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557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55786 A (21)申请号 201410008752.2 (22)申请日 2014.01.08 A61K 36/73(2006.01) A61P 19/06(2006.01) (71)申请人 黄金标 地址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 侨怡苑一街 2 号 301 (72)发明人 黄金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肖云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2、的中 药组合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 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15 30 份、 仙鹤草 15 30 份、 苍术 5 15 份、 炙甘草 3 9 份、 肉桂 1 5 份。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 组合物, 具有疗效显著、 标本兼治的特点, 可健脾 益肾、 除湿泄浊, 兼具解毒化瘀、 凉血补虚之功, 使 痰浊祛, 湿热除, 瘀毒解。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55786 A CN 103655786 A 1/1 页 。
3、2 1.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 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1530份、 仙鹤草1530份、 苍术515份、 炙甘草3 9 份、 肉桂 1 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 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30 份、 仙鹤草 30 份、 苍术 15 份、 炙甘草 9 份、 肉桂 5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 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15 份、 仙鹤草 15 份、。
4、 苍术 5 份、 炙甘草 3 份、 肉桂 1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 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24 份、 仙鹤草 21 份、 苍术 12 份、 炙甘草 6 份、 肉桂 3 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4 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剂型为颗粒剂、 丸剂、 合剂、 片剂、 胶囊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1 4 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中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1) 按配方称取各味药材 ;。
5、 2) 将各药材混合, 向其中加入 10 倍量的水煎煮两次, 每次煎煮时间为 1 1.5 小时, 煎 煮提取完毕后进行过滤, 合并提取液 ; 3) 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 1.35 的清膏。 7. 根据权利要求 1 4 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中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1) 按配方称取各味药材 ; 2) 将苍术、 肉桂混合, 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0.5h, 然后蒸馏提取挥发油6h, 收集挥发油, 将药渣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分别进行存储 ; 3) 将马齿苋、 仙鹤草、 炙甘草和步骤 2 的药渣混合, 加入 10 倍量的水煎煮提取两。
6、次, 每次 1.5h, 过滤, 将滤液和步骤 2 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并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清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55786 A 2 1/7 页 3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类, 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 常与肥胖、 糖脂代谢紊乱、 高血压、 动脉硬化和冠心 病等聚集发生, 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的报道, 目前我国约。
7、有高尿酸血症者 1.2 亿, 约占总人口的 10%, 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 绝经后女性, 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0003 单纯血尿酸升高, 中医文献无明确记载, 根据其好发人群多存在肥胖多痰、 嗜食肥 甘厚味的特点。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根本为脾、 肾亏虚, 酿生痰 浊, 久而成瘀, 是 “湿浊” 、“痰瘀” 等病理产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 生化基础。关于痛风性高尿酸血症, 中医文献早有论述,金匮要略 谓之历节, 亦有认为属 痛痹或风痹 ;诸病源侯论 曰 “脚下有结物, 牢铆如石, 痛如锥刀所刺” , 其论述与痛风石相 似。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
8、可将其分别归属于中医 “痛风” 、“痹症” 、“历节” 等范畴。 朱丹溪 格致余论痛风 提出 :“彼病风者, 大率因血受热, 已自沸腾, 其后或涉水, 或立湿 地, 或偏取凉, 或卧湿地, 寒凉外博, 热血得寒, 污浊凝涩, 所以作痛, 夜则痛甚, 行于阴也。 ” 认为本病是自身血分受热, 再感风寒湿所发。目前多根据痛风急性发作时典型的局部红肿 热痛表现, 及发展至后期关节僵硬变形的特点, 将其病机归纳为湿毒淤滞日久, 邪郁化热, 湿变为痰, 血、 痰、 瘀互结, 痹阻经脉。 0004 高尿酸血症大都发生于 40 岁以上男性肥胖者, 与饮食及体质有密切关系。饮酒过 度或偏食膏粱厚味, 使脾运失。
9、健, 助湿生痰。痰湿流注肌体, 形成肥胖, 故有 “肥人多湿多痰 之说” 。而痰湿内阻, 又影响气血运行, 久病多瘀, 瘀血内生, 形成痰湿瘀浊的病理基础。由 于人体正气不足, . 阴阳失调, 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 留滞经络 ; 复因饮食劳倦, 房 事不节, 感受外邪, 内外合邪, 气血凝滞不行, 故发生本病。 现多认为其根本病机在于本虚标 实, 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而致脾肾功能失调。脾运失健, 助湿生痰, 气血壅结, 气滞血瘀, 痰 湿内停, 致痰湿瘀浊内蕴。使实愈实、 虚愈虚、 虚实交错, 最终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反复发作 者本虚更为明显, 故在祛邪基础上, 扶正祛邪并用, 顾护脾肾。。
10、 治疗以健脾祛浊, 温肾化瘀为 法, 兼以清热解毒, 凉血补虚。 0005 目前, 虽然也有一些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制剂, 但是常具有配方复杂、 成 本高、 疗效不够理想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 组合物, 其疗效显著、 标本兼治, 可健脾益肾、 除湿泄浊, 兼具解毒化瘀、 凉血补虚之功, 可使 痰浊祛、 湿热除、 瘀毒解。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3 2/7 页 4 0007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8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
11、括如下重量 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15 30 份、 仙鹤草 15 30 份、 苍术 5 15 份、 炙甘草 3 9 份、 肉桂 1 5 份。 0009 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30 份、 仙鹤草 30 份、 苍术 15 份、 炙甘草 9 份、 肉桂 5 份。 0010 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15 份、 仙鹤草 15 份、 苍术 5 份、 炙甘草 3 份、 肉桂 1 份。 0011 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马齿苋 24 份、 仙鹤草 21 份、 苍术 12 份、 炙甘草 6 。
12、份、 肉桂 3 份。 001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剂型可以是颗粒剂、 丸剂、 合剂、 片剂、 胶囊剂等本领域常 见的剂型。 0013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现有的制剂工艺制成颗粒剂、 丸剂、 合剂、 片剂、 胶 囊剂等剂型。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其有效成分的较佳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0014 1) 按配方称取各味药材 ; 0015 2) 将各药材混合, 向其中加入 10 倍量的水煎煮两次, 每次煎煮时间为 1 1.5 小 时, 煎煮提取完毕后进行过滤, 合并提取液 ; 0016 3) 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 1.35(为 60条件下的相对密度) 的清膏。 然后可以将清膏直接。
13、进行真空干燥、 粉碎, 按照药剂学常规制剂工艺, 将其制成颗粒剂或丸 剂等剂型 ; 也可以在清膏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 6.5%, 静置一段时间, 再回收乙醇, 回收乙 醇后, 浓缩成稠膏, 然后按照药剂学常规制剂工艺进一步将稠膏制成颗粒剂、 丸剂或合剂等 剂型。 0017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还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工艺进行 提取 : 0018 1) 按配方称取各味药材 ; 0019 2) 将苍术、 肉桂混合, 加入 8 倍量的水浸泡 0.5h, 然后蒸馏提取挥发油 6h, 收集挥 发油, 将药渣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分别进行存储 ; 0020 3) 将马齿苋、 仙鹤草、 炙甘草。
14、和步骤 2 的药渣混合, 加入 10 倍量的水煎煮提取两 次, 每次 1.5h, 过滤, 将滤液和步骤 2 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并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为 1.05 1.15(为 60条件下的相对密度) 的清膏。可以将清膏喷雾干燥、 粉碎, 按照药 剂学常规制剂工艺进一步制成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或丸剂。 0021 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时, 患者一般每次需服用相当于含有如下中药材 的配方制成的药物制剂 : 马齿苋1530份、 仙鹤草1530份、 苍术515份、 炙甘草3 9 份、 肉桂 1 5 份, 每份均按克 (g) 计。 002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00。
15、23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方由仙鹤草、 马齿苋、 苍术、 肉桂、 炙甘草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仙鹤草收敛止血, 止痢补虚为君药。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 苍术燥湿健脾、 祛风散 寒, 同为臣药。肉桂补火助阳、 温通经脉为佐药。配以炙甘草补脾和中益气以为使药。诸药 合用共奏健脾益肾、 除湿泄浊、 解毒化瘀、 凉血补虚之功, 使痰浊祛, 湿热除, 瘀毒解, 全方扶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4 3/7 页 5 正祛邪, 标本兼治, 使机体内代谢产生尿酸的生成速度和经肾排出速度达到动态平衡关系, 从而使内源性代谢紊乱状态得以复常。 0024 仙鹤草味苦、 涩, 性平, 入肺、。
16、 肝、 脾经。主要有收敛止血作用, 一般用于各种出血 症。然据考证仙鹤草尚有解表退热、 养血补虚、 强心复脉、 降血糖、 止眩晕、 抗肿瘤等良好作 用。在古代的文献记载中, 仙鹤草的别名众多, 有牙子、 狼牙、 狼牙草、 龙芽草、 黄龙尾、 金顶 龙芽、 马鞭草、 脱力草、 石打穿等等。 百草镜 谓之可 “下气活血, 理百病” 。 药镜 拾遗赋 载 “谁人认得石打穿穿肠穿胃能攻坚, 采掇茎叶捣汁用, 蔗浆白酒佐使全, 噎隔饮之痰 立化, 津咽平复功最先” 。仙鹤草为血分药, 且有下气之妙用。 现代实用中药 中概括仙鹤 草的功能 “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 兼有强心作用。 ” 国医大师朱良春亦善用仙。
17、鹤草的扶正补 虚功能, 单用本品 “治疗气血虚弱之眩晕, 有一定效果” 。且仙鹤草养血补虚, 有人参之功而 无助热化燥之弊, 如谢海洲先生称,“仙鹤草药用赛人参” , 诚不为过。近代名医丁福保谓仙 鹤草具有 “轻补作用, 疏而不滞” 。该药强壮扶正补虚, 辨治脱力劳伤、 神疲乏力等症中可获 得良好的疗效。 该药还可止血和补虚活血, 可能具有双向调节、 活血化瘀、 祛瘀生新之用。 现 代研究表明, 仙鹤草主要成分有仙鹤草素、 仙鹤草酚、 仙鹤草内脂、 鞣质、 甾醇、 挥发油、 有机 酸、 皂甙及维生素 C、 K 等等。针对当今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和病机特点, 本方以扶正 补虚、 活血化瘀、 。
18、祛瘀生新的仙鹤草为君药, 效果独特, 不可替代。 0025 马齿苋味酸, 性寒, 入肝、 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功能, 用于热毒血痢、 痛 肿疔疮、 湿疹、 丹毒、 蛇虫咬伤、 便血、 痔血、 崩漏下血之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马齿苋含有 大量降血脂成分 A- 亚麻酸、 维生素 E、 维生素 C、 谷胱甘肽 ; 以及微量元素铁、 锰、 锌等等, 有 降血脂、 降血糖、 抗肿瘤、 抗氧化、 抗菌消炎、 增强免疫、 抗衰老等多种作用。 本草纲目 曰 : “马齿苋散血消肿、 利肠滑胎、 解毒通淋、 治产后虚汗” 。 “马齿苋所主诸病, 皆只取其散血消 种之功也。 ”本草经疏 曰 :“马齿。
19、苋辛寒能凉血散热, 故主疒徵结、 痈疮疔肿、 白秃及三十六 种风结疮 ; 捣敷则肿散疔根拨, 绞汁服则恶物当下, 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 故寒热去, 大、 小便利也。 ” 新修本草 称之 “饮汁主反胃, 诸淋, 金创血流, 破血癖症瘕, 小儿尤良。 ” 且 马齿芜性味酸寒而滑利, 既能清热解毒, 又能凉血活血, 最善消痈肿,本草正义 谓 “马齿 觅破血癖症瘕” ,“兼能消痞、 润肠、 消积滞” 。在本发明的配方中, 采用马齿苋, 与高尿酸 血症湿热痰浊, 瘀毒阻滞病机甚合, 用之正合中医 “祛瘀生新” 之理, 对高尿酸血症证有良好 的疗效。 0026 苍术味辛、 苦, 性温, 入脾、 胃、。
20、 肝经。具有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 湿阻脾胃, 脘腹胀满, 腹痛泄泻, 食欲不振, 水肿, 脚气痿痹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苍 术根茎主要含有苍术醇、 苍术酮, 另外含有维生素 A 样物质, 维生素 B, 菊糖及多种无机元素 等。 大量药理实验研究资料报道了苍术具有抗溃疡、 促进胃肠功能、 降血糖、 抗心率失常、 利 尿、 抗炎、 抗菌等作用。 苍术是清热除湿化痰之要药,用药法象 谓 :“苍术能除湿发汗。 ”神 农本草经 将其列为上品 ;本经 中称 “主风寒湿痹, 死肌痉疸。作煎饵久服, 轻身延年不 饥。 ” 苍术入太阴、 阳明经, 且长于健脾调胃,名医别录 谓 :“除心下。
21、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 暖胃消谷嗜食。 ” 用药法象 :“苍术健胃安脾。 ” 苍术又可治疗水肿,玉揪药解 有云 “苍 术燥土利水, 泄饮消痰” , 又曰 :“白术守而不走 , 苍术走而不守, 故白术善补, 苍术善行。其 消食纳谷, 止呕住泄亦同白术, 而泄水开郁, 苍术独长。 ” 此外, 用苍术脾阳得以助, 阳足则脾 得以运, 水肿能有不消之理。 别录 载 :“主头痛, 消痰水, 逐皮间风水节肿。 ” 大明 说 :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5 4/7 页 6 “主治筋骨软弱。 ” 0027 马齿苋和苍术, 一主清, 一主消 ; 马齿苋清热祛湿热积滞, 苍术化湿消痰湿浊瘀, 二 。
22、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 祛瘀化浊之功, 同为臣药。马齿苋、 苍术二者共同作用, 能够抗菌、 利 尿、 控制血糖上升、 减轻主动脉壁脂质沉积、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对降血脂、 降血糖、 抗肿瘤、 抗氧化、 抗菌消炎、 增强免疫、 抗衰老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本方中, 二者配合应用, 在 防治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中具有重要作用。 0028 肉桂味辛甘, 性大热, 归肾、 脾、 心、 肝经。主要功能为温肾助阳, 散寒止痛, 和阳通 滞。临床主要用于肾阳不足, 淤血积滞, 寒痹腰痛, 阳虚寒凝, 血滞痰阻等。临床配伍恰当, 上可救心肺之急, 中可祛脾胃之湿, 下可调肝肾之虚 ; 诚为上下交通, 水火既济。
23、, 益阴助阳, 固本化浊之佳品。肉桂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神农本草经 记载 “味产温, 主 百病, 养精神, 和颜色, 利关节, 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 久服通神, 轻身不老。 ” 本草汇 言 记载 :“肉桂, 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 或心腹冷痛呕吐而泄泻, 或 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 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 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 或气血冷凝而经脉 阻遏, 加此味厚甘辛大热, 下行走里之物, 壮命门之阳, 植心肾之气, 宣导百药, 无所畏避, 使 阳长则阴自消, 而前诸症自退矣。 ” 肉桂辛而大热, 辛散温通, 能破阴和阳, 宣畅气血, 有和阳 通滞之效。 。
24、本草求真 亦谓其 :“大补命门相火, 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 营卫风寒、 阳虚自 汗、 腹中冷痛、 咳逆结气、 脾虚恶食、 湿盛泄泻、 血脉不通、 胞衣不下、 目赤肿痛, 因寒因滞而 得者, 用此治无不效。 ” 得配本草 亦言 :“一切虚寒病并宜治之。 ” 肉桂可温养气血, 诚如张 秉成 成方便读 中释十全大补汤所言 :“肉桂温血脉而和营血, 且使诸药得温养之力, 则补 性愈足, 见效愈甚。 ” 就 玉楸药解 肉桂 归而纳之 : 肉桂之性温暖调畅, 其用大补血中之温 气, 其具体应用有二, 一, 破瘀消癥 ; 二, 驱寒止痛。 0029 现代研究发现, 肉桂中主要含有挥发油、 多糖、 倍半萜及。
25、其糖苷、 二萜及其糖苷、 黄 烷醇及其多聚体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相应的肉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扩张 血管、 促进血循环、 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 使血管阻力下降, 增加尿量促进钠氯排泄等作用。 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种种作用, 均不外乎肉桂破瘀消癥和驱寒止痛的具体体现。 辨证录 : “而肾痹之成, 非尽由于风寒湿也, 夫肾虽寒脏而其中原自有火, 有火则水不寒而风寒湿无 从而入, 无奈人过于作强, 将先天之水日日奔泄, 水去而火亦随流而去, 使生气之原竟成为 藏冰之窟, 火不能敌寒而寒邪侵之矣。 寒气直入于肾宫, 以邪招邪, 而风湿又相因而至, 则痹 症生矣。 ” 强调肾虚 (肾阳虚) 是。
26、痹证发生的前提条件。病机在于本虚标实, 病位主要涉及睥 肾二脏。本方中佐以肉桂一味, 和其他组分共同作用, 在方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0030 炙甘草味甘, 性平, 归心、 肺、 脾、 胃经。 主要功效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 和诸药。蜜制药性微温, 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作用。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云其 :“主 五脏六腑寒热之气, 坚筋骨, 长肌肉。 ” 名医别录 :“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 伤脏咳嗽砚止渴、 通经脉、 利血气, 解百药之毒。 ” 并 “安和七十二种石 , 一千二百种草。 ” 本草汇言 :“和中 益气, 补虚解毒之药也。 ” 李东垣称其 :“热药得之缓其热,。
27、 寒药得之缓其寒, 寒热相杂者, 用 之得其平。 ” “炙之则气温 , 补三焦元气。 ” 病情复杂、 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内外上下合治 , 欲使不同药起协调作用时, 可选用之。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它具有良好的降血脂、 抗炎、 抗 免疫、 抗氧化、 抗病毒等作用。本方用作使药, 使药缓持久, 柔而不峻。 0031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其配方中诸药按照特定配比搭配应用, 共奏健脾益肾、 除湿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6 5/7 页 7 泄浊、 解毒化瘀、 凉血补虚之功, 使痰浊祛, 湿热除, 瘀毒解, 全方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适用 于高尿酸血症之本虚表实或兼有痰浊湿热证候的。
28、治疗。 003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针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现 代医学发病机制的认识而立法组方, 不仅符合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 亦不悖于现代医学的 观点和认识 ; 配伍严谨, 用药精当, 药与药之间交叉联系, 同病因病机丝丝入扣、 紧密相连 ; 2) 组方、 谴药能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辨病选药相结合的特点, 可收到显著而持久的 疗效 ; 3) 全方用药遵循辨证论治、 治病求本之原则, 痰瘀并治, 既考虑到高尿酸血症饮食不 节、 过食肥甘这一当今的主要病因, 及其本虚标实、 血瘀、 痰浊的主要病机特点, 又兼顾到在 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因痰浊、 毒瘀等有形之邪阻。
29、遏气机、 蕴积化热这一病理变化。 0033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 各组分相辅相成, 针对性强, 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有显著疗效, 治疗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 0035 实施例 1 为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0036 按配方称取各药材 : 按重量份计, 取马齿苋30份、 仙鹤草30份、 苍术15份、 炙甘草 9 份、 肉桂 5 份 ; 0037 按如下方法制备药物颗粒 : 将各药材混合, 分别加10倍量 (药材总量的10倍量) 的 水煎煮提取两次, 每次 1.5h ; 煎煮提取后进行过滤, 合并提取液 ; 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
30、密度 为 1.25 1.35(60) 的清膏 ; 将清膏进行真空干燥后, 将所得干膏粉碎, 制成颗粒。 0038 采用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颗粒进行治疗时, 患者每次需服用相当于采用含有如下 重量各药材的配方按照上述方法制成的药物颗粒 : 马齿苋 30g、 仙鹤草 30g、 苍术 15g、 炙甘 草 9g、 肉桂 5g。 0039 实施例 2 为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0040 按配方称取各药材 : 按重量份计, 取马齿苋 15 份、 仙鹤草 15 份、 苍术 5 份、 炙甘草 3 份、 肉桂 1 份 ; 0041 按如下方法制备药物颗粒 : 将各药材混合, 分别加10倍量 (药材总量的10倍。
31、量) 的 水煎煮提取两次, 每次 1h ; 煎煮提取后进行过滤, 合并提取液 ; 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5 (60) 的清膏 ; 向其中加乙醇至含醇量 65%, 静置 ; 将乙醇进行回收后, 浓缩为 稠膏, 向稠膏中加入药材总量 1/10 重量份的淀粉、 及 1/10 重量份的蔗糖, 制成颗粒。 0042 采用实施例 2 制得的药物颗粒进行治疗时, 患者每次需服用相当于采用含有如下 重量各药材的配方按照上述方法制成的药物颗粒 : 马齿苋 15g、 仙鹤草 15g、 苍术 5g、 炙甘草 3g、 肉桂 1g。 0043 实施例 3 为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0044 按配方称。
32、取各药材 : 按重量份计, 取马齿苋24份、 仙鹤草21份、 苍术12份、 炙甘草 6 份、 肉桂 3 份 ; 0045 按如下方法制备药物颗粒 : 将各药材混合, 分别加10倍量 (药材总量的10倍量) 的 水煎煮提取两次, 每次 1.5h ; 过滤,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 1.35(60) 的 清膏 ; 将清膏真空干燥后, 将所得干膏粉碎, 制成颗粒。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7 6/7 页 8 0046 采用实施例 3 制得的药物颗粒进行治疗时, 患者每次需服用相当于采用含有如下 重量各药材的配方按照上述方法制成的药物颗粒 : 马齿苋 24g、 仙鹤。
33、草 21g、 苍术 12g、 炙甘 草 6g、 肉桂 3g。 0047 实施例 4 为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0048 按配方称取各药材 : 按重量份计, 取马齿苋24份、 仙鹤草21份、 苍术12份、 炙甘草 6 份、 肉桂 3 份, 备用 ; 0049 按如下方法制备药物颗粒 : 按重量份计, 取苍术 12 份和肉桂 3 份混合, 加 8 倍量 (为苍术和肉桂总量的 8 倍量) 的水, 浸泡 0.5h ; 然后进行蒸馏提取挥发油 6h, 收集挥发油, 药渣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存储 ; 另取马齿苋 24 份、 仙鹤草 21 份、 炙甘草 6 份与上述药渣 混合, 分别加 10 倍量 (为药渣。
34、、 马齿苋、 仙鹤草、 炙甘草总量的 10 倍量) 水进行煎煮提取两 次, 每次1.5h ; 过滤, 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 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 1.15(60) 的清膏 ; 清膏喷雾干燥后, 将所得干膏粉碎, 制成颗粒。 0050 采用实施例 4 制得的药物颗粒进行治疗时, 患者每次需服用相当于采用含有如下 重量各药材的配方按照上述方法制成的药物颗粒 : 马齿苋 24g、 仙鹤草 21g、 苍术 12g、 炙甘 草 6g、 肉桂 3g。 0051 应用例 0052 应用例 1 : 0053 张某某, 男, 46 岁。就医 15 天前夜间突感右脚大趾跖关节红肿灼痛, 痛。
35、如刀割, 不 能触动。在某医院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 见患者形体肥胖, 口渴, 舌红, 苔黄腻, 脉 弦数有力。血化验为抗 “O” 正常, 血沉 39mm h, 血尿酸 689umol L, 类风湿因子 ( 一 )。 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治疗, 每日服用 1 次, 服用药物 7 天后, 双 脚大趾跖关节及右踝关节肿痛逐渐消失, 能下地步行。 之后再服14天, 血沉降至20mmh, 血尿酸降至456umolL。 继续服7日后, 局部关节症状体征消失, 血沉及血尿酸降至正常。 随访一年未发, 血尿酸检查正常。 0054 应用例 2 : 0055 李某某, 男, 73。
36、岁。 就诊前2d夜间右足大拇指痛明显, 入夜尤剧, 痛不能寐, 间断别 嘌醇等控制症状。 但其右足大拇指红肿, 畏寒肢冷, 偶有胸闷, 夜尿频多, 眠差, 多梦, 舌质淡 紫暗, 苔白腻, 脉沉细。经化验, 其血尿酸为 474umol L。西医诊断为痛风。中医诊断为痹 证。采用实施例 2 制得的药物治疗, 服用 7 天, 每天服用 2 次。复诊时, 发现精神较前明显 好转, 右足大拇指痛、 畏肢冷、 睡眠、 夜尿多、 胸闷均减轻。继续服用 30 日, 每日服用 2 次, 复 诊检查发现尿酸降至 417umol L。 0056 应用例 3 : 0057 杨某某, 53 岁。患者于 6 年前出现足。
37、趾关节肿痛, 以夜间痛为甚, 患者于 6 年前经 常频频饮酒, 过食膏粱厚味, 时感足趾肿痛, 因工作较忙, 未曾介意。就诊前因饮酒劳累疼 痛增剧, 左足拇指内侧肿痛尤甚, 以夜间痛为剧。检查发现血尿酸 816umol L, 确诊为 “痛 风” , 服用别嘌呤醇、 秋水仙碱等, 病情有所好转, 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 停服后肿痛又增剧, 左足大趾内侧肿痛, 夜间更甚。血尿酸检查为 714umo l L, 口苦, 苔黄腻, 脉弦数。证属湿 热痰浊瘀阻, 采用实施例 3 制得的药物进行治疗, 每日服用 1 次, 1 月后足趾肿痛基本消失, 继续治疗2个月, 患者足趾肿痛消失, 血尿酸正常, 再巩固治。
38、疗1月, 后随访半年, 未再复发。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8 7/7 页 9 0058 应用例 4 : 0059 周某某, 男, 45 岁。患者素有痛风病史 5 年, 双耳廓部出现数个痛风结节。此次发 作缘于朋友聚餐后出现左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刺痛, 局部肿胀变形, 屈伸不利, 双耳廓部块 瘰硬结, 舌质紫黯, 苔薄黄, 脉细涩。检查后, 其血尿酸 684umol L, C 反应蛋白 71.6mg L, 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 中医诊断痹证, 证属瘀热阻滞证, 采用实施例 4 制得的药物治疗, 服用 7 日, 每日 1 次。复诊发现左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刺痛明显减轻, 皮色稍暗黧,。
39、 舌质紫黯, 苔薄黄, 脉细弦。继续服用 20 日后, 关节红肿刺痛消失, 复查血尿酸 381umo l L, C 反应 蛋白 2mg L。5 月后电话随访, 无复发。 0060 应用例 5 : 0061 袁某, 男 41 岁, 因饮酒后夜间突发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 痛似火烧难以入眠。化 验为 : 血尿酸 655umo l L, 类风湿因子阴性、 抗 “O” ( 一 ), C 反应蛋白 380mg L, 血沉 58mm h。就诊时发现 : 患者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 痛不可触,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湿热痹 ; 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采用实施例1的制得的药物治疗, 。
40、每日 服用 1 次, 连续服用两天, 肿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 60 日后, 脚痛消失, 复查血尿酸、 C- 反应蛋白、 血沉均正常。随访 1 年, 未见复发。 0062 应用例 6 : 0063 葛某, 男, 35 岁。患者于就诊 3d 前与朋友聚餐后, 次日凌晨出现左踝关节红肿, 疼 痛剧烈, 局部时有怕凉, 夜晚严重。就诊时发现 : 患者左踝关节红肿, 压痛 (+), 舌红略暗、 苔黄腻, 脉数。查血尿酸为 537umol mL, 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 中医诊断为痹证, 证 属湿热瘀阻型。用实施例 2 制得的药物治疗 7 日, 每日服用 1 次。复诊时发现左踝关节疼 痛明显减轻。
41、, 能自行行走, 舌略暗、 苔微黄腻, 脉弦。继续服用 14 日, 症状消失, 临床治愈。3 月后随访, 未再发作。 0064 应用例 7 : 0065 刘某, 男性, 56岁, 痛风病史8年, 2d前饮酒后致右脚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 屈伸 不利, 其痛昼轻夜重, 服用西药止痛剂疼痛减轻, 但服药后胃肠不适, 遂到中医科诊治。 查验 其血尿酸 482umol L, 血沉 55mm h。伴胃脘满闷, 恶心, 每日夜尿 4 次, 舌红、 苔黄腻、 脉 滑数。证属湿热内蕴, 痹阻经络。采用实施例 3 制得的药物治疗, 每日服用 1 次, 服用 7 日 后, 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减轻, 夜尿略有好转。 继续服药3周, 诸症尽消, 血尿酸327umolL, 血沉 18mm h, 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006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故 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 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65578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