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包衣拌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包衣拌种机.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99136.8 (22)申请日 2016.07.27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 路202号 (72)发明人 张成华 张发军 方志军 齐世军 陈凯 徐相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刘乃东 (51)Int.Cl. A01C 1/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包括固定架。
2、、 绞龙、 进料斗和绞龙筒体, 所述固定 架中间位置设有的横梁 ,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左 的位置设有底座, 所述绞龙筒体位于底座上 端,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右的位置设有底座和 底座, 所述底座与底座上端设有电动机, 所述绞龙筒体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架, 所述绞龙筒 体左端设有出料口, 所述绞龙筒体右端设有进料 斗 , 所述进料斗 上方设有进料斗, 所述进料 斗 外表面设有种衣剂喷雾器, 所述进料斗壳 体内下部设有喷嘴, 所述喷嘴上侧进料斗壳体 内部设有分隔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 拌种机包衣均匀, 方便快捷, 可根据种子的大小 调节进料速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
3、05883912 U 2017.01.18 CN 205883912 U 1.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包括固定架、 绞龙、 进料斗和绞龙筒体, 所述绞龙位于绞龙 筒体内, 其特征是, 所述固定架中间位置设有横梁 ,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左的位置设有底座 , 所述绞龙筒体位于底座 上端, 所述底座 上端与绞龙筒体连接, 所述绞龙筒体中间位置 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底端设有车轮, 所述绞龙筒体左端下侧设有出料口, 所述绞龙两端 设有轴承,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右的位置设有底座, 所述横梁 上表面底座的右侧设有 底座, 所述底座与底座上端设有电动机, 所述绞龙右端伸出绞龙筒体的部分通过联 轴器与电动机。
4、输出轴相连, 所述绞龙筒体右端上方设有进料斗 , 所述进料斗 下端设有进 料口I, 所述进料口I下端与绞龙筒体内腔相通, 所述进料斗 上表面设有横梁, 所述横梁 上方设有进料斗, 所述进料斗下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进料斗 右端外表面设有种衣 剂喷雾器, 所述进料斗壳体内下部设有喷嘴,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与喷嘴之间设有喷雾软 管, 所述喷嘴上侧进料斗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横梁 为两个互相平行的 横梁, 所述横梁 与水平方向之间设有夹角, 所述横梁 焊接在固定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底座下部前后两端。
5、与横 梁 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上与底座下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 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与横梁 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底座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相应的 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与底座下部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 与横梁 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底座 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与底座 下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与横梁 之间通过 螺栓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电动机位于两个横梁 上 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电动机轴线的方向与横梁 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底座和底座上端与 电。
6、动机壳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绞龙筒体位于两个横梁 上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绞龙筒体轴线方向与横梁 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底座 上端与绞龙筒 体之间设有半环形壁管, 所述半环形壁管套在绞龙筒体上, 所述底座 与半环形壁管之间通 过螺栓连接, 所述绞龙筒体中间位置与支撑架上端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绞龙两端与蛟龙筒体之间 设有轴承座, 所述轴承座为凸台方形座, 所述轴承座设有光孔, 所述绞龙筒体左右两端面与 轴承座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轴承座与绞龙筒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横梁成井字形, 所述横 梁下表面与进料斗 上表面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进料斗下端为漏斗状, 所述进 料斗下端穿过横梁中间位置, 所述进料斗下端与横梁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焊接在进料 斗 右端外表面上,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侧面设有快速喷雾开关,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侧面快速 喷雾开关右侧设有慢速喷雾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喷嘴朝向料斗壳体内部 左侧, 所述喷雾软管一端与种衣剂喷雾器相连, 所述喷雾软管另一端穿过进料斗壳。
8、体下 部进入到进料斗壳体内部, 所述喷雾软管穿过进料斗壳体下部进入到进料斗壳体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5883912 U 2 部的一端与喷嘴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其特征是, 所述分隔板呈漏斗状, 所述漏 斗底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进料口位于进料斗壳体内部左端的位置, 所述进料斗左 侧壳体与进料口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垂直方向的长条形孔, 所述进料斗左侧壳体外表 面与长条形孔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长条形调整板, 所述两个调整板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光 孔, 所述调整板与进料斗左侧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螺栓为长螺栓, 所述螺栓 右端上部与进料口相应。
9、的位置设有盖板, 所述盖板与螺栓右端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 接。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5883912 U 3 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对种子进行药液处理的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 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申请号为200920143988.1, 申请日为2009-08-05, 名称为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的实用新型专利,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主要是由第一轴承支座、 法兰、 带 轮、 胶带、 三角带轮、 带轮罩电机、 液体药桶、 阀门、 弯管、 粮仓护板、 粮仓、 机架、 喂料漏斗、 第 二轴承支座。
10、、 清扫口、 行走轮、 空心筒体、 轴、 出料口组成, 其特征是液体药相、 粮仓、 空心筒 体分别固结在机架上, 粮仓后部接液体药相, 粮仓护板一端与机架连接, 一端与液体药相连 接; 液体药相与口畏料漏斗间置有弯管, 粮仓与喂料漏斗相对, 喂料漏斗连接在空心筒体一 端部, 清扫口与空心筒体连接, 并位于喂料漏斗的下部, 与喂料漏斗相对; 空心筒体内有轴, 轴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轴承支座和第二轴承支座内, 通过法兰用螺栓紧固, 空心筒体的另 一端设有电机和出料口, 出料口位于电机的下部, 与空心筒体连通; 电机装有三角带轮, 筒 体内轴上装有带轮, 三角带轮与带轮装在带轮罩内, 三角带轮与带轮通。
11、过胶带连接; 机架下 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拌种包衣机将种子浸泡在种衣剂中, 只通过绞龙轴搅 拌包衣, 包衣不均匀, 浪费种衣剂, 电动机位于上部, 导致拌种机不稳定, 搬运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包衣均匀, 结构简单, 搬运方便的 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包括固定架、 绞龙、 进料斗和绞龙筒体, 所述绞龙位于绞 龙筒体内, 其特征是, 所述固定架中间位置设有横梁 ,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左的位置设有底 座 , 所述绞龙筒体位于底座 上端, 所述。
12、底座 上端与绞龙筒体连接, 所述绞龙筒体中间位 置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底端设有车轮, 所述绞龙筒体左端下侧设有出料口, 所述绞龙两 端设有轴承, 所述横梁 上表面偏右的位置设有底座, 所述横梁 上表面底座的右侧设 有底座, 所述底座与底座上端设有电动机, 所述绞龙右端伸出绞龙筒体的部分通过 联轴器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 所述绞龙筒体右端上方设有进料斗 , 所述进料斗 下端设有 进料口I, 所述进料口I下端与绞龙筒体内腔相通, 所述进料斗 上表面设有横梁, 所述横 梁上方设有进料斗, 所述进料斗下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进料斗 右端外表面设有种 衣剂喷雾器, 所述进料斗壳体内下部设有喷嘴, 所述种。
13、衣剂喷雾器与喷嘴之间设有喷雾 软管, 所述喷嘴上侧进料斗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横梁 为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梁, 所述横梁 与水平方向之间设有夹 角, 所述横梁 焊接在固定架上。 0007 所述底座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上与底座下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5883912 U 4 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与横梁 通过螺栓连接, 所 述底座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与底座下部光孔相应的 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与横梁 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底座 下部前后两端 与横梁 相应。
14、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与底座 下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 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与横梁 之间通过螺栓 连接。 0008 所述电动机位于两个横梁 上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电动机轴线的方向与横梁 轴线 方向平行, 所述底座和底座上端与电动机壳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09 所述绞龙筒体位于两个横梁 上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绞龙筒体轴线方向与横梁 轴 线方向平行, 所述底座 上端与绞龙筒体之间设有半环形壁管, 所述半环形壁管套在绞龙筒 体上, 所述底座 与半环形壁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绞龙筒体中间位置与支撑架上端 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0010 所述绞龙两端与蛟龙筒体之间设有轴。
15、承座, 所述轴承座为凸台方形座, 所述轴承 座设有光孔, 所述绞龙筒体左右两端面与轴承座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轴承座与 绞龙筒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1 所述横梁成井字形, 所述横梁下表面与进料斗 上表面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 接, 所述进料斗下端为漏斗状, 所述进料斗下端穿过横梁中间位置, 所述进料斗下 端与横梁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12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焊接在进料斗 右端外表面上,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侧面设有快 速喷雾开关,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侧面快速喷雾开关右侧设有慢速喷雾开关。 0013 所述喷嘴朝向料斗壳体内部左侧, 所述喷雾软管一端与种衣剂喷雾器相连, 所 述喷雾软管另一。
16、端穿过进料斗壳体下部进入到进料斗壳体内部, 所述喷雾软管穿过进 料斗壳体下部进入到进料斗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喷嘴相连。 0014 所述分隔板呈漏斗状, 所述漏斗底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进料口位于进料斗 壳体内部左端的位置, 所述进料斗左侧壳体与进料口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垂直方向的 长条形孔, 所述进料斗左侧壳体外表面与长条形孔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长条形调整板, 所述两个调整板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光孔, 所述调整板与进料斗左侧壳体之间通过螺栓 连接, 所述螺栓为长螺栓, 所述螺栓右端上部与进料口相应的位置设有盖板, 所述 盖板与螺栓右端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
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进料斗壳体内部下端设有喷嘴, 所述喷 嘴使种衣剂呈扇形喷洒, 采用喷嘴将种衣剂喷洒到种子表面, 种衣剂能够更好的覆盖在种 子表面, 节省种衣剂, 所述进料斗壳体右侧设有种衣剂喷雾器,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设有快 速喷雾开关和慢速喷雾开关, 可以根据进种子量的大小调节喷雾速度, 喷洒种衣剂后的种 子通过绞龙对其进行搅拌, 使种衣剂与种子更好的混合, 包衣均匀。 0017 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进料斗左侧设有调整板, 所述调整板上 设有光孔, 所述进料斗左侧壳体上设有长条形孔, 所述调整板与进料斗左侧壳体之间 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螺栓为长螺栓, 所述。
18、螺栓右端上部焊接有盖板, 根据种子的大小 以及进种子的量, 在包衣拌种前将螺栓松动, 通过调节调整板的位置来调节盖板在垂直 方向上的位置, 从而达到调节进料口处缝隙的大小的目的, 对不同大小的种子和不同的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5883912 U 5 进种子量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即可进行包衣, 简单便捷。 0018 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所述电动机位于绞龙右侧, 所述电动机在 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震动, 使得在进料斗中喷洒上种衣剂的种子在进料斗 中产生轻微 的相互碰撞与摩擦, 既不损坏种子, 也使包衣更加的均匀, 所述电动机位于绞龙右侧, 使多 功。
19、能包衣拌种机重心更加的靠下, 多功能包衣拌种机更加稳固, 搬运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左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俯视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进料斗剖视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衣拌种机绞龙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根据图1至图5所示, 一种多功能包衣拌种机, 包括固定架1、 绞龙17和进料斗, 所述 固定架1中间位置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 2, 所述横梁 2与水平方向之间有夹角, 所述横 梁 2焊接在固。
20、定架1上, 所述横梁 2上表面偏右的位置设有底座5, 所述横梁 2上表面底 座5的右侧设有底座7, 所述底座5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2轴线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2上与底座5下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5 与横梁 2通过螺栓6连接, 所述底座7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2轴线相应的位置设有光 孔, 所述横梁 2与底座7下部前后两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 7与横梁 2通过螺栓8连接, 所述底座5和底座7上端设有轴线方向与横梁 2轴线方向 平行的电动机9, 所述电动机9位于两个横梁 2上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底座5与底座7上 端与电动机9壳体之间采用。
21、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横梁 2上表面偏左的位置设有底座 3, 所述 底座 3下部前后两端与横梁 2轴线相应的位置设有光孔, 所述横梁 2与底座 3下部前后两 端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底座 3与横梁 2之间通过螺栓 4连接, 所述 底座 3上端设有轴线方向与横梁 2轴线方向平行的绞龙筒体10, 所述绞龙筒体10位于两个 横梁 2上方中间的位置, 所述底座 3上端与绞龙筒体10之间设有半环形壁管18, 所述半环 形壁管18套在绞龙筒体10上, 所述半环形壁管18与底座 3之间通过螺栓19连接, 所述绞 龙筒体10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架11, 所述支撑架11上端与绞龙筒体10中间位置采用。
22、焊接的方 式连接, 所述支撑架11底端设有车轮12, 所述车轮12可以方便多功能包衣拌种机的移动, 所 述绞龙筒体10左端下侧设有出料口13, 所述出料口13为中空的壳体结构, 所述出料口13上 端与绞龙筒体10内腔相通, 所述绞龙筒体10内部设有绞龙17, 所述绞龙17两端设有轴承14, 所述轴承14与绞龙筒体10之间设有轴承座16, 所述轴承座16为凸台方形座, 所述轴承座16 四个角设有光孔, 所述绞龙筒体10与轴承座16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四个相同大小的光孔, 所述轴承座16与绞龙筒体10之间通过螺栓15连接, 所述绞龙17右端伸出绞龙筒体10的部 分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9输出轴相连。 0。
23、025 所述绞龙筒体10右端上方设有进料斗 20, 所述进料斗 20下端设有进料口I21, 所 述进料口I21为中空的壳体结构, 所述进料口I21上端与进料斗 20相通, 所述进料口I21下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5883912 U 6 端与绞龙筒体10内腔相通, 所述进料口I21下端与绞龙筒体1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所 述进料斗 20上表面设有横梁22, 所述横梁22成井字形, 所述横梁22下表面与进料斗 20上表面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横梁22上方设有进料斗23, 所述进料斗23下 端为漏斗状, 所述进料斗23下端漏斗状穿过井字形横梁22中间位置的孔, 所述进料。
24、斗 23下端与横梁22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进料斗23下端设有进料口24, 所述 进料口24为中空的壳体结构, 所述进料口24与进料斗23相通, 所述进料斗 20右端外 表面设有种衣剂喷雾器25,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25焊接在进料斗 20右端外表面上, 所述种衣 剂喷雾器25侧面设有快速喷雾开关251,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25侧面快速喷雾开关251右侧设 有慢速喷雾开关252, 所述喷雾开关用来调节喷雾量的大小, 所述进料斗23壳体内下部设 有喷嘴31, 所述种衣剂喷雾器25与喷嘴31之间设有喷雾软管26, 所述喷雾软管26一端与种 衣剂喷雾器25相连, 所述喷雾软管26另一端穿过进料斗23。
25、壳体下部进入到进料斗23壳 体内部, 所述喷雾软管26穿过进料斗23壳体下部进入到进料斗23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喷 嘴31相连。 所述喷嘴31朝向料斗23壳体内部左侧, 所述喷雾软管26穿过进料斗23壳体 下部进入到进料斗23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喷嘴31相连, 所述喷嘴31上侧设有分隔板29, 所 述分隔板29呈漏斗状, 所述漏斗底端设有进料口30, 所述进料口30位于进料斗23壳 体内部左端的位置, 所述进料斗23左侧壳体与进料口30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垂直方向 的长条形孔32, 所述进料斗23左侧壳体外表面与长条形孔32相应的位置设有两个长条形 调整板32, 所述调整板32上各设有一个光孔, 所述调。
26、整板32与进料斗23左侧壳体之间通 过螺栓27连接, 所述螺栓27为长螺栓, 所述螺栓27右端上部与进料口30相应的位 置设有盖板28, 所述盖板28与螺栓27右端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盖板28与进料口 30的大小相对应, 所述盖板可以通过调节调整板32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 从而根据种子 的大小以及进料量调节进料口30的开口量。 0026 在包衣拌种的过程中, 首先使电动机9通电, 电动机9转动, 电动机9输出轴通过联 轴器带动绞龙17转动, 根据种子的大小以及进种子的量来调节盖板28的高度, 从而达到调 节进料口30处缝隙的大小, 在种衣剂喷雾器25中加入种衣剂, 打开种衣剂喷雾器25。
27、喷雾 开关, 种衣剂通过喷雾软管26由喷嘴31喷洒到进料斗23腔体内进料口30下侧位置, 所 述喷嘴31喷射出的种衣剂呈扇形, 将种子倒入进料斗23中, 种子通过进料口30进入到 进料斗23壳体内部下端的位置, 所述喷嘴31将种衣剂喷洒到种子外表面, 之后种子通过 进料口24进入到进料斗 20内部, 由于电动机9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 种子在进料斗 20内部更好的混合, 包衣均匀, 在进料斗 20内的种子通过进料口 21进入到绞龙筒体10内 部, 在绞龙17的作用下, 种子和种衣剂在绞龙筒体10内部进行更好的混合, 经过绞龙17搅拌 后的种子经过出料口13流出绞龙筒体10。 0027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但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 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5883912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5883912 U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5883912 U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5883912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