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241205.9 (22)申请日 2014.05.30 A23F 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3113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初 康村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管爵杉 张盛 詹志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3217 代理人 胡根良 吴建华 . 紫笋茶 . 茶叶 .1995, 第 21 卷 ( 第 3 期 ), 无 . 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 .浙江档 案 .2010,( 第 5 期 ), 王辉等 . 茶树品种。
2、和加工工艺对长兴紫笋茶 品质的影响 .中国茶叶 .2014, (54) 发明名称 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涉及 茶叶加工领域, 解决现有技术中紫笋茶无规范加 工流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包括采茶、 分拣、 摊青、 杀青、 回凉、 初拣、 复炒、 复 回凉、 复拣、 初烘、 复烘、 贮香、 品验和包装的流程, 制成品质优良的紫笋茶。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刘晓娜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4026276 B 2016.05.25 CN。
3、 104026276 B 1.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采茶: 采集紫笋茶的茶芽, 采集的茶芽称作青叶; b、 分拣: 将青叶薄摊于竹匾上, 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c、 摊青: 青叶拣净后, 放在竹匾上摊青, 摊青过程持续4小时6小时, 其中每隔半小时 将青叶翻动一次; d、 杀青: 杀青前, 先将锅子烧热, 锅子的温度要求在240度以上, 杀青时, 分别将100克青 叶投入锅中, 同时加大火力, 茶匠裸手急拨茶叶, 手势为闷、 抛结合, 如此反复直至青叶绵 软; e、 回凉: 杀青完成后的青叶称为杀青叶, 用棕帚扫入竹箕, 急摊于竹匾上; f、 初拣: 。
4、初拣主要是判断杀青成功与否, 发现芽叶焦枯, 则全部不合格, 有杀青不到位, 出现红梗叶情况的, 要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 g、 复炒: 青叶放入锅子中再炒一次, 复炒时锅子的温度与杀青时的温度相同, 在复炒过 程中进行茶叶的整形整条, 整形整条的手势包括抓、 甩、 抖、 闷交替进行, 复炒直至青叶半 干; h、 复回凉: 青叶出锅后再放在竹匾上摊凉, 具体过程与回凉相同; i、 复拣: 青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 方法与初拣相同; j、 初烘: 用实炭烘培, 初烘前先将炭烧透盛于炭盆中, 静置至无烟, 将炭盆置于竹笼中, 竹笼上覆上烘台, 烘台覆纱布, 待烘台的台面温度升到90度110度, 将青。
5、叶均匀薄摊于纱 布上, 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 而后置于无温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再回烘, 反复直至 芽叶边缘全干, 再摊凉15分钟; k、 复烘: 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桶, 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 为60度90度, 每15 分钟翻抖一次, 并回凉3分钟5分钟再烘, 直至青叶骨梗全干时结束, 此时将数笼竹笼中的 茶拼成一笼, 炭盆中少许余烬, 足烘一夜, 次日收起; l、 贮香: 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 m、 品验: 贮香10到15天后, 取出茶叶; n、 包装: 将茶叶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a步骤中, 茶芽在清明至 谷雨期间内的晴。
6、天进行采摘, 采摘一芽带一叶芽、 肥硕、 叶初展开的茶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e步骤中, 翻抖竹匾 的同时用小扇急扇, 青叶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分钟15分钟。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026276 B 2 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多喝茶多人体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茶叶的加工对茶叶的营养价值以及口感 有巨大的影响。 紫笋茶的特点为芽叶细嫩, 芽色带紫, 芽形如笋, 条索紧裹, 并且白毫显露, 芽叶完整, 外形细嫩紧结, 色泽绿翠, 香气浓强, 滋。
7、味鲜醇, 汤色淡绿明亮, 因此对加工的要 求十分高, 才能保证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 传统的紫笋茶加工过程包括: 在 清明至谷雨期采摘, 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芽, 茶芽经摊青、 杀青、 理条、 摊凉、 初烘、 复烘的过程, 现有加工方法没有规范的流程, 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紫笋茶茶匠才能制 造, 并且由于紫笋茶要求高, 任意过程中的微小失误都容易影响茶叶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制定具体的加工流程, 提 高加工的质量。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包括以。
8、下步骤: 0006 a、 采茶: 采集紫笋茶的茶芽, 采集的茶芽称作青叶; 0007 b、 分拣: 将青叶薄摊于竹匾上, 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0008 c、 摊青: 青叶拣净后, 放在竹匾上摊青, 摊青过程持续4小时6小时, 其中每隔半 小时将青叶翻动一次; 0009 d、 杀青: 杀青前, 先将锅子烧热, 锅子的温度要求在240度以上, 杀青时, 分别将100 克青叶投入锅中, 同时加大火力, 茶匠裸手急拨茶叶, 手势为闷、 抛结合, 如此反复直至青叶 绵软; 0010 e、 回凉: 杀青完成后的青叶称为杀青叶, 用棕帚扫入竹箕, 急摊于竹匾上; 0011 f、 初拣: 初拣主要是。
9、判断杀青成功与否, 发现芽叶焦枯, 则全部不合格, 有杀青不 到位, 出现红梗叶情况的, 要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 0012 g、 复炒: 青叶放入锅子中再炒一次, 复炒时锅子的温度与杀青时的温度相同, 在复 炒过程中进行茶叶的整形整条, 整形整条的手势包括抓、 甩、 抖、 闷交替进行, 复炒直至青叶 半干; 0013 h、 复回凉: 青叶出锅后再放在竹匾上摊凉, 具体过程与回凉相同; 0014 i、 复拣: 青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 方法与初拣相同; 0015 j、 初烘: 用实炭烘培, 初烘前先将炭烧透盛于炭盆中, 静置至无烟, 将炭盆置于竹 笼中, 竹笼上覆上烘台, 烘台覆纱布, 待烘台的。
10、台面温度升到90度110度, 将青叶均匀薄摊 于纱布上, 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 而后置于无温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再回烘, 反复 直至芽叶边缘全干, 再摊凉15分钟;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026276 B 3 0016 k、 复烘: 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桶, 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 为60度90度, 每15分钟翻抖一次, 并回凉3分钟5分钟再烘, 直至青叶骨梗全干时结束, 此时可将数笼竹 笼中的茶拼成一笼, 炭盆中少许余烬, 足烘一夜, 次日收起; 0017 l、 贮香: 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 0018 m、 品验: 贮香10到15天后, 取出茶叶; 00。
11、19 n、 包装: 将茶叶包装。 0020 进一步的, a步骤中, 茶芽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内进行采摘, 并且最好在晴天采 摘一芽带一叶芽、 肥硕、 叶初展开的茶芽。 0021 进一步的, e步骤中, 翻抖竹匾的同时用小扇急扇, 青叶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 分钟15分钟。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 本发明的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通过多次试验, 制定加工的流程, 并研究出优选的温 度和时间, 便于紫笋茶的推广, 并且加工过程中经过杀青、 回凉、 复炒和复回凉, 相比原有通 过一次炒茶和回凉, 更为精细, 不容易翻炒过多, 如果杀青过程炒的太干, 可以在复炒过程 减少炒茶的时间, 如。
12、果杀青过程炒的不够, 可以延长复炒过程的时间, 以保证加工的质量; 而且该紫笋茶的加工方法即用锅炒, 又用烘培, 因而成品外形紧结, 完整, 香气馥郁, 汤色清 澈, 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 0024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的揭露。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基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全部。 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笋茶的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7 第一步为采茶, 。
13、按要求适时采集茶芽, 茶芽称作青叶, 一般在清明至谷雨这个期间 内进行。 最好在晴天采集一芽带一叶、 芽肥硕、 叶初展开的茶芽, 并且最好是在阳崖阴林处 的茶树上采摘。 0028 第二步为分拣, 青叶薄摊于竹匾上, 将杂物和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0029 第三步为摊青, 青叶拣净后, 放在竹匾上摊青, 以使芽叶柔软, 散发青气, 摊青过程 持续4小时到6小时, 其中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 翻动时要轻匀, 保证每根青叶和青叶的每一 面都能裸露散气。 0030 第四步为杀青, 杀青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成茶最终的优劣与此道工 序有极大关系, 杀青前, 先将锅子烧热, 为有清灵之香, 锅温要。
14、求在240度以上; 杀青时, 将 100克青叶投入锅子中, 能听到沙沙如落雨的声响, 同时要求加大火工火力, 茶匠裸手急拨 茶叶不停, 手势为闷、 抛结合, 闷又称为抑, 抛又称为扬, 一抑又一扬能将草气消融, 花香氤 氲, 杀青直至芽叶绵软。 杀青对紫笋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高温, 破坏鲜叶中酶的特 性, 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 同时蒸发茶叶内的部分水份, 使叶子变软, 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随着水分的蒸发, 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 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 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026276 B 4 0031 第五步为回凉, 杀青完成后的芽叶称为。
15、杀青叶, 用棕帚扫入竹箕, 急摊于竹匾上, 并且一面翻抖, 一面用小扇急扇, 驱除热气, 避免闷黄, 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分钟到15 分钟, 以使杀青叶中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0032 第六步为初拣, 该过程主要是判断杀青成功与否。 发现芽叶焦枯, 则全部无用; 有 杀青不到位, 出现红梗叶情况的, 把发生红梗叶的茶剔除。 0033 第七步为复炒, 复炒的目的是继续挥发水分、 进一步提高香, 并在复炒过程中进行 整形整条使芽叶趋于细紧。 其中整形整条有四种手势, 包括抓、 甩、 抖、 闷交替进行, 复炒直 至茶叶半干。 0034 第八步为复回凉, 复炒的茶叶出锅后再摊凉, 用棕帚扫入竹箕, 。
16、急摊于竹匾上, 并 且一面翻抖, 一面用小扇急扇, 冷定后置于阴凉处静止10分钟到15分钟, 目的仍是让杀青叶 中的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0035 第九步为复拣, 回凉的茶叶要再进行一次剔除, 方法与杀青后的初拣相同。 0036 第十步为初烘, 用实炭烘培, 且以竹炭为最佳。 初烘前先将实炭烧透盛于炭盆中, 静置至无烟, 将炭盆置于竹笼中, 竹笼上覆上烘台, 烘台覆纱布, 待烘台的台面温度升到90 度到110度, 将茶叶均匀薄摊于纱布上。 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 而后置于无温度 的茶匾上回凉片刻后再回烘, 反复直至芽叶边缘全干, 再摊凉15分钟后复烘, 反复进行保证 茶叶的口感和色泽。 。
17、0037 第十一步为复烘, 复烘的操作手法与初烘相似, 但是烘台的台面温度较低, 为60度 到90度, 每15分钟翻抖一次, 并回凉分钟3到5分钟后再烘, 直至茶叶骨梗全干时结束。 此后 可将数笼竹笼中的茶拼成一笼, 炭盆中少许余烬, 足烘一夜, 次日收起。 初烘和复烘能蒸发 水分, 并整理外形, 充分发挥茶香。 0038 第十二步为贮香, 烘干的茶叶尚非成品, 茶叶存贮在石灰缸中并标明日期贮香也 叫做香, 将茶叶的香气保留。 0039 第十三步为品验, 贮香10到15天后, 取出茶叶, 冲泡品尝, 达到预期口感的茶才为 成品。 0040 第十四步为包装, 将成品包装成袋或是罐。 0041 通过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 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 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 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修改都 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026276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