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82892.0 (22)申请日 2016.03.28 (71)申请人 李美霞 地址 044100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高新工 业园山西澳迩药业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美霞 (51)Int.Cl. A61K 36/9064(2006.01) A61P 4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57)摘要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该中药是 由山乌珠叶、 对叶豆、 三果木皮、 山慈菇、 李根皮、 木瓜、 牛膝、 槭叶草、 青。
2、黛、 砂仁制成。 临床可用于 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749119 A 2016.07.13 CN 105749119 A 1.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原料药: 山乌珠叶30-40份、 对叶豆20-30份、 三果木皮20-30份、 山慈菇15-25份、 李根皮15-25 份、 木瓜15-25份、 牛膝15-25份、 槭叶草15-25份、 青黛8-12份、 砂仁3-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原料药: 山乌珠叶35份、 对叶豆25份、 三果木皮25份、 山慈菇20份、 李根皮20份、 木瓜20份、 。
3、牛膝20份、 槭叶草20份、 青黛10份、 砂仁5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749119 A 2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盗汗是临床常见病证,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作为症状而出现在其他疾病过程中。 现 代医学认为盗汗是由于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异常出汗。 祖国医学认为盗汗是由于 阴阳失调, 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 营卫不和型盗汗兼有头痛, 鼻塞, 干呕等症状。 经过 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 中药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具有较好作用, 取得不错效果。 发。
4、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 有效率高、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治愈后不 易复发的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中医药理论, 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 采用山乌珠 叶、 对叶豆、 三果木皮、 山慈菇、 李根皮、 木瓜、 牛膝、 槭叶草、 青黛、 砂仁, 按照一定的配伍要 求, 经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 0005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山乌珠叶30-40份、 对叶豆20-30份、 三果木皮 20-30份、 山慈菇15-25份、 李根皮15-25份、 木瓜15-25份、 牛膝15-25份、 槭叶草15-25份、 青 黛8-12。
5、份、 砂仁3-6份。 0006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 山乌珠叶35份、 对叶豆25份、 三果木皮25份、 山慈菇20份、 李根皮20份、 木瓜20份、 牛膝20份、 槭叶草20份、 青黛10份、 砂仁5份。 0007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山乌珠叶: 苦、 微涩、 平。 解毒敛疮, 止汗。 临床用于烫伤, 盗汗等症。 0008 对叶豆: 辛、 苦、 寒。 归心、 脾经。 祛风燥湿, 止痒, 缓泻。 用于湿疹, 皮肤瘙痒, 牛皮 癣, 神经性皮炎, 疱疹, 便秘。 0009 三果木皮: 辛、 甘、 平。 补气活血, 解毒敛疮。 用于体虚乏力, 心悸气短, 跌打瘀肿, 骨 折, 。
6、疮疡等。 0010 山慈菇: 甘、 微辛、 性寒。 归肝、 胃、 肺经。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用于痈疽恶疮, 瘰疬 结核, 咽痛喉痹, 蛇、 虫咬伤等。 0011 李根皮: 苦、 咸、 寒, 归肝、 脾、 心经。 降逆, 燥湿, 清热解毒。 临床用于气逆奔豚, 湿热 痢疾, 赤白带下, 消渴, 脚气, 丹毒疮痈。 0012 木瓜: 酸、 温, 归肝、 脾经。 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主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脚气肿 痛, 吐泻转筋等。 0013 牛膝: 苦、 甘、 酸、 平。 归肝、 肾经。 活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通淋, 引火下行。 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 痛经、 月经不调,。
7、 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 头痛, 眩晕等火热上 炎之证。 0014 槭叶草: 甘、 微苦、 平。 归心经。 宁心, 安神。 用于心悸、 心慌。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749119 A 3 0015 青黛: 咸、 寒。 归肺、 肝、 胃经。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 定惊等症。 0016 砂仁: 辛、 温。 归脾、 胃、 肾经。 化湿开胃, 行气宽中, 温脾止泻, 安胎。 临床用于湿阻 气滞,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恶心呕吐等症。 0017 盗汗,内经 称其为寝汗,金匮要略 首用盗汗之名, 一般认为, 盗汗是由于阴阳 失调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体虚, 或肺。
8、病日久, 耗伤肺气, 肺气虚不能固表, 入眠后, 卫 气入里则表虚更甚, 阴液不固, 故见营卫不和型盗汗。 本申请中山乌珠叶解毒、 止汗、 安神, 为君药, 对叶豆祛风燥湿, 三果木皮补气活血、 解毒, 为臣药, 山慈菇清热解毒, 李根皮降逆、 燥湿、 清热解毒, 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牛膝活血、 补肝肾、 强筋骨, 槭叶草宁心、 安神, 青 黛清热解毒、 清肝泻火, 砂仁化湿和胃、 行气宽中、 温脾止汗。 以上药物配伍使用, 提高机体 免疫力, 从而治愈营卫不和型盗汗。 0018 本发明中药于2011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营卫不和型盗汗43例患者, 临床报告如 下: 1、 一般资料 4。
9、3例患者中, 年龄最小9岁, 最大62岁, 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5年。 0019 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 在头面、 颈胸或四肢、 全身出汗者; 睡眠中汗出津津, 醒后汗止者为 营卫不和型盗汗; 必要时作X线胸部摄片, 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作抗 “O” 、 血沉、 粘蛋白、 T3、 T4基础代谢等检查以排除肺痨、 风湿痹、 甲亢等。 0020 营卫不和型盗汗症状兼有头痛, 鼻塞, 干呕等。 0021 3、 治疗方法 3.1处方: 山乌珠叶35g、 对叶豆25g、 三果木皮25g、 山慈菇20g、 李根皮20g、 木瓜20g、 牛 膝20g、 槭叶草20。
10、g、 青黛10g、 砂仁5g。 0022 3.2制备方法: 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0023 3.3服用方法: 每次1剂, 每日2次, 5天为1个疗程。 0024 4、 治疗结果: 4.1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 盗汗完全停止, 伴发症状基本消失, 停药后1年无复发; 显效: 盗汗基本停止, 伴发症状有所缓解, 停药后6个月无复发; 无效: 盗汗及伴发症状均无改善。 0025 4.2结果: 痊愈22例(51.2%), 显效20例(46.5%), 无效1例 (2.3%) 。 总有效率按痊愈 和显效计, 为97.7%。 0026 5、 典型病例 5.1肖某, 男, 4。
11、9岁, 不明原因每于夜间入睡后通身大汗, 醒后即止, 衣被均被浸湿, 常需 夜间更换衣被, 严重影响休息及工作。 经检查, 血常规、 血糖、 红细胞沉降率、 甲状腺功能、 肝 肾功能等均无异常, X 线胸片、 胸CT 及腹部B 超、 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伴腰膝 酸软, 耳鸣健忘, 睡眠多梦, 口干咽燥, 舌质红, 脉细数。 经过治疗1个疗程, 盗汗明显减轻, 续 服2个疗程, 盗汗消失, 伴发症状亦基本消失, 随访1 年无复发。 0027 5.2祝某, 女, 25岁, 因营卫不和型盗汗3月, 腹胀、 恶心呕吐3天, 出现腹胀闷疼痛不 适, 恶心呕吐, 乏力, 四肢不温, 小便黄, 余。
12、诊时见舌红、 苔薄黄, 脉滑。 经检查, 血常规、 血糖、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749119 A 4 红细胞沉降率、 甲状腺功能、 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 X 线胸片、 胸CT 及腹部B 超、 心电图检 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服药1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好转, 继续服用2个疗程, 盗汗消失, 伴发症 状亦基本消失, 随访1 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是由山乌珠叶30g、 对叶豆20g、 三果木 皮20g、 山慈菇15g、 李根皮15g、 木瓜15g、 牛膝15g、 槭叶草15g、 青黛8g、 砂仁3g制成。 0029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是由山乌珠叶35g、 对叶豆25g、 三果木 皮25g、 山慈菇20g、 李根皮20g、 木瓜20g、 牛膝20g、 槭叶草20g、 青黛10g、 砂仁5g制成。 0030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营卫不和型盗汗的中药, 是由山乌珠叶40g、 对叶豆30g、 三果木 皮30g、 山慈菇25g、 李根皮25g、 木瓜25g、 牛膝25g、 槭叶草25g、 青黛12g、 砂仁6g制成。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74911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