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507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N 102550740 A *CN102550740A* (21)申请号 201210049602.7 (22)申请日 2012.02.29 A23F 3/14(2006.01) (71)申请人 陈祥彬 地址 402183 重庆市永川区陈食办事处蔡茵 岩村青杠山村民小组 (72)发明人 陈祥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0212 代理人 伍伦辰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其 特征在于, 将苦荞加工后煮。
2、沸, 取水加入加工制得 的绿茶内发酵, 然后烘干后制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全新方式制得的茶叶, 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集成 苦荞饮料和茶饮料的好处, 提高茶叶的饮用食疗 保健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其特征在于, 将苦荞加工后煮沸, 取水加入加工制得的 绿茶内发酵, 然后烘干后制得。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制得 : a、 加工苦荞, 将苦荞米打碎成粉浆, 再。
3、采用造粒机压紧为粒径 3mm 左右的节状颗粒, 再 对颗粒状苦荞进行间歇性炒制, 炒制温度为300, 每炒制1分钟后间歇1分钟再进行炒制, 如此循环至 10 分钟苦荞麦香味飘出后停止, 立即采用风冷至常温后放入 0-5冷库保存备 用 ; b、 加工绿茶, 采摘标准的一芽一叶初展茶叶, 用 150度蒸气蒸 5、 6 秒杀去鲜茶自身的 酶 ; 再用大排气扇风冷至常温, 采用揉捻机轻揉 40 分钟使茶叶呈卷裹状, 再在茶叶烘焙机 中采用 180度的温度烘二十分钟成形, 取出后立即放进 05度的冷库保存备用 ; c、 取 a 步骤制得的苦荞加入水中煮沸后过滤取汤水备用, 其中加入的苦荞和水质量 比为 。
4、3:10, 沸腾时间为 30 分钟左右 ; 取 b 步骤中制得的绿茶摊开, 取上述汤水按照质量比 1:10 的分量均匀地喷洒在绿茶上 ; 将喷入汤水后的绿茶搅拌均匀后收集成堆采用塑料薄 膜覆盖 4 小时左右 ; 再去掉塑料薄膜后重新搅拌均匀, 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3 小时后, 取出 后用烘干设备采用 60温度烘干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50740 A 2 1/3 页 3 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备领域, 尤其是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0002 背景技术 0003 茶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流传远久的饮品。 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科学均已证明, 常饮。
5、茶, 具有清火去疾, 明目降燥, 调胃理肠之功效。 故茶又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常饮茶, 不但有对 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 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 抗老强身的效果。 0004 苦荞即苦荞麦, 学名鞑靼荞麦, 别名荞叶七、 野兰荞、 万年荞、 菠麦、 乌麦、 花荞。 比 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 13.5 倍。苦荞是自 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 据 本草纲目 记载 : 苦荞味苦, 性平寒, 能实肠胃, 益气力, 续 精神, 利耳目, 炼五脏渣秽 ; 在 千金要方 、中药大辞典 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 : 可安神、 活气血、 降气宽肠、 清热肿风痛、 祛积化。
6、滞、 清肠、 润肠、 通便、 止咳、 平喘、 抗炎、 抗过 敏、 强心、 减肥、 美容等功效。 0005 由于苦荞具有上述良好的食疗功效, 故现代社会中, 逐渐流行其一种苦荞茶的饮 品, 其采用苦荞米炒制而成, 饮用时采用沸水冲饮, 具备较好的食疗之效。但是这种苦荞茶 冲饮时, 会有一股苦荞的苦味, 以及苦荞米炒制后形成的糊味, 大大影响了口感, 且冲饮苦 荞茶, 不具有赏茶时, 座待茶叶慢慢晕开, 清香缓缓溢出的韵味, 故使得很多人不爱喝, 影响 了其推广。 0006 故申请人想到, 如果能够将茶叶和苦荞集成在一起, 开发一种综合两者优点的茶 叶, 则能够以茶香中和掉苦荞的苦味和糊味, 使其。
7、口感提升, 同时使其具备了茶和苦荞两者 的食疗效用。 0007 我国专利申请号 200510126570.6 曾公开了一种苦荞茶及其制备工艺 , 是将苦荞 麦筛选、 漂洗、 浸泡、 蒸熟、 烘干、 脱壳、 精选焙制成的完整的、 浓缩的苦荞米 , 与苦丁茶叶进 行混合而成 , 能生津止渴、 清热解署 , 又能降血糖、 血脂、 血压 , 降低心脑血管壁脆性 , 适 宜各类人群长期饮用。 0008 但是这种苦荞茶, 仅仅是简单地将苦荞和茶混合, 还存在以下缺陷 : 首先从视觉 上看, 荞和茶混合在一起, 茶叶中混着一节一节的苦荞米, 大大降低了饮茶时的韵味 ; 其次 从营养角度看, 由于饮茶需要 8。
8、0 -90左右水温, 以避免茶中营养遭受破坏, 而苦荞需要 100沸水冲饮才能尽量使其中营养成分溢出以达到保健功效。 故两者混合后, 无论怎样冲 饮, 均无法恰到好处地集成茶和苦荞两者的好处。 0009 发明内容 0010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怎样提供一种利用苦荞制 备的茶叶, 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集成苦荞饮料和茶饮料的好处, 提高食疗保健效果。 说 明 书 CN 102550740 A 3 2/3 页 4 001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2 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制得 : a、 加工苦荞。
9、, 将苦荞米打碎成粉浆, 再采用造粒机压紧为粒径 3mm 左右的节状颗粒, 再 对颗粒状苦荞进行间歇性炒制, 炒制温度为300, 每炒制1分钟后间歇1分钟再进行炒制, 如此循环至 10 分钟苦荞麦香味飘出后停止, 立即采用风冷至常温后放入 0-5冷库保存备 用 ; b、 加工绿茶, 采摘标准的一芽一叶初展茶叶, 用 150度蒸气蒸 5、 6 秒杀去鲜茶自身的 酶 ; 再用大排气扇风冷至常温, 采用揉捻机轻揉 40 分钟使茶叶呈卷裹状, 再在茶叶烘焙机 中采用 180度的温度烘二十分钟成形, 取出后立即放进 05度的冷库保存备用 ; c、 取 a 步骤制得的苦荞加入水中煮沸后过滤取汤水备用, 其。
10、中加入的苦荞和水质量 比为 3:10, 沸腾时间为 30 分钟左右 ; 取 b 步骤中制得的绿茶摊开, 取上述汤水按照质量比 1:10 的分量均匀地喷洒在绿茶上 ; 将喷入汤水后的绿茶搅拌均匀后收集成堆采用塑料薄 膜覆盖 4 小时左右 ; 再去掉塑料薄膜后重新搅拌均匀, 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1 小时后, 取出 后用烘干设备采用 60温度烘干即可。 0013 下面分别阐述各步骤的原理和效果。其中, a 步骤中, 将苦荞米打碎成粉后重新压 制为粒径 3mm 颗粒, 可以使炒制时受热更加均匀, 对部分苦荞进行熟化以产生更浓的麦香 味, 也方便在后续 c 步骤中沸煮时其营养成分和保健效用成分能够充分地。
11、溢出。炒制时采 用 300温度间歇性炒制 10 分钟, 能够保证炒制的均匀, 保证更多的颗粒炒熟炒出香味, 又 避免了受热过度而产生糊味, 保证最终产品口感。 炒好后立即采用风冷至常温后放入0-5 冷库保存, 可以良好地保鲜, 不让营养和香味流失保持苦乔的香味持久。 0014 b 步骤中, 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茶叶, 能够使制得的绿茶口感更好, 用 150度蒸气, 可以有效地杀菌并杀去鲜茶自身的酶, 一般蒸的时间采用 5、 6 秒即可, 能够有效杀菌的同 时保持茶叶里面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不被破坏。采用揉捻机轻揉 40 分钟, 揉捻后的茶叶更利 于后续步骤中苦荞营养效用成分渗透到茶叶里面, 同时和普通。
12、绿茶炒制需要三揉三炒相比 较, 本发明中茶叶只需一次揉捻, 这样可以避免茶叶细胞被破坏得过多, 尽量保留茶叶自身 的清香味和营养成分。 再采用180度的温度烘二十分钟, 这样恰当的温度进行快速烘干可 以尽量保留茶叶内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 烘干后立即放进 05度的冷库保存 备用, 可以良好地保鲜, 能保证茶里面的营养成分少流失, 比一般茶叶的汤色更绿且口感更 鲜香些, 营养丰富些。 0015 C步骤中, 采用苦荞和水质量比为3:10, 沸腾时间为30分钟左右, 能够有效并充分 地将苦荞的营养效用成分和麦香味煮出到水中 ; 将煮出的汤水均匀地喷洒在绿茶上搅拌均 匀后,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
13、4 小时左右是为了让苦荞汤水能够充分地渗透到茶叶内部, 同时 使部分苦荞的香味成分能够和茶叶的香味成分发生相互反应和发酵, 生成新的特殊的香味 成分 ; 然后重复搅拌并再次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3 小时是因为第一次覆盖发酵时, 茶叶堆内 部和外部温度会不一致, 导致反应不一致, 故在此重新搅拌后覆盖发酵, 可以使反应更加充 分和均匀 ; 最后取出后用烘干设备采用 60温度烘干, 可以保证良好的烘干效果, 又能够 保证营养效用成分不因高温被破坏, 也不会随蒸汽流失。这样, 采用沸煮的方式, 将苦荞内 的营养效用成分和香味的成分煮出到水内, 然后加入到绿茶内发酵, 使得苦荞的营养效用 成分和香味的成分。
14、充分地渗透入茶叶内, 然后进一步地重复发酵处理, 使渗透入茶叶的苦 说 明 书 CN 102550740 A 4 3/3 页 5 荞营养效用成分和香味成分和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芳香成分相互综合反应发酵, 生成新的芳 香味觉成分。使最终得到的茶叶, 在冲饮时, 只需按照正常饮茶的形式, 采用 80左右开水 进行冲泡, 即可将茶叶内的各种营养效用成分和芳香充分渗透出, 同时产生一种即有绿茶 的香味, 又有麦香味同时又两者综合发酵后生成的独特的香味, 产生非常特别的口感和味 觉体验。 0016 本发明制得的茶叶, 饮用时和饮茶的形式完全相同, 品茗爱好者可以像品茶那样 充分感受中华传统茶文化的韵味 ; 。
15、避免了将茶叶和苦荞直接混饮时, 无论怎样冲泡均难以 充分发挥两者效用的缺陷 ; 同时其味觉上提供了一种和现有各种茶叶均完全不同的味觉体 验, 芳香郁郁又不失清爽 ; 而且既完全保留了饮茶自身能够带来的各种效用好处, 同时还增 加了苦荞饮料的各种疗养效用, 两者综合作用, 更是大大提高了本茶叶的食疗保健效果。 0017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制得的茶叶, 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集成苦荞 饮料和茶饮料的好处, 提高茶叶的饮用食疗保健效果。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 一种利用苦荞制备的茶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制得 : a、 。
16、加工苦荞, 将苦荞米打碎成粉浆, 再采用造粒机压紧为粒径 3mm 左右的节状颗粒, 再 对颗粒状苦荞进行间歇性炒制, 炒制温度为300, 每炒制1分钟后间歇1分钟再进行炒制, 如此循环至 10 分钟苦荞麦香味飘出后停止, 立即采用风冷至常温后放入 0-5冷库保存备 用 ; b、 加工绿茶, 采摘标准的一芽一叶初展茶叶, 用 150度蒸气蒸 5、 6 秒杀去鲜茶自身的 酶 ; 再用大排气扇风冷至常温, 采用揉捻机轻揉 40 分钟使茶叶呈卷裹状, 再在茶叶烘焙机 中采用 180度的温度烘二十分钟成形, 取出后立即放进 05度的冷库保存备用 ; c、 取 a 步骤制得的苦荞加入水中煮沸后过滤取汤水备。
17、用, 其中加入的苦荞和水质量 比为 3:10, 沸腾时间为 30 分钟左右 ; 取 b 步骤中制得的绿茶摊开, 取上述汤水按照质量比 1:10 的分量均匀地喷洒在绿茶上 ; 将喷入汤水后的绿茶搅拌均匀后收集成堆采用塑料薄 膜覆盖 4 小时左右 ; 再去掉塑料薄膜后重新搅拌均匀, 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3 小时后, 取出 后用烘干设备采用 60温度烘干即可。 0021 本发明制得的茶叶, 饮用时和饮茶的形式完全相同。 经试饮, 其味芳香郁郁又不失 清爽, 既含有茶的清香和苦荞麦香, 又含有两者发酵反应后生成的新的特别香味, 故提供了 一种和现有各种茶叶均不相同的口感和味觉。所以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茶叶种类, 对 制茶领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同时, 经检测化验, 本产品的茶叶, 其所含营养效用成分和普 通绿茶相比, 其中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茶多酚、 咖啡碱、 脂多糖、 茶氨酸等成分相差无几, 同 时其生物类黄酮、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淀粉、 维生素、 纤维素等物质含量均有所提高。所以, 本茶叶产品综合了苦荞和茶叶的营养效用充分, 更是一种良好的食疗保健饮品。 说 明 书 CN 10255074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