智能终端(2)包括A/D转换器(21), A/D转换器(21)依次与数字滤波模块(22)、 小波变换模块 (23)、 模糊判断模块 (24) 相连 ; 其中, 数字滤波模块 (22) 用以滤除信号中过 高和过低的频谱成分, 以抑制低频漂移和高频干扰 ; 小波变换模块 (23) 用以将滤波后的信 号进行小波变化, 以供进一步分析判决 ; 模糊判决模块 (24) 是基于模糊逻辑, 对小波变化 后的信号进行判决, 从而得出血压测量结果 ; 信号放大电路 (16) 通过音频连接线与 A/D 转换器 (21) 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柯氏音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智能终端。
5、(2)为手机或电 脑。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氏音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带 (13) 为腕带或 臂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568230 U 2 1/2 页 3 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手机处理平台和音频接口的柯氏音血压计产品, 具体说 是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背景技术 0002 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实现, 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 通过将 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 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 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 0003 目前, 无创的血压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柯氏音的。
6、听诊法、 示波法、 触诊法、 超声 法等。目前, 绝大多数市场上的血压计产品, 都是基于示波法的。这一方法虽然测量稳定性 好, 但是, 由于医学界长期以来均采用了水银听诊法作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 而水银判决法 是基于柯氏音法, 而不是电子血压计所普遍采用的示波法, 二者的判决理论基础并不相同。 因此, 一直以来, 使用示波法作为判决依据的电子血压计的测量准确性都在被不断质疑。 但 是, 由于水银听诊法的推广, 一方面需要使用水银, 而这会对环境和使用者健康带来危险 ; 另一方面, 听诊过程需要在专业医疗从业人员的指导下才能有效进行, 否则普通用户无法 准确地进行操作。因此, 听诊法虽好, 但是。
7、却无法在医院以外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血压计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采用柯氏 音法作为血压测量依据, 并以手机作为处理平台的柯氏音血压计。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柯氏音血压计, 它包括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和智能终端 ; 其中, 血压计终端 包括互相连接的马达和气泵, 气泵给固定带充气 ; 固定带处设有听诊器探头, 听诊器探头通 过声音传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 ; 所述的智能终端包括 A/D 转换器, A/D 转换器依次与数 字滤波模块、 小波变换模块、 模糊判断模块相连 ; 其。
8、中, 数字滤波模块用以滤除信号中过高 和过低的频谱成分, 以抑制低频漂移和高频干扰 ; 小波变换模块用以将滤波后的信号进行 小波变化, 以供进一步分析判决 ; 模糊判决模块是基于模糊逻辑, 对小波变化后的信号进行 判决, 从而得出血压测量结果 ; 信号放大电路通过音频连接线与 A/D 转换器相连。 0007 其中, 所述的智能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 所述的固定带为腕带或臂带。 0008 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普通电子血压计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采用了 柯氏音法, 因此本产品测量结果准确, 并且和医学界作为金标准的水银听诊法更加一致。 (2) 由于采用了手机作为处理平台, 处理能力。
9、大大优于传统血压计内置的单片机系统, 因此 可以对信号进行高强度的数字信号处理, 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3)由于采用了手 机作为处理平台, 因此本产品的成本非常低廉, 并且用户界面更加友好。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2568230 U 3 2/2 页 4 0009 图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11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柯氏音血压计包括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 1 和智能终端 2。 0012 其中, 血压计终端1包括互相连接的马达11和气泵12, 气泵12给固定带13充气 ; 固定带 13 处设有听。
10、诊器探头 14, 听诊器探头 14 通过声音传感器 15 与信号放大电路 16 相 连。所述的固定带 13 可以是腕带或臂带, 用以将血压计终端 1 固定在被测者身上。 0013 所述的智能终端 2 包括 A/D 转换器 21, A/D 转换器 21 依次与数字滤波模块 22、 小 波变换模块 23、 模糊判断模块 24 相连。其中, 数字滤波模块 22 : 滤除信号中过高和过低的 频谱成分, 以抑制低频漂移和高频干扰 ; 小波变换模块 23 : 将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变化, 以供进一步分析判决 ; 模糊判决模块 24 : 基于模糊逻辑, 对小波变化后的信号进行判决, 从 而得出血压测量结果。。
11、 0014 血压计终端 1 的信号放大电路 16 通过音频连接线与智能终端 2 的 A/D 转换器 21 相连。智能终端 2 为可以是机或电脑。 0015 下面以臂式血压计终端、 智能终端 2 采用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0016 使用过程开始时, 选择与受测者上臂围大小合适的袖带。将袖带气囊中部放置于 上臂肱动脉的上方 ( 注意袖带边缘不要卷起以免袖带起止血带的作用 )。将袖带绑缚在受 测者胳膊上, 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 2-3cm, 以便放置听诊器探头 14。将袖带绑缚在受测 者胳膊上, 将听诊器探头 14 夹在袖带与被测部位之间。测量过程中, 血压计终端 1 利用马 达 11 和气泵 12。
12、 对袖带进行充气, 从听诊器探头 14 获取柯氏音信息, 声音传感器 15 采集音 频信号, 然后通过信号放大电路 16 进行信号预处理, 并通过音频线传输至手机的 3.5mm 音 频接口 ; 手机端通过3.5mm音频插座接收音频信号后, 通过A/D转换器21对其进行数字化, 数字化后的采样值, 首先由数字滤波模块22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然后由小波变化模块23对 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小波变换, 最后通过模糊判断模块 24 进行基于模糊逻辑的结果判决, 并 通过手机以文字、 图形或声音的方式将结果通知使用者, 从而完成整个测量过程。 0017 本实用新型将当今最流行的电子产品 - 手机作为血压听诊法。
13、的处理核心, 一举解 决了水银听诊法的去汞化和简易化两大问题。使用柯氏音作为血压测量依据, 相对于采用 示波法作为血压测量依据的普通电子血压计, 测量结果和医学界作为金标准的水银听诊法 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 同时, 由于采用了手机作为柯氏音采集和判决平台, 因此产品外型小 巧, 成本低廉, 用户界面友好, 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血压测量终端的音 频插头插入普通手机的 3.5mm 音频口, 手机配套的软件即可自动完成柯氏音的采集、 分析 和判决, 并通过手机软件界面给出准确的判决结果。 本产品相对于一般电子血压计, 由于采 用了手机作为处理核心, 并采用了柯氏音法作为判决依据, 因此具有高准确性和低价格的 双重优势, 本产品的推广, 将会给电子血压计领域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00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568230 U 4 1/1 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568230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