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49749.1 (22)申请日 2016.03.16 (71)申请人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澳柯玛 大街18号 (72)发明人 韩厚伟 江鑫 姜海龙 于曰娟 黄绍山 杨伟杰 刘豪 刘学貌 王顺奎 于凯松 胡佳平 孟祥科 吕洪超 (51)Int.Cl. A01K 63/02(2006.01) A01K 6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鱼的运输技术领域, 。
2、提供一种鲑 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鲑 鳟鱼苗提前停食4060小时; 取样称重, 根据 所述鲑鳟鱼苗的装箱密度, 计算出运输箱内的预 留水位; 向运输箱内加入淡水, 至所述预留水 位, 所述淡水水温13、 水溶解氧量8mg/L; 用鱼泵将所述鲑鳟鱼苗带水输送至脱水器脱 水, 从所述脱水器鱼苗出口处出来的所述鲑鳟鱼 苗进入所述运输箱; 所述运输箱装满后, 盖好 箱盖, 即可出发。 本发明缩短了装卸时间, 入池后 快速恢复正常摄食和生长, 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同时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766770 A 2016.07.20 CN 105766。
3、770 A 1.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鲑鳟鱼苗提前停食4060小时; 取样称重, 根据所述鲑鳟鱼苗的装箱密度, 计算出运输箱内的预留水位; 向运输箱内加入淡水, 至所述预留水位, 所述淡水水温 13、 水溶解氧量 8mg/L; 用鱼泵将所述鲑鳟鱼苗带水输送至脱水器脱水, 从所述脱水器鱼苗出口处出来的所 述鲑鳟鱼苗进入所述运输箱; 所述运输箱装满后, 盖好箱盖, 即可出发; 运输途中随时检测所述运输箱箱内水温和水溶解氧量, 并保持所述运输箱内水温 13, 水溶解氧量 8mg/L; 运抵目的地后, 利用叉车将所述运输箱运至海水基地养殖池的鱼苗进口处, 所述运。
4、 输箱出鱼口位于底部, 利用重力作用, 使所述鲑鳟鱼苗全部流入海水基地养殖池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按如下方 法计算出所述运输箱内的预留水位: A、 测出所述鲑鳟鱼苗的密度; B、 根据所述鲑鳟鱼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例关系, 得出水与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比; C、 根据所述运输箱的底面积, 换算出1厘米水位对应的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 D、 再由装箱密度、 所述运输箱的底面积和1厘米水位对应的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 计算 出装箱高度; E、 运输箱高度减装箱高度即得预留水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步骤中, 出鱼的同时, 在所述运输箱顶部开口利用水泵向所述运输箱内注水, 至所述鲑鳟鱼苗全部 随水流进入所述养殖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鲑鳟鱼苗均 重为70200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鲑鳟鱼苗的 装箱密度为120130kg/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箱为玻 璃钢运输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箱内设 有氧气输送设备、 水温检测监视系统和水溶解氧量检测监视系统。 权 利 要 。
6、求 书 1/1 页 2 CN 105766770 A 2 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鱼的运输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鲑鳟鱼类为鲑科鱼类, 包括鲑亚科和白鲑亚科所属的所有种类。 因此, 人们习惯将 鲑科鱼类笼统称为鲑鳟鱼类。 多数鲑鳟鱼类具有洄游性, 且行为活跃, 是游泳性冷水鱼类, 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以大西洋鲑为例, 自然环境下, 每年冬季, 大西洋鲑从大 西洋逆流而上, 洄游数千公里、 飞跃瀑布回到出生地繁殖后代, 因其淡水中产卵繁殖, 海水 中长成的特性, 使其需要在淡水中培育苗种, 待其长至一定。
7、规格再转移到海水中养殖。 一般 来讲, 育苗基地需要较丰富的淡水资源, 且占用面积较小, 而养成基地一般淡水缺乏, 与育 苗基地有一定距离, 因此, 鱼苗后期需要通过活鱼运输车由淡水基地转运至海水基地, 且装 卸环节也需要尽可能避免离水操作, 并且尽可能使装卸耗时较短, 以免造成损失。 0003 但是传统鲑鳟类鱼苗运输通常采用捕捞活鱼鱼苗或对鱼苗事先进行麻醉的方式 进行装卸运输鱼苗。 捕捞活鱼鱼苗捕捞困难, 用时较长, 而且运输密度不好控制, 密度大了, 会造成鱼苗的机械损伤, 如掉鳞、 挤压等, 密度小, 影响运输效率。 采用事先对鱼苗进行麻醉 的方式, 鱼苗进食麻醉剂的量无法控制, 用药量。
8、大, 会影响鱼苗入池后恢复的时间, 影响鱼 苗正常摄食和生长, 降低成活率。 而且虽然大规格鲑鳟鱼类可以通过麻醉方式解决长距离 的运输问题, 但鱼苗对麻醉剂特别敏感, 且鱼苗应激反应比较强烈, 对麻醉剂量耐受性不尽 相同, 很难掌握, 麻醉时间也不宜过长, 否则进入海水后很难恢复正常状态, 鱼苗运输期间 应避免使用麻醉剂。 因此, 找到一种高密度运输鲑鳟类鱼苗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缩短装卸 时间, 尽可能降低对鱼造成的机械损伤, 如掉鳞、 挤压等, 入池后快速恢复正常摄食和生长, 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同时又能。
9、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法。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鲑鳟类鱼苗的装卸运输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鲑鳟鱼苗提前停食4060小时; 0008 取样称重, 根据所述鲑鳟鱼苗的装箱密度, 计算出运输箱内的预留水位; 0009 向运输箱内加入淡水, 至所述预留水位, 所述淡水水温 13、 水溶解氧量 8mg/L; 0010 用鱼泵将所述鲑鳟鱼苗带水输送至脱水器脱水, 从所述脱水器鱼苗出口处出来 的所述鲑鳟鱼苗进入所述运输箱; 0011 所述运输箱装满后, 盖好箱盖, 即可出发; 0012 运输途中随时检测所述运输箱箱内水温和水溶解氧量, 并保持所述运。
10、输箱内水 温 13, 水溶解氧量 8mg/L;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766770 A 3 0013 运抵目的地后, 利用叉车将所述运输箱运至海水基地养殖池的鱼苗进口处, 所 述运输箱出鱼口位于底部, 利用重力作用, 使所述鲑鳟鱼苗全部流入海水基地养殖池内。 0014 优选的, 步骤按如下方法计算出所述运输箱内的预留水位: 0015 A、 测出所述鲑鳟鱼苗的密度; 0016 B、 根据所述鲑鳟鱼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例关系, 得出水与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 比; 0017 C、 根据所述运输箱的底面积, 换算出1厘米水位对应的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 0018 D、 再由装箱密度、 所。
11、述运输箱的底面积和1厘米水位对应的所述鲑鳟鱼苗的重量, 计算出装箱高度; 0019 E、 运输箱高度减装箱高度即得预留水位。 0020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中, 出鱼的同时, 在所述运输箱顶部开口利用水泵向所述运输 箱内注水, 至所述鲑鳟鱼苗全部进入所述养殖池。 0021 优选的, 所述鲑鳟鱼苗均重为70200g。 0022 优选的, 所述鲑鳟鱼苗的装箱密度为120130kg/m3。 0023 优选的, 所述运输箱为玻璃钢运输箱。 0024 优选的, 所述运输箱内设有氧气输送设备、 水温检测系统和水溶解氧量检测系统。 0025 本发明利用鱼泵带水将鱼苗顺软管泵入脱水器, 鱼苗经靠近运输箱的脱水器。
12、脱水 后顺软管导入运输箱, 卸车时将运输箱运至车间入鱼口处, 使鱼苗顺软管带水导入养殖池。 0026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对鲑鳟类鱼苗的装卸 运输方法采用鱼泵装卸活鱼鱼苗, 而且仅在运输车前利用脱水器将水脱去, 只有鱼苗进入 运输箱, 对鱼造成的损伤极小, 既方便对运输密度进行控制, 大大提高了活鱼鱼苗的运输密 度。 能缩短装卸时间, 极大降低对鱼苗的损伤, 保证较高运输密度的同时, 确保运输途中的 安全, 鱼苗入池后的应激反应较小, 2天内即可恢复摄食, 此外, 该发明也大大也降低了运输 和人力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
13、阐述: 0028 将均重100g左右的大西洋鲑降海鲑鱼苗停食48小时; 0029 取样称重, 以装箱密度为125kg/m3计, 计算出运输箱内的预留水位取样称重, 具 体操作为: 0030 取一个容积为10L的水桶, 加入约6L水, 并做好水位标记H1, 放在秤上称重去皮, 从 池中捞取2030尾鱼苗放入水桶中, 记录鱼苗的重量, 再对水位做标记H2, 将鱼苗放回池中 后, 再称出两个水位刻度之间水的重量, 即可计算出鱼苗和水的重量关系, 水体重量: 鱼苗 的重量4: 5。 0031 测量运输箱内部长为1.6m, 宽为1m, 即每cm的水位体积为0.016m3, 水的密度按照 1000kg/m。
14、3计算, 即可得到每cm水体重量为16kg, 换算成鱼苗的重量为20kg, 即每cm水的重 量约相当于20kg鱼苗的重量, 则每个运输箱预留10cm水位即可。 运输车上装有6个同样规格 和配置的运输箱。 0032 向运输箱内加入淡水, 至预留水位, 淡水水温 13、 水溶解氧量 8mg/L。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766770 A 4 0033 运输箱内设有氧气输送设备、 水温检测监视系统和水溶解氧量检测监视系统。 运 输箱为玻璃钢材质, 且配备对应规格大小的玻璃钢箱盖, 箱盖的一端留有一个直径约为3cm 的孔, 用于接入氧气管和溶氧传感器的线路, 氧气管与固定在运输箱底部的。
15、纳米气室连接, 溶氧传感器与驾驶室内的溶解氧在线监控系统的PLC终端连接, 可监控运输箱内的溶解氧 和温度, 箱盖两端有可拆卸的螺丝用于固定, 保证盖好箱盖后, 运输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的水 溢出或鱼由运输箱中跳出。 每个运输箱内底部固定2个纳米气室(淄博天淼海洋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生产, 型号: WTB310), 目的是使液氧充分溶解在水中, 保证水中溶解氧满足运输要 求。 运输箱底部一侧留有直径为110mm的出鱼口, 出鱼口里端配备相应规格的橡胶塞, 橡胶 塞拴有1.5m长的聚乙烯绳, 绳的末端连接直径10cm的浮球, 出鱼口外端配备相应规格的法 兰, 用于连接出鱼软管。 0034 运输车为普通。
16、卡车, 车厢内配备一个175L的液氧罐和一个普通氧气瓶, 液氧罐与 运输箱内的纳米气室连接, 用于向运输箱内供给充足的氧气, 同时驾驶室内安装有溶氧在 线监控系统的客户端, 运输途中通过溶氧在线监控系统对运输箱中的溶解氧进行实时监 控, 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防止缺氧事故发生。 0035 用鱼泵将鲑鳟鱼苗带水输送至脱水器脱水, 从脱水器鱼苗出口处出来的鲑鳟鱼 苗进入运输箱。 0036 将鱼泵进鱼口一端用软管接养殖池的排水口, 出鱼口一端用软管连接运输车前的 脱水器的进水口, 脱水器出水口接到养殖池中, 出鱼口通过软管接至运输箱, 启动鱼泵后, 根据进鱼速度及时调整鱼泵频率, 以鱼体基本均。
17、匀在软管中前进为标准, 防止鱼过多造成 积压导致损伤, 直至装满运输车上的所有运输箱。 0037 检查运输箱内水中的溶氧含量9mg/L, 温度为10, 车上可带冰块备用, 用于降 温。 确保温度和溶氧正常后, 即可盖住运输箱, 停留10分钟左右观察驾驶室客户端上显示的 溶解氧无大幅度波动即可出发。 0038 经2小时车程运输至海水养殖基地, 途中保持所述运输箱内水温 13, 水溶解 氧量 8mg/L。 0039 海水基地的出鱼软管提前铺设好, 养殖池中加入水, 并保持养殖池中溶解氧浓 度维持在5mg。 并准备叉车一辆, 潜水泵一台和相配套的PVC软管数米, 运输车停在开阔地 带, 叉车运走运输。
18、箱之前, 打开盖, 观察鱼苗无浮头、 剧烈游动等异常现象后, 将运输箱上的 氧气管和溶解氧传感器卸掉, 并关掉相应的氧气阀门, 叉车将运输箱叉至车间一端, 工人将 法兰和出鱼软管接在运输箱底部的出鱼口, 将运输箱叉起, 使运输箱底部出鱼口与养殖池 水位至少存在1.5米的高度差, 拔掉出鱼口内部的橡胶塞, 运输箱内的水和鱼在重力作用下 顺软管进入养殖池, 同时开启水泵, 往运输箱里面加水, 直到运输箱内无剩余鱼苗。 放下运 输箱, 卸掉法兰和软管, 将空的运输箱叉回, 按照同样的操作方式直至卸完所有的鱼苗。 0040 利用本发明方法运输大西洋鲑降海鲑12万尾, 共10车次, 装卸用时约为1小时,。
19、 经2 小时车程运输至海水养殖基地, 卸车用时1小时, 入池后死亡45尾, 成活率达99.96, 12h后 即有部分鱼苗开始摄食, 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运输效果。 0041 本发明鲑鳟类鱼苗装卸运输方法, 能缩短装卸时间, 极大降低对鱼苗的损伤, 保证 较高运输密度的同时, 确保运输途中的安全, 鱼苗入池后的应激反应较小, 2天内即可恢复 摄食, 同时, 该发明也大大也降低了运输和人力成本。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766770 A 5 0042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 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所作出的种种变换,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76677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