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三菱柱结构隐形斗篷的观赏鱼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空气三菱柱结构隐形斗篷的观赏鱼缸.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64195.1 (22)申请日 2017.08.24 (73)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72)发明人 姬金祖 杜飞 马云鹏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空气三菱柱结构隐形斗篷的观赏 鱼缸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 隐身斗篷及包含该隐身斗篷的观赏鱼缸, 隐身斗 篷设置于观赏鱼缸内, 其。
2、由六个三菱柱拼合而 成, 包括两个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菱柱 以及四个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菱柱; 其 中, 四个直角三菱柱被两个等腰三菱柱均匀间隔 开, 并沿两个等腰三菱柱对称分布, 等腰三菱柱 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直角三菱柱横截 面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相同, 且直角三角形 的锐角不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邻; 六个三菱柱 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均指向隐身斗篷中轴线, 其拼合后形成可供鱼群游入的中央区域。 本实用 新型可使光线经多次折射, 出射光线与原光线入 射方向重合, 而使光线不经过隐身斗篷的中央区 域。 当鱼群游到中央区域时, 呈隐身状态, 而鱼群 游到中央区域之外时, 又呈。
3、现可见状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7444003 U 2018.06.05 CN 207444003 U 1.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隐身斗篷由六个三菱柱拼合而 成, 其包括两个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菱柱以及四个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 菱柱; 其中, 所述四个直角三菱柱被所述两个等腰三菱柱均匀间隔开, 并沿两个所述等腰三 菱柱对称分布, 所述等腰三菱柱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所述直角三菱柱横截面的直 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相同, 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所述锐角不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所述底角 相邻; 六个所述三菱柱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均指向隐。
4、身斗篷中轴线, 六个所述三菱柱拼 合后形成可供鱼群游入的中央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菱 柱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朝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直角, 与等腰三角形相邻的锐角 是41.8度, 另一个锐角是48.2度; 所述等腰三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朝向隐身斗篷中 心方向的角是顶角, 角度是83.6度, 两个底角分别是48.2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菱柱由 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4.一种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3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菱柱 结构的隐身。
5、斗篷, 所述隐身斗篷设置于所述鱼缸内, 并且所述隐身斗篷的高度小于所述鱼 缸的高, 并且鱼缸内水位高于所述隐身斗篷的高度, 使用时所述隐身斗篷能够没入所述观 赏鱼缸内的水中, 鱼群能够游到所述隐身斗篷的中央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观赏鱼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缸呈长方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444003 U 2 一种基于空气三菱柱结构隐形斗篷的观赏鱼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赏鱼缸,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隐身斗篷以及包含 该隐身斗篷的观赏鱼缸, 其可使观赏者在某些角度观赏时实现鱼群时隐时现的隐身效果。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
6、号为CN201110163881.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观赏鱼缸, 其包括 由前侧、 后侧、 左侧、 右侧和底面五块玻璃板构成的矩形缸体; 左、 右侧玻璃板分别设置在 前、 后侧玻璃板之间, 在前、 后侧玻璃板上对应于左、 右侧玻璃板位置处沿垂直方向间隔开 设有多个穿孔; 前、 后侧玻璃板通过分别贯穿所述多个穿孔的拉杆和设置在所述拉杆两端 的螺帽连接为一体; 底面玻璃板的四边沿分别延伸出前侧、 后侧、 左侧、 右侧玻璃板之外; 沿 底面玻璃板的前、 后边沿和前、 后侧玻璃板左右内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加强板条。 其解决了现 有鱼缸在组装粘接时对玻璃接触面平整度要求高的不足, 同时也避免了组。
7、装时玻璃接触面 相互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然而, 在现今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审美观念趋于多样化的 时代, 人们对观赏的视觉效果有了较高的要求。 如能在观赏过程中实现鱼的时隐时现效果, 则可以大大提升观赏情趣。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上述需求而提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人们审美需求设计的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及包含 其的观赏鱼缸, 其能够使观赏者在某些角度观赏时实现鱼群时隐时现的隐身效果。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一种基于三菱 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其特征在。
8、于: 所述隐身斗篷由六个三菱柱拼合而成, 其包括两个横截面 呈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菱柱以及四个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菱柱; 其中, 所述四个 直角三菱柱被所述两个等腰三菱柱均匀间隔开, 并沿两个所述等腰三菱柱对称分布, 所述 等腰三菱柱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所述直角三菱柱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 角相同, 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所述锐角不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所述底角相邻; 六个所述三 菱柱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均指向隐身斗篷中轴线, 六个所述三菱柱拼合后形成可供鱼群 游入的中央区域。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直角三菱柱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朝 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
9、直角, 与等腰三角形相邻的锐角是41.8度, 另一个锐角是48.2 度; 所述等腰三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朝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顶角, 角度是 83.6度, 两个底角分别是48.2度。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三菱柱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观赏鱼缸, 其包含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 述的基于三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 所述隐身斗篷放置于所述鱼缸内, 并且所述隐身斗篷的 高度小于所述鱼缸的高度, 并且鱼缸内水位高于所述隐身斗篷的高度, 使用时所述隐身斗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444003 U 3 篷能够没入所述。
10、观赏鱼缸内的水中, 鱼群能够游到所述隐身斗篷的中央区域。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鱼缸呈长方体。 001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本实用新型的鱼缸的缸体为长方体, 缸体内放置一个由六块三菱柱组成的隐身斗 篷, 鱼群经过隐身斗篷的中间区域时, 由于光线在多个空气-水界面的多次折射作用, 在正 前方观察时, 鱼群在一定区域内是看不见的, 而鱼缸背后的背景图案清晰可见。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 介绍,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11、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观赏鱼缸总体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观赏鱼缸缸体内的隐身斗篷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隐身斗篷俯视平面图及光线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观赏鱼缸由缸体1和设置于缸体 1内的隐身斗篷2组成。 隐身斗篷2由六个有机玻璃制成的三棱柱拼接组成。 由图1可知, 隐身斗篷2的高度要小于缸 体1的高度, 在使用时缸体1内的水位超过隐身斗篷2的高度。 0017 如图2所示, 隐身斗篷2包括两个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菱柱以及四个横截 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菱柱。 其中, 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
12、三菱柱3、 5为一组, 横截面呈 直角三角形的三菱柱7、 8为另一组, 被两个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三菱柱 4、 6均匀间隔开, 并沿两个所述等腰三菱柱呈轴对称分布; 六个所述三菱柱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均指向隐 身斗篷中轴线, 六个所述三菱柱拼合后形成可供鱼群游入的中央区域。 0018 如图2-3所示,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三菱柱3、 5、 7、 8的横截面为直角 三角形, 朝向隐身斗篷2中心方向的角是直角, 与等腰三角形相邻的锐角是41.8度, 另一个 锐角是48.2 度。 三菱柱4、 6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朝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顶角, 角 度是83.6度, 两个底角是48。
13、.2度。 0019 由此可见, 正是由于这样的三菱柱排列方式和三菱柱角度设置方式, 才使得光线 在经过多次折射后可以绕过隐身斗篷2的中央区域并使得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处于同一条 直线之上。 0020 如图3所示, 本图示出了光线的路径, 光线经过 “水-空气” 界面12时, 由于空气的折 射率小于水, 因此光线向外偏折。 光线再经过 “水-空气” 界面11时, 又向内偏折, 光线方向与 鱼缸壁垂直。 光线再经过 “空气-水” 界面10时, 继续向内偏折。 光线再经过 “空气-水” 界面9 时, 向外偏折, 又恰好与缸体壁垂直。 经过多次折射, 可使得光线向外偏折的角度和向内偏 折的角度相同, 恰。
14、好又沿原方向行进。 0021 由于对称性和光的可逆性可知, 最终光线从另一侧的空气- 水界面出射时, 与原 入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从另一侧看过去, 缸体1背后的背景图案则清晰可见, 恰好能 看到全部的背景。 在正前方观察时, 当鱼群游到隐身斗篷2的中央区域时, 由于光线的多次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444003 U 4 折射作用不经过该区域, 因此鱼群呈隐身状态, 而当鱼群游到中央区域之外时, 又呈现可见 状态。 0022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44400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744400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7444003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744400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