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
背景技术
茶文化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延续,几乎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幼, 都有饮茶的习惯,目前,市面上的茶叶种类繁多,泡茶饮茶也有诸多讲究,泡茶方法也各有 各的不同。为了将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对水的温度和泡茶的时间都有不 同要求。常见的泡茶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操作茶具进行泡茶,另一种是自动煮茶的 器具,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把茶壶盖子打开才能看到水位高低,无论是洗茶还是泡茶的过程, 都只是将水倒入,静待茶叶慢慢泡开。
而且,传统的茶壶都有把手,把手的存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直接将提把与茶壶本 体烧制在一起,成为一体结构的茶壶;另一种则是采用后期通过钢丝或者是竹片通过预留在 茶壶本体上的孔,缠绕在茶壶本体上,这两种结构的缺点是,安装不方便,而且不美观;长 期使用后,若提把的烧制工艺或者是钢丝或竹片的质量不好,则会导致断裂,使茶壶无法继 续使用,而且也容易将茶壶本体打碎,导致装载在茶壶本体内的茶水容易将人烫伤,无疑会 增加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几率。
传统的茶壶仅用于泡茶不能用于冲泡固体饮料,而冲泡固体饮料的器皿也不适合用于泡 茶,综上所述,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及可以将待冲泡物和水充分混合,又可以避免烫伤的多功 能茶壶。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采用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壶体自身的转动将待冲泡物与水充分混合,壶体的独立结构避免 了人手与茶壶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烫伤的几率,且独特的结构设计适用于冲泡茶叶、固体饮 料等多种需要冲泡的固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件独特简单、难以替代、成本低、可实施性 高且易于推广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包括壶体、连通组件及底座,壶体为球体,所述的连通组件包括 U形管、支撑管和出水口,支撑管的一端与U形管的一端固连,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过壶体的 球心并与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底座与U形管固连,出水口位于U形管和支撑管的下端连 接处,上述的U形管、支撑管和出水口互相两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壶体的表面设置有进出料口,所述的U形管和 支撑管的上端连接处设置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支撑管和U形管的内部为中空,且支撑管穿过 壶体的球心的部分设置有开口,开口位置靠近出水口,开口处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U形管上设置有水位线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进出料口和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壶体采用保温材料。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包括壶体、连通组件及底座,壶体为球体,连 通组件包括U形管、支撑管和出水口,支撑管的一端与U形管的一端固连,支撑管的另一端 穿过壶体的球心并与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底座与U形管固连,这样的结构设计,壶体可以 围绕支撑管转动,使得内部液体和固体可以充分混合,适用于冲泡茶叶、固体饮料等多种需 要冲泡的固体。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出水口位于U形管和支撑管的下端连接处, 上述的U形管、支撑管和出水口互相两两连通,U形管上设置有水位线刻度,支撑管和U形 管的内部为中空,且支撑管穿过壶体的球心的部分设置有开口,利用U形连通器的原理,壶 体内部的水位高度,可通过U形管上的水位线刻度直观的体现出来,可视效果明显,便于精 确的控制水量。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支撑管的开口位置靠近出水口,开口处设置有 滤网,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出水口,将壶体内部的液体释放,并可直接饮用, 避免了人体直接和壶体或其他高温构件接触,降低了被烫伤的危险。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壶体的表面设置有进出料口,所述的U形管 和支撑管的上端连接处设置有进水口,采用干湿分离的进料方式,避免了进出料口因湿润造 成的冲泡物与进出料口的粘连,通过转动壶体可调整进出料口所在的位置,方便使用完成后 将残留的固体取出并清洗。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进出料口和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盖,壶体采用保 温材料,有效的保证了整个结构的密封性和保温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壶体;11、进出料口;21、U形管;22、支撑管;23、出水口;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球形茶壶,包括壶体1、连通组件及底座3,壶体1为球体且采 用保温材料,所述的连通组件包括U形管21、支撑管22和出水口23,支撑管22的一端与U 形管21的一端固连,支撑管22的另一端穿过壶体1的球心并与U形管21的另一端连接, 壶体1可沿支撑管22做自转运动,底座3与U形管21固连,U形管21上设置有水位线刻 度,出水口23位于U形管21和支撑管22的下端连接处,上述的U形管21、支撑管22和 出水口23互相两两连通,支撑管22也可拆分成两段独立使用,一段与U形管21的上端连 通,另一段与U形管21的下端及出水口23连通且设置有滤网,拆分出来的两段关于圆心对 称。
壶体1的表面设置有进出料口11,所述的U形管21和支撑管22的上端连接处设置有进 水口,进出料口11和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盖,支撑管22和U形管21的内部为中空,且支撑 管22穿过壶体1的球心的部分设置有开口,开口位置靠近出水口23,开口处设置有滤网。
使用时,打开进出料口11和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盖,将需冲泡物通过进出料11放入壶体 1,通过位于U形管21和支撑管22上端的进水口注入水,通过观察U形管21上的刻度线观 察倒入水的水量,然后盖严进出料口11和进水口的密封盖,旋转壶体1,壶体1沿支撑管22 做自转运动,使得壶体1内部的液体和固体充分混合,需要饮用时,打开出水口23,壶体1 内部的液体通过支撑管22上的开口流出,且开口处设置有滤网,避免壶体1内部的固体堵塞 开口。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 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 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