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6879229
  • 上传时间:2019-09-11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86.6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89633.4

    申请日:

    20151225

    公开号:

    CN105434949A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25/00,A61K35/62,A61K35/644,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25/00,A61K35/62,A61K35/644,A61K35/64

    申请人:

    卢仕勇

    发明人:

    卢仕勇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创源路1号北海高新区科技创业基地

    优先权:

    CN20151098963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靳浩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胆草5-8、川黄连4-6、板蓝根8-12、苦参4-6、防风8-12、荆芥8-12、白僵蚕8-11、地龙5-8、蒺藜炒8-11、瓜蒌3-5、天竹黄5-8、昆布2-4、海藻2-4、白芷5-8、蔓荆子8-12以及蜂蜜30-100。将中药粉碎制成药粉,蜂蜜熬制成炼蜜,将药粉和炼蜜混合成膏泥状,分制成药丸,即得所述中药丸,能够有效治疗风火性头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胆草5-8、川黄连4-6、板蓝根8-12、苦参4-6、防风8-12、荆芥8-12、白僵蚕8-11、地龙5-8、蒺藜炒8-11、瓜蒌3-5、天竹黄5-8、昆布2-4、海藻2-4、白芷5-8、蔓荆子8-12以及蜂蜜20-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胆草6、川黄连5、板蓝根10、苦参5、防风10、荆芥10、白僵蚕9、地龙6、蒺藜炒9、瓜蒌4、天竹黄6、昆布3、海藻3、白芷6、蔓荆子10以及蜂蜜2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龙胆草、川黄连、板蓝根、苦参、防风、荆芥、白僵蚕、地龙、蒺藜炒、瓜蒌、天竹黄、昆布、海藻、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 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引起头痛的病因 众多,西医上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 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 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 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

    风火性头痛是中医上的一种头痛,表现为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 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 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 法,能够有效治疗风火性头痛。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5-8、川黄连4-6、板蓝根8-12、苦参4-6、防风8-12、荆芥8-12、 白僵蚕8-11、地龙5-8、蒺藜炒8-11、瓜蒌3-5、天竹黄5-8、昆布2-4、海藻 2-4、白芷5-8、蔓荆子8-12以及蜂蜜20-40。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6、川黄连5、板蓝根10、苦参5、防风10、荆芥10、白僵蚕9、 地龙6、蒺藜炒9、瓜蒌4、天竹黄6、昆布3、海藻3、白芷6、蔓荆子10 以及蜂蜜25。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龙胆草、川黄连、板蓝根、苦参、防风、荆芥、白僵蚕、地 龙、蒺藜炒、瓜蒌、天竹黄、昆布、海藻、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粉碎,过 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 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三中所 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 风火性头痛因肝经火旺克土,脾不化湿,痰饮内盛,外感风邪,风火交煽, 挟痰饮上窜于头,故作头痛。本发明通过多为中草药合理配伍,泻肝火、搜 风火、调痰饮,使风火性头痛得以治愈。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 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 够据以实施。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5-8、川黄连4-6、板蓝根8-12、苦参4-6、防风8-12、荆芥8-12、 白僵蚕8-11、地龙5-8、蒺藜炒8-11、瓜蒌3-5、天竹黄5-8、昆布2-4、海藻 2-4、白芷5-8、蔓荆子8-12以及蜂蜜20-40。

    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风火性头痛因肝经火旺克土,脾 不化湿,痰饮内盛,外感风邪,风火交煽,挟痰饮上窜于头,故作头痛。

    本发明的具体药理为:

    龙胆草,泻肝胆之火、息风止痉、止痛;

    川黄连,清热燥湿;

    板蓝根,清热解毒、泻火;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

    苦参,清热燥湿、祛小肠之火;

    防风,祛风、解痉、止痛;

    荆芥,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

    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蒺藜炒,平肝解郁、活血祛风;

    瓜蒌,调痰饮;

    天竹黄,清热豁痰;

    昆布、海藻,消痰;

    白芷,祛风、燥湿、止痛;

    蔓荆子,疏散风火、清利头目。

    本发明通过多为中草药合理配伍,泻肝火、搜风火、调痰饮,使风火性 头痛得以治愈。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6、川黄连5、板蓝根10、苦参5、防风10、荆芥10、白僵蚕9、 地龙6、蒺藜炒9、瓜蒌4、天竹黄6、昆布3、海藻3、白芷6、蔓荆子10 以及蜂蜜25。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龙胆草、川黄连、板蓝根、苦参、防风、荆芥、白僵蚕、地 龙、蒺藜炒、瓜蒌、天竹黄、昆布、海藻、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粉碎,过 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 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量 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按照每日3-4丸的量进行服用,每7-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5-10个疗 程。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关 键  词:
    治疗 火性 头痛 药丸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792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