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6919306
  • 上传时间:2019-09-13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717.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31629.1

    申请日:

    20150508

    公开号:

    CN104799147B

    公开日:

    2018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9/30,A23L33/25

    主分类号:

    A23L29/30,A23L33/25

    申请人:

    山东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

    发明人:

    许兰山,许振国,赵彬,高剑,穆洪静,郭洪刚,宋刚,李敬

    地址:

    252800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滨湖北路2号

    优先权:

    CN201510231629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江莉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蔗糖:10‑30、水苏糖20‑30、棉籽糖10‑20、果糖5‑10、葡萄糖5‑10、松醇0.1‑0.5、毛蕊花糖0.05‑0.15。与普通的大豆低聚糖相比,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中含功能性糖较高,即水苏糖和棉籽糖,并且它们对血糖具有抑制作用,所以食用后通便效果明显,且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值不变,这是因为普通大豆低聚糖则因蔗糖含量较高,水苏糖、棉籽糖含量较低,所以无此效果;复合低聚糖组方除了含有蔗糖、水苏糖、棉籽糖、果糖、葡萄糖外,还含有松醇、毛蕊花糖。

    权利要求书

    1.复合低聚糖组方,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蔗糖15.37水苏糖24.65棉籽糖15.92果糖8.18葡萄糖7.56松醇0.34毛蕊花糖0.14。 2.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蔗糖:20.27水苏糖24.41棉籽糖16.59果糖6.86葡萄糖8.44松醇0.42毛蕊花糖0.08。 3.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蔗糖:12.26水苏糖28.16棉籽糖12.19果糖8.33葡萄糖6.33松醇0.41毛蕊花糖0.08。 4.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蔗糖10水苏糖20棉籽糖10果糖5葡萄糖5松醇0.1毛蕊花糖0.05纤维二糖0.045蜜二糖0.04半乳三糖0.04。 5.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蔗糖20水苏糖30棉籽糖20果糖10葡萄糖10松醇0.5毛蕊花糖0.15纤维二糖0.045蜜二糖0.04半乳三糖0.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运动量减少,便秘这种难以启齿的症状伴随着大多数白领阶层,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说是一种消化系统异常症状,患病几率相当之高,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40%的发病率。

    长期便秘会引发以下的危害:

    1、引起肛肠疾患;2、胃肠神经功能紊乱;3、形成粪便溃疡;4、患结肠癌;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6、引起性生活障碍;7、易使妇女发生痛经;8、影响大脑功能。

    以上危害,虽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但足以说明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将便秘赶走。

    老年人和长期住院的患者中,饱受便秘之苦的也比比皆是。

    同样,便秘是小儿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生率为0.3%-28.0%,有资料报道,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10%,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90%以上。但是,由于大部分患儿症状较轻,且不和父母交流,常被家长忽视,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严重便秘对患儿的社会活动、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便秘、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的组方,解决人们的难言之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专一生成双歧杆菌的特性,在自身不被机体吸收、不入血液的前提下对体内菌群平衡进行调解,增强肌体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功能,有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作用的复合低聚糖组方。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的组方,与大豆低聚糖较类似,但是具有大豆低聚糖所不具有的特性。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

    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0-30 水苏糖20-30

    棉籽糖10-20 果糖5-10

    葡萄糖5-10 松醇0.1-0.5

    毛蕊花糖0.05-0.15。

    优选的,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2-28 水苏糖22-38

    棉籽糖12-18 果糖6-9

    葡萄糖6-9 松醇0.2-0.5

    毛蕊花糖0.06-0.14。

    优选的,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2-25 水苏糖22-30

    棉籽糖12-17 果糖6-9

    葡萄糖6-9 松醇0.2-0.45

    毛蕊花糖0.06-0.14。

    优选的,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5.37 水苏糖24.65

    棉籽糖15.92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优选的,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20.27 水苏糖24.41

    棉籽糖16.59 果糖6.86

    葡萄糖8.44 松醇0.42

    毛蕊花糖0.08。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2.26 水苏糖28.16

    棉籽糖12.19 果糖8.33

    葡萄糖6.33 松醇0.41

    毛蕊花糖0.08。

    上述的低聚糖组方的甜度为0.7-0.9。

    上述的低聚糖组方的甜度为0.8。

    上述的复合低聚糖组方还包括0.03-0.05份纤维二糖、0.03-0.05份蜜二糖、0.03-0.05份半乳三糖。

    本发明的主要组分之一水苏糖:水苏糖对人体胃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能促进形成有益菌消化道内优势菌地位,抑制产气产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腐败菌生长,产生大量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肠道pH值、灭杀致病菌,阻遏腐败产物生成抑制内源致癌物,产生和吸收并且分解衍生出多重免疫功能因子。

    本发明的主要组分之二棉籽糖的作用:棉子糖能顺利地通过胃和肠道而不被吸收,棉子糖是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极好的营养源和有效的增殖因子,棉籽糖有整肠和改善排便的功能,它能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对预防疾病和抗衰老有明显效果。棉子糖可作为人体和动物活器官移植用保护输送液的主要成分及延长活菌体在常温下存活期的增效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中各种糖含量的配比合理,该组合下的复合低聚糖润肠通便效果明显,而且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值不变。研究表明高血糖患者肠内菌群恶化,有益菌的数量远低于正常人,肠内腐败菌及腐败产物的量比正常人群高,影响糖代谢功能,而目前降糖药物均不能调节菌群,有些甚至会加剧菌群恶化程度,不利于尿病的康复。因为降糖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所以其对人体、对肠道有益菌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复合低聚糖通过增殖有益菌,可使肠道菌群保持在有益菌占90%以上的平衡状态,与降糖药物同时服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肝糖原食量及糖异生酶具有明现的调节作用,促使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向正常状态转化。

    复合低聚糖通过增殖有益菌,可使肠道菌群保持在有益菌占90%以上的平衡状态,减少有害菌,增殖的有益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从而降低了血清胆固醇,此外还具有吸收胆固醇并抑制小肠壁对胆固醇吸收的作用,所以复合低聚糖对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的降低功能。因此,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后,不会被人体吸收,只会被“有益菌群”所吸收利用,从而增殖有益菌的数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所以,一般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使用。血糖值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 15.37 水苏糖24.65

    棉籽糖15.92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2。

    实施例1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

    研究对象和方法

    复合低聚糖组方,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

    临床实验1

    研究对象从聊城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小儿便秘患者人群中随机抽取60名2~10岁健康的志愿者,男性28名,女性32名,平均年龄为4.3±1.8岁,均无胃肠道疾病病史,采样前2周内未服用过任何抗菌类药物。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B超(肝、胆、脾、肾)及心电图检查,指标全部正常的。实验前与各志愿者父母均签定知情同意协定。

    便秘分型 结合病史将便秘病因分为以下5型:

    I型(功能型):胃肠道传输动力减低(主要有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缓慢、肠张力低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Ⅱ型(器质型):①冗长症,②先天l生巨结肠,③肠旋转不良;

    Ⅲ型(继发型):腹腔内或腹膜后占位病变压迫肠道引起的便秘。如肾积水、肠系膜囊肿等;

    Ⅳ型(习惯型):排便习惯不良所致(特发性巨结肠、直肠壁对容积扩张引起排便反射感知降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腹肌和盆底肌群的收缩力不足、直肠后穹角增大等造成失动力;

    V型(混合型):在动力减低的情况下,可以是传输动力减低同时合并器质型异常,也可以是习惯陛便秘基础上合并传输动力减弱。

    研究方法

    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施例1组和基础治疗组,实施例1组第1周进行正常饮食,第2周进行正常饮食+口服纯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3g/天/人),第3周恢复正常饮食。

    基础治疗组第1周给与正常饮食,第2周加基础治疗(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进食一个水果和两种蔬菜),第3周恢复正常饮食。

    60名患儿父母每天需详细记录全天所有摄人食物的种类名称、摄入量及剩余量、排便排气情况。每周结束后第1天每个患儿需收集粪便15g左右,30 min内送检,测定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

    益生菌测定方法 称取受试对象的新鲜便样1 g溶于99 ml纯水中混匀,备用。双歧杆菌数测定采用GB/T4789.34-2003,乳酸杆菌数测定采用GB/T4789.35-2003,菌落总数测定采用GB/T4789.2-2003。

    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配对设计样本进行x2检验与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排便排气情况无明显变化,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例1组患儿饮食干预后排气排便次数与基础治疗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益生菌测定结果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后双歧杆菌数较饮食干预前均显著增加,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例1组患儿饮食干预后双歧杆菌数高于基础治疗组患儿饮食干预后双歧杆菌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后乳酸杆菌数较饮食干预前无明显增加,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例1组患儿饮食干预后乳酸杆菌数较基础治疗组患儿饮食干预后乳酸杆菌数无明显变化,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肠道益生菌测定结果(n=60)

    P<0.05

    小儿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其较快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摄取的食物耐受性较差,长此下去必然会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引发便秘。如果小孩的便秘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的医治,长时间不仅影响小孩的食欲而且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本发明的组方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大量实验证明,水苏糖和棉籽糖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医学价值,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使其具备抑菌、防止便秘、抗衰老等一系列独特功能。同时,由于稳定性好、热值低等优良的理化性质,已成功用作饮料、糖果、冰激凌、糕点、面包及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研究通过对小儿便秘患者加服本发明的组方,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加服实施例1的组方的患儿和进行基础治疗患儿,排便和排气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通过对加服大豆低聚糖前后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的结果进行研究,并和基础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本发明的产品作用机理如下:

    ①由于水苏糖和棉籽糖中缺乏相应的消化酶-D-半乳糖苷酶,所以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直接进入大肠,被肠内双歧杆菌利用,分解生成乙酸和乳酸,从而降低了肠内的pH值和En(电位)。同时,双歧杆菌还促进了淋巴细胞和微噬体的活性,进而抑制了肠道内有害菌群的繁殖和生长。此外,双歧杆菌还可通过磷脂酸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紧密配合,与其它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粘膜表面,形成了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结果阻止了有害菌群的入侵与定植。如此起到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的生长、改善肠内菌群与环境,增加肠道营养和保护肠道等作用。②由于结构上的特异性,水苏糖和棉籽糖仅能被少数微生物所利用,其中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微生物一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双歧应用低聚糖产生醋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可抑制产气荚膜杆菌和大肠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抑制氨、吲哚、氨类腐败物质的生成,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

    并不是任意比例的水苏糖与棉子糖的组合都可以达到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的功效,例如高浓度(如1%)的低聚糖组方,尤其是水苏糖和棉子糖,可能会引起断奶小猪的肠道紊乱。1%纯水苏糖的补充刺激了乳杆菌的增长,而2%纯水苏糖却显著地降低了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水苏糖是用现代生物超滤技术纯物理提取方式从植物中提取的。作为双歧因子的一种,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平衡。通过获得大量的增殖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促进形成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优势地位,促进炎症吸收,效果很好,糖尿病患者也可服用。

    临床实验2

    选取1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检测其血糖值作为对照,服用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5.5g,服用之后半小时检测受试对象体内血糖值,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服用两小时后检测受试对象,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连续服用一周后再检测受试对象的血糖值,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

    上述的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值不变。

    对比例1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 15.37 水苏糖40.57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取水苏糖40.57份,不加入棉籽糖,其余完全相同;

    对比例2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5.37 棉籽糖40.57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2。

    对比例3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5.37 水苏糖16.65

    棉籽糖23.92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

    对比例4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15.37 水苏糖31.65

    棉籽糖8.92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

    对比例3、4中,将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含量作调整,使低聚糖组方的总量不变,对比例3中,水苏糖的含量稍高于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范围,棉籽糖的含量稍低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范围;

    对比例5

    从市场上购得普通的大豆低聚糖;

    将实施例1再与对比例1-5按照实施例1临床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3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表4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20.27 水苏糖24.41

    棉籽糖16.59 果糖6.86

    葡萄糖8.44 松醇0.42

    毛蕊花糖0.08。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1。

    实施例2与以下其余的实施例也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患儿进行饮食干预,其结果如下表:

    表5 实施例2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实施例3

    蔗糖:12.26 水苏糖28.16

    棉籽糖12.19 果糖8.33

    葡萄糖6.33 松醇0.41

    毛蕊花糖0.08。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5。

    表6 实施例3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实施例4

    蔗糖10 水苏糖20

    棉籽糖10 果糖5

    葡萄糖5 松醇0.1

    毛蕊花糖0.05 纤维二糖0.045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78。

    表7 实施例4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实施例5

    蔗糖20 水苏糖30

    棉籽糖20 果糖10

    葡萄糖10 松醇0.5

    毛蕊花糖0.15 纤维二糖0.045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经检测,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6。

    表8 实施例2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P<0.05

    以上的数据表明,同样包含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成分的普通大豆低聚糖以及上述各对比例的复合低聚糖,水苏糖和棉子糖的比例改变,或者是仅仅是水苏糖其它糖类的组合,或仅仅是棉子糖与其它糖类的组合,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各原料的比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时,各种糖类协同作用,对胃肠道蠕动的促进作用最大,能起到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

    关 键  词:
    一种 复合 聚糖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193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