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41496.8 (22)申请日 2016.05.20 (71)申请人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 道中段588号 (72)发明人 牛江波 唐成婷 吴海庆 崔永德 苏艳秋 罗国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谢一平 (51)Int.Cl.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57)摘要。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 统, 包括养殖池、 水处理单元和水泵, 养殖池的出 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 水处理单元的 出水口与水泵的入水口相连, 水泵的出水口与养 殖池的入水口相连; 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 废水预处理池、 吸附沉降池、 生物池和回水池; 水 泵的入水口与回水池相连; 养殖池包括养殖间, 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 栅栏挡板A和集污 装置A, 栅栏挡板A设于曝气推水装置和集污装置 A之间, 曝气推水装置设于养殖间上游, 栅栏挡板 A设于养殖间的下游。 本发明占地面积小, 有效养 殖面积大, 且养殖水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并循环 利用; 养殖池中的曝气推水装置既。
3、起到曝气增氧 作用, 又能起到推动养殖水流动, 促进饲料残渣 及粪便的有效收集。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05766769 A 2016.07.20 CN 105766769 A 1.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 水处理单元和水泵, 所述养殖池(1)的出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水泵的 入水口相连, 水泵的出水口与养殖池(1)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废 水预处理池(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 所述水泵的入水口与回水池(4) 相连; 所述养殖池(1)包括养殖间。
4、, 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5)、 栅栏挡板A(6)和集污装 置A(7), 所述栅栏挡板A(6)设于曝气推水装置(5)和集污装置A(7)之间, 所述曝气推水装置 (5)设于养殖间上游, 栅栏挡板A(6)设于养殖间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1)有3 个, 所述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后方, 3个养殖池(1)分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 右 前方和右后方, 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8), 所述集污装置A(7)底部设有底排污管(9), 所述底排污管(9)与底排污渠(8)连通; 所述底排污渠(8)位于左前方养殖池(1)和水处理单 元的右。
5、边, 所述底排污渠(8)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1)的左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1)的 底部比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高, 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高, 所述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比生物池(3)的底部高, 所述生物池(3)的底部比回水池(4)的底 部高, 所述养殖池(1)的出水口比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口高; 左前方养殖池(1)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 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1)的出水口相向 设置, 所述废水预处理池(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平行排列, 废水预处 理池(。
6、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8)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1)还 包括过水通道A(10)和过水通道B(11), 所述过水通道A(10)和过水通道B(11)分别设于养殖 池(1)的前侧和后侧, 所述养殖池(1)包括2个养殖间: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 养殖间A (13)和养殖间B(14)平行并列设置; 所述养殖间A(13)的入水口(15)和养殖间B(14)的出水口(16)均与过水通道A(10)连 通, 所述养殖间A(13)的出水口(16)和养殖间B(14)的入水口(15)均。
7、与过水通道B(11)连通, 所述过水通道A(10)通过排水管(17)与废水预处理池(28)相连, 所述水泵通过回水管(18) 与过水通道A(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污装置A (7)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19)和拦截板A(20), 所述拦截板A(20)比养殖池(1)的池壁矮, 拦截板A(20)设于凹坑(19)后侧, 所述底排污管(9)设于凹坑(19)底部, 底排污管(9)上设有 排污控制装置(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推水 装置(5)包括曝气管(22)、 充气装置(23。
8、)和拦截板B(24), 所述拦截板B(24)比养殖池(1)的 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24)顶部形成推水口(25), 所述曝气管(22)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中 且位于拦截板B(24)前侧, 曝气管(18)的曝气口位于推水口(25)下方, 所述曝气管(22)的进 气口与充气装置(23)的出气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装置(23) 为空气泵或鼓风机。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766769 A 2 8.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 (1)顶部设有投喂装置(26)。 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间A(13) 和养殖间B(14)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5)向集污装置A(7)的方向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坑(19)为 漏斗型, 凹坑(19)等间隔设有3-5个。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766769 A 3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产养殖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池塘养鱼 是我国传统的水产。
10、养殖方式。 当前, 传统的水产养殖池塘正面临着养殖水资源环境恶化、 养 殖设施老化、 新技术应用滞后、 养殖病害频发、 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 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能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 减 少养殖对水资源环境的压力。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包括养殖池、 水处理单元和水泵, 所述养殖池的 出水口与水处理单元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水泵的入水口相连, 水泵 的出水口与养殖池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预处理池、 吸附沉。
11、 降池、 生物池和回水池; 所述水泵的入水口与回水池相连; 0006 所述养殖池包括养殖间, 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 栅栏挡板A和集污装置A, 所 述栅栏挡板A设于曝气推水装置和集污装置A之间, 所述曝气推水装置设于养殖间上游, 栅 栏挡板A设于养殖间的下游。 0007 优选的, 所述养殖池有3个, 所述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下方, 3个养殖池分 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 右前方和右后方, 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 所述集污装置A 底部设有底排污管, 所述底排污管与底排污渠连通; 所述底排污渠位于左前方养殖池和水 处理单元的右边, 所述底排污渠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的左边。 0。
12、008 优选的, 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比废水预处理池的底部高, 废水预处理池的底部比吸 附沉降池的底部高, 所述吸附沉降池的底部比生物池的底部高, 所述生物池的底部比回水 池的底部高, 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比吸附沉降池的入水口高; 0009 左前方养殖池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 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的出水口相向设 置, 所述废水预处理池、 吸附沉降池、 生物池和回水池平行排列, 废水预处理池、 吸附沉降 池、 生物池和回水池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平行。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养殖池还包括过水通道A和过水通道B, 所述过水通道A和过水通道 B分别设于养殖池的前侧和后侧, 所述养殖池包括2个养殖间, 。
13、分别为养殖间A和养殖间B; 养 殖间A和养殖间B平行并列设置; 0011 所述养殖间A的入水口和养殖间B的出水口均与过水通道A连通, 所述养殖间A的出 水口和养殖间B的入水口均与过水通道B连通, 所述过水通道A通过排水管与废水预处理池 相连, 所述水泵通过回水管与过水通道A相连。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5766769 A 4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集污装置A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和拦截板A, 所述拦截板A比养殖 池的池壁矮, 拦截板A设于凹坑后侧, 所述底排污管设于凹坑底部, 底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控 制装置。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曝气推水装置包括曝气管、 充气装置和拦截板。
14、B, 所述拦截板B比养 殖池的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顶部形成推水口, 所述曝气管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中且位于 拦截板B前侧, 曝气管的曝气口位于推水口下方, 所述曝气管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的出气口 相连。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充气装置为空气泵或鼓风机。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养殖池顶部设有投喂装置。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养殖间A和养殖间B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向集污装置A的方向向 下倾斜。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凹坑为漏斗型, 凹坑等间隔设有3-5个。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既相比较其他循环水处理系统, 占地面积小, 有效养殖面积。
15、大, 且养殖水 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并循环利用。 0020 2.设置3个养殖池、 1个吸附沉降池、 1个生物池、 1个回水池, 合理布置各池子位置, 结构合理。 系统整体模块可进行复制推广, 可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建设地址因地制宜, 灵活 多变。 0021 3.本系统中曝气推水装置既起到曝气增氧作用, 又能起到推动养殖水体流动, 促 进饲料残渣及粪便有效收集的作用; 0022 4.本系统仅需要在回水池安装一个水泵, 就可以让整个系统养殖水体循环起来。 养殖池的水进入废水预处理池、 经过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再到回水池均采用势能动力, 因 此系统能耗低; 0023 5.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的连接组合, 。
16、对养殖池产生的颗粒物和可溶性污染物(氨 氮、 亚盐)的去除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养殖间A和养殖间B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水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吸附沉降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1-养殖池、 2-吸附沉降池、 3-生物池、 4-回水池、 5-曝气推水装置、 6-栅栏挡 板A、 7-集污装置A、 8-底排污渠、 9-底排污管、 10-过水通道A、 11-过水通道B、 12-中间隔板、 13-养殖间A、 14-养殖间B、 。
17、15-入水口、 16-出水口、 17-排水管、 18-回水管、 19-凹坑、 20-拦截 板A、 21-排污控制装置、 22-曝气管、 23-充气装置、 24-拦截板B、 25-推水口、 26-投喂装置、 27-栅栏挡板B、 28-废水预处理池、 29-集污井、 30-横杆、 31-弹性滤料、 32-通水孔、 33-排污 口、 34-插拔管、 35-溢水口。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5766769 A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进 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 2所示, 本发明公开的开放式池塘。
18、循环水养殖系统, 包括养殖池1、 水处理单 元和水泵, 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预处理池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 养殖池1的出水口与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口相连, 吸附沉降池2的出水口与生物池3的入水口 相连, 生物池3的出水口与回水池4连通, 水泵的入水口与回水池4相连, 水泵的出水口与养 殖池1的入水口相连; 养殖池1包括养殖间, 养殖间中设有曝气推水装置5、 栅栏挡板A6和集 污装置A7, 栅栏挡板A6设于曝气推水装置5和集污装置A7之间, 曝气推水装置5设于养殖间 上游, 栅栏挡板A6设于养殖间的下游。 栅栏挡板A6可以阻挡鱼体同时又不会阻挡集污装置 A7收集残饵粪。
19、便。 0033 优选的, 如图1所示, 养殖池1有3个, 水处理单元位于养殖系统的左下方, 3个养殖 池1分别位于养殖系统的左前方、 右前方和右后方, 养殖系统设有一条底排污渠8, 所述集污 装置A7底部设有底排污管9, 底排污管9与底排污渠8连通; 底排污渠8位于左前方养殖池1和 水处理单元的右边, 底排污渠8位于右前方和右后方2个养殖池1的左边。 优选的, 养殖池1的 底部比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高, 废水预处理池28的底部比吸附沉降池2的底部高, 吸附沉 降池2的底部比生物池3的底部高, 生物池3的底部比回水池4的底部高, 养殖池1的出水口比 吸附沉降池2的入水口高。 从养殖池1出来的水。
20、依靠水体自身的重力依次流入废水预处理池 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中。 回水池4在最低的位置, 回水池4中的水通过水泵泵 入养殖池1中。 左前方养殖池1的出水口朝向水处理单元, 右前方和右后方养殖池1的出水口 相向设置, 废水预处理池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平行排列, 废水预处理池28、 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和回水池4的排列方向与底排污渠8平行。 进一步, 底排污渠8末端与 集污井29相连。 0034 进一步的, 养殖池1还包括过水通道A10和过水通道B11, 过水通道A10和过水通道 B11分别设于养殖池1的前侧和后侧, 养殖池1包括2个养殖间, 分别为。
21、养殖间A13和养殖间 B14;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平行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由中间隔板 12分隔。 进一步的, 在养殖池1顶部设有投喂装置26。 优选的, 1个养殖池1上设有4个投喂装 置26,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上分别设有2个投喂装置26。 0035 养殖间A13的入水口15和养殖间B14的出水口16均与过水通道A10连通, 养殖间A13 的出水口16和养殖间B14的入水口15均与过水通道B11连通, 过水通道A10通过排水管17与 废水预处理池28相连, 水泵通过回水管18与过水通道A10相连, 回水管18的出水口位于养殖 间A13的入水口15处。
22、, 排水管17的入水口位于养殖间B14的出水口16处。 0036 进一步的, 如图2、 3所示,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的结构示意图, 曝气推水装置5包 括曝气管22、 充气装置23和拦截板B24, 拦截板B24比养殖池1的池壁矮从而在拦截板B24顶 部形成推水口25, 曝气管22的曝气口置于养殖池1中且位于拦截板B24前侧, 曝气管18的曝 气口位于推水口25下方, 曝气管22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23的出气口相连。 0037 优选的, 入水口15设于养殖池1前侧壁的下部, 进一步的, 曝气管22设于养殖池1顶 部, 曝气管22的末端垂直向下。 进一步的, 曝气管22出口端面设有密集的小孔。。
23、 进一步的, 曝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5766769 A 6 气管22的材质为PVC。 优选的, 曝气管22的曝气口位于入水口15处, 曝气管22有支管, 曝气口 的数量与入水口15的数量相等, 每个入水口15有一个曝气口。 入水口15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 的, 在拦截板B24顶部竖直设置有栅栏挡板B27。 进一步的, 充气装置23为空气泵或者鼓风 机, 充气装置23放置养殖池1顶部。 空气通过曝气管22垂直于水面进入水体中, 使得曝气孔 区域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升高、 水体密度变小, 受水体的浮力作用, 该区域水体会上升, 继 而水体会通过栅栏挡板B27流入养殖池, 有利于养。
24、殖水体的交换。 栅栏挡板B27可以防止废 弃物进入养殖池。 优选的, 每个养殖间至少设有3个入水口4。 0038 进一步的, 如图2、 3所示, 集污装置A7包括养殖池底部的凹坑19和拦截板A20, 拦截 板A20比养殖池1的池壁矮, 拦截板A20设于凹坑19后侧, 底排污管9设于凹坑19底部, 底排污 管9上设有排污控制装置21。 进一步的, 排污控制装置21为插拔管, 排污控制装置21的长度 比养殖池1的深度长, 排污控制装置21的外径与底排污管9内径适配用于堵住底排污管9。 进 一步的, 拦截板A20比拦截板B24矮。 出水口16位于拦截板A20后侧下方, 拦截板A20可以防止 凹坑19。
25、中的污物随水体从出水口16中流出, 出水口16与栅栏挡板A6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 进 一步的, 养殖间A13和养殖间B14的底面从曝气推水装置5向集污装置A7的方向向下倾斜。 养 殖池1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 有利于养殖水体流动和残饵粪便的收集。 凹坑19可以是条形凹 坑也可以是漏斗型的凹坑。 进一步的, 本实施方式中凹坑19为漏斗型便于污物的排放。 进一 步的, 凹坑19等间隔设有3-5个, 凹坑19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凹坑19的排列方向与栅栏挡板 A6平行。 本发明中可将栅栏挡板A6的底部和拦截板A20的底部均与凹坑19顶部相连。 如图2 所示, 养殖池1均为矩形。 进一步的, 排污控制装。
26、置21和曝气管22的材质均为PVC。 0039 进一步的, 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一字布置的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 吸附沉降池2 分隔为多个吸附沉降间, 生物池3分隔为多个生物处理间, 吸附沉降池3沿流水方向至少设 置2排吸附沉降间, 每排至少有3个吸附沉降间; 生物池3沿流水方向至少设置2排生物处理 间, 每排至少有3个生物处理间, 相邻排的吸附沉降间和/或生物处理间之间设有通水孔32, 同一排的吸附沉降间、 生物处理间之间不相通。 进一步的, 通水孔32上设有流量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 通水孔32设于吸附沉降间、 生物处理间的下部。 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中吸附沉降 间设置2有排, 每排设置。
27、3个; 生物处理间设置2排, 每排设置3个。 水处理单元这样设计使养 殖水处理量灵活, 有效降低成本: 将水处理系统横向分成三个及以上可以各自运行的小系 统, 可以根据养殖量灵活启闭水处理系统的面积, 并且可以进行填料及滤料的效果对比研 究。 0040 进一步的, 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顶部设有溢水口35, 溢水口35与通水孔32在 同一个侧壁上。 本实施方式中在流水方向的池壁设计为上方均开有溢水口35, 中下层有可 调节的的通水孔32。 养殖用水通过中下层的通水孔32逐级经过处理池进行处理, 待处理水 量较多时部分养殖用水可从上方的溢水口35流出。 0041 进一步的, 如图5、 6所示, 。
28、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的底部均为漏斗形。 进一步的, 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33。 排污口33设于最低点。 进一步的, 还包括 插拔管34, 插拔管34的长度大于吸附沉降池2、 生物池3的深度, 插拔管34至少一端的外径与 排污口33的内径适配, 不排污时可用于堵住排污口7。 排污口33与底排污渠8相连。 进一步 的, 吸附沉降间和生物处理间上部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 0042 进一步的, 生物池3的底部铺设有增氧管。 进一步的, 如图6所示, 吸附沉降间中竖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5766769 A 7 直设有柱状活性炭管和/或悬挂有弹性滤料31; 生物池中加。
29、有生物滤料。 弹性滤料31的顶部 与横杆30相连, 弹性滤料31的底端为自由端, 横杆30水平设置在池顶, 横杆30与水流方向垂 直, 方便操作和清洗。 柱状活性炭管或悬挂有弹性滤料6主要起到截留、 沉降和吸附养殖废 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吸附沉降池2和生物池3在流水方向可设置两级或多级, 本实施方式 分成了两级, 两级沉降池1和生物池2都可选择同种或不同种的滤料和不同的填充率; 分级 处理可以增加处理次数, 增强过滤效果。 在生物池2中加有生物滤料构成移动床生物反应 器, 填充率达50-60。 进一步的, 吸附沉降池2最远的生物池3通过排水口连通回水池4, 排水口设置在生物池3的远离吸附沉降。
30、池2的侧壁。 0043 废水预处理池28通过吸附沉降间前侧壁上的通水孔32与第一排吸附沉降间连通。 通过曝气推水装置推动养殖池水体循环流动, 集污装置将养殖池中饲料残渣、 粪便进行收 集。 养殖水体排放至废水预处理池, 经过吸附沉降池和生物池对其悬浮颗粒物和可溶性污 染物(氨氮、 亚盐)进行有效去除, 最后汇集到回水池中, 通过水泵抽回到养殖池中循环利 用。 0044 本发明利用工厂化循环水技术及其原理对现有传统池塘进行开放式循环水系统 改造, 达到集约、 节能、 环保、 高效养殖的目的, 真正的做到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 0045 当然,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5766769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5766769 A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5766769 A 10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576676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