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231629.1 (22)申请日 2015.05.0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7991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7.29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 地址 252800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滨湖北 路2号 (72)发明人 许兰山 许振国 赵彬 高剑 穆洪静 郭洪刚 宋刚 李敬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江莉莉 (51)Int.Cl. A23L 29/30(201。
2、6.01) A23L 33/25(201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445048 A,2013.12.18, 审查员 丘裕 (54)发明名称 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低 聚糖组方。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 量份数的组分: 蔗糖: 10-30、 水苏糖20-30、 棉籽 糖10-20、 果糖5-10、 葡萄糖5-10、 松醇0.1-0.5、 毛蕊花糖0.05-0.15。 与普通的大豆低聚糖相比,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中含功能性糖较高, 即 水苏糖和棉籽糖, 并且它们对血糖具有抑制作 用, 所以食用后通便效果明显, 且糖尿病。
3、人食用 后, 血糖值不变, 这是因为普通大豆低聚糖则因 蔗糖含量较高, 水苏糖、 棉籽糖含量较低, 所以无 此效果; 复合低聚糖组方除了含有蔗糖、 水苏糖、 棉籽糖、 果糖、 葡萄糖外, 还含有松醇、 毛蕊花糖。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页 CN 104799147 B 2018.08.07 CN 104799147 B 1.复合低聚糖组方,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蔗糖 15.37 水苏糖24.65 棉籽糖15.92 果糖8.18 葡萄糖7.5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2.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蔗糖: 20.27 水苏糖24。
4、.41 棉籽糖16.59 果糖6.86 葡萄糖8.44 松醇0.42 毛蕊花糖0.08。 3.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蔗糖: 12.26 水苏糖28.16 棉籽糖12.19 果糖8.33 葡萄糖6.33 松醇0.41 毛蕊花糖0.08。 4.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蔗糖10 水苏糖20 棉籽糖10 果糖5 葡萄糖5 松醇0.1 毛蕊花糖0.05 纤维二糖0.045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5.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蔗糖20 水苏糖30 棉籽糖20 果糖10 葡萄。
5、糖10 松醇0.5 毛蕊花糖0.15 纤维二糖0.045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799147 B 2 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 以及人们运动量减少, 便秘这种难以启 齿的症状伴随着大多数白领阶层,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可以说是一种 消化系统异常症状, 患病几率相当之高, 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40%的发病率。 0003 长期便秘会引发以下的危害: 0004 1、 引起肛肠疾患; 2、 胃肠神经功能。
6、紊乱; 3、 形成粪便溃疡; 4、 患结肠癌; 5、 诱发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6、 引起性生活障碍; 7、 易使妇女发生痛经; 8、 影响大脑功能。 0005 以上危害, 虽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 但足以说明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便秘的预 防和治疗, 将便秘赶走。 0006 老年人和长期住院的患者中, 饱受便秘之苦的也比比皆是。 0007 同样, 便秘是小儿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生 率为0.3%-28.0%, 有资料报道, 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10%, 占小儿胃肠病 门诊的25%, 占小儿便秘90%以上。 但是, 由于大部分患儿症状较轻, 且。
7、不和父母交流, 常被家 长忽视, 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 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严重便秘对患儿的社 会活动、 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0008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便秘、 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的组方, 解决人们的难言 之隐。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专一生成双歧杆菌的特性, 在 自身不被机体吸收、 不入血液的前提下对体内菌群平衡进行调解, 增强肌体免疫力和自我 修复功能, 有增殖有益菌, 抑制有害菌的作用的复合低聚糖组方。 0010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的组方, 与大豆低聚糖较类似, 但是具有大豆低聚糖所不具。
8、 有的特性。 0011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 0012 一种复合低聚糖组方, 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13 蔗糖: 10-30 水苏糖20-30 0014 棉籽糖10-20 果糖5-10 0015 葡萄糖5-10 松醇0.1-0.5 0016 毛蕊花糖0.05-0.15。 0017 优选的,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18 蔗糖: 12-28 水苏糖22-38 0019 棉籽糖12-18 果糖6-9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4799147 B 3 0020 葡萄糖6-9 松醇0.2-0.5 0021 毛蕊花糖0.0。
9、6-0.14。 0022 优选的,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3 蔗糖: 12-25 水苏糖22-30 0024 棉籽糖12-17 果糖6-9 0025 葡萄糖6-9 松醇0.2-0.45 0026 毛蕊花糖0.06-0.14。 0027 优选的,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8 蔗糖: 15.37 水苏糖24.65 0029 棉籽糖15.92 果糖8.18 0030 葡萄糖7.56 松醇0.34 0031 毛蕊花糖0.14。 0032 优选的,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33 蔗糖: 20.27 水苏糖24.41 0034 棉籽糖16.59 果糖6。
10、.86 0035 葡萄糖8.44 松醇0.42 0036 毛蕊花糖0.08。 0037 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38 蔗糖: 12.26 水苏糖28.16 0039 棉籽糖12.19 果糖8.33 0040 葡萄糖6.33 松醇0.41 0041 毛蕊花糖0.08。 0042 上述的低聚糖组方的甜度为0.7-0.9。 0043 上述的低聚糖组方的甜度为0.8。 0044 上述的复合低聚糖组方还包括0.03-0.05份纤维二糖、 0.03-0.05份蜜二糖、 0.03- 0.05份半乳三糖。 0045 本发明的主要组分之一水苏糖: 水苏糖对人体胃肠道内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等有 益。
11、菌群有着极明显增殖作用, 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 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 能促进 形成有益菌消化道内优势菌地位, 抑制产气产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腐败菌生长, 产生大量生 理活性物质调节肠道pH值、 灭杀致病菌, 阻遏腐败产物生成抑制内源致癌物, 产生和吸收并 且分解衍生出多重免疫功能因子。 0046 本发明的主要组分之二棉籽糖的作用: 棉子糖能顺利地通过胃和肠道而不被吸 收, 棉子糖是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 嗜酸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极好的营养源和有效的增殖因 子, 棉籽糖有整肠和改善排便的功能, 它能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 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从 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对预防疾病和抗衰老有明显效果。 。
12、棉子糖可作为人体和动物活器官移 植用保护输送液的主要成分及延长活菌体在常温下存活期的增效剂。 004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8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中各种糖含量的配比合理, 该组合下的复合低聚糖润肠 通便效果明显, 而且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后, 血糖值不变。 研究表明高血糖 说 明 书 2/9 页 4 CN 104799147 B 4 患者肠内菌群恶化, 有益菌的数量远低于正常人, 肠内腐败菌及腐败产物的量比正常人群 高, 影响糖代谢功能, 而目前降糖药物均不能调节菌群, 有些甚至会加剧菌群恶化程度, 不 利于尿病的康复。 因为降糖药物需要长期服用, 所以其对人体、 对。
13、肠道有益菌的毒副作用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复合低聚糖通过增殖有益菌, 可使肠道菌群保持在有益菌占90%以 上的平衡状态, 与降糖药物同时服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肝糖原食量及糖异生酶具有明 现的调节作用, 促使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向正常状态转化。 0049 复合低聚糖通过增殖有益菌, 可使肠道菌群保持在有益菌占90%以上的平衡状态, 减少有害菌, 增殖的有益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从而降低了血清胆固醇, 此外还具有吸收 胆固醇并抑制小肠壁对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所以复合低聚糖对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的降低功能。 因此, 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 后。
14、, 不会被人体吸收, 只会被 “有益菌群” 所吸收利用, 从而增殖有益菌的数量, 提高机体免 疫能力。 所以, 一般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使用。 血糖值不变。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以便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更了解本发明, 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0052 实施例1 0053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54 蔗糖 15.37 水苏糖24.65 0055 棉籽糖15.92 果糖8.18 0056 葡萄糖7.56 松醇0.34 0057 毛蕊花糖0.14。。
15、 0058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2。 0059 实施例1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 0060 研究对象和方法 0061 复合低聚糖组方,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 0062 临床实验1 0063 研究对象从聊城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小儿便秘患者人群中随机抽取60名210 岁健康的志愿者, 男性28名, 女性32名, 平均年龄为4.31.8岁, 均无胃肠道疾病病史, 采样 前2周内未服用过任何抗菌类药物。 0064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B超(肝、 胆、 脾、 肾)及心电图检查, 指标全部正常 的。 实验前与各志愿者父母均签定知情同意协定。 0065 便秘分型 结合病史将。
16、便秘病因分为以下5型: 0066 I型(功能型): 胃肠道传输动力减低(主要有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肠蠕动缓慢、 肠张 力低下, 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0067 型(器质型): 冗长症, 先天l生巨结肠, 肠旋转不良;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4799147 B 5 0068 型(继发型): 腹腔内或腹膜后占位病变压迫肠道引起的便秘。 如肾积水、 肠系膜 囊肿等; 0069 型(习惯型): 排便习惯不良所致(特发性巨结肠、 直肠壁对容积扩张引起排便反 射感知降低、 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 腹肌和盆底肌群的收缩力不足、 直肠后穹角增大等造成 失动力; 0070 V型(混合型): 在动力。
17、减低的情况下, 可以是传输动力减低同时合并器质型异常, 也可以是习惯陛便秘基础上合并传输动力减弱。 0071 研究方法 0072 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施例1组和基础治疗组, 实施例1组第1周进行正常饮食, 第 2周进行正常饮食+口服纯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 (3g/天/人) , 第3周恢复正常饮食。 0073 基础治疗组第1周给与正常饮食, 第2周加基础治疗 (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进食一 个水果和两种蔬菜) , 第3周恢复正常饮食。 0074 60名患儿父母每天需详细记录全天所有摄人食物的种类名称、 摄入量及剩余量、 排便排气情况。 每周结束后第1天每个患儿需收集粪便15g左右, 30 min内。
18、送检, 测定双歧杆 菌数和乳酸杆菌数。 0075 益生菌测定方法 称取受试对象的新鲜便样1 g溶于99 ml纯水中混匀, 备用。 双歧 杆菌数测定采用GB/T4789.34-2003, 乳酸杆菌数测定采用GB/T4789.35-2003, 菌落总数测 定采用GB/T4789.2-2003。 0076 用SPSS13.0统计软件, 用配对设计样本进行x2检验与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 意义。 0077 结果 0078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排便排气情况无明显变 化, 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例1组患儿饮食干预后排气排便次数与基础治疗 组比较, 。
19、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0079 表1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080 0081 P0.05); 实施例1组患儿饮食干预 后乳酸杆菌数较基础治疗组患儿饮食干预后乳酸杆菌数无明显变化, 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 义(P0.05); 如表2: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4799147 B 6 0083 表2 两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肠道益生菌测定结果(n=60) 0084 0085 P0.05 0086 小儿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其较快的生长发育, 但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 熟, 对摄取的食物耐受性较差, 长此下去必然会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 引发便秘。
20、。 如果小孩 的便秘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的医治, 长时间不仅影响小孩的食欲而且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 育。 0087 本发明的组方主要成分是水苏糖、 棉子糖和蔗糖, 大量实验证明, 水苏糖和棉籽糖 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医学价值, 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 从而使其具备抑菌、 防止便 秘、 抗衰老等一系列独特功能。 同时, 由于稳定性好、 热值低等优良的理化性质, 已成功用作 饮料、 糖果、 冰激凌、 糕点、 面包及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0088 研究通过对小儿便秘患者加服本发明的组方, 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发现, 加服实施 例1的组方的患儿和进行基础治疗患儿, 排便和排气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但是, 通。
21、过对加 服大豆低聚糖前后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的结果进行研究, 并和基础治疗前后相关数据 进行比较, 发现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0089 本发明的产品作用机理如下: 0090 由于水苏糖和棉籽糖中缺乏相应的消化酶-D-半乳糖苷酶, 所以不能被人体消 化吸收, 直接进入大肠, 被肠内双歧杆菌利用, 分解生成乙酸和乳酸, 从而降低了肠内的pH 值和En(电位)。 同时, 双歧杆菌还促进了淋巴细胞和微噬体的活性, 进而抑制了肠道内有害 菌群的繁殖和生长。 此外, 双歧杆菌还可通过磷脂酸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 紧密配 合, 与其它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粘膜表面, 形成了一个具。
22、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 结果 阻止了有害菌群的入侵与定植。 如此起到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的生长、 改善肠内菌群与环境, 增加肠道营养和保护肠道等作用。 由于结构上的特异性, 水苏糖和棉籽糖仅能被少数微 生物所利用, 其中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微生物一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 属。 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 双歧应用低聚糖产生醋酸、 乳酸等代谢产物, 可抑制产气荚膜杆菌和大肠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从而抑制氨、 吲哚、 氨类腐败物质的生 成, 促进肠道的蠕动, 防止便秘。 0091 并不是任意比例的水苏糖与棉子糖的组合都可以达到促进肠道的蠕动, 防止便秘 的功效, 例如高浓度(。
23、如1%)的低聚糖组方, 尤其是水苏糖和棉子糖, 可能会引起断奶小猪的 肠道紊乱。 1%纯水苏糖的补充刺激了乳杆菌的增长, 而2%纯水苏糖却显著地降低了肠道乳 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 水苏糖是用现代生物超滤技术纯物理提取方式从植物中提取的。 作为双歧因子的一种, 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4799147 B 7 殖作用, 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 调节微生态平衡。 通过获得大量的增殖的双歧杆 菌、 乳酸杆菌, 促进形成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优势地位, 促进炎症吸收, 效果很好, 糖尿病患 者也可服用。 0092 临床实验2。
24、 0093 选取1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检测其血糖值作为对照, 服用本发明的复合 低聚糖组方5.5g, 服用之后半小时检测受试对象体内血糖值, 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 服用两小时后检测受试对象, 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 连续服用一周后再检测受试对 象的血糖值, 结果表明血糖值无明显升高。 0094 上述的试验表明,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经糖尿病人食用后, 血糖值不变。 0095 对比例1 0096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097 蔗糖 15.37 水苏糖40.57 0098 果糖8.18 葡萄糖7.56 0099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0100 经。
25、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1。 010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 取水苏糖40.57份, 不加入棉籽糖, 其余完全相同; 0102 对比例2 0103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104 蔗糖15.37 棉籽糖40.57 0105 果糖8.18 葡萄糖7.56 0106 松醇0.34 毛蕊花糖0.14。 0107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2。 0108 对比例3 0109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110 蔗糖: 15.37 水苏糖16.65 0111 棉籽糖23.92 果糖8.18 0112 葡萄糖7.56 松醇0.34 0113 。
26、毛蕊花糖0.14。 0114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 0115 对比例4 0116 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117 蔗糖: 15.37 水苏糖31.65 0118 棉籽糖8.92 果糖8.18 0119 葡萄糖7.56 松醇0.34 0120 毛蕊花糖0.14。 0121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 0122 对比例3、 4中, 将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含量作调整, 使低聚糖组方的总量不变, 对比 例3中, 水苏糖的含量稍高于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范围, 棉籽糖的含量稍低于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1的范围;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4799147。
27、 B 8 0123 对比例5 0124 从市场上购得普通的大豆低聚糖; 0125 将实施例1再与对比例1-5按照实施例1临床实验, 得到的结果如下: 0126 表3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27 0128 P0.05 0129 表4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30 0131 P0.05 0132 实施例2 0133 本发明的复合低聚糖组方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0134 蔗糖: 20.27 水苏糖24.41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4799147 B 9 0135 棉籽糖16.59 果糖6。
28、.86 0136 葡萄糖8.44 松醇0.42 0137 毛蕊花糖0.08。 0138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1。 0139 实施例2与以下其余的实施例也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患儿进行饮食干预, 其结果如下表: 0140 表5 实施例2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41 0142 P0.05 0143 实施例3 0144 蔗糖: 12.26 水苏糖28.16 0145 棉籽糖12.19 果糖8.33 0146 葡萄糖6.33 松醇0.41 0147 毛蕊花糖0.08。 0148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5。 0149 表6 实施例3的患儿饮食。
29、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50 0151 P0.05 0152 实施例4 0153 蔗糖10 水苏糖20 0154 棉籽糖10 果糖5 0155 葡萄糖5 松醇0.1 0156 毛蕊花糖0.05 纤维二糖0.045 0157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4799147 B 10 0158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78。 0159 表7 实施例4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60 0161 P0.05 0162 实施例5 0163 蔗糖20 水苏糖30 0164 棉籽糖20 果糖10 0165 葡萄糖10 。
30、松醇0.5 0166 毛蕊花糖0.15 纤维二糖0.045 0167 蜜二糖0.04 半乳三糖0.04。 0168 经检测, 复合低聚糖组方的甜度是0.86。 0169 表8 实施例2的患儿饮食干预前后自觉症状比较(n=60) 0170 0171 P0.05 0172 以上的数据表明, 同样包含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成分的普通大豆低聚糖以及上述各 对比例的复合低聚糖, 水苏糖和棉子糖的比例改变, 或者是仅仅是水苏糖其它糖类的组合, 或仅仅是棉子糖与其它糖类的组合, 对胃肠道的刺激, 对于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的增殖均会 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各原料的比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时, 各种糖类协同作用, 对胃肠道蠕 动的促进作用最大, 能起到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4799147 B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2 CN 104799147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