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拟长毛钝绥螨 进行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叶螨类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螨,其适应性强、分布广,是重要的 防治对象。目前防治叶螨为害主要采用化学方法,但是由于农药的滥 用,大量杀伤了天敌,加之叶螨抗药性发展迅速,使叶螨猖獗发生(张 帆等,2005),例如为害棉花、烟草、果树、玉米、高梁、豆类、瓜 类、月季等100多种经济作物的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郭凤英和赵志模,2001),已对多种杀虫(螨)剂产生 了抗性(吴孔明等,1990),农药的毒性对植绥螨释放成功与否直接 相关,因此,国内外对植绥螨的抗药性研究非常重视。国外对梨盲走 螨、钝绥螨和小新绥螨等多种植绥螨的抗药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筛 选出西方盲走螨、伪钝绥螨的抗性品系。敌螨普(Dinocap)是常研 究的药剂之一,研究发现此药对植绥螨的毒性不大(关秀敏,2002)。 Serge等(1998)研究发现梨盲走螨对四种常规杀菌剂己产生选择抗 性。所以随着广谱性农药的普遍使用,农作物螨害问题日趋严重(张 艳璇等,1996)。而利用捕食螨来控制叶螨类的生物防治手段则具有 化学防治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其对环境无污染且持效期长。
捕食螨由于其生活、栖息环境与害螨一致,跟踪追捕能力强,同 时特别喜欢取食猎物的卵也是其他天敌无法比拟的,捕食螨利用已成 为国内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热门课题。
虽然在世界上以及在我国,已经有相关利用捕食螨来防治害螨的 技术,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这些技术仅仅限于特定的害螨种群,并且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尚不多见,因为生物防螨技术中,受到各种客观 条件的限制性制约,因而较难以精确控制,实现预期的防治效果。一 般而言,天敌作为一类活的特殊绿色植保产品,对其生产的各个环节, 包括贮存、运输以及成品后的使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任何一个技术 环节的失误或脱节,都将导致整个生产链条断裂,从而使天敌商品化 开发过程受阻,使以释放天敌为主体的生物防治措施难以实行。
近年来,申请人所在单位也加大了对捕食螨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我们成功地从北京市天敌资源中筛选出了对蔬果吸汁型有害生物叶 螨具有较强控制作用的一种捕食螨——拟长毛钝绥螨 Amblyseius(Amblyseius)pseudolongispinosus Xin,Lang et Ke。
前期研究发现,目前我市园艺作物上叶螨防治主要通过喷施化 学农药控制害虫,但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常见为害作物的害螨对 常规应用的化学农药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种植者农药使用浓度越 来越高,使用量越来越大,但二斑叶螨为害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农 产品产量及质量安全。
目前,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拟长毛钝绥螨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也 开展了以叶片为介质进行了拟长毛钝绥螨的田间释放试验,并取得了 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用叶片作为拟长毛钝绥螨贮存和田间释放的载 体,一方面叶片容易腐烂或干枯,不易长时间贮存;另一方面叶片不 容易进行包装,田间释放难度较大。
本发明以申请人筛选出的可工业化生产的、对蔬果吸汁型有害生 物叶螨具有较强控制作用的拟长毛钝绥螨为材料,以商品化开发为目 的,通过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获得拟长毛钝绥螨最佳的田间应用方法 和具体指标,以期为拟长毛钝绥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拟长毛钝绥螨的田间应用防治害螨的方 法。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欲释放的地块进行人工清 理;(2)选取需要投放的田间区域,释放拟长毛钝绥螨。
本发明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验示范点,在示范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作 物,进行捕食螨商品的田间释放技术研究,包括释放的最佳时期、释 放数量、释放次数等指标,并研究拟长毛钝绥螨进行预防式、淹没式 或治疗性释放的可行性。
优选地,在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前15-20天,对释放地块进行1-2次 全面彻底的清理,所述的清理包括:1.人工清除设施内的杂草;2.清 除设施内的植株病残体;3.预防性喷施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 药控制棚室内病害;和/或4.喷施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 虫口密度。
通过清理措施,既可压低害螨的虫口基数,也可防治其他害虫, 消灭病源。而确保农药通过安全残留期后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可以为 拟长毛钝绥螨在田间的生长繁殖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释放后很 长一段时期内都无需进行化学防治。
利用害虫有趋光、波、色的习性,采用理化诱控方法诱杀害虫, 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达到保护拟长毛钝绥螨的目的。因此, 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同时或单独选择以下方法:①在温室安装20-40 目防虫网,阻隔外界害虫入侵;②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667m2挂 20-25块黄板,可诱杀蚜虫等趋黄色的害虫;③利用蓝板诱杀蓟马, 每667m2挂20-25块蓝板,可诱杀蓟马等趋蓝色的害虫;④利用昆 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每667m2挂3-5套,不同种类诱芯可诱杀不同 种类害虫。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释放拟长毛钝绥螨的时间是在害 螨发生初期进行释放。当害螨仅为零星出现,在发生中心区域释放拟 长毛钝绥螨,每平方米释放35-45头,优选为40头。
若害螨全田都有,则按照拟长毛钝绥螨和害螨密度比为1:3~1: 80进行全田释放。优选地,设定释放的益害比比值范围为:1:5至1: 60。所述的益害比更优选地为1:10至1:60。所述的益害比更优选地 为1:10至1:30,实验结果证实此范围内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消螨效果。 上述益害比指单位面积内拟长毛钝绥螨和目标的害螨的平均数量比。 典型的害螨是二斑叶螨。
气温、气压等因素对本发明有一定影响,考虑到实践过程中便于 操作,不便也没有必要确定气压等指标,本发明优选在温度为18℃-34 ℃,相对湿度75%以上。在符合上述温度、湿度的情况下,优选地, 在晴天、多云下午4时后释放,阴天可全天释放。
本发明步骤(2)的释放方法为:用剪刀在装有拟长毛钝绥螨的 包装袋一侧旁剪开一小口(约2-3cm),然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施用量, 均匀的撒在作物的上部叶片上。
本发明利用拟长毛钝绥螨防治园艺作物害螨的方法中的步骤(2) 释放拟长毛钝绥螨时不能施用虫螨克乳油和15%哒螨灵乳油。
在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后,尽量不施药或少施药,但当其他病虫突 发,非打不可时应选择对拟长毛钝绥螨毒性较低的农药。本发明通过 利用喷雾法、二次中毒法等试验方法,研究一些常规杀虫杀螨剂以及 杀菌剂对拟长毛钝绥螨的毒性,筛选出对拟长毛钝绥螨安全的农药种 类和类型,从而指导拟长毛钝绥螨的田间释放。
通过实验得知不同农药对拟长毛钝绥螨具有不同的毒性,大致可 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毒性为零,拟长毛钝绥螨的死亡率为0-5%, 杀菌剂;第二类,低毒性,拟长毛钝绥螨的死亡率为6%-35%,大部 分杀菌剂,生物农药;第三类,毒性中等,拟长毛钝绥螨的死亡率为 36%-75%,杀螨剂类农药;第四类,高毒性,拟长毛钝绥螨的死亡率 为76%-100%,杀虫杀螨类有机氯农药。
实验结果表明,与杀螨剂相比,杀菌剂对本发明的拟长毛钝绥螨 的毒性非常低,喷药2%克露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2小时后拟长毛钝绥螨的校正死亡率分 别为0.2%、2.0%和5.2%。说明,当田间释放拟长毛钝绥螨时,喷 施杀菌剂不会影响捕食螨对害螨的防治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中 可以同时应用杀菌剂对田间进行喷施。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 发明的方法中可以施加常规杀菌剂,取得综合协同的防治病虫害的效 果。所述的杀菌剂优选为2%克露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优选的可应用的杀螨剂如下:同时应用选自如下的杀螨剂对田 间进行喷施,所述的杀螨剂为:73%克螨特乳油、8%中保杀螨乳油、 尼索朗乳油、20%三唑锡悬浮剂。但本发明应该排除应用以下种类 的杀螨剂:虫螨克乳油、哒螨灵乳油;不能使用虫螨克乳油和15% 哒螨灵乳油,否则会杀死大量的捕食螨种群。本发明的拟长毛钝绥 螨应当尽量避免和杀虫剂同时使用。
可应用杀菌剂对田间进行喷施,所述的杀菌剂优选为2%克露可 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也可同时应用选自如下的杀螨剂对田间进行喷施,所述的杀螨剂为: 73%克螨特乳油、8%中保杀螨乳油、尼索朗乳油、20%三唑锡悬浮 剂。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设施蔬菜、瓜果及果树等作物中害螨 的生物防治,尤其适宜于草莓大棚、板栗园等作物田间的害螨防治。
优选地,所述的目标防治害虫是叶螨。
本发明的方法对环境无污染,持续时间长,可大规模产业化实 施,田间试验显示,当在田间释放拟长毛钝绥螨14天后,其对害螨 的控制效果强于杀螨剂,持效性明显好于化学药剂防治,具有可以 和化学农药相媲美的高效防治害螨的效果。本发明在以上研究的基 础上,形成拟长毛钝绥螨商品的田间应用技术规程,并建立2个面 积共3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杀虫剂施用一定时间后抗性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 布图。图1中各柱代表的是应用每种农药后,抗性的二斑叶螨在12小 时和24小时时虫口死亡率的数值。其中1:1.8%阿维菌素微乳剂;2: 5%噻螨酮乳油;3:8%阿维·哒螨灵乳油;4:22%噻虫·高氯氟微悬浮 剂;5: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5%除虫菊乳油;7:20g/L螺螨酯 悬浮剂;8:41%哒螨·矿物油乳油;9:25g/L溴氰菊酯乳油;10:30% 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1:15%阿维·毒死蜱乳油;12:0.3%苦参碱悬 浮剂;13:73%炔螨特乳油;14:10%啶虫脒微乳剂;15:5%桉油精 可溶液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 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 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拟长毛钝绥螨对农药的选择性研究
1、试验螨源 试验用虫源为拟长毛钝绥螨 (Amblyseius(Amblyseius)pseudolongispinosus Xin,Lang et Ke),购 自北京阔野田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80%、 光周期16L:8D的人工气候箱内以芸豆上饲养的朱砂叶螨作为饲料 饲养,每天更换饲料,并保持盘内清洁。本发明实施例中拟长矛钝 绥螨的生产方法参见中国专利CN101642080B。
2、仪器和材料 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生产,型 号RXZ型),体视显微镜(Motic,SMZ168),喷雾器,镊子,培养 皿,海绵,滤纸,记号笔,小号毛笔等。
3、试验药剂 杀螨剂:73%克螨特乳油(科聚亚美国公司); 1.8%虫螨克乳油(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8%中保杀螨乳油(中 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15%哒螨灵乳油(浙江一帆化 工有限公司);尼索朗乳油(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三唑锡悬浮 剂(山东省招远三联化工厂);
杀菌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50%多菌灵(山东泗 水丰田农药有限公司)。
4、试验方法
4.1反应皿设置
在直径为9.5cm的培养皿内放置一块直径为8cm、厚1cm并经 水浸透的海绵,海绵表面覆盖一张直径为6cm的滤纸,培养皿内加 入略低于海绵厚度的水。将干净新鲜的地豆叶片(长约2cm宽 1.5cm)叶面朝下放于滤纸上。
4.2拟长毛钝绥螨的药剂筛选
在每个反应皿的叶片上挑上10头捕食螨雌成螨,并接入朱砂叶 螨作为猎物。用喷雾器对各处理喷洒相应浓度的待测药液(模拟田 间用药),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放在25℃、光照 L:D=16:8、相对湿度85%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向各处理中添 加朱砂叶螨以确保拟长毛钝绥螨有充足的食物。处理后72h观察记 录拟长毛钝绥螨的死、活螨数,计算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
5、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虫螨克乳油对拟长毛钝绥螨的毒性最大,喷 药后72小时拟长毛钝绥螨的校正死亡率为87.2%,其次为15%哒螨 灵乳油,喷药后72小时拟长毛钝绥螨的校正死亡率为58.0%,而其 它四种杀螨剂对拟长毛钝绥螨的毒性较小。因此,当田间释放拟长 毛钝绥螨时,不能同时使用虫螨克乳油和15%哒螨灵乳油,否则会 杀死大量的捕食螨种群。
表1不同药剂对拟长毛钝绥螨的毒性测定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LSD test)。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与杀螨剂相比,杀菌剂对拟长毛钝绥螨 的毒性非常低,喷药2%克露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2小时后拟长毛钝绥螨的校正死亡率 分别为0.2%、2.0%和5.2%。说明当田间释放拟长毛钝绥螨时,喷 施杀菌剂不会影响捕食螨对害螨的防治效果。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某些杀螨剂对拟长毛钝绥螨具有较好的选择 性,例如:73%克螨特乳油、8%中保杀螨乳油、尼索朗乳油、20% 三唑锡悬浮剂等,因此,这些杀螨剂可以与拟长毛钝绥螨配合使用。 当害螨的种群数量过高时,可以喷施具有选择性的杀螨剂压低害螨 的种群数量。而杀螨剂虫螨克乳油、15%哒螨灵乳油由于对拟长毛 钝绥螨的毒性非常强,因此在释放不能喷施此种药剂。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2%克露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常规使用剂量下对拟长毛钝 绥螨毒性非常低,因此可以在生产中正常使用。
实施例2二斑叶螨对十五种常规杀虫剂抗药性测定
1、供试虫源
敏感品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成虫,其来源 是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实验室内常年不施药的条件下饲养获得。
抗性品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成虫,其来源 是采集于北京市昌平区日光温室内。
2、试验材料
人工智能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生产,型号RXZ型),体视显 微镜(Motic,SMZ168),镊子,滤纸,培养皿,喷雾器,海绵,记 号笔,小号毛笔。
3、供试药剂
表215种试验药剂信息表
4、试验方法
4.1反应皿设置
将一块直径8cm、厚1cm并经水浸透的海绵放置在直径为12cm的 培养皿内,海绵上表面覆盖一张直径为6cm的滤纸,培养皿内加入水, 使其液面低于海绵高度。将干净新鲜的芸豆叶片(长约2cm、宽1.5cm) 叶面朝下放于滤纸上。
4.2药效试验
参照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将双面胶带剪成2cm×2cm大小, 贴在显微镜载玻片的一端,用0号毛笔挑选大小一致、行动活泼的雌 成螨使其背部向下轻轻粘在胶带上,每块载玻片粘8~27头,每个药剂 处理重复3次。将粘有雌成螨的玻片放在干净的大养虫皿内,并放一 湿棉球,加盖玻璃板,置于25℃、相对湿度85%的人工智能气候箱内。 2h后镜检,剔除死亡或不活泼个体。测定时,试验组将粘有的雌成螨 的玻片一端分别浸入待试药液中,对照组浸清水中。5s后取出,迅速 用小块滤纸吸干附在螨体周围和胶带上的多余液体。各浓度药液处理 后的玻片再放回原来的大养虫皿中,置于上述人工气候箱中。利用体 视显微镜分别于12h和24h时镜检。镜检时,用毛笔尖轻轻触动螨体, 肢体不动、无反应者记为死亡个体。
4.3数据处理
按下式统计并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并使用SPSS统计学 软件对各处理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5、结果与分析
15种常用农药对抗性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桉油精对抗性二斑叶螨的毒性最强,施药12h后,抗性 二斑叶螨校正死亡率达44.7%。螺螨酯、除虫菊、吡虫啉施药12h 后,抗性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2.3%、2.3%,均低于 5%,表明二斑叶螨对三种农药产生很强的抗性。噻虫·高氯氟、阿 维·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施药12h后,二斑叶螨未出现死亡, 校正死亡率均为0,表明田间喷施这几种农药对二斑叶螨无效。
表3二斑叶螨对不同杀虫剂抗药性测定
注:表中供试虫数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其他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 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uncan test)。
桉油精、炔螨特、苦参碱施药24h后,抗性二斑叶螨的校正死 亡率分别升高至54.3%、56.3%、46.7%,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螺 螨酯、阿维·毒死蜱、哒螨·矿物油、除虫菊、啶虫脒、阿维·灭幼 脲、阿维菌素、噻螨酮、噻虫·高氯氟施药24h后,抗性二斑叶螨的 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2.3%、21.3%、20.3%、18.7%、16.3%、10.7%、 9.0%、8.0%、7.0%,表明二斑叶螨在田间已产生较强的抗性。溴氰 菊酯、阿维·哒螨灵、吡虫啉施药24h后,抗性二斑叶螨的校正死 亡率分别为5.7%、4.0%、2.3%,表明田间二斑叶螨的抗性较强。由 数据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杀虫剂的毒性会发生一定变化,具 体情况如图1所示。
结合表3和图1可知,施药12后,二斑叶螨对不同杀虫剂抗性 由弱到强依次为桉油精﹤啶虫脒﹤炔螨特﹤苦参碱=阿维·毒死蜱﹤ 阿维·灭幼脲﹤溴氰菊酯﹤哒螨·矿物油﹤螺螨酯﹤除虫菊=吡虫啉 ﹤噻虫·高氯氟微=阿维·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施药24h后, 二斑叶螨对不同杀虫剂抗性由弱到强依次为炔螨特﹤桉油精﹤苦参 碱﹤螺螨酯﹤阿维·毒死蜱﹤哒螨·矿物油﹤除虫菊﹤啶虫脒﹤阿 维·灭幼脲﹤阿维菌素﹤噻螨酮﹤噻虫·高氯氟微﹤溴氰菊酯﹤阿 维·哒螨灵﹤吡虫啉。15种杀虫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抗性也会发生 变化。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同样需慎重选择。
实施例3拟长毛钝绥螨的释放方法
1、试验螨源 试验用虫源为拟长毛钝绥螨(购自北京阔野田 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85%、光周期16L: 8D的人工气候箱内以芸豆上饲养的朱砂叶螨作为饲料饲养,每天更 换饲料,并保持盘内清洁。
2、仪器和材料 扫螨器(BioQuip)、捕食螨包装机(F50)、 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生产,型号RXZ型),体视显微 镜(Motic,SMZ168),喷雾器,镊子,培养皿,海绵,滤纸,记号 笔,小号毛笔等。
3、试验对照药剂 15%哒螨灵乳油(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 10%浏阳霉素乳油(嘉祥县华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4、试验方法
4.1防治草莓害螨
选取1个害螨全田都有的草莓大棚,在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前15 天,对释放地块进行1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清理措施包括:
①人工清除田间设施内的杂草;
②清除田间设施内的植株病残体;
③预防性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控制田间病害;
害螨全田都有,用剪刀在装有拟长毛钝绥螨的包装袋一侧旁剪开 一小口,然后均匀的撒在作物的上部叶片上。设不同益害比(捕食螨: 害螨分别为1:10、1:30、1:90)、喷施药剂(10%浏阳霉素乳油, 稀释倍数为1000倍)以及既不释放捕食螨也不喷施药剂的对照共5 个处理。同时采用理化诱控方法隔离其它害虫,所述的理化诱控方法 是温室安装防虫网隔离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或利用蓝板诱杀 蓟马。
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3 个区组15个小区。调查释放后7天、14天、21天、28天的虫口数。 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
4.2防治果树害螨
选取1个害螨全田都有的板栗园,在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前20天, 对释放地块进行2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清理措施包括:
①人工清除田间设施内的杂草;
②清除田间设施内的植株病残体;
③预防性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控制田间病害。
设不同益害比(捕食螨:害螨分别为1:10、1:30、1:90)、 喷施药剂(15%哒螨灵乳油,稀释倍数为2000倍)以及既不释放捕 食螨也不喷施药剂的对照共5个处理。同时采用理化诱控方法诱杀其 它害虫,所述的理化诱控方法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或悬挂昆虫性 信息素诱捕器诱杀害虫。
释放后在每个随机抽取5株,调查释放后7天、14天、28天、 42天的虫口数。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
5、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草莓害螨:
表4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对草莓害螨的防治效果(海淀)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LSD test)。
从表4可以看出,当益害比为1:10和1:30时,捕食螨释放 后14天内对害螨的防治要好于益害比为1:9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 平。但释放14天后,三个释放比例捕食螨对害螨的防治效果差异不 显著。
喷施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对害螨具有较强的速效性,喷 药后7天时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4.2%,7天之后的防治效果与释放 捕食螨的3个处理差异不明显。
5.2防治果树害螨:
从表5可以看出,益害比为1:10时,对害螨的防治效果最好, 释放后28天和42天时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7.1%和93.9%。 益害比为1:90时捕食螨对害螨的防治效果最差,但释放后42天时 对害螨的防效仍然达到78.4%,仍然要优于此时药剂的防效。益害 比为1:30时捕食螨对害螨的防治效果与益害比为1:10差异不显 著。
喷施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对害螨具有较强的速效性,喷药 后7天时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2.6%,之后防治效果逐渐减弱。
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释放捕食螨防治害螨的持效性明显的要 好于药剂防治。
表5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对板栗害螨的防治效果(密云)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LSD test)。
拟长毛钝绥螨在合适的释放密度下,虽然在释放前期对害螨的 控制效果不如杀螨剂,但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拟长毛对害螨的控 制效果逐渐增强,从释放后14天开始,拟长毛钝绥螨对害螨的控制 效果逐渐强于杀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