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还涉及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涉及畜牧行业的兽药残留以及饲料添加剂的安全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抗养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疫病的不断加重,抗生素、抗菌药、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加、耐药性逐年加重,畜产品安全风险不断加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统计,共计114个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其中除牛至油(天然植物精油)外,均属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近年来,随着欧盟及美国对抗生素的禁用和限用,我国关于无抗养殖、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和应用层出不穷,调理肠道平衡诸如益生素(直接饲喂微生物)、饲料用寡聚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生物药物饲料添加剂、酸化剂等相关门类产品在各大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多见,理论水平很高,试验数据非常理想。但是,由于我国养殖规模大小不一、养殖环境操控水平一般、养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习惯差别巨大、营养水平各地不同等诸多因素,效果反馈不一。所以从畜禽生理、生化、药理各角度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开发一种专用于调理畜禽肠道平衡、抗应激、无残留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应用及产业化前景将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饲料药物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以及上述肠道调理平衡品类单一,反馈效果不一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全面调理肠道平衡、抗应激、无残留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所用原料均为饲料目录中允许使用的原料,对畜产品不造成任何风险。本发明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能够为畜禽肠道生长提供能量、为肠道有益菌繁殖提供营养、调节肠道PH、抵抗各种应激,能够使得肠道达到相对平衡,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提升、饲料转化率提高、抗病力增强、腹泻减少等效果,明显改善畜禽健康状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原料重量配比如下:
三丁酸甘油酯100-140份、葡萄糖氧化酶15-25份、复合益生菌8-20份、过氧化氢酶6-14份、低聚木糖20-40份、γ-氨基丁酸5-12份、山楂粉80~130份、纳米蒙脱石40-70份。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优选原料重量配比如下:
三丁酸甘油酯105-135份、葡萄糖氧化酶18-22份、复合益生菌18-19份、过氧化氢酶8-13份、低聚木糖25-28份、γ-氨基丁酸8-9份、山楂粉95~120份、纳米蒙脱石45-58份。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优选原料重量配比如下:
三丁酸甘油酯120份、葡萄糖氧化酶18份、复合益生菌19份、过氧化氢酶8份、低聚木糖25份、γ-氨基丁酸8份、山楂粉95份、纳米蒙脱石48份。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优选所述复合益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布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优选所述复合益生菌中原料重量配比为:地衣芽孢杆菌3-7份、枯草芽孢杆菌2-5份、嗜热链球菌4-8份、丁酸梭菌3-8份。优选地衣芽孢杆菌4-5份、枯草芽孢杆菌3-4份、嗜热链球菌4-5份、丁酸梭菌6份。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优选所述复合益生菌中原料重量配比为:地衣芽孢杆5份、枯草芽孢杆菌4份、嗜热链球菌4份、丁酸梭菌6份。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1)三丁酸甘油酯与纳米蒙脱石,按照重量比3:1,选用流化床将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三丁酸甘油酯粉,备用;
(2)过氧化氢酶与纳米蒙脱石,按照重量比1:1,选用流化床将液态过氧化氢酶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过氧化氢酶粉,备用;
(3)将山楂粉入流化床,在60-80℃烘干20-50分钟,内控水分,放冷35℃以下,得备用山楂粉;
(4)低聚木糖、复合益生菌、葡萄糖氧化酶、γ-氨基丁酸依次加入放冷后的备用山楂粉内,再加入三丁酸甘油酯粉和过氧化氢酶粉,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步骤(1)、(2)中选用流化床技术,制备三丁酸甘油酯粉和过氧化氢酶粉时,选用进风温度35度,引风频率35Hz,喷枪压力0.15MPa,蠕动泵速度200转/分钟。
所述的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在制备调节畜禽肠道平衡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优选调节畜禽肠道平衡药物提升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腹泻、降低料肉比,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
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将包含上述各原料,以适当的比例制备的复合添加剂,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果,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提升(过料现象减少)、饲料转化率提高(料肉比降低)、抗病力增强(药费降低)、腹泻减少等效果,明显改善畜禽健康状况。
本发明畜禽专用肠道平衡添加剂中:
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信号分子可促进绒毛血管增生,促进肠道发育;被肠道直接吸收,快速供能;
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保肝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
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区系平衡,防止腹泻;
过氧化氢酶:作为氧活性物质的清除剂,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减少肠黏膜内氧活性物质的数量,减弱氧活性物质的第二信使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低聚木糖:益生元,为肠道有益微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食品用香料γ-氨基丁酸:调节食欲中枢,抗应激;山楂粉:开胃消食,抑制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纳米蒙脱石:比表面积巨大,覆盖消化道表面,可吸附固定抑制多种病毒、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加强黏膜屏障,平衡正常菌群,提高消化道的免疫功能。
本发明将三丁酸甘油酯、生物酶类、复合益生菌和适宜辅料进行优化组合,采用流化床制成的复合添加剂,为天然成分,绿色安全,不含激素、抗生素等影响食品安全成分,因此在规模化养殖场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生物酶类、复合益生菌和适宜辅料以适当的比例优化组合,制备成复合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可有效提升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腹泻、提高饲料转化率(料肉比降低),明显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特别适合于规模化养殖场预防和保健;
(2)选用流化床制备工艺,在全密封状态下,将液态丁酸甘油酯和过氧化氢酶通过高压喷枪使之雾化,并均匀喷洒在沸腾状态的纳米蒙脱石中,该工艺集喷雾、混合、干燥于一体,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既能提高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环境;
(4)使用原料均为天然成分,绿色、环保、安全,不含激素、抗生素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成分,既能避免激素治疗过程中的反弹现象,又能克服抗生素使用中的耐药性增强问题,特别适合规模化养殖场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添加剂,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1)三丁酸甘油酯105份与纳米蒙脱石35份,按照3: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三丁酸甘油酯粉,备用;
(2)过氧化氢酶10份与纳米蒙脱石10份,按照1: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过氧化氢酶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过氧化氢酶粉,备用;
(3)将山楂粉120份,入流化床,75度,烘干25分钟,内控水分2%,放冷至30度,备用;
(4)低聚木糖25份、地衣芽孢杆4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嗜热链球菌5份、丁酸梭菌6份、葡萄糖氧化酶20份、γ-氨基丁酸9份,依次通过真空上料,加入山楂粉内,再加入三丁酸甘油酯粉和过氧化氢酶粉,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添加剂,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1)三丁酸甘油酯120份与纳米蒙脱石40份,按照3: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三丁酸甘油酯粉,备用;
(2)过氧化氢酶8份与纳米蒙脱石8份,按照1: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过氧化氢酶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过氧化氢酶粉,备用;
(3)将山楂粉95份,入流化床,65度,烘干20分钟,内控水分2.5%,放冷至25度,备用;
(4)低聚木糖25份、地衣芽孢杆5份、枯草芽孢杆菌4份、嗜热链球菌4份、丁酸梭菌6份、葡萄糖氧化酶18份、γ-氨基丁酸8份,依次通过真空上料,加入山楂粉内,再加入三丁酸甘油酯粉和过氧化氢酶粉,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添加剂,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1)三丁酸甘油酯135份与纳米蒙脱石45份,按照3: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三丁酸甘油酯粉,备用;
(2)过氧化氢酶13份与纳米蒙脱石13份,按照1:1比例,选用流化床将液态过氧化氢酶进行雾化喷粉后,使其成为混合均匀的过氧化氢酶粉,备用;
(3)将山楂粉100份,入流化床,70度,烘干30分钟,内控水分2%,放冷至33度,备用;
(4)低聚木糖28份、地衣芽孢杆4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嗜热链球菌5份、丁酸梭菌6份、葡萄糖氧化酶22份、γ-氨基丁酸9份,依次通过真空上料,加入山楂粉内,再加入三丁酸甘油酯粉和过氧化氢酶粉,混合均匀即得。
效果试验
一、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试验分组:选择哺乳后期的大白仔猪40窝、共402头(仔猪的体重体况、出生和断奶日期相近),按随机区组将40窝仔猪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C,每组均为10窝(即每个处理有10个重复),各试验组仔猪于断奶前5天,即23日龄(28日龄断奶)开始,试验组A使用实施例1得到的添加剂,试验组B使用实施例2得到的添加剂,试验组C使用实施例3得到的添加剂,对照组不使用。按每100g均匀拌料50kg,连用15天,各组按猪场常规进行同样的饲养管理,试验至76日龄保育期结束,试验期53天。全程跟踪记录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死淘和发病状况。
2、测定指标
(1)生产性能的测定
各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完全一致。测定试验期间仔猪(断奶~保育结束)的断奶重、保育结束重(育成重)、仔猪的死淘率以及皮毛发育状况,分别统计各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在试验期间的增重速度、育成率的差异。
增重速度的测定:各组试验猪空腹称28日龄断奶重(W1),经过48天的保育期饲养,于试验猪保育结束时(76日龄)同样空腹称重(W2),则平均日增重=(W2-W1)/48。
由表1可以看出,76日龄保育仔猪体重,试验组A、B、C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1.81%、11.41%、5.07%。保育期平均日增重试验组A、B、C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1.62%、15.39%、7.19%,其中,试验组B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是试验组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1对断奶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项目 试验组A 试验组B 试验组C 对照组 头数(窝数) 99(10窝) 102(10窝) 97(10窝) 102(10窝) 28日龄断奶重 /kg 8.61±1.45 7.85±0.90 7.69±0.90 7.67±0.42 76日龄保育重 /kg 28.03±4.38 27.93±3.00 26.34±1.03 25.07±0.62 保育期平均日增重 /g 404.67±60.88a 418.33±41.63a 388.58±23.27ab 362.53±7.77b
(2)仔猪健康状况的测评
仔猪腹泻状况的评定:观察并记录试验期间每头试验猪每天的腹泻情况,按4级评分进行测评,其中,0分为不腹泻(粪便表观正常),1分为轻微腹泻(粪便表观较软),2分为中度腹泻(粪便表观较稀),3分为严重腹泻(粪便表观为液体);腹泻指数=观察记录分数总和/观察总天数。
仔猪皮毛发育状况的评定:保育期结束前1天,分别对试验猪的皮毛发育状况进行评定。主观评分系统所使用的评分制度为1~5分,即1=皮毛非常粗糙;2=皮毛粗糙;3=皮毛较光滑;4=皮毛光滑;5=皮毛非常光滑并有光泽。
由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组断奶保育仔猪的死淘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2.82、2.94、2.74个百分点,其中试验组B死淘率最低。仔猪腹泻指数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1.82%、23.57%、19.03%(P<0.05),并且试验B组和A组的腹泻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仔猪皮毛发育状况评分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0.71%、19.53%、28.70%(P<0.05),其中试验A、B、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断奶保育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项目 试验组A 试验组B 试验组C 对照组 头数(窝数) 99 102 97 102 死淘率 /% 4.04(4/99) 3.92(4/102) 4.12(4/97) 6.86(7/102) 成活率 /% 95.96(95/99) 96.08(98/102) 95.88(93/97) 93.14(95/102) 仔猪腹泻指数 0.534c 0.522c 0.553bc 0.683a 皮毛发育状况评分 4.08±0.35a 4.04±0.22a 4.35±0.41a 3.38±0.25b
(3)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前1天,每组随机挑选4头仔猪(共20头)空腹采血10 mL,加入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将促凝管放入水浴20 min后,将血清转移进离心管,-20℃保存备用。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由表3可以看出,各试验组保育仔猪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钙(Ca)、磷(IP)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各试验组血清TP、IP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A、B、C的血清尿素(UREA)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分别降低3.92%、21.57%、4.71%,其中试验组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3 对保育仔猪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项目 试验组A 试验组B 试验组C 对照组 总蛋白 TP (mg/mL) 57.23±1.67 53.5±4.82 54.18±3.72 52.05±4.63 白蛋白 ALB (mg/mL) 28.58±2.45 25.38±2.00 27.8±1.65 25.65±1.15 球蛋白 GLB (mg/mL) 28.65±1.24 28.13±4.60 26.38±4.80 26.40±4.42 血清尿素 UREA (mg/mL) 2.45±0.94a 2.00±0.62b 2.43±0.32a 2.55±1.06a 葡萄糖 GLU (mg/mL) 6.19±0.53 6.02±1.05 6.11±0.59 6.16±0.55 钙 Ca (mg/mL) 2.69±0.25 2.64±0.11 2.66±0.12 2.73±0.30 磷 IP (mg/mL) 2.99±0.56 3.01±0.24 3.12±0.16 2.84±0.42
(4)对保育仔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各试验组及其对照组保育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B、C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高27.53%、25.32%、18.05%(P<0.05)。
表4 对保育仔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项目 试验组A 试验组B 试验组C 对照组 谷丙转氨酶 ALT (U/L) 51.00±4.08 43.75±4.03 46.50±8.35 49.75±16.46 谷草转氨酶 AST (U/L) 56.75±14.45a 53.25±21.12ab 60.75±24.76a 58.50±8.06a 碱性磷酸酶 ALP (U/L) 245.50±28.38a 241.25±66.05a 227.25±76.17a 192.50±21.46b
结论:本试验研究证明,仔猪断奶前后饲喂本发明调节剂,能够有效缓解断奶对仔猪的应激,提升机体的免疫与代谢机能,提高仔猪保育期间的增重速度,改善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降低腹泻和死淘率。综合比较,3种组方试验样品中,实施例2的效果较为显著。
二、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
1、材料与方法
选择同一批鸡苗(快大型AA肉鸡)、同一养殖场、同一管理模式及饲养水平共4棚,试验A组共17820只,使用实施例1得到的添加剂;试验B组共17930只,使用实施例2得到的添加剂;试验C组共17950只,使用实施例3得到的添加剂;各试验组分别于1-7日龄、15-21日龄、29-35日龄,每天晚上按照全天用量计算,按每500g兑水2000kg集中使用,对照组共17945只不添加,按常规进行同样的饲养管理,试验至41日龄出栏结束,试验期40天。全程跟踪记录死淘率、成活率、料肉比。
2、试验结果: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5可以看出,试验组A、B、C死淘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0.69、1.93、0.47个百分点,试验组料肉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0.07、0.13、0.06。
表5 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项目 试验组A 试验组B 试验组C 对照组 鸡只数 17820 17930 17950 17945 死淘(只) 695 477 739 823 死淘率(%) 3.90 2.66 4.12 4.59 成活率(%) 96.10 97.34 95.88 95.41 料肉比 1.71:1 1.65:1 1.72:1 1.78:1
结论:本试验研究证明,肉鸡阶段性饲喂本发明复合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死淘率,提高成活率,降低料肉比,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比较,3种组方试验样品中,实施例2的效果较为显著。
综合上述:本发明一种畜禽专用肠道平衡调节剂,可有效提升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腹泻、提高饲料转化率(料肉比降低),明显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其它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组合、替代、简化均应为等效替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