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21302.5 (22)申请日 2018.02.08 (73)专利权人 江门市新会建塔五金制品有限公 司 地址 529153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 丰华工业区 专利权人 广州文殊科技有限公司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72)发明人 刘博 周艳军 罗琴芳 陈欣 陈平 王旭东 (51)Int.Cl. A01C 7/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 台, 包括: 机架; 前后并行安装在机架下。
2、方的驱动 轮和行走轮; 安装在机架上的座椅, 安装在机架 前端的排种器, 链轮组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排种 器连接支架的后方; 安装在链轮组轴上的单向棘 轮, 单向棘轮通过链条与排种器连接; 安装在座 椅下方的电池组; 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动机, 电动 机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电动机通过链条与驱动轮 轴连接; 安装在驱动轮轴上的调速链轮, 调速链 轮通过链传动与链轮组中的链轮组轴连接。 本自 走式排种器试验台可以在试验场地驾驶行走, 最 大限度地模拟了播种机的田间作业, 并且试验台 移动速度可调, 能更真实地反映播种机在田间作 业中的移动、 振动和加速度变化等对播种量的影 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
3、页 附图2页 CN 207911319 U 2018.09.28 CN 207911319 U 1.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包括: 机架; 前后并行安装在机架下方的驱动轮轴和行走 轮轴, 驱动轮和行走轮分别安装在驱动轮轴和行走轮轴的两端; 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行走 轮上方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前端的排种器连接支架, 排种器安装在所述 排种器连接支架上, 链轮组通过链轮组轴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排种器连接支架的后方; 安 装在链轮组轴上的单向棘轮, 所述单向棘轮通过链条与排种器连接; 安装在座椅下方的电 池组; 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所述电动机通过链。
4、条与驱动 轮轴连接; 安装在驱动轮轴上的调速链轮, 所述调速链轮通过链传动与链轮组中的链轮组 轴连接; 安装在机架上的控制面板支架, 控制面板安装在所述控制面板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轨和砂带, 两根导 轨按照行走轮之间的间距平行设置, 砂带铺设在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横梁、 第 二横梁、 第三横梁、 第一纵梁、 第二纵梁、 横连接杆和纵连接杆, 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并 行间隔设置, 第一横梁、 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由前往后依次并排焊接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 梁之间, 。
5、纵连接杆焊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 横连接杆焊接在第一纵梁和纵连接杆 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调速链轮与链轮组之间连接 的链条之间安装有调速张紧轮, 所述调速张紧轮与调速链轮与链轮组之间连接的链条啮 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轮组由五个大小不同 的链轮用螺纹连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正对驱 动轮的测速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位于座椅的前方 还安装有踏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
6、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 屏和操控按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轮轴的一侧安装有 制动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11319 U 2 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排种器试验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 台。 背景技术 0002 排种器是决定播种机性能指标的核心部件, 播种机田间作业时的排种量、 株行距 等关键性能指标能否满足农艺要求, 简单直观的方法就是在试验台上通过排种器的播种试 验来测定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现有的排种器试验台机架都是固定的, 排种器由。
7、电机带动 旋转播种, 在排种器下面设置了一条移动的平带, 平带上涂敷了润滑脂或其他黏附物, 便于 黏附排种器排出的种子。 这种试验台把排种器随播种机一边前进一边播种的动作分解成了 排种器旋转排种和平带移动两个动作, 其主要缺陷在于只能观察排种器排种量, 无法观察 种子落地触土后的弹跳移动等行为, 不能反映田间播种作业的真实情况, 对排种器的设计 和改进提供的帮助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本自走式排 种器试验台可以在试验场地驾驶行走, 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播种机的田间作业, 并且试验台 移动速度可调, 能更真实地反映播种机在田间作。
8、业中的移动、 振动和加速度变化等对播种 量的影响。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包括: 机架; 前后并行安装在机架下方的驱动轮轴和行走轮轴, 驱动轮和行走轮分别安装在驱动轮轴和 行走轮轴的两端; 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行走轮上方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在机架 前端的排种器连接支架, 排种器安装在所述排种器连接支架上, 链轮组通过链轮组轴安装 在机架上且位于排种器连接支架的后方; 安装在链轮组轴上的单向棘轮, 所述单向棘轮通 过链条与排种器连接; 安装在座椅下方的电池组; 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与电 池组电性连接, 所述电动机通过链。
9、条与驱动轮轴连接; 安装在驱动轮轴上的调速链轮, 所述 调速链轮通过链传动与链轮组中的链轮组轴连接; 安装在机架上的控制面板支架, 控制面 板安装在所述控制面板支架上。 0005 优选的, 本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还包括导轨和砂带, 两根导轨按照行走轮之间的 间距平行设置, 砂带铺设在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中部。 0006 优选的, 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横梁、 第二横梁、 第三横梁、 第一纵梁、 第二纵梁、 横连 接杆和纵连接杆, 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并行间隔设置, 第一横梁、 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 由前往后依次并排焊接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 纵连接杆焊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之间, 横连接杆焊接在第。
10、一纵梁和纵连接杆之间。 0007 优选的, 调速链轮与链轮组之间连接的链条之间安装有调速张紧轮, 所述调速张 紧轮与调速链轮与链轮组之间连接的链条啮合。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911319 U 3 0008 优选的, 所述链轮组由五个大小不同的链轮用螺纹连接而成。 0009 优选的, 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正对驱动轮的测速装置。 0010 优选的, 所述机架上位于座椅的前方还安装有踏板。 0011 优选的, 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控按钮。 0012 优选的, 所述驱动轮轴的一侧安装有制动装置。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1。
11、)本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可以在试验场地驾驶行走, 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播种机的 田间作业; 0015 2)本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移动速度可调, 能更真实地反映播种机在田间作业中的 移动、 振动和加速度变化等对播种量的影响; 0016 3)本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中的排种器随试验台移动中的取种、 清种和投种等过程 中受到多项与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同的干扰因素, 与田间作业条件接近; 0017 4)通过本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可以便于对种子的下落、 着床和触土弹跳移动等行 为的观察, 为排种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0018 5)通过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对播种量、 株行距、 播种深度等参数易于采集, 对数据 处理极为有。
12、利。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2 图中: 1、 排种器; 2、 排种器连接支架; 3、 机架; 4、 导轨; 5、 驱动轮; 6、 链轮组; 7、 踏 板; 70、 行走轮; 8、 座椅; 9、 控制面板支架; 10、 控制面板; 11、 砂带; 12、 种子; 13、 测速装置; 14、 横连接杆; 140、 链条; 15、 电动机; 150、 链轮轴; 16、 显示屏; 160、 单向棘轮; 17、 操控按钮; 18、 第一纵梁; 19、 电池组; 190、 链传动; 2。
13、0、 第一横梁; 21、 第二纵梁; 210、 调速链轮; 22、 制动 装置; 23、 驱动轮轴; 230、 调速张紧轮; 24、 链轮组轴; 25、 纵连接杆; 26、 第二横梁; 27、 行走轮 轴; 28、 第三横梁; 29、 滑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均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 实施例: 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0025 参照。
14、图1至图3所示, 一种自走式排种器试验台, 包括: 排种器1、 排种器连接支架2、 机架3、 导轨4、 驱动轮5、 链轮组6、 踏板7、 行走轮70、 座椅8、 控制面板支架9、 控制面板10、 砂 带11、 测速装置13、 横连接杆14、 链条140、 电动机15、 链轮轴150、 显示屏16、 单向棘轮160、 操 控按钮17、 第一纵梁18、 电池组19、 链传动190、 第一横梁20、 第二纵梁21、 调速链轮210、 制动 装置22、 驱动轮轴23、 调速张紧轮230、 链轮组轴24、 纵连接杆25、 第二横梁26、 行走轮轴27、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91131。
15、9 U 4 第三横梁28和滑键29, 其中机架3包括第一横梁20、 第二横梁26、 第三横梁28、 第一纵梁18、 第二纵梁21、 横连接杆14和纵连接杆25, 第一纵梁18和第二纵梁25并行间隔设置, 第一横梁 20、 第二横梁26和第三横梁28由前往后依次并排焊接在第一纵梁18和第二纵梁21之间, 纵 连接杆25焊接在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6之间, 横连接杆14焊接在第一纵梁18和纵连接杆 25之间; 踏板7、 座椅8和控制面板支架9焊接在机架3上; 排种器连接支架2用螺纹连接在机 架3上, 其位置可调整, 便于安装不同形式的排种器; 显示屏16和操控按钮17安装在控制面 板10上, 控。
16、制面板10与控制面板支架9之间用螺纹连接; 驱动轮5和行走轮71分别安装在驱 动轮轴23和行走轮轴27的两端, 轮和轴之间有键连接, 轮内侧的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和轴承 座, 轴承座用螺纹连接在机架3上; 电动机15用螺纹连接在机架3上, 其动力来自座椅8下的 电池组19, 电动机15的动力输出由链传动140减速后传递到驱动轮轴23, 驱动试验台行走; 驱动轮轴23上的调速链轮210将动力传递到链轮组6, 链轮组6通过单向棘轮160和链传动 190带动被测试的排种器1转动排种; 试验时, 试验台以一定的速度在预先铺设的砂带11上 行驶通过, 排种器1在砂带11上排种12, 即可测定排种器1在该前进。
17、速度和转速下的播种量、 株行距等参数; 倒车时, 电动机15反转, 动力传递到单向棘轮160, 棘轮打滑动力被切断, 防 止排种器1反转被损坏和夹伤种子; 本发明实施方法简单, 可方便更换不同型式的排种器; 动力采用蓄电池, 在无动力电源的环境中不影响正常试验, 同时也避免了拖动电缆容易产 生的故障; 采用直流调速电机驱动, 无级调速, 行走速度在0.16km/h精确控制; 尤其是尽 可能真实地模拟了播种机在田间作业的状态, 试验数据可靠, 对排种器的性能测试和改进 设计提供极大便利。 0026 本实施例中, 试验台由直流电动机15经链传动140减速后驱动, 测速装置13可测得 试验台0.16。
18、km/h的行进速度, 其值可从显示屏16读取; 改变电动机15的转向, 试验台即可 前进或倒车; 由调速链轮210沿驱动轮轴23轴向滑动, 与链轮组6的不同链轮配对传动, 传动 比不同, 排种器1的转速随着链轮传动比的变化而改变, 试验台在同一速度前进, 排种器1有 五个不同转速; 将待测定的排种器1通过排种器支架2可靠地连接在试验台上, 排种器1应转 动灵活, 无卡滞; 在试验路径上铺设砂带11, 便于观察播种量和测定株行距等参数; 也可以 铺设导轨4, 便于引导试验台行走; 操作操控按钮17启动试验台, 行驶过程分加速、 匀速、 减 速和停车四个阶段, 匀速行驶阶段为有效试验区间, 所有数。
19、据采集都在该阶段完成; 一个试 验行程结束后, 试验台可按原路退回, 倒车时排种器1不转动; 数据采集完毕, 砂带11清理后 可重复试验。 0027 附图3为排种器变速机构, 改变链轮传动比, 即可改变排种器1的转速; 驱动轮轴23 与调速链轮210由滑键29连接, 调速链轮210沿驱动轮轴23轴向滑动, 与链轮组6的不同链轮 配对传动, 即改变了链传动的传动比, 排种器1的转速随之改变; 改变配对传动的链轮后, 应 及时调整调速张紧轮230, 使链条张紧度合适; 链轮组6与链轮组轴24用键连接, 链轮组6与 单向棘轮160用螺纹连接, 链轮组轴24与链轮轴150间用单向棘轮160连接, 只能。
20、传递单向转 动; 试验台前进时, 链轮组6带动单向棘轮160、 链轮组轴24带动链轮轴150、 链传动190转动; 试验台倒车时, 链轮组6、 单向棘轮160、 链轮组轴24转动, 由于单向棘轮160打滑, 链轮轴150 不转, 排种器1的动力被切断, 因此, 倒车时排种器1不工作, 防止损坏排种器、 夹伤种子。 0028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 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 都落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911319 U 5 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911319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91131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911319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