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昆虫计数盒及其制造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野外昆虫计数盒及其制造工艺.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19221.9 (22)申请日 2016.11.21 (71)申请人 张昕然 地址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红居南街六号 院一号楼二门302 (72)发明人 张昕然 (51)Int.Cl. A01M 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野外昆虫计数盒及其制造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诱集到的昆虫实现 自动计数的野外昆虫计数盒, 该发明可用于多种 昆虫诱捕装置, 如诱虫灯, 信息素诱捕器等, 从而 可以监测到目标昆虫的诱集数量, 并估算出。
2、一定 范围内该昆虫发生密度情况, 为农业防治提供数 据支持与先机。 本发明采用光电技术及其特殊安 装方式对昆虫进行计数, 具有自动、 高效、 稳定、 准确性强等特点。 本发明采用带通讯功能的计数 器, 可直观看到计数数值并可连接数据传输设备 实现数据传输。 本发明采用防水等级ip68防水盒 及高透明度硬塑料管贯穿防水盒做为计数通道 的设计方式, 使计数区域依然在防水盒外部, 防 尘防水, 浸水后依然可以使用, 适应野外环境需 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06665522 A 2017.05.17 CN 106665522 A 1.一种可以将诱集到的昆虫实现自动计数的野外。
3、昆虫计数盒,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1) 采用光电技术及其特殊安装方式对昆虫进行计数。 (2)本发明采用带通讯功能的计数器, 可 直观看到计数数值并可连接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数据传输。 (3)本发明采用防水等级ip68防 水盒并进行防水密闭处理。 (4)本发明采用高透明度硬塑料管贯穿防水盒做为计数通道的 设计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技术及其特殊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两个红外线光电传感 器探头形成稍大于90度的夹角, 分别水平同高度, 探头朝向塑料管固定在防水盒内部, 且其 照射方向的防水盒内壁均粘有黑色毛毡布做为红外线吸收材料, 使传感器免受内壁影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计。
4、数器, 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像屏, 可显示计数数字。 具有 通讯协议和传输接口, 可传输数据。 具有清零功能, 可使计数器数值清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 其特征在于: 采用防水等级ip68防水盒放置并保护红外 线光电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度硬塑料管贯穿防水盒做为计数通道的设计方式, 其特 征在于: 将高透明度硬塑料管贯穿防水盒, 接口处进行防水密闭处理, 防水盒内部放置的红 外线光电开关水平照向塑料管外壁, 使通过塑料管经过防水盒的物体被其感应到, 而光电 开关却不受外在因素影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665522 A 2 一种野外昆虫计数。
5、盒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对昆虫自动计数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 昆虫诱捕器广泛运用于农业防治上, 各类诱捕器层出不穷, 其原理通常是根 据不同昆虫的生物性因素, 利用光源、 信息素等将目标昆虫集中诱捕或诱杀, 其效果显著且 具有特异性。 且随着农业防治大步迈向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如果有一种装置能够实现对上 述诱集昆虫的自动计数, 并可以稳定适应野外环境, 就能随时高效监测到该地区的病虫害 发生密度程度, 从而为及时防治提供先机, 减少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诱集到的昆虫实现自动计数的野外昆。
6、虫计 数盒, 该发明可用于多种昆虫诱捕装置, 如诱虫灯, 信息素诱捕器等, 从而可以监测到目标 昆虫的诱集数量, 并估算出一定范围内该昆虫发生密度情况, 为农业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与 先机。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 其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发明采用 光电技术及其特殊安装方式对昆虫进行计数, 具有自动、 高效、 稳定、 准确性强等特点。 2、 本 发明采用带通讯功能的计数器, 可直观看到计数数值并可连接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数据传 输。 3、 本发明采用防水等级ip68防水盒及高透明度硬塑料管贯穿防水盒做为计数通道的设 计方式, 使计数区域依然在防水盒外部, 防尘防水,。
7、 浸水后依然可以使用, 适应野外环境需 要。 4、 本发明轻便易携, 安装简捷, 使用方便。 5、 本发明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 可适应多种地 域条件。 附图说明 0005 图1.计数盒 0006 图2.防水盒盖部分 0007 图3.防水盒身部分 图4.盖紧防水盒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主要包括4部分: 集虫器、 防水盒、 计数器、 太阳能电源。 0009 如图2、 图3所示, 防水盒材质采用abs塑胶材料或铝、 铁等金属材料, 尺寸长*宽*高 为166*166*91mm。 将防水盒盖和盒身底部两个正方形平面分别打孔, 打孔圆心在距离正方 形相邻两边各41.5mm的点上。
8、, 半径为20mm, 使防水盒盖紧后盒盖部和底部的孔可以竖直相 通。 取两根长度在10cm-12cm, 外径40mm, 管壁厚2mm的高透明亚克力管分别穿入打好的两个 孔, 穿入深度分别与防水盒羞与盒身的高度一致, 之后先用强力胶固定, 再在相接处涂一圈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665522 A 3 玻璃胶做密封处理, 使其凝固。 取内径38mm, 外径44mm的硅橡胶管, 长约20mm。 将其套在防水 盒盖下端的亚力克管, 端口与盒盖内面相接并用玻璃胶一圈封死。 取两块长方形abs材料塑 料板, 长10cm, 宽6cm并分别打孔, 打孔圆心在距离宽边42mm距离长边30mm的。
9、点上, 半径为 10mm。 然后将两塑料板长边向下竖直粘在防水盒内部亚克力管两侧, 两塑料板互相保持垂 直且与其各自一侧的防水盒内壁垂直并贴紧, 并使打孔处靠近该内壁一侧。 在粘黏时, 需要 将塑料板稍倾斜, 使两塑料板形成的夹角稍大于90度, 以减小两个光电开关互相干扰的程 度。 将两个12v尺寸M18漫反射式红外线光电开关探头对向亚克力管插入塑料板孔内, 并使 探头表面顶住亚克力管外壁, 之后利用螺母固定。 在两个探头照射方向的防水盒内壁上均 粘有黑色毛毡布做为红外线吸收材料, 长度约10cm宽度6cm, 用于吸收散发出去的红外线, 以免影响光电开关的正常使用。 调节两个红外线光电开关的灵。
10、敏度, 使其能够不互相影响, 即不会互相接收对方的信号导致不停计数。 漫反射式红外线光电开关有三根电缆, 分别为 正、 负极线和信号线, 将两个红外线光电开关的电缆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线两两相接并合并 延长成一根三股电缆线, 合并电缆粗4mm左右。 在距亚克力管较远处的防水盒内壁打一个 10mm孔, 并固定上一个m10的不锈钢电缆防水接头, 将延长的电缆穿过此接头延到盒外, 线 缆结合部分在盒体内, 之后拧紧接头, 确保防水密闭。 盖紧防水盒, 如图4所示盖盒子时让盒 盖下端的硅橡胶管底部慢慢旋转套入底部盒身内部的亚克力管, 使上下两个亚克力管通过 硅橡胶管相接, 从而贯穿整个防水盒, 待没有套入。
11、空间后, 调整盒盖位置, 密闭防水盒, 拧紧 螺丝。 密闭后, 可在盒盖与盒身相处缠一圈防漏胶带做双保险。 当昆虫通过亚克力管经过防 水盒时, 即可被 防水盒内照向塑料管的两个红外线光电开关捕捉并发出信号完成计数。 如 图一所示带通讯计数器有一个显像屏, 用来显示计数数值, 5处接口, 有三处接口分别连接 从防水盒引出线, 其中正负极接正负极接口, 信号线接计数接口。 其余两处接口为12v正负 极供电接口, 接入太阳能电源。 太阳能电源将带通讯计数器正负极、 太阳能电池板正负极和 12V蓄电池正负极接入太阳能控制器为计数器及光电开关持续供电, 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 池和带通讯计数器放置于300*。
12、400*200户外用配电箱内。 集虫器用圆筒状塑料桶或塑料漏 斗, 下部与防水盒盖上端亚克力管顶部相接, 其大小形状视实际安装时使用的昆虫诱捕器 形态而定, 确保被昆虫诱捕器诱集的虫子可有效进去集虫器中。 安装时将线路接好, 将配电 箱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防水盒旁适当位置, 便于查看和检修, 然后将昆虫计数盒的集虫 器开口向上放于昆虫诱捕器正下方, 使被诱杀的昆虫掉落入集虫器中, 最终使其通过亚克 力管, 实现对其自动计数。 同时, 如有需要, 也可在计数盒底部伸出的亚克力管下方连接一 个收集器, 将计数后的昆虫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 0010 实施例一: 0011 以诱虫灯为例。 诱虫灯通常。
13、悬挂于距地面1-2米处, 其灯光根据不同光谱会吸引不 同目标昆虫, 光源四周有一层电网, 被吸引来的昆虫被电网电杀并下落。 在诱虫灯正下方安 装昆虫计数盒, 使下落的昆虫掉入其集虫器中, 之后通过亚克力管被计数。 在诱虫灯旁固定 太阳能电池板、 配电箱位置, 接通线路, 开启电源。 即可在带通讯计数器显示屏上看到昆虫 计数数值, 计数器带有清零按键, 可随时清零重计。 经实验证明, 昆虫虫体可有效反射红外 线, 使红外线光电开关发出脉冲信号, 在掉落时反射一次记一次数, 采取两个红外线光电开 关的方式, 使其红外线散发范围更广, 有效计数率达90以上。 且因为昆虫经过计数区域依 然在防水盒外部。
14、, 下雨, 浸水, 风尘等均未对防水盒内部电子元件造成影响而损坏。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665522 A 4 0012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凡根据本发明原理进行的等效变换, 均不应排 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665522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106665522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106665522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106665522 A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10666552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