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6894372
  • 上传时间:2019-09-12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57.7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82892.0

    申请日:

    20160328

    公开号:

    CN105749119A

    公开日:

    2016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4,A61P43/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4,A61P43/00

    申请人:

    李美霞

    发明人:

    李美霞

    地址:

    044100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高新工业园山西澳迩药业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61018289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山乌珠叶、对叶豆、三果木皮、山慈菇、李根皮、木瓜、牛膝、槭叶草、青黛、砂仁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原料药:山乌珠叶30-40份、对叶豆20-30份、三果木皮20-30份、山慈菇15-25份、李根皮15-25份、木瓜15-25份、牛膝15-25份、槭叶草15-25份、青黛8-12份、砂仁3-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原料药:山乌珠叶35份、对叶豆25份、三果木皮25份、山慈菇20份、李根皮20份、木瓜20份、牛膝20份、槭叶草20份、青黛10份、砂仁5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背景技术

    盗汗是临床常见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作为症状而出现在其他疾病过程中。现代医学认为盗汗是由于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异常出汗。祖国医学认为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营卫不和型盗汗兼有头痛,鼻塞,干呕等症状。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的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山乌珠叶、对叶豆、三果木皮、山慈菇、李根皮、木瓜、牛膝、槭叶草、青黛、砂仁,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山乌珠叶30-40份、对叶豆20-30份、三果木皮20-30份、山慈菇15-25份、李根皮15-25份、木瓜15-25份、牛膝15-25份、槭叶草15-25份、青黛8-12份、砂仁3-6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山乌珠叶35份、对叶豆25份、三果木皮25份、山慈菇20份、李根皮20份、木瓜20份、牛膝20份、槭叶草20份、青黛10份、砂仁5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山乌珠叶:苦、微涩、平。解毒敛疮,止汗。临床用于烫伤,盗汗等症。

    对叶豆:辛、苦、寒。归心、脾经。祛风燥湿,止痒,缓泻。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便秘。

    三果木皮:辛、甘、平。补气活血,解毒敛疮。用于体虚乏力,心悸气短,跌打瘀肿,骨折,疮疡等。

    山慈菇:甘、微辛、性寒。归肝、胃、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等。

    李根皮:苦、咸、寒,归肝、脾、心经。降逆,燥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气逆奔豚,湿热痢疾,赤白带下,消渴,脚气,丹毒疮痈。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等。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头痛,眩晕等火热上炎之证。

    槭叶草:甘、微苦、平。归心经。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心慌。

    青黛:咸、寒。归肺、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等症。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泻,安胎。临床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症。

    盗汗,《内经》称其为寝汗,《金匮要略》首用盗汗之名,一般认为,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体虚,或肺病日久,耗伤肺气,肺气虚不能固表,入眠后,卫气入里则表虚更甚,阴液不固,故见营卫不和型盗汗。本申请中山乌珠叶解毒、止汗、安神,为君药,对叶豆祛风燥湿,三果木皮补气活血、解毒,为臣药,山慈菇清热解毒,李根皮降逆、燥湿、清热解毒,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牛膝活血、补肝肾、强筋骨,槭叶草宁心、安神,青黛清热解毒、清肝泻火,砂仁化湿和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汗。以上药物配伍使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治愈营卫不和型盗汗。

    本发明中药于2011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营卫不和型盗汗4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

    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营卫不和型盗汗;必要时作X线胸部摄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作抗“O”、血沉、粘蛋白、T3、T4基础代谢等检查以排除肺痨、风湿痹、甲亢等。

    营卫不和型盗汗症状兼有头痛,鼻塞,干呕等。

    3、治疗方法

    3.1处方:山乌珠叶35g、对叶豆25g、三果木皮25g、山慈菇20g、李根皮20g、木瓜20g、牛膝20g、槭叶草20g、青黛10g、砂仁5g。

    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3.3服用方法:每次1剂,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4、治疗结果:

    4.1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盗汗完全停止,伴发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1年无复发;

    显效:盗汗基本停止,伴发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6个月无复发;

    无效:盗汗及伴发症状均无改善。

    4.2结果:痊愈22例(51.2%),显效20例(46.5%),无效1例(2.3%)。总有效率按痊愈和显效计,为97.7%。

    5、典型病例

    5.1肖某,男,49岁,不明原因每于夜间入睡后通身大汗,醒后即止,衣被均被浸湿,常需夜间更换衣被,严重影响休息及工作。经检查,血常规、血糖、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X线胸片、胸CT及腹部B超、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伴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睡眠多梦,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经过治疗1个疗程,盗汗明显减轻,续服2个疗程,盗汗消失,伴发症状亦基本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5.2祝某,女,25岁,因营卫不和型盗汗3月,腹胀、恶心呕吐3天,出现腹胀闷疼痛不适,恶心呕吐,乏力,四肢不温,小便黄,余诊时见舌红、苔薄黄,脉滑。经检查,血常规、血糖、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X线胸片、胸CT及腹部B超、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服药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盗汗消失,伴发症状亦基本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是由山乌珠叶30g、对叶豆20g、三果木皮20g、山慈菇15g、李根皮15g、木瓜15g、牛膝15g、槭叶草15g、青黛8g、砂仁3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是由山乌珠叶35g、对叶豆25g、三果木皮25g、山慈菇20g、李根皮20g、木瓜20g、牛膝20g、槭叶草20g、青黛10g、砂仁5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是由山乌珠叶40g、对叶豆30g、三果木皮30g、山慈菇25g、李根皮25g、木瓜25g、牛膝25g、槭叶草25g、青黛12g、砂仁6g制成。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不和 盗汗 中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9437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