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6976275
  • 上传时间:2019-09-1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05.6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01820.0

    申请日:

    20120409

    公开号:

    CN103355165A

    公开日:

    201310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胡永红,殷丽青,周音,刘炤,高清华,张建军,孙翊,王新其

    地址:

    200231 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111号

    优先权:

    CN201210101820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费开逵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通过采用改良后含有特殊成分(如6-BA、KT细胞分裂素、TDZ植物生长调节剂、PIC除草剂及水解酪蛋白等物质)的MS培养基进行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针对牡丹种胚外植体,采用本发明特有的培养方法,可使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其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86%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诱导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包含以下物质:其中,mg/L表示每升培养基中含各成分的毫克数,培养基的pH=5.8-6.0。 2.一种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授粉后80-115天的半成熟牡丹种子,筛选其中颗粒饱满的种子,用流水冲洗,再用70%(体积比)酒精消毒,然后用10-15%(体积比)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在超净台上,用解剖刀切开消毒后的牡丹种子,剥取种胚;3)将种胚接种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4)暗培养25-35天后,得胚性愈伤组织;5)将暗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新鲜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上继代1-2次后,部分胚性愈伤组织逐渐产生胚状体;6)将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培养于去除PIC成分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上,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胚性愈伤组织逐渐分化不定芽,胚状体萌发形成小植株;7)将不定芽直接切割成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形成牡丹完整植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成熟牡丹种子的形状大小如成熟牡丹种子,颜色为乳白色至淡褐色,种壳不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培养温度为24-2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光照条件下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1500-2500勒克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5mg/L+蔗糖15g/L。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 法及其培养基。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系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灌木,是我国传统 名花,已成为世界流行花木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传统的牡丹繁 殖方法存在繁殖率低、繁殖周期长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牡丹的繁殖和育种进 程以及商品化发展。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牡丹繁殖,以解决常规繁殖方法 存在的不足,是牡丹商品化及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加快牡丹育 种和繁殖步伐的重要基础。

    目前,牡丹组织培养通常采用如下两种途径:①直接诱导不定芽,然后 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②先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最后 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其中,第①种方法主要集中在鳞芽、胚等少数外 植体的培养,但繁殖系数较小;第②种方法研究的范围较广,如土芽、叶柄、 叶片、幼芽、心皮、雄蕊等,但存在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且获得愈伤组织后 能成功分化小苗的报道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获得的愈伤组织质量差,缺少 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愈伤组织可作为牡丹转基因研究的良好受体材料,胚性愈伤组织的 制备可为牡丹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陈怡平等先后用紫斑牡丹的土芽、 叶柄、叶片、幼芽、心皮、雄蕊及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等作为外值体, 来考察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时,组织脱分化对NAA浓度的变化比对BA浓度的 变化敏感,NAA浓度稍高于BA浓度是比较理想的配方,而最为理想的配方为 MS+BA 1.5mg/L+NAA 2.0mg/L;不同外植体中,试管苗的幼芽和土芽诱导率 最高,叶柄和叶片次之;而生殖器官雄蕊和心皮未能诱导成功【陈怡平等, 用紫斑牡丹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1年第3期,p66-69】。陈笑蕾分别采用叶柄、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 导、增殖及分化培养,结果发现:各个因素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程度依次 为6-BA>2,4-D>材料类型>NAA>IAA;用近枝干叶柄为材料,并培养于 1/2MS+2,4-D 0.5mg/L+IAA 0.2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在愈 伤组织增殖培养过程中,6-BA和NAA是主要影响因素【陈笑蕾,牡丹组织培 养的初步研究,2005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P24-28】。刘会 超等报道了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体系的建立,研究了不同外植体、 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的影响,但无牡丹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牡 丹愈伤组织诱导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影响了牡丹基因工程育种的进程【刘会 超等,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体系的建立,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6 月,p73-7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 及其培养基。本发明通过采用改良后含有特殊成分的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 织的诱导(特殊成分如6-BA、KT细胞分裂素、TDZ植物生长调节剂、PIC 除草剂及水解酪蛋白等物质),针对牡丹种胚外植体,通过本发明特定的培 养方法,使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其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 86%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所述的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授粉后80-115天的半成熟牡丹种子(形状大小如成熟牡丹种子, 颜色为乳白色至淡褐色,种壳不硬),筛选其中颗粒饱满的种子,用流水冲 洗,再用70%(体积比)酒精消毒,然后用10-15%(体积比)的次氯酸钠溶 液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2)在超净台上,用解剖刀切开消毒后的牡丹种子,剥取种胚;

    3)将胚接种到含有特殊成分的MS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

    4)暗培养25-35天后,得胚性愈伤组织;

    5)将暗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新鲜的含有特殊成分的MS培养基上 继代1-2次后,胚性愈伤组织逐渐产生胚状体;

    6)将步骤5)中的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培养于去除PIC成分的含有特 殊成分的MS培养基上,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胚性愈伤组织逐渐 分化不定芽;胚状体萌发形成小植株;

    7)将不定芽直接切割成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形成牡丹完整 植株。

    所述的含有特殊成分的MS培养基(即用于诱导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 养基),包含如下表1所示物质:

    表1

    其中,mg/L表示每升培养基中含各成分的毫克数,培养基的pH=5.8-6.0。

    所述的半成熟牡丹种子,其形状大小如成熟牡丹种子,颜色为乳白色至 淡褐色,种壳不硬。

    所述的暗培养温度为24-26℃。

    所述步骤6)光照条件下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1500-2500勒 克斯。

    所述的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2含义是指MS培养基中的无机 盐成分减半)+IBA(吲哚丁酸)5mg/L+蔗糖15g/L。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牡丹种子带种皮先后用70%(体积比)酒精和10-15%(体 积比)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后,切取其种胚作外植体,简化了消毒方法,并 大大降低了消毒液对外植体的影响,且所用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危 害小。

    2)本发明以牡丹半成熟胚做外植体进行初始培养,外植体可在蒴果内置 冰箱(4-6℃)冷藏25天左右而不影响培养效果;避免了土芽、叶柄、叶片、 幼芽、心皮、雄蕊等其它外植体受季节影响大的缺点。并且由于牡丹种胚体 积小,生命活力强,大大控制了培养物的褐化现象。

    3)统计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方法,暗培养后获得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达100%,其中86%以上为胚性愈伤组织,容易形成胚状体或分化不定芽,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牡丹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困难、诱导率低、质量差而难形 成体细胞胚或分化不定芽的问题。

    4)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外植体几乎不发生污染;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研究成本。

    5)本发明可为牡丹的转基因研究提供大量胚性愈伤组织作基础材料,对 牡丹离体组织培养研究进程及牡丹的基因工程育种具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牡丹胚性愈伤组织图。

    图2牡丹胚状体。

    图3牡丹不定芽图。

    图4、图5分别为牡丹种胚在不适宜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其中图4为 未获得牡丹愈伤组织,图5为愈伤组织结构松散无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所述实施例 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利用江南牡丹品种(风丹)未成熟胚诱导培养牡丹胚性愈伤组织

    1)配制本发明的用于诱导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2 所示。

    表2

    培养基配制后,调整pH=5.8-6.0,121±2度、15-20磅下灭菌20分钟。

    2)采集授粉90天左右的牡丹半成熟种子,用流水冲洗,再用70%(体 积比)酒精消毒1分钟,然后用15%(体积比)的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 量5.2%)消毒2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

    3)在超净台上,用解剖刀切开牡丹种子剥取种胚。

    4)将种胚接种于步骤1)配制的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两周后愈伤组织 开始产生,一个月左右逐渐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参看图1),其中,愈伤组 织诱导率达100%(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数占接种的外植体数之百分比), 胚性愈伤组织占86%(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占总愈伤组织数的百分比)。

    5)将胚性愈伤组织在新鲜的步骤1)配制的培养基上继代1次(20-30 天)后,有72%的胚性愈伤组织逐渐产生胚状体(参看图2)。

    6)将上述步骤5)获得的胚状体和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于不含PIC成分的 步骤1所述的培养基上,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下培养温度24-26℃, 光照强度1500-2500勒克斯),20-30天胚性愈伤组织逐渐分化不定芽(参看 图3);胚状体直接萌发形成牡丹小植株。

    7)将不定芽直接切割成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配方:1/2MS+IBA 5mg/L+ 蔗糖15g/L)中诱导生根,形成牡丹完整植株。

    比较例2和3

    利用江南牡丹品种(风丹)未成熟胚诱导培养牡丹胚性愈伤组织

    分别配制培养基2和培养基3,其无机盐和有机物成分同实施例1步骤1) 所述,特殊成分变化如下表3所示。

    表3

    诱导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结果发现,牡丹种胚在培养基2和培养基3 上,不能诱导获得牡丹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基2上,外植体只是基部膨大, 培养40天也未见形成愈伤组织(图4);在培养基3上,外植体能形成愈伤 组织,但结构松散无胚性,培养40天未见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参看图5)。

    从上述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培养基中的特殊成分是成功诱导培养牡丹胚 性愈伤组织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特殊成分中部分因素作变化,则不能成功获 得牡丹胚性愈伤组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关 键  词:
    牡丹 胚性愈伤 组织 培养 方法 及其 培养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7627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