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鼻腔清洗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型鼻腔清洗嘴.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8330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9.11 CN 203183304 U *CN203183304U* (21)申请号 201320128337.1 (22)申请日 2013.03.20 A61H 35/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杭州奇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永华街衣 锦路 19 号 6 楼 (72)发明人 吴晓兵 (54) 实用新型名称 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清洗液输入装置的连接部, 所 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清洗部, 所述连接部为。
2、下端 开口的中空壳体, 所述清洗部为与连接部相连通 的中空壳体, 清洗部包括喷管和设于喷管上、 贯通 喷管管壁的喷口, 所述清洗部的顶部设有可伸入 鼻腔的托块, 所述喷口设于托块下方的喷管上。 以 喷口上侧的托块为定位基准, 使得喷口准确地清 洗鼻腔, 而不会喷入到鼻窦腔和额窦腔等其他腔 体, 更为安全有效, 清洗效果更佳。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83304 U CN 203183304 U *CN2031833。
3、04U* 1/1 页 2 1. 一种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清洗液输入装置的连接部 (1) , 所述连 接部的一侧设有清洗部 (2) , 所述连接部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 所述清洗部为与连接部相 连通的中空壳体, 清洗部包括喷管 (3) 和设于喷管上、 贯通喷管管壁的喷口 (4) ,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清洗部的顶部设有可伸入鼻腔的托块 (5) , 所述喷口设于托块下方的喷管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托块为顶端设有圆弧 面的柱体, 所述喷管为圆柱形, 所述托块的直径大于喷管的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
4、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口为在喷管的 圆柱面上自上而下分布, 喷管上侧设有至少一排通道方向由喷管内向喷管外斜向上设置的 喷口, 喷管中部设有至少一排垂直喷管轴线设置的喷口, 喷管下侧设有至少一排通道方向 由喷管内向喷管外斜向下设置的喷口。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管上侧和下侧的喷 口的倾斜角度为 30 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口的轴线与喷 管的轴线垂直相交, 自上而下设于喷管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口在喷管上自上而 下成排设。
5、置, 每排喷口包括两个同轴的喷口。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口设有至少两排, 相 邻两排喷口的轴线相垂直, 相邻两排喷口间的距离大于喷口直径的 2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83304 U 2 1/3 页 3 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背景技术 0002 鼻腔等呼吸道疾病, 在各类疾病中最为常见, 通常普通的感冒都会引起鼻腔都相 关呼吸道的炎症。故而现今对鼻腔疾病的医疗和护理所做的工作也比较到位, 对鼻腔疾病 的护理也都有匹配的医疗器具。 0003 鼻腔清洗嘴在鼻炎疾。
6、病患者护理中被常常用于清洗鼻腔, 以保持鼻腔内清洁以及 湿润, 维持受损鼻粘膜的加湿吸入到人体呼吸系统的空气的作用。现有在使用的鼻腔清洗 嘴, 一般为下部连接外部清洗液输入装置, 上侧设有喷口, 喷口或朝向鼻腔黏膜, 或设于顶 部, 这种结构不便于对清洗位置定位, 易于导致清洗液喷入到与鼻腔连通的额窦腔和鼻窦 腔, 造成人体不适或催生新的疾病。 部分设有定位结构的鼻腔清洗嘴, 选择在喷孔的下侧设 置起支撑作用的挡板, 卡在鼻孔口边缘, 但这种结构由于因人而异的鼻腔深度, 同样起不到 定位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清洗效果和可以定位清 洗位置的改。
7、进型鼻腔清洗嘴。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包 括用于连接外部清洗液输入装置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清洗部, 所述连接部为 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 所述清洗部为与连接部相连通的中空壳体, 清洗部包括喷管和设于 喷管上、 贯通喷管管壁的喷口, 所述清洗部的顶部设有可伸入鼻腔的托块, 所述喷口设于托 块下方的喷管上。 以喷口上侧的托块为定位基准, 使得喷口准确地清洗鼻腔, 而不会喷入到 鼻窦腔和额窦腔等其他腔体, 更为安全有效, 清洗效果更佳。 0006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托块为顶端设有圆弧面的柱体, 所述喷管为圆柱形, 所述托。
8、块 的直径大于喷管的直径。 0007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喷口为在喷管的圆柱面上自上而下分布, 喷管上侧设有至少 一排通道方向由喷管内向喷管外斜向上设置的喷口, 喷管中部设有至少一排垂直喷管轴线 设置的喷口, 喷管下侧设有至少一排通道方向由喷管内向喷管外斜向下设置的喷口。 0008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喷管上侧和下侧的喷口的倾斜角度为 30 度。 0009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喷口的轴线与喷管的轴线垂直相交, 自上而下设于喷管上。 0010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喷口在喷管上自上而下成排设置, 每排喷口包括两个同轴的 喷口。 0011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喷口设有至少两排, 相邻两排喷口的轴线相。
9、垂直, 相邻两排喷 口间的距离大于喷口直径的 2 倍。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其有益效果在于 : 设置顶端为圆弧面的柱形托板, 托 说 明 书 CN 203183304 U 3 2/3 页 4 板下侧设置圆柱形的喷管, 喷管的直径采用小于托块直径的设计方案, 有效防止了清洗液 进入到和鼻腔连通的其他腔体。 以喷口上侧的托块为定位基准, 使得喷口准确地清洗鼻腔, 而不会喷入到鼻窦腔和额窦腔等其他腔体, 更为安全有效, 清洗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 001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是图 1 。
10、沿 A-A 的剖视图 ; 0016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4 是图 3 沿 B-B 的剖视图 ; 0018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6 是图 5 沿 C-C 的剖视图 ; 0020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8 是图 7 沿 D-D 的剖视图 ; 0022 图 9 是图 7 中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一 : 0024 如图 1、 图 2 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改进型鼻腔清洗嘴, 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清洗液输入装置的连接部 1, 所述连接部的。
11、一侧设有清洗部 2, 所述连接 部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 所述清洗部为与连接部相连通的中空壳体, 清洗部包括喷管 3 和设于喷管上、 贯通喷管管壁的喷口 4, 所述清洗部的顶部设有可伸入鼻腔的托块 5, 所述 喷口设于托块下方的喷管上。 所述托块为顶端设有圆弧面的柱体, 所述喷管为圆柱形, 所述 托块的直径大于喷管的直径。 使用时, 将托块抵靠在鼻腔内的鼻夹上, 然后将清洗液输入到 喷管并从喷口喷出到鼻腔内。 以喷口上侧的托块为定位基准, 使得喷口准确地清洗鼻腔, 而 不会喷入到鼻窦腔和额窦腔等其他腔体, 更为安全有效, 清洗效果更佳。 0025 本实施例中, 所述喷口的轴线与喷管的轴线垂直相。
12、交, 自上而下设于喷管上, 且所 述喷口在喷管上自上而下成排设置, 每排喷口包括两个同轴的喷口。 0026 本实施例中, 所述喷口设有两排, 两排喷口的轴线相垂直, 两排喷口间的距离大于 喷口直径的 2 倍。 0027 实施例二 : 0028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所 述喷口设有四排, 相邻两排喷口的轴线相垂直, 且相邻两排喷口间的距离大于喷口直径的 2 倍。 0029 实施例三 : 0030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所 述喷口设有六排, 相邻两排喷口的轴线相垂直, 且相邻两排喷口。
13、间的距离大于喷口直径的 2 倍。 0031 实施例四 : 说 明 书 CN 203183304 U 4 3/3 页 5 0032 如图7、 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喷口为在喷管的圆柱面上自上而下分布, 喷管上侧设有一排通道方向由喷管内向喷管 外斜向上设置的喷口, 喷管中部设有一排垂直喷管轴线设置的喷口, 喷管下侧设有一排通 道方向由喷管内向喷管外斜向下设置的喷口。 0033 本实施例中, 所述喷管上侧和下侧的喷口的倾斜角度为 30 度。 0034 上述实施例中, 实施例一、 二和三中, 所述喷口还可以设置为八排、 十排、 十二排等 偶数个的喷口。
14、排数 ; 实施例四中, 所述设于喷管上的三个方向的喷口, 每个方向上也可以是 两排或两排以上。 0035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 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 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183304 U 5 1/5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83304 U 6 2/5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83304 U 7 3/5 页 8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83304 U 8 4/5 页 9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83304 U 9 5/5 页 10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83304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