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偏转线圈.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696004
  • 上传时间:2018-03-05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472.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9187.8

    申请日:

    2001.03.20

    公开号:

    CN1359135A

    公开日:

    2002.07.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0.6|||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3.20

    IPC分类号:

    H01J29/76

    主分类号:

    H01J29/76

    申请人: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朴柄晋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00.12.09 KR 74925/20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谢丽娜;谷惠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偏转线圈。包括:包括屏幕部、后罩以及颈部的线圈绝缘体;位于上述线圈绝缘体的内外部表面的水平及垂直偏转线组;与上述线圈绝缘体后罩相接合的、其上设有若干滑槽、滑槽的下端设有若干通孔的印刷电路板;突出地位于后罩一侧,具有其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的一面连接支撑筋,另一端贯穿滑槽且与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连接的突起的上钩形片;位于上钩形片一侧的下钩形片;形成于支撑筋一侧或按一定角度倾斜突起的导向倾斜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包括与阴极射线管的屏幕表面相接合的屏幕部、后罩以及从后罩 中心接合为一体并与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部相结合形成的颈部的线圈 绝缘体; 位于上述线圈绝缘体的内外部表面并形成水平、垂直的偏转磁场 的水平及垂直偏转线组; 与上述线圈绝缘体后罩相接合的、其上设有用以连接的若干滑 槽、此滑槽的下端以一定间隔设有若干用于电器部电连接的通孔的印 刷电路板; 突出地位于后罩一侧,具有其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的一面连接支撑 筋,另一端贯穿滑槽且与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连接的突起的上钩形 片; 位于上钩形片一侧以贯穿印刷电路板的通孔而支撑其两侧面的下 钩形片; 形成于支撑筋一侧或按一定角度倾斜突起以便印刷电路板按照一 定角度倾斜插入上述支持筋和上钩形片的突起之间的空隙间的导向倾 斜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倾 斜面形成于相应支持筋的突起一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倾 斜面形成于上钩形片的突起相对应的支持筋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倾 斜面的形成角度介于5-60度之内。

    说明书


    偏转线圈

        本发明涉及偏转线圈,更为详细的说,涉及组装印刷电路板时,既防止由于组装冲击而引起的损害,又能够维持坚固的接合状态从而防止滑动的偏转线圈。

        一般用于TV接收机或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CRT)的偏转线圈是为了确保由电子枪射出的三色电子束能够准确射到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荧光膜。这种偏转线圈是阴极射线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电子枪放射出的电子束偏转,以使按时序传送的电信号能够在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产生图象。

        即从电子枪放射出的电子束由于高压直接射向屏幕只能聚光于屏幕中央的荧光体上。因此需要偏转线圈使外部的电子束偏转按照放射顺序到达屏幕上,这种偏转线圈形成磁场,电子束通过此磁场时受到力而改变其传播方向,偏转线圈正是利用这种现象使电子束能够准确偏转到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荧光膜上。

        图1为普通阴极射线管的侧面图,图中的偏转线圈4位于阴极射线管1的RGB电子枪部3,将电子枪3a放射出地电子束偏转到屏幕2上的荧光膜上。

        这种偏转线圈4具有上下对称的一对线圈绝缘体10。

        上述的线圈绝缘体10为了对水平偏转线组15和垂直偏转线组16进行绝缘,同时为组装起到有效作用,它包括与阴极射线管1的屏幕表面相接合的屏幕部11a、后罩11b以及从后罩11b中心接合为一体并与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部3相结合形成的颈部12。

        水平偏转线组15和垂直偏转线组16装配于上述线圈绝缘体10的内外部表面,当受到外部施加于此的电源而形成水平偏转磁场和垂直偏转磁场。

        同时,一对由磁体构成的铁氧体大磁芯14围绕垂直偏转线组16设置,以增强由垂直偏转线组16产生的垂直偏转磁场。

        上述结构的偏转线圈4安装在阴极射线管1的颈部12,当在水平偏转线组15和垂直偏转线组16上施加锯齿形脉冲时,则按照佛莱明的左手法则产生磁场,并以一定角度将阴极射线管1中的电子枪3a放射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电子束偏转,决定到达画面上的位置。

        同时,如图1中所示的偏转线圈按照线圈的卷线结构分为图2以及图3的鞍-鞍形偏转线圈以及图4、图5中的鞍-环形偏转线圈。

        在此,图2和图3中所示的鞍-鞍形偏转线圈中,圆锥形的线圈绝缘体10的屏幕部的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安装鞍状的水平偏转绕组15,而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安装鞍状的垂直偏转线组16。

        为了增强垂直偏转线组16所产生的磁场,线圈绝缘体10屏幕部11a的外表面安装圆筒型的铁氧体磁芯14。

        同时,线圈绝缘体10的颈部12的外柱面周围设置或安装有彗形象差自由绕组(无图示),用于校正由垂直偏转饶组16所产生的彗形象差。

        图4以及图5为普通鞍-环形偏转线圈,圆锥型的线圈绝缘体10的屏幕部11a的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安装水平偏转线组1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安装圆筒型的铁氧体磁芯14,沿着铁氧体磁芯14上、下侧缠绕环形垂直偏转线组16。

        同时,线圈绝缘体10的颈部12的外柱面周围设置或安装有彗形象差自由绕组(无图示),用于校正由垂直偏转饶组16所产生的彗形象差。

        此外,鞍-鞍形以及鞍-环形偏转线圈中,为了便于给上述水平偏转线组15和垂直偏转线组16供应电源,将印刷电路板安装在线圈绝缘体10的侧面。

        图6及图7为显示普通偏转线圈中印刷电路板组装状态的图面。如图所示,线圈绝缘体10的后罩11b侧面上安装用于偏转线组以及各种电子元件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00。

        在上述的印刷电路板100上以一定间隔设有若干通孔110,与此通孔110相对应的后罩11b上,为固定印刷电路板100形成一对钩形片200。

        此钩形片200为了能够在通过通孔110相通的情况下,挂在印刷电路板100的侧面,其端部形成三角片状的,即从前端到末端倾斜扩张形成三角形突起210。

        此对钩形片200之间的间隔比印刷电路板100上形成的一对通孔110的间隔稍微大一点,以便于插在通孔110中的后突起210的垂直的一面,即使挂钩支撑印刷电路板100的一面。

        同时,上述的钩形片200上,贯穿了通孔110的突起210与印刷电路板100的一面连接的状态下,形成支撑筋220对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施加压力。

        此支撑筋220为具有一定面积的板材,能够以较大面积支撑印刷电路板100的另一侧面。

        即,在上述钩形片200上形成的突起210和支撑筋220分别与印刷电路板100的两侧连接,因而牢牢地固定印刷电路板100。

        如此构造的现有偏转线圈是印刷电路板100被在后罩11b突出形成的钩形片200挂住固定的同时被钩形片200上延长形成的支撑筋支撑,因而固定在线圈绝缘体10上,即后罩11b上。

        但在这样的偏转线圈中,由于印刷电路板100和后罩11b之间的组装结构单纯以一对钩形片200和通孔110形成,因此存在下列的问题。

        即,如图7中所示,为了将印刷电路板100固定在后罩上,操作人员必须将印刷电路板100强制性地插入钩形片200上,此时,因操作人员施加于印刷电路板100的压力,会导致印刷电路板100损坏或钩形片200变形等问题。

        同时,上述印刷电路板100和后罩11b是以一对通孔110和钩形片200相连接,因此在发生通孔110和钩形片200的相互脱节或组装不当时,印刷电路板100无法固定于后罩11b上而来回移动。

        随之,因上述的问题必定会增加不良产品的产生,而且因为印刷电路板100无法牢牢固定在后罩11b上,所以存在很多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而创造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减少将印刷电路板100固定在后罩上时,因操作人员对于部件的压力引起的损坏或破损,也能保持坚固状态的偏转线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偏转线圈包括:包括与阴极射线管的屏幕表面相接合的屏幕部、后罩以及从后罩中心接合为一体并与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部相结合所形成的颈部的线圈绝缘体;位于上述线圈绝缘体的内外部表面并形成水平、垂直的偏转磁场的水平及垂直偏转线组;与上述线圈绝缘体的后罩相连接,上端形成连接边缘部的若干滑槽,此滑槽的下端以一定间隔形成若干用以电器部电连接的通孔的印刷电路板;突出地位于后罩一侧,具有其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的一面连接支撑筋,另一端贯穿滑槽且与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连接的突起的上钩形片;位于上钩形片一侧以贯穿印刷电路板的通孔而支撑其两侧面的下钩形片;形成于支撑筋一侧或按一定角度倾斜突起以便印刷电路板按照一定角度倾斜插入上述支持筋和上钩形片的突起之间的空隙间的导向倾斜面。

        本发明中的导向倾斜面的特点1是:上述导向倾斜面形成于相应支持筋的突起一侧。

        本发明中的导向倾斜面的特点2是:上述导向倾斜面形成于上钩形片的突起相对应的支持筋一。

        本发明中的导向倾斜面的特点3是:此倾斜面的形成倾斜角度介于5-60度之内。

        图1为普通阴极射线管的侧面图;

        图2为一般的鞍-鞍形偏转线圈的正视图

        图3为一般的鞍-鞍形偏转线圈的顶视图;

        图4为一般的鞍-环形偏转线圈的正视图:

        图5为一般的鞍-环形偏转线圈的顶视图;

        图6以及图7为以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偏转线圈中图示出的印刷电路板的组装状态的图面;

        图8为以本发明的偏转线圈中图示出的印刷电路板的组装状态的图面;

        图9为图8中的后罩的侧面图;

        图10为图8中的偏转线圈中,表示组装印刷电路板的整个过程的侧面图;

        图11为图10的组装状态侧面图;

        图12为图9列举的其他实例的侧面图。

        *图面上的符号说明

        10:线圈绝缘体                 11:屏幕部

        12:后罩                       13:颈部

        15:水平偏转线组               16:垂直偏转线组

        30:印刷电路板                 31:滑槽

        32:通孔                       41,45:上,下钩形片

        41,46:支撑筋                 50:导向倾斜面

        以下是有关本发明中的偏转线圈的具体实例的详细说明。而且,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图5,相同部件标有相同符号。

        首先,如图1-图5中所示,一般偏转线圈4位于阴极射线管1的RGB电子枪部3,将电子枪3a放射出的电子束偏转到屏幕2上的荧光膜上,并按其线圈的卷线结构分为图2以及图3的鞍-鞍形偏转线圈以及图4、图5中的鞍-环形偏转线圈。

        这样的偏转线圈4将从设在阴极射线管1的颈部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电子枪3a放射出的电子束向左右、上下方偏转,使之准确到达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

        图2和图3为一般的鞍-鞍形偏转线圈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圆锥型的线圈绝缘体10的屏幕部11a的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安装马鞍状的水平偏转线组15,而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安装鞍-鞍形的垂直偏转线组16。

        同时,为了增强垂直偏转线组16的磁场,线圈绝缘体10屏幕部11a的外表面安装有圆筒型的铁氧体磁芯14。

        同时,线圈绝缘体10的颈部12的外柱面周围设置或安装有彗形象差自由绕组(无图示),用于校正由垂直偏转饶组16所产生的彗形象差。

        图4以及图5为普通鞍-环形偏转线圈的示意图。圆锥型的线圈绝缘体10的屏幕区的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安装水平偏转线组15,而外表面的安装圆筒型的铁氧体磁芯14,沿着铁氧体磁芯14缠绕环型的垂直偏转线组16。

        同时,线圈绝缘体10的颈部12的外柱面周围设置或安装有彗形象差自由绕组(无图示),用于校正由垂直偏转饶组16所产生的彗形象差。

        此外,鞍-鞍形以及鞍-环形偏转线圈的为了给上述水平偏转线组15和垂直偏转线组16的提供电源,印刷电路板安装在线圈绝缘体10的侧面。

        如图8-图12中所示,为电器部各电子元件的电连接,水平偏转线组15及垂直偏转线组16、印刷电路板30与线圈绝缘体10的后罩11b的一侧面相接合,且此印刷电路板30可从外部接收电源。

        同时,上述印刷电路板30是安装在线圈绝缘体10的后罩11b上的,如图8中所示,上两端以一定间隔形成的若干滑槽31。

        此滑槽31是图8中所示的从印刷电路板30的上部边缘向下形成的一种槽。本发明中,在印刷电路板30的上端按一定间隔排列有一对滑槽。

        而且,上述印刷电路板30中,在滑槽31的下侧形成一对通孔32。

        与形成于印刷电路板30上的滑槽31及通孔32相对应的后罩11b上,具有能够固定印刷电路板30的上钩形片40和下钩形片45。

        上述的上钩形片40形成于与印刷电路板30的滑槽31相对应的后罩11b上,而且,为分别插入一对滑槽31内,上钩形片40也同样是一对。

        上钩形片40的末端部位形成三角状突起,以便能够在贯穿滑槽的状态下起到挂钩作用,并且在此突起上以一定间距上,形成垂直延长的支撑筋41。

        上述一对上钩形片40之间的距离比印刷电路板30上形成的一对滑槽31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一些,因此可确保牢固插在滑槽41内而不会脱落。

        并且,位于上述上钩形片40上的支撑筋41以较大面积地接触于印刷电路板30的内侧而防止印刷电路板30与突起一起滑动,因此,可保持平行于印刷电路板30的板材形状。

        如图8中所示,此支撑筋41在一对上钩形片40的一端向对应的水平方向以板材形式形成,但不限于此,如果能够使印刷电路板30坚固,任何形式都无妨。

        当位于上钩形片末端的突起贯穿滑槽时,上钩形片的突起的一个侧面与印刷电路板30的一个侧面相接触,此时,以一定间隔形成的支撑筋41与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接触。

        随之,印刷电路板30的两侧以滑槽31为中心,分别与上钩形片40的突起和支撑筋41接触,因此,印刷电路板30能够固定在上钩形片40上。

        同时,形成于上钩形片40下端的下钩形片45与上钩形片40相同,末端形成三角片状的突起,距离此突起一定间隔形成支撑筋46。

        此下钩形片45之间的距离比印刷电路板30上形成的一对通孔32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一些,因此可确保牢固插在通孔32内而不会脱落。

        并且,位于上述下钩形片45上的支撑筋46以较大面积地接触于印刷电路板30的内侧而防止印刷电路板30与突起一起滑动,因此,时常保持平行于印刷电路板30的板材形状。

        如图8中所示,此支撑筋41在一对下钩形片45的一端向下垂直方向形成,但不限于此,如果能够使印刷电路板30坚固,任何形式都无妨。

        当突起贯穿通孔32时,下钩形片45的突起的一个侧面与印刷电路板30的一个侧面相接触,这时,距离突起一定间隔形成的支撑筋46接触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

        因此,印刷电路板30的两侧以通孔32为中心,分别与下钩形片45的突起和支撑筋46接触,因此,印刷电路板30能够固定在下钩形片45上。

        如此构造的上钩形片40和下钩形片45分别插在印刷电路板30上的滑槽31和通孔32中,因而能够牢牢固定住印刷电路板30。

        同时,为了使印刷电路板30的组装更加简单一些,上述的上钩形片40如图9中所示,在其突起的一侧形成5-60度的倾斜角的导向倾斜面50。

        即,形成于上钩形片40突起一侧的导向倾斜面50犹如图10中所示,将印刷电路板30按一定角度倾斜,以便能够插入上钩形片的突起和支撑筋41之间的缝隙之间。

        同上所述,此导向倾斜面50不限于上钩形片40的突起,如图12中所示的那样,也可形成于与上钩形片40的突起相对应的支撑筋41的侧面上。

        因此,本发明的偏转线圈中的印刷电路板的组装过程如下:

        为了将印刷电路板30固定在后罩11b上,则首先要按照图10中图示,将印刷电路板30的上端部分,即一对滑槽31分别插入后罩11b侧面上的一对上钩形片40。

        此时,上述的一对上钩形片40的突起上已形成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导向倾斜面,因此,需要插入在上钩形片40的突起和支撑筋41之间的印刷电路板30的滑槽31可轻易地沿着上钩形片40的一端、以一定倾斜角度插入。

        接着,当上述的印刷电路板30的滑槽31挂在上钩形片40的突起和支撑筋41之间时,以挂住的部分为中心,即上钩形片40和滑槽为中心,则将印刷电路板30的下侧转向下钩形片45一侧。

        然后,上述印刷电路板30的通孔32接近下钩形片32一侧,这时,下钩形片45会随着印刷电路板30的倾斜面产生轻微的弹性位移,正如图11中所示,下钩形片45会插入通孔32里,与此同时滑槽31也完全与上钩形片40吻合并固定。

        因此,上述的印刷电路板30以倾斜状态,并且将滑槽31插入已形成导向倾斜面50的上钩形片40的状态,将下通孔32固定在下钩形片45上,因此,能够减少组装时产生的冲击力及外力,随之可将印刷电路板30的损坏防范于未然。

        所以,能够大幅度改善印刷电路板30的组装安全性,不仅能扩大生产,而且能够将组装过程中因印刷电路板的损坏引起的不良品防范于未然。

    关 键  词:
    偏转线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偏转线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60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