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6951558
  • 上传时间:2019-09-16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75.7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41205.9

    申请日:

    20140530

    公开号:

    CN104026276B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管爵杉,张盛,詹志芳

    地址:

    313113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初康村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410241205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根良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涉及茶叶加工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紫笋茶无规范加工流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包括采茶、分拣、摊青、杀青、回凉、初拣、复炒、复回凉、复拣、初烘、复烘、贮香、品验和包装的流程,制成品质优良的紫笋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茶:采集紫笋茶的茶芽,采集的茶芽称作青叶;b、分拣:将青叶薄摊于竹匾上,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c、摊青:青叶拣净后,放在竹匾上摊青,摊青过程持续4小时—6小时,其中每隔半小时将青叶翻动一次;d、杀青:杀青前,先将锅子烧热,锅子的温度要求在240度以上,杀青时,分别将100克青叶投入锅中,同时加大火力,茶匠裸手急拨茶叶,手势为闷、抛结合,如此反复直至青叶绵软;e、回凉:杀青完成后的青叶称为杀青叶,用棕帚扫入竹箕,急摊于竹匾上;f、初拣:初拣主要是判断杀青成功与否,发现芽叶焦枯,则全部不合格,有杀青不到位,出现红梗叶情况的,要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g、复炒:青叶放入锅子中再炒一次,复炒时锅子的温度与杀青时的温度相同,在复炒过程中进行茶叶的整形整条,整形整条的手势包括抓、甩、抖、闷交替进行,复炒直至青叶半干;h、复回凉:青叶出锅后再放在竹匾上摊凉,具体过程与回凉相同;i、复拣:青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方法与初拣相同;j、初烘:用实炭烘培,初烘前先将炭烧透盛于炭盆中,静置至无烟,将炭盆置于竹笼中,竹笼上覆上烘台,烘台覆纱布,待烘台的台面温度升到90度—110度,将青叶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而后置于无温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再回烘,反复直至芽叶边缘全干,再摊凉15分钟;k、复烘: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桶,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为60度—90度,每15分钟翻抖一次,并回凉3分钟—5分钟再烘,直至青叶骨梗全干时结束,此时将数笼竹笼中的茶拼成一笼,炭盆中少许余烬,足烘一夜,次日收起;l、贮香: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m、品验:贮香10到15天后,取出茶叶;n、包装:将茶叶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茶芽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内的晴天进行采摘,采摘一芽带一叶芽、肥硕、叶初展开的茶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骤中,翻抖竹匾的同时用小扇急扇,青叶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分钟—15分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多喝茶多人体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叶的加工对茶叶的营养价值以 及口感有巨大的影响。紫笋茶的特点为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 紧裹,并且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 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因此对加工的要求十分高,才能保证紫笋茶有着优异的 内质和独特的香味。传统的紫笋茶加工过程包括:在清明至谷雨期采摘,摘取 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芽,茶芽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 烘的过程,现有加工方法没有规范的流程,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紫笋茶茶匠才 能制造,并且由于紫笋茶要求高,任意过程中的微小失误都容易影响茶叶的质 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制定具体的加工流 程,提高加工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茶:采集紫笋茶的茶芽,采集的茶芽称作青叶;

    b、分拣:将青叶薄摊于竹匾上,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c、摊青:青叶拣净后,放在竹匾上摊青,摊青过程持续4小时—6小时, 其中每隔半小时将青叶翻动一次;

    d、杀青:杀青前,先将锅子烧热,锅子的温度要求在240度以上,杀青时, 分别将100克青叶投入锅中,同时加大火力,茶匠裸手急拨茶叶,手势为闷、 抛结合,如此反复直至青叶绵软;

    e、回凉:杀青完成后的青叶称为杀青叶,用棕帚扫入竹箕,急摊于竹匾上;

    f、初拣:初拣主要是判断杀青成功与否,发现芽叶焦枯,则全部不合格, 有杀青不到位,出现红梗叶情况的,要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

    g、复炒:青叶放入锅子中再炒一次,复炒时锅子的温度与杀青时的温度相 同,在复炒过程中进行茶叶的整形整条,整形整条的手势包括抓、甩、抖、闷 交替进行,复炒直至青叶半干;

    h、复回凉:青叶出锅后再放在竹匾上摊凉,具体过程与回凉相同;

    i、复拣:青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方法与初拣相同;

    j、初烘:用实炭烘培,初烘前先将炭烧透盛于炭盆中,静置至无烟,将炭 盆置于竹笼中,竹笼上覆上烘台,烘台覆纱布,待烘台的台面温度升到90度— 110度,将青叶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而后置于 无温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再回烘,反复直至芽叶边缘全干,再摊凉15分钟;

    k、复烘: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桶,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为60 度—90度,每15分钟翻抖一次,并回凉3分钟—5分钟再烘,直至青叶骨梗全 干时结束,此时可将数笼竹笼中的茶拼成一笼,炭盆中少许余烬,足烘一夜, 次日收起;

    l、贮香: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

    m、品验:贮香10到15天后,取出茶叶;

    n、包装:将茶叶包装。

    进一步的,a步骤中,茶芽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内进行采摘,并且最好在 晴天采摘一芽带一叶芽、肥硕、叶初展开的茶芽。

    进一步的,e步骤中,翻抖竹匾的同时用小扇急扇,青叶冷定后置于阴凉处 静止10分钟—1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紫笋茶的加工方法,通过多次试验,制定加工的流程,并研究出 优选的温度和时间,便于紫笋茶的推广,并且加工过程中经过杀青、回凉、复 炒和复回凉,相比原有通过一次炒茶和回凉,更为精细,不容易翻炒过多,如 果杀青过程炒的太干,可以在复炒过程减少炒茶的时间,如果杀青过程炒的不 够,可以延长复炒过程的时间,以保证加工的质量;而且该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即用锅炒,又用烘培,因而成品外形紧结,完整,香气馥郁,汤色清澈,茶味 鲜醇而回味甘甜。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的揭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基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 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为采茶,按要求适时采集茶芽,茶芽称作青叶,一般在清明至谷雨 这个期间内进行。最好在晴天采集一芽带一叶、芽肥硕、叶初展开的茶芽,并 且最好是在阳崖阴林处的茶树上采摘。

    第二步为分拣,青叶薄摊于竹匾上,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第三步为摊青,青叶拣净后,放在竹匾上摊青,以使芽叶柔软,散发青气, 摊青过程持续4小时到6小时,其中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翻动时要轻匀,保 证每根青叶和青叶的每一面都能裸露散气。

    第四步为杀青,杀青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成茶最终的优劣与 此道工序有极大关系,杀青前,先将锅子烧热,为有清灵之香,锅温要求在240 度以上;杀青时,将100克青叶投入锅子中,能听到沙沙如落雨的声响,同时 要求加大火工火力,茶匠裸手急拨茶叶不停,手势为闷、抛结合,闷又称为抑, 抛又称为扬,一抑又一扬能将草气消融,花香氤氲,杀青直至芽叶绵软。杀青 对紫笋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 物质氧化,同时蒸发茶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 香气得到改善。

    第五步为回凉,杀青完成后的芽叶称为杀青叶,用棕帚扫入竹箕,急摊于 竹匾上,并且一面翻抖,一面用小扇急扇,驱除热气,避免闷黄,冷定后置于 阴凉处静止10分钟到15分钟,以使杀青叶中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第六步为初拣,该过程主要是判断杀青成功与否。发现芽叶焦枯,则全部 无用;有杀青不到位,出现红梗叶情况的,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

    第七步为复炒,复炒的目的是继续挥发水分、进一步提高香,并在复炒过 程中进行整形整条使芽叶趋于细紧。其中整形整条有四种手势,包括抓、甩、 抖、闷交替进行,复炒直至茶叶半干。

    第八步为复回凉,复炒的茶叶出锅后再摊凉,用棕帚扫入竹箕,急摊于竹 匾上,并且一面翻抖,一面用小扇急扇,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分钟到15 分钟,目的仍是让杀青叶中的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第九步为复拣,回凉的茶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方法与杀青后的初拣相同。

    第十步为初烘,用实炭烘培,且以竹炭为最佳。初烘前先将实炭烧透盛于 炭盆中,静置至无烟,将炭盆置于竹笼中,竹笼上覆上烘台,烘台覆纱布,待 烘台的台面温度升到90度到110度,将茶叶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每烘片刻须将 纱布四角提起翻抖,而后置于无温度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后再回烘,反复直至芽 叶边缘全干,再摊凉15分钟后复烘,反复进行保证茶叶的口感和色泽。

    第十一步为复烘,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似,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 为60度到90度,每15分钟翻抖一次,并回凉分钟3到5分钟后再烘,直至茶 叶骨梗全干时结束。此后可将数笼竹笼中的茶拼成一笼,炭盆中少许余烬,足 烘一夜,次日收起。初烘和复烘能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第十二步为贮香,烘干的茶叶尚非成品,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 贮香也叫做香,将茶叶的香气保留。

    第十三步为品验,贮香10到15天后,取出茶叶,冲泡品尝,达到预期口 感的茶才为成品。

    第十四步为包装,将成品包装成袋或是罐。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术 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 离本发明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关 键  词:
    一种 紫笋茶 加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5155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