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880894
  • 上传时间:2019-09-11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297.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05685.4

    申请日:

    20170503

    公开号:

    CN106942063B

    公开日:

    2019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A01G31/00,A01G7/06,C05G3/00,C05G3/02

    主分类号:

    A01H4/00,A01G31/00,A01G7/06,C05G3/00,C05G3/02

    申请人:

    广西绿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邹明洋,陈政璋

    地址: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德西路9号金乐福花园2号楼3单元505号

    优先权:

    CN201710305685A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卢颖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培养、继代芽增殖培养、育苗基质准备、继代芽移植和移植后管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对枝条进行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后得到组培继代芽,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移植于育苗基质中,经过移植后管理得到泡桐苗木。本发明方法简单可行,简化了流程,缩短了育苗周期,从初始芽诱导至苗木移植后成活最短45天即可实现,加快了苗木培育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培养、继代芽增殖培养、育苗基质准备、继代芽移植和移植后管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对枝条进行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后得到组培继代芽,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移植于育苗基质中,经过移植后管理得到泡桐苗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外植体处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用常规的消毒液对枝条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软纱布轻轻擦洗茎段表面,置于质量浓度为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用流水冲洗5min;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外植体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5~6遍;再用体积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5~10min进行消毒,用无菌水清洗5~6遍;在每一次浸泡期间不断进行搅动;(2)初始芽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后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剪除1~2mm,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初始芽;(3)继代芽增殖培养:将步骤(2)获得的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得到组培继代芽;(4)育苗基质准备:将配制好的育苗基质经过杀菌处理后装入规格8cm×8cm无纺纸育苗容器中;(5)继代芽移植: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将单芽的切端蘸于生根剂后,移植于育苗容器中,压紧,清水淋透育苗基质;(6)移植后管理:在摆有育苗容器的育苗床上方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再盖上遮荫度为75~85%的遮阴网,每3天淋施一次激素溶液,直至完全生根为止;移植10~15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每周用喷雾器补充水分3~5次,使育苗床湿度保持75%以上;移植18~21天后每半月喷洒一次600~800倍的50%退菌特;移植25天后每3周喷一次FA旱地龙500倍液的叶面肥;移植后管理期间光照强度1500~2500lx,光照12~14h/d;步骤(1)中所述的茎段长3.0~5.0cm,至少带有一个腋芽;步骤(2)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6-BA2.0~4.0mg/L+IBA1.0~2.0mg/L+蔗糖30000mg/L+琼脂3000mg/L;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1600mg/L;NHNO1500mg/L;CaCl·2HO220mg/L;MgSO·7HO370mg/L;KHPO100mg/L;Ca(NO)450mg/L;MnSO·4HO25mg/L;ZnSO·7HO10mg/L;CuSO·5HO0.025mg/L;HBO6.2mg/L;NaMoO·2HO0.025mg/L;维生素B10.2mg/L;维生素B60.2mg/L;烟酸0.5mg/L;甘氨酸2.0mg/L;肌醇100mg/L;步骤(3)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6-BA4.5~6.5mg/L+IBA0.5~1.0mg/L+IAA0.5~1.0mg/L+蔗糖30000mg/L+琼脂3500mg/L;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1600mg/L;NHNO1500mg/L;CaCl·2HO220mg/L;MgSO·7HO370mg/L;KHPO100mg/L;Ca(NO)450mg/L;MnSO·4HO25mg/L;ZnSO·7HO10mg/L;CuSO·5HO0.025mg/L;HBO6.2mg/L;NaMoO·2HO0.025mg/L;维生素B10.2mg/L;维生素B60.2mg/L;烟酸0.5mg/L;甘氨酸2.0mg/L;肌醇100mg/L;步骤(4)所述的育苗基质是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在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辛硫酸颗粒剂和质量分数为0.5%硫酸亚铁,混匀;步骤(6)所述的激素溶液为200~400mg/LABT6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的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2~14h/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对育苗基质的杀菌处理方法是将体积分数为50%多菌灵600~800倍溶液与育苗基质拌匀,湿度成团却不滴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生根剂为200~400mg/LABT6溶液与滑石粉混合而成的匀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泡桐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物种的统称落叶乔木,适生范围甚广,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植,是我国人工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树种之一。泡桐木材具有质轻、耐火性强、不易劈裂、不易变形、以及隔潮、耐腐、易干燥和声学性能好等特点,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成树开花多、花冠大、树冠优美,抗污染和空气净化能力较强,是城市和近郊重要的绿化和美化树种;泡桐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药用功效,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泡桐常用繁殖方式是实生繁育,收集种子播种育苗,但种子萌芽率低,而且实生繁殖由于个体间分化严重,易造成林分品种混杂,低产株比例大,株间差异大等现象;后来,泡桐主要繁育方式为根插育苗,但这种繁殖方法根段不易采集,根萌芽时间不一致,苗木生长参差不齐,繁殖系数较低,且苗木易携带病毒,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因此,为保证优树性状能稳定遗传,采用组织培养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良脱毒苗木,但传统的组培快繁技术要经过初始芽诱导、继代增殖、瓶内生根、炼苗和移栽等诸多工序,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组培快繁技术中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不足,提供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建立一种高效的组培快繁体系,从而提高苗木繁殖速度,降低泡桐组培苗的培育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培养、继代芽增殖培养、育苗基质准备、继代芽移植和移植后管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对枝条进行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后得到组培继代芽,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移植于育苗基质中,经过移植后管理得到泡桐苗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外植体处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用常规的消毒液对枝条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软纱布轻轻擦洗茎段表面,置于质量浓度为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用流水冲洗5min;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外植体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5~6遍;再用体积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5~10min进行消毒,用无菌水清洗5~6遍;在每一次浸泡期间不断进行搅动;

    (2)初始芽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后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剪除1~2mm,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初始芽;

    (3)继代芽增殖培养:将步骤(2)获得的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得到组培继代芽;

    (4)育苗基质准备:将配制好的育苗基质经过杀菌处理后装入规格8 cm×8 cm无纺纸育苗容器中;

    (5)继代芽移植: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将单芽的切端蘸于生根剂后,移植于育苗容器中,压紧,清水淋透育苗基质;

    (6)移植后管理:在摆有育苗容器的育苗床上方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再盖上遮荫度为75~85%的遮阴网,每3天淋施一次激素溶液,直至完全生根为止;移植10~15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每周用喷雾器补充水分3~5次,使育苗床湿度保持75%以上;移植18~21天后每半月喷洒一次600~800倍的50%退菌特;移植25天后每3周喷一次FA旱地龙500倍液的叶面肥;移植后管理期间光照强度1500~2500 lx,光照12~14h/d。

    以上步骤(1)中所述的茎段长3.0~5.0 cm,至少带有一个腋芽。

    以上步骤(2)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2.0~4.0 mg/L + IBA 1.0~2.0 mg/L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000 mg/L。

    以上步骤(3)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4.5~6.5 mg/L + IBA 0.5~1.0 mg/L +IAA 0.5~1.0mg/L +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500 mg/L。

    以上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3 1600 mg/L;NH4NO3 1500 mg/L;CaCl2·2H2O 220 mg/L;MgSO4·7H2O 370 mg/L;KH2PO3 100 mg/L;Ca(NO3)2 450 mg/L;MnSO4·4 H2O 25 mg/L;ZnSO4·7 H2O 10 mg/L;CuSO4·5 H2O 0.025 mg/L;H3BO3 6.2 mg/L;Na2MoO4·2 H2O 0.025 mg/L;维生素B1 0.2 mg/L;维生素B6 0.2 mg/L;烟酸 0.5 mg/L;甘氨酸 2.0 mg/L;肌醇 100 mg/L。

    以上步骤(2)、(3)的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8℃,光照1500~2000 lx,光照12~14h/d。

    以上步骤(4)所述的育苗基质是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在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辛硫酸颗粒剂和质量分数为0.5%硫酸亚铁,混匀。

    以上步骤(4)对育苗基质的杀菌处理方法是将体积分数为50%多菌灵600~800倍溶液与育苗基质拌匀,湿度成团却不滴水。

    以上步骤(5)所述的生根剂为200~400 mg/L ABT 6#溶液与滑石粉混合而成的匀浆。

    以上步骤(6)所述的激素溶液为200~400 mg/L ABT 6#溶液。

    相当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以改良MS作为基本培养基,辅以不同浓度的激素溶液对泡桐进行诱导和增殖培养,组培各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合理,更适应泡桐的生长,诱导率高达85%以上,增殖系数8~10。

    (2)本发明在育苗基质中加入辛硫酸颗粒剂和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更有效地防治地下病虫害,避免由于育苗基质携带病毒导致泡桐感染病毒,提高成活率。

    (3)本发明以无纺纸作为育苗容器,既透气透水透根,又便于运输,且苗木造林时可直接连容器栽植,避免了根系损伤,造林成活率高。

    (4)本发明在移植后瓶外生根阶段淋施ABT 6#激素溶液,能够促进泡桐快速生根,且使苗木更加健壮,移植15~20天生根,根系数量可达5~10条,生根成活率高达98%以上。

    (5)本发明是移栽后进行生根,避免了传统组培快繁技术中移栽时对瓶内生根苗根系的损伤,提高了成活率。

    (6)本发明省去传统瓶内生根和炼苗等程序,方法简单可行,简化了流程,缩短了育苗周期,从初始芽诱导至苗木移植后成活最短45天即可实现,加快了苗木培育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用常规的消毒液对枝条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修剪成长3.0 cm,至少带有一个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软纱布轻轻擦洗茎段表面,置于质量浓度为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用流水冲洗5min;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外植体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5~6遍;再用体积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5~10min进行消毒,用无菌水清洗5~6遍;在每一次浸泡期间不断进行搅动。

    将处理后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剪除1~2mm,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初始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2. 0 mg/L + IBA 1.0 mg/L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0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1500 lx,光照14h/d的条件下进行初始芽诱导培养。接种5天后,初始芽开始萌动,诱导率为90%。

    将获得的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4.5 mg/L + IBA 0.5 mg/L +IAA 0.5mg/L +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5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1500 lx,光照12 h/d的条件下进行继代芽增殖培养。接种30天后,芽增殖成健壮的丛芽,增殖系数为8。

    用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在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辛硫酸颗粒剂和质量分数为0.5%硫酸亚铁,混匀配成育苗基质。将体积分数为50%多菌灵600倍溶液与育苗基质拌匀,进行杀菌处理,湿度成团却不滴水。将经过杀菌处理后的育苗基质装入规格8 cm×8 cm无纺纸育苗容器中。

    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将单芽的切端蘸于用200 mg/L ABT 6#溶液与滑石粉混合而成的匀浆后,移植于育苗容器中,压紧,清水淋透育苗基质。移植15天开始生根,根系数量可达5~10条,生根成活率为98%。

    在摆有育苗容器的育苗床上方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再盖上遮荫度为75%的遮阴网,每3天淋施一次200 mg/L ABT 6#溶液,直至完全生根为止;移植10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每周用喷雾器补充水分3~5次,使育苗床湿度保持75%以上;移植18天后每半月喷洒一次600倍的50%退菌特;移植25天后每3周喷一次FA旱地龙500倍液的叶面肥;移植后管理期间光照强度1500 lx,光照14h/d。

    以上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3 1600 mg/L;NH4NO3 1500 mg/L;CaCl2·2H2O 220 mg/L;MgSO4·7H2O 370 mg/L;KH2PO3 100 mg/L;Ca(NO3)2 450 mg/L;MnSO4·4 H2O 25 mg/L;ZnSO4·7 H2O 10 mg/L;CuSO4·5 H2O 0.025 mg/L;H3BO3 6.2 mg/L;Na2MoO4·2 H2O 0.025 mg/L;维生素B1 0.2 mg/L;维生素B6 0.2 mg/L;烟酸 0.5 mg/L;甘氨酸 2.0 mg/L;肌醇 100 mg/L。

    实施例2: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用常规的消毒液对枝条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修剪成长3.5~4..5 cm,至少带有一个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软纱布轻轻擦洗茎段表面,置于质量浓度为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用流水冲洗5min;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外植体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5~6遍;再用体积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5~10min进行消毒,用无菌水清洗5~6遍;在每一次浸泡期间不断进行搅动。

    将处理后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剪除1~2mm,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初始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3.0 mg/L + IBA 1.5 mg/L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0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2000 lx,光照12 h/d的条件下进行初始芽诱导培养。接种5天后,初始芽开始萌动,诱导率为85%。

    将获得的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5.5 mg/L + IBA 0.5 mg/L +IAA1.0mg/L +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5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1500 lx,光照12 h/d的条件下进行继代芽增殖培养。接种25天后,芽增殖成健壮的丛芽,增殖系数为10。

    用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在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辛硫酸颗粒剂和质量分数为0.5%硫酸亚铁,混匀配成育苗基质。将体积分数为50%多菌灵600倍溶液与育苗基质拌匀,进行杀菌处理,湿度成团却不滴水。将经过杀菌处理后的育苗基质装入规格8 cm×8 cm无纺纸育苗容器中。

    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将单芽的切端蘸于用300 mg/L ABT 6#溶液与滑石粉混合而成的匀浆后,移植于育苗容器中,压紧,清水淋透育苗基质。移植15天生根,根系数量可达5~10条,生根成活率为99%。

    在摆有育苗容器的育苗床上方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再盖上遮荫度为80%的遮阴网,每3天淋施一次300 mg/L ABT 6#溶液,直至完全生根为止;移植12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每周用喷雾器补充水分3~5次,使育苗床湿度保持75%以上;移植20天后每半月喷洒一次800倍的50%退菌特;移植25天后每3周喷一次FA旱地龙500倍液的叶面肥;移植后管理期间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12 h/d。

    以上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3 1600 mg/L;NH4NO3 1500 mg/L;CaCl2·2H2O 220 mg/L;MgSO4·7H2O 370 mg/L;KH2PO3 100 mg/L;Ca(NO3)2 450 mg/L;MnSO4·4 H2O 25 mg/L;ZnSO4·7 H2O 10 mg/L;CuSO4·5 H2O 0.025 mg/L;H3BO3 6.2 mg/L;Na2MoO4·2 H2O 0.025 mg/L;维生素B1 0.2 mg/L;维生素B6 0.2 mg/L;烟酸 0.5 mg/L;甘氨酸 2.0 mg/L;肌醇 100 mg/L。

    实施例3: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泡桐半木质化枝条,用常规的消毒液对枝条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修剪成长4.5~5.0 cm,至少带有一个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软纱布轻轻擦洗茎段表面,置于质量浓度为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用流水冲洗5min;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外植体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5~6遍;再用体积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5~10min进行消毒,用无菌水清洗5~6遍;在每一次浸泡期间不断进行搅动。

    将处理后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剪除1~2mm,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初始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4.0 mg/L + IBA 2.0 mg/L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0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2000 lx,光照12 h/d的条件下进行初始芽诱导培养。接种5天后,初始芽开始萌动,诱导率高于88%。

    将获得的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和质量含量为∶改良MS + 6-BA 6.5 mg/L + IBA 1.0 mg/L +IAA 1.0mg/L + 蔗糖30000 mg/L + 琼脂3500 mg/L,并置于温度28℃,光照2000 lx,光照12 h/d的条件下进行继代芽增殖培养。接种27天后,芽增殖成健壮的丛芽,增殖系数为9.5。

    用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在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辛硫酸颗粒剂和质量分数为0.5%硫酸亚铁,混匀配成育苗基质。将体积分数为50%多菌灵800倍溶液与育苗基质拌匀,进行杀菌处理,湿度成团却不滴水。将经过杀菌处理后的育苗基质装入规格8 cm×8 cm无纺纸育苗容器中。

    单个切下生长健壮,高度≥2.5cm的继代芽,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将单芽的切端蘸于用400 mg/L ABT 6#溶液与滑石粉混合而成的匀浆后,移植于育苗容器中,压紧,清水淋透育苗基质。移植17天生根,根系数量可达5~10条,生根成活率为98.5%。

    在摆有育苗容器的育苗床上方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再盖上遮荫度为85%的遮阴网,每3天淋施一次400 mg/L ABT 6#溶液,直至完全生根为止;移植15天后选阴天拆除小拱棚;每周用喷雾器补充水分3~5次,使育苗床湿度保持75%以上;移植21天后每半月喷洒一次800倍的50%退菌特;移植25天后每3周喷一次FA旱地龙500倍液的叶面肥;移植后管理期间光照强度2500 lx,光照12 h/d。

    以上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为:KNO3 1600 mg/L;NH4NO3 1500 mg/L;CaCl2·2H2O 220 mg/L;MgSO4·7H2O 370 mg/L;KH2PO3 100 mg/L;Ca(NO3)2 450 mg/L;MnSO4·4 H2O 25 mg/L;ZnSO4·7 H2O 10 mg/L;CuSO4·5 H2O 0.025 mg/L;H3BO3 6.2 mg/L;Na2MoO4·2 H2O 0.025 mg/L;维生素B1 0.2 mg/L;维生素B6 0.2 mg/L;烟酸 0.5 mg/L;甘氨酸 2.0 mg/L;肌醇 100 mg/L。

    关 键  词:
    一种 结合 外生 技术 泡桐 组培快繁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结合瓶外生根技术的泡桐组培快繁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808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