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蓟马引诱剂,含有植物提取物、橙花醇、乙醇、香芹酚,植物提取物由幼嫩芒果花序、豇豆花、香蕉花序混合物中提取,植物提取物和橙花醇、乙醇、香芹酚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对蓟马具有很好的引诱效果,显著提高农用化合物防治蓟马的效果,在农作物防治蓟马危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背景技术
蓟马属昆虫纲缨翅目昆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时间久,世代重叠现象突出。蓟马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葫芦科作物、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茄科作物、百合科作物、香蕉、芒果等,几乎所有的蔬菜均受其为害,在不进行防治的情况下一般可导致农作物损失30%-50%,严重时达70%,甚至绝收。
化学防治农作物蓟马通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施药总不可能完全均匀,有些化合物内吸传导性也不够好,施药不均匀和化合物本身的缺陷常常导致化学防治蓟马效果不理想,有些农作物如豆科植物,花期蓟马为害严重,很多豆科作物如豇豆等有闭花习性,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7-9点,其他时候用药均处于豇豆闭花期,蓟马躲在花朵里为害,在闭花期用药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唐德良等人发表在《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第3期的豇豆闭花前后施药对蓟马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豇豆闭花前用药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闭花后用药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蓟马引诱剂的能很好地解决因施药不均匀、作物闭花、化合物内吸传导能力不够等带来的防治蓟马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成功引诱蓟马到施药部位取食,进而达到控制蓟马为害的目的,与普通防治蓟马化合物单独使用相比,显著提高对蓟马的防控能力。
橙花醇是一种具有玫瑰花香的香精原料,在饮食、食品的调配中广泛应用,也有报道在香蕉蓟马引诱剂中的应用;香芹酚用于配制香料、杀菌剂和消毒剂,作为香料用于牙膏、香皂等日用品,也用作食用香精;乙醇为工业原料。
本发明所用芒果幼嫩花序为芒果开花但未结果时的芒果植物组织。
本发明所用豇豆花为豇豆的花朵,为豇豆自然落花后的的收集物。
本发明所用香蕉花序为香蕉开花尚未结果的香蕉植物组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蓟马引诱剂,用于作物蓟马的防控和管理。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蓟马引诱剂,含有植物提取物、橙花醇、乙醇、香芹酚,植物提取物由幼嫩芒果花序、豇豆花、香蕉花序混合物中提取。
植物提取物重量百分比占引诱剂的50%~70%,橙花醇的重量百分比占引诱剂的5%~10%,香芹酚的重量百分比占引诱剂的5%~10%,余量为乙醇。
植物提取物其制备方法为:幼嫩芒果花序、豇豆花、香蕉花序的重量比例为3:1:6,经组织捣碎机捣碎后,按植物组织重量的5%加入无水乙醇,用3层纱布过滤,经常速离心机离心1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需植物提取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植物提取物对蓟马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
2、所述植物提取物对蓟马的引诱效果与本发明引诱剂中去除植物引诱剂的成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对蓟马的引诱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3、所述引诱剂对蓟马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能显著提高防治蓟马化合物对蓟马的防治效果,两者按一定比例组合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本发明所述防治蓟马化合物选自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氟吡呋喃酮、呋虫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虫酰胺、丁醚脲、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联苯肼酯、丁硫克百威、虫螨腈、氯溴虫腈、联苯菊酯、螺虫乙酯、吡蚜酮、异丙基甲苯、溴氰虫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
Colby等式用于确定混合物的期望的效果(Colby,S.R.Weeds1967,15,20-22.Calcul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
下述等式用于计算含有两种活性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值:
式中:
A=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
B=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
当混合物所用浓度(剂量)活性实际观察值大于期望值时,混合物表现为对靶标具有意料不到的协同作用。
蓟马引诱率的测定方法参照CN201310102038中记载的方法,引诱率计算公式为:
蓟马防治效果测定方法参照NYT 1464.6-2007中记载的方法,蓟马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实施例一:引诱剂实施方案
表1、几种引诱剂实施例
实施例二:植物提取物对豇豆蓟马的引诱作用
表2、植物提取额对豇豆蓟马的引诱作物(观测15分钟)
实施例三:植物提取物对茄子蓟马的引诱作用
表3、植物提取物对茄子蓟马的引诱作用(观测15分钟)
实施例四:植物提取物与橙花醇、香芹酚、乙醇混合物对蓟马引诱作用
Obs-观测的引诱率。
Exp-Colby等式所预期的引诱率。
mg/Kg-每千克中含有引诱剂的毫克数。
表4、实施例一中的引诱剂13和引诱剂14对蓟马引诱作用(观测15分钟)
表5、实施例一中的引诱剂13和引诱剂20对蓟马引诱作用(观测15分钟)
表6、实施例一中的引诱剂13和引诱剂25对蓟马引诱作用(观测15分钟)
实施例五:实施例一中的引诱剂对蓟马的引诱作用
表7、实施例一中的引诱剂对蓟马的引诱作用(观测15天)
实施例六:本发明引诱剂与防治蓟马的化合物对蓟马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
Obs-观测的防治效果(%)。
Exp-Colby等式所预期的防治效果(%)。
表8、引诱剂1号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9、引诱剂5号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0、引诱剂9号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1、引诱剂1号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2、引诱剂5号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3、引诱剂9号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4、引诱剂1号与20%唑虫酰胺·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5、引诱剂1号与20%甲氨基阿维菌素·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6、引诱剂1号与20%噻虫胺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7、引诱剂1号与20%茚虫威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8、引诱剂1号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19、引诱剂1号与2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20、引诱剂1号与20%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21、引诱剂1号与20%氟吡呋喃酮悬浮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