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6906743
  • 上传时间:2019-09-13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94.6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278864.0

    申请日:

    20130521

    公开号:

    CN203252919U

    公开日:

    201310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J1/20,A61M5/14

    主分类号:

    A61J1/20,A61M5/14

    申请人:

    重庆莱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宇,李科,袁媛

    地址: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月季路8号

    优先权:

    CN201320278864U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穆祥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包括底座、肝素帽、混药杯体和加药针,底座上设有混药通道;肝素帽的连接套与混药通道密封连接,混药杯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加药通道,在混药杯体的底部设置外套,外套旋合在肝素帽的外壳上,加药通道顶在肝素帽的密封塞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混药杯体、肝素帽和硬双接口三者结合,既可作为混药使用,将西林瓶卡入混药杯体内,通过混药杯和肝素帽实现与输液软袋内溶液混合;还能实现多种混药器械间的互换搭配,如可用作药物注射,只需将混药杯体从肝素帽上旋下,比如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将注射器的针座插入肝素帽内,使注射器内的应急药与混合药液混合,药液进入患者体内,起到应急作用。

    权利要求书

    1.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混药通道(2)和输液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肝素帽(3)、混药杯体(4)和设置在混药杯体(4)内的加药针(5),所述肝素帽(3)的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密封连接,所述混药杯体(4)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加药通道(6),所述混药杯体(4)的底部并位于加药通道(6)外设置外套(7),外套(7)内设置内螺纹并旋合在肝素帽(3)的外壳(32)上,所述加药通道(6)顶在肝素帽(3)的密封塞(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杯体(4)内设置混药卡体,所述混药卡体包括底板(8)、卡体环(9)、支撑板(10)和卡体(11),在底板(8)上且靠近边缘均布设有多个支撑板(10),卡体环(9)通过多个支撑板(10)设置在底板(8)的正上方,在相邻两个支撑板(10)之间设置一卡体(11),卡体(11)的一端固定于卡体环(9)上,另一端伸向混药卡体内的下方;所述加药针(5)垂直设置在底板(8)的中部,加药针(5)的底部伸出底板(8)并与加药通道(6)密封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11)与混药杯体(4)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杯体(4)的顶端口设置密封盖(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通过焊接的方式、螺纹配合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焊接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常给病人输液或者通过静脉滴注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药物常存储在输液软袋内,而输液软袋内的药液注入或输出常常通过一种接口实现。

    现有技术中,该接口主要包括混药杯、硬双接口和加药针。硬双接口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一混药通道和一输液通道,混药通道延伸出底座形成混药接口;输液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输液接口。混药杯设置在硬双接口的混药接口上,混药杯为圆柱状中空结构,在混药杯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防滑扣。

    混药杯与硬双接口组合只能实现西林瓶与焊合在硬双接口上的输液软袋连接,进而实现混药,搭配形式单一,无法实现多种混药器械间的转换或替代。肝素帽具有相对比较多样化的对接形式,适用范围广,还具有非常好的自密封效果,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硬双接口均没有与肝素帽连接的统一的结构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大肝素帽的适用范围,可实现多形式混药的带混药杯的输液用的硬双接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包括底座、肝素帽、混药杯体和设置在混药杯体内的加药针,所述底座上设有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所述肝素帽的连接套与混药通道密封连接,所述混药杯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加药通道,在所述混药杯体的底部并位于加药通道外设置外套,外套内设置内螺纹并旋合在肝素帽的外壳上,所述加药通道顶在肝素帽的密封塞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药杯体内设置混药卡体,所述混药卡体包括底板、卡体环、支撑板和卡体,在底板上且靠近边缘均布设有多个支撑板,卡体环通过多个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正上方,在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一卡体,卡体的一端固定于卡体环上,另一端伸向混药卡体内的下方;所述加药针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中部,加药针的底部伸出底板并与加药通道密封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体与混药杯体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药杯体的顶端口设置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连接套与混药通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连接套与混药通道通过焊接的方式、螺纹配合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加药针的底部与加药通道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焊接的方式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肝素帽连接在混药通道上,混药杯体连接在肝素帽上,实现了一种带肝素帽和混药杯体的硬双接口的统一结构形式。该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既可作为混药使用,只需将西林瓶卡入混药杯体内,通过混药杯和肝素帽实现西林瓶内的药物和输液软袋内溶液混合;还可以实现多种混药器械间的相互转换或替代,为混药方式提供了多重选择,如可作为注射药物使用,只需将混药杯体从肝素帽上旋下,比如在输液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将注射器的针座插入肝素帽内,注射器的针座压缩密封塞,使混药通道内与注射器内相通,推动注射器上的活塞筒,注射器内的应急药液进入混药通道内,并与混合药液混合,随药液及时进入患者体内,起到应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药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上的密封塞被压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底座; 2—混药通道; 3—肝素帽; 31—连接套;32—外壳;33—密封塞; 4—混药杯体; 5—加药针; 6—加药通道; 7—外套; 8—底板; 9—卡体环; 10—支撑板; 11—卡体; 12—密封盖; 13—输液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包括底座1、肝素帽3、混药杯体4和设置在混药杯体4内的加药针5。底座1上设有混药通道2和输液通道,输液通道延伸出底座1形成输液接口13。肝素帽3包括连接套31、外壳32和密封塞33,外壳32套接在连接套31的一端上,连接套31的另一端与混药通道2密封连接,密封塞33设置在外壳32内。肝素帽3为现有产品,在此不再对肝素帽3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作过多的说明。混药杯体4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加药通道6,在混药杯体4的底部并位于加药通道6外设置外套7,外套7内设置内螺纹并旋合在肝素帽3的外壳32上,加药通道6顶在肝素帽3的密封塞33上。

    混药杯体4内设置混药卡体,混药卡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混药卡体包括底板8、卡体环9、支撑板10和卡体11。在底板8上且靠近边缘均布设有多个支撑板10(本实施例中,在底板8上对称设置六个支撑板10),卡体环9通过多个支撑板10设置在底板8的正上方,在相邻两个支撑板10之间设置一卡体11,卡体11的一端固定于卡体环9上,另一端伸向混药卡体内的下方,卡体11与混药杯体4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0°~50°,使该卡体11的自由端的弹性调节范围增大,增大对西林瓶的适应性。加药针5垂直设置在底板8的中部,加药针5的底部伸出底板8并与加药通道6密封对接。

    混药杯体4的顶端口设置密封盖12,通过该密封盖12使混药杯体4和加药通道6处于密封状态,避免被空气污染,既有利于保持混药杯体4和加药通道6内的清洁度,又有利于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混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一体成型,既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也使制作工艺简单。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的结合方式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还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甚至可采用卡接的方式,均能实现连接套31与混药通道2密封连接。

    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以实现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密封对接;也可将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还可将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同样可实现加药针5的底部与加药通道6密封对接。

    将肝素帽3连接在混药通道2上,混药杯体4连接在肝素帽3上,实现了一种带肝素帽3和混药杯体4的硬双接口的统一结构形式。该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既可作为混药使用,只需将西林瓶卡入混药杯卡体内,向下旋转混药杯体4,随着在肝素帽3的外套32上向下旋转的过程中,加药通道6的底部逐渐挤压肝素帽3内的密封塞33并最终使加药通道6内与肝素帽3内的通道相通,如图3所示,通过混药杯和肝素帽3实现西林瓶内的药物和输液软袋内溶液混合;还可以实现多种混药器械间的相互转换或替代,为混药方式提供了多重选择,如可用作药物注射,只需将混药杯体4从肝素帽3上旋下,比如在输液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将注射器的针座插入肝素帽3的外壳32内,注射器的针座压缩密封塞33,使混药通道内与注射器内相通,推动注射器上的活塞筒,注射器内的应急药液进入混药通道内,并与混合药液混合,随药液及时进入患者体内,起到应急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带混药杯 接口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混药杯的硬双接口.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9067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