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74043.8 (22)申请日 2017.03.21 (73)专利权人 焦作市奥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产业集 聚区华芳路南侧 (72)发明人 付和平 刘涛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1130 代理人 王国旭 (51)Int.Cl. A23L 23/10(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57)摘要 本新型涉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包括承 载基座、 承载柱及。
2、提取腔, 承载柱末端与承载基 座上端面垂直分布, 且承载柱至少两根并以承载 基座中线对称分布, 承载柱上至少一条连接滑 轨, 提取腔位于承载基座正上方, 并通过滑块与 承载柱上的连接滑轨滑动连接, 提取腔包括防护 壳、 高压内胆、 酶解内胆及升降驱动装置, 其中高 压内胆包括承载槽、 密封盖、 上料泵、 控制电磁 阀、 上料管及加热源, 酶解内胆包括承载腔、 制冷 装置、 喷淋泵、 控制电磁阀。 本新型结构简单, 使 用灵活方便, 集成化程度高, 可在提高骨骼营养 成份提取作业效率和操作调整灵活性的同时, 另 有助于降低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的生产成本 和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
3、附图1页 CN 206603189 U 2017.11.03 CN 206603189 U 1.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包括承载基座、 承 载柱及提取腔, 所述的承载柱末端与承载基座上端面垂直分布, 且所述的承载柱至少两根 并以承载基座中线对称分布, 所述的承载柱上至少一条连接滑轨, 所述连接滑轨与承载柱 轴线平行分布, 所述的提取腔位于承载基座正上方, 并与承载基座同轴分布, 所述的提取腔 侧表面通过滑块与承载柱上的连接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的提取腔包括防护壳、 高压内胆、 酶 解内胆及升降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防护壳为密闭腔体结构, 为侧表面均布若干透孔。
4、和至 少一个检修口, 所述的防护壳顶部另设至少一个减压口, 底部设至少一个排污口, 所述的高 压内胆、 酶解内胆及升降驱动装置均嵌于防护壳内, 其中所述的高压内胆、 酶解内胆通过导 向滑轨与防护壳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 且所述的酶解内胆位于高压内胆正上方, 并分别与 防护壳同轴分布, 所述的导向滑轨至少两条, 并环绕防护壳轴线均布, 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 通过定位架安装在高压内胆、 酶解内胆之间位置, 并与高压内胆相互连接, 所述的高压内胆 包括承载槽、 密封盖、 上料泵、 控制电磁阀、 上料管及加热源, 所述的承载槽为横截面呈 “凵” 字型槽状结构, 所述的密封盖嵌于承载槽内, 并与承载槽侧壁间。
5、滑动连接, 所述的密封盖与 承载槽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且密封盖上端面与升降驱动连接, 所述的承载槽侧表面设至少 一个加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 所述的加料口通过导流管与防护壳上的透孔相互连接, 所 述的出料口通过上料泵分别与上料管末端及防护壳的排污口连通, 所述的控制电磁阀至少 一个, 并分别与加料口和出料口相互连接, 所述的加热源若干, 嵌于承载槽侧表面内并环绕 承载槽轴线均布, 所述的上料管顶端与酶解内胆相互连通, 所述的酶解内胆包括承载腔、 制 冷装置、 喷淋泵、 控制电磁阀, 所述的承载腔为密闭腔体结构, 其侧表面上设至少两个注浆 口、 至少一个排浆口和一个泄压口, 其中所述的注浆口中的。
6、至少一个和各排浆口均通过导 流管与防护壳的透孔相互连通, 所述的注浆口中至少一个与上料管相互连通, 所述的泄压 口与防护壳上的减压口间通过导流管相互连通, 所述的喷淋泵安装在承载腔外表面并分别 与导流管和与导流管连通的排浆口相互连通, 所述的控制电磁阀分别与各注浆口、 排浆口 相互连接, 所述的制冷装置至少一个并安装在承载腔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提取腔通过转 台机构与滑块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密封盖与承载 槽侧表面的接触面间设至少一条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骨汤粉提。
7、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承载腔外表面 均布散热翅板。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03189 U 2 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制备生产以动物骨骼为原料的骨汤粉类食品调味料时, 所使用的设备均采 用的传统设备机构, 因此导致当前在进行骨汤粉过程, 首先需要通过高压蒸煮设备对骨骼 进行处理, 然后对高压蒸煮设备制备得到的溶液进行常温条件下酶解, 最后对酶解后的溶 液通过喷淋设备进行固化, 从而得到成品的骨汤粉, 虽然通过传统的设备可以满足实际生 产的需要, 。
8、但不难看出, 当前在进行生产时, 需要使用到的设备种类较多, 因此导致了当前 骨汤粉生产时设备投入成本较高, 且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于此同时, 由于当前 在生产环节中设备众多, 因此造成物料需要在不同设备间进行多次传输, 从而一方面造成 了大量的能量、 原料流失和增加物料被污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骨汤粉生产效率低 下, 而针对这一问题, 当前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0003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 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骨汤粉提取设备, 以满足实际使用 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该新型 结构简单, 使用灵活。
9、方便, 集成化程度高在提高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效率和操作调整灵 活性的同时, 另有助于降低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包括承载基座、 承载柱及提取腔, 承载柱末端与承载基 座上端面垂直分布, 且承载柱至少两根并以承载基座中线对称分布, 承载柱上至少一条连 接滑轨, 连接滑轨与承载柱轴线平行分布, 提取腔位于承载基座正上方, 并与承载基座同轴 分布, 提取腔侧表面通过滑块与承载柱上的连接滑轨滑动连接, 提取腔包括防护壳、 高压内 胆、 酶解内胆及升降驱动装置, 其中防护壳为密。
10、闭腔体结构, 为侧表面均布若干透孔和至少 一个检修口, 防护壳顶部另设至少一个减压口, 底部设至少一个排污口, 高压内胆、 酶解内 胆及升降驱动装置均嵌于防护壳内, 其中高压内胆、 酶解内胆通过导向滑轨与防护壳侧壁 内表面滑动连接, 且酶解内胆位于高压内胆正上方, 并分别与防护壳同轴分布, 导向滑轨至 少两条, 并环绕防护壳轴线均布, 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定位架安装在高压内胆、 酶解内胆之间 位置, 并与高压内胆相互连接, 高压内胆包括承载槽、 密封盖、 上料泵、 控制电磁阀、 上料管 及加热源, 承载槽为横截面呈 “凵” 字型槽状结构, 密封盖嵌于承载槽内, 并与承载槽侧壁间 滑动连接, 密封盖。
11、与承载槽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且密封盖上端面与升降驱动连接, 承载槽侧 表面设至少一个加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 加料口通过导流管与防护壳上的透孔相互连 接, 出料口通过上料泵分别与上料管末端及防护壳的排污口连通, 控制电磁阀至少一个, 并 分别与加料口和出料口相互连接, 加热源若干, 嵌于承载槽侧表面内并环绕承载槽轴线均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603189 U 3 布, 上料管顶端与酶解内胆相互连通, 酶解内胆包括承载腔、 制冷装置、 喷淋泵、 控制电磁 阀, 承载腔为密闭腔体结构, 其侧表面上设至少两个注浆口、 至少一个排浆口和一个泄压 口, 其中注浆口中的至少一个和各排浆口。
12、均通过导流管与防护壳的透孔相互连通, 注浆口 中至少一个与上料管相互连通, 泄压口与防护壳上的减压口间通过导流管相互连通, 喷淋 泵安装在承载腔外表面并分别与导流管和与导流管连通的排浆口相互连通, 控制电磁阀分 别与各注浆口、 排浆口相互连接, 制冷装置至少一个并安装在承载腔外表面上。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的提取腔通过转台机构与滑块铰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的密封盖与承载槽侧表面的接触面间设至少一条密封圈。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的承载腔外表面均布散热翅板。 0010 本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灵活方便, 集成化程度高, 一方面有效少了骨汤粉生产环节 中对骨骼中营养成份提取额作业。
13、的设备投入和操作步骤, 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设备调节灵 活性和便捷性, 从而在提高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效率和操作调整灵活性的同时, 另有助 于降低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2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4 如图1所述的一种高效骨汤粉提取设备, 包括承载基座1、 承载柱2及提取腔3, 承载 柱2末端与承载基座1上端面垂直分布, 且承载柱2至少两根并以承载。
14、基座1中线对称分布, 承载柱2上至少一条连接滑轨4, 连接滑轨4与承载柱2轴线平行分布, 提取腔3位于承载基座 1正上方, 并与承载基座1同轴分布, 提取腔3侧表面通过滑块5与承载柱2上的连接滑轨4滑 动连接。 0015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提取腔3包括防护壳31、 高压内胆32、 酶解内胆33及升降驱动 装置34, 其中防护壳31为密闭腔体结构, 为侧表面均布若干透孔6和至少一个检修口7, 防护 壳31顶部另设至少减压口8, 底部设至少一个排污口9, 高压内胆32、 酶解内胆33及升降驱动 装置34均嵌于防护壳31内, 其中高压内胆32、 酶解内胆33通过导向滑轨10与防护壳31侧壁 内表面。
15、滑动连接, 且酶解内胆33位于高压内胆32正上方, 并分别与防护壳31同轴分布, 导向 滑轨10至少两条, 并环绕防护壳31轴线均布, 升降驱动装置34通过定位架11安装在高压内 胆32、 酶解内胆33之间位置, 并与高压内胆32相互连接。 0016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高压内胆32包括承载槽321、 密封盖322、 上料泵323、 控制电磁 阀324、 上料管325及加热源326, 承载槽321为横截面呈 “凵” 字型槽状结构, 密封盖322嵌于 承载槽321内, 并与承载槽321侧壁间滑动连接, 密封盖322与承载槽321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且密封盖233上端面与升降驱动34连接, 承载槽。
16、321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加料口12和至少一个 出料口13, 加料口12通过导流管14与防护壳31上的透孔6相互连接, 出料口13通过上料泵 323分别与上料管325末端及防护壳31的排污口9连通, 控制电磁阀324至少一个, 并分别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603189 U 4 加料口12和出料口13相互连接, 加热源326若干, 嵌于承载槽321侧表面内并环绕承载槽321 轴线均布, 上料管325顶端与酶解内胆33相互连通。 0017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酶解内胆33包括承载腔331、 制冷装置332、 喷淋泵333、 控制电 磁阀324, 承载腔331为密闭腔体结构, 其侧。
17、表面上设至少两个注浆口15、 至少一个排浆口16 和一个泄压口17, 其中注浆口15中的至少一个和各排浆口16均通过导流管14与防护壳31的 透孔6相互连通, 注浆口15中至少一个与上料管325相互连通, 泄压口17与防护壳31上的减 压口8间通过导流管14相互连通, 喷淋泵333安装在承载腔331外表面并分别与导流管14和 与导流管14连通的排浆口16相互连通, 控制电磁阀324分别与各注浆口15、 排浆口16相互连 接, 制冷装置332至少一个并安装在承载腔331外表面上。 0018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提取腔3通过转台机构18与滑块5铰接。 0019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密封盖322与承。
18、载槽321侧表面的接触面间设至少一条密封圈 19。 0020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承载腔331外表面均布散热翅板20。 0021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 首先根据使用需要, 调节提取腔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并定位, 然后将原料添加到提取腔的高压内胆中, 并通过高压内胆对原料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 高压内胆处于密闭状态, 使得高压内胆中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逐步升高并保持在恒定的 高温高压环境下对原料进行蒸煮处理, 然后将经过蒸煮后获得溶液类原料直接通过高压内 胆的上料泵和上料管输送至酶解内胆中, 在溶液进入酶解内胆内后, 首先进行降温降压, 然 后带将至常温常压后在向溶液中田间蛋白酶进行酶解即可, 。
19、在完成酶解后, 将溶液通过喷 淋泵输送至喷淋过滤设备即可。 0022 在高压内胆对原料进行加热和升压的过程中, 为了快速达到提高压力和灵活对压 力进行调整的目的, 可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对高压内胆的密封盖的位置进行调节, 实现对承 载槽内部空间进行压缩和扩张调整, 从而达到提高和降低承载槽内工作压力的目的。 0023 在酶解内胆对溶液进行酶解作业时, 高压内胆可同时对原有的原料残渣进行清 理, 同时补充新鲜原料再次进行蒸煮作业, 在待酶解内胆完成酶解并将溶液全部排出后再 次将蒸煮好的溶液输送至酶解内胆中进行酶解作业。 0024 本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灵活方便, 集成化程度高, 一方面有效少了骨汤粉。
20、生产环节 中对骨骼中营养成份提取额作业的设备投入和操作步骤, 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设备调节灵 活性和便捷性, 从而在提高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效率和操作调整灵活性的同时, 另有助 于降低骨骼营养成份提取作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002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60318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60318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