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89633.4 (22)申请日 2015.12.25 A61K 36/899(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K 35/62(2006.01) A61K 35/644(2015.01) A61K 35/64(2015.01) (71)申请人 卢仕勇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创源路 1 号北海高新区科技创业基地 (72)发明人 卢仕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69 代理人 靳浩 (54) 发明名称 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
2、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 丸及其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 龙胆 草 5-8、 川黄连 4-6、 板蓝根 8-12、 苦参 4-6、 防风 8-12、 荆芥 8-12、 白僵蚕 8-11、 地龙 5-8、 蒺藜炒 8-11、 瓜蒌3-5、 天竹黄5-8、 昆布2-4、 海藻2-4、 白 芷 5-8、 蔓荆子 8-12 以及蜂蜜 30-100。将中药粉 碎制成药粉, 蜂蜜熬制成炼蜜, 将药粉和炼蜜混合 成膏泥状, 分制成药丸, 即得所述中药丸, 能够有 效治疗风火性头痛。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
3、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434949 A 2016.03.30 CN 105434949 A 1.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 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5-8、 川黄连4-6、 板蓝根8-12、 苦参4-6、 防风8-12、 荆芥8-12、 白僵蚕8-11、 地龙 5-8、 蒺藜炒8-11、 瓜蒌3-5、 天竹黄5-8、 昆布2-4、 海藻2-4、 白芷5-8、 蔓荆子8-12以及蜂蜜 20-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 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 龙胆草6、 川黄连5、 板蓝根10、 苦参5、 防风10、 荆芥。
4、10、 白僵蚕9、 地龙6、 蒺藜炒9、 瓜蒌4、 天竹黄6、 昆布3、 海藻3、 白芷6、 蔓荆子10以及蜂蜜2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一、 将龙胆草、 川黄连、 板蓝根、 苦参、 防风、 荆芥、 白僵蚕、 地龙、 蒺藜炒、 瓜蒌、 天竹 黄、 昆布、 海藻、 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 粉碎, 过100-150目筛, 得到药粉; 步骤二、 将蜂蜜熬制5-15分钟, 得到炼蜜; 步骤三、 将炼蜜与药粉混合, 并和成膏泥状, 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 即得所述中 药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
5、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所 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34949 A 2 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指中医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 包括眉弓、 耳轮上 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 引起头痛的病因众多, 西医上大致可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 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 常见的如偏头 痛、 紧张型头痛; 后者。
6、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 颅内感染、 颅脑外伤, 全身性 疾病如发热、 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 0003 风火性头痛是中医上的一种头痛, 表现为发热恶风, 目赤肿痛, 卧寐不安, 多惊多 怒, 头痛而晕, 耳鸣口苦, 舌绛苔黄, 脉弦数。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 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 点。 0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能够有 效治疗风火性头痛。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7、 0008 龙胆草5-8、 川黄连4-6、 板蓝根8-12、 苦参4-6、 防风8-12、 荆芥8-12、 白僵蚕8-11、 地龙5-8、 蒺藜炒8-11、 瓜蒌3-5、 天竹黄5-8、 昆布2-4、 海藻2-4、 白芷5-8、 蔓荆子8-12以及蜂 蜜20-40。 0009 优选的是,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中,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10 龙胆草6、 川黄连5、 板蓝根10、 苦参5、 防风10、 荆芥10、 白僵蚕9、 地龙6、 蒺藜炒9、 瓜 蒌4、 天竹黄6、 昆布3、 海藻3、 白芷6、 蔓荆子10以及蜂蜜25。 0011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
8、下步骤: 0012 步骤一、 将龙胆草、 川黄连、 板蓝根、 苦参、 防风、 荆芥、 白僵蚕、 地龙、 蒺藜炒、 瓜蒌、 天竹黄、 昆布、 海藻、 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 粉碎, 过100-150目筛, 得到药粉; 0013 步骤二、 将蜂蜜熬制5-15分钟, 得到炼蜜; 0014 步骤三、 将炼蜜与药粉混合, 并和成膏泥状, 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 即得所 述中药丸。 0015 优选的是,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 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0016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 认为风火性头 痛因。
9、肝经火旺克土, 脾不化湿, 痰饮内盛, 外感风邪, 风火交煽, 挟痰饮上窜于头, 故作头痛。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434949 A 3 本发明通过多为中草药合理配伍, 泻肝火、 搜风火、 调痰饮, 使风火性头痛得以治愈。 0017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 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 施。 0019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20 龙胆草5-8、 川黄连4-6、 板蓝根8-12、。
10、 苦参4-6、 防风8-12、 荆芥8-12、 白僵蚕8-11、 地龙5-8、 蒺藜炒8-11、 瓜蒌3-5、 天竹黄5-8、 昆布2-4、 海藻2-4、 白芷5-8、 蔓荆子8-12以及蜂 蜜20-40。 0021 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 认为风火性头痛因肝经火旺克土, 脾不化湿, 痰 饮内盛, 外感风邪, 风火交煽, 挟痰饮上窜于头, 故作头痛。 0022 本发明的具体药理为: 0023 龙胆草, 泻肝胆之火、 息风止痉、 止痛; 0024 川黄连, 清热燥湿; 0025 板蓝根, 清热解毒、 泻火; 0026 半边莲, 清热解毒、 利水; 0027 苦参, 清热燥湿、 祛小肠之火。
11、; 0028 防风, 祛风、 解痉、 止痛; 0029 荆芥, 白僵蚕, 息风止痉、 祛风止痛、 化痰; 0030 地龙, 息风止痉、 清热; 0031 蒺藜炒, 平肝解郁、 活血祛风; 0032 瓜蒌, 调痰饮; 0033 天竹黄, 清热豁痰; 0034 昆布、 海藻, 消痰; 0035 白芷, 祛风、 燥湿、 止痛; 0036 蔓荆子, 疏散风火、 清利头目。 0037 本发明通过多为中草药合理配伍, 泻肝火、 搜风火、 调痰饮, 使风火性头痛得以治 愈。 0038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中, 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39 龙胆草6、 川黄连5、 板蓝根10、 苦参5、 防风10。
12、、 荆芥10、 白僵蚕9、 地龙6、 蒺藜炒9、 瓜 蒌4、 天竹黄6、 昆布3、 海藻3、 白芷6、 蔓荆子10以及蜂蜜25。 0040 一种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1 步骤一、 将龙胆草、 川黄连、 板蓝根、 苦参、 防风、 荆芥、 白僵蚕、 地龙、 蒺藜炒、 瓜蒌、 天竹黄、 昆布、 海藻、 白芷以及蔓荆子烘干, 粉碎, 过100-150目筛, 得到药粉; 0042 步骤二、 将蜂蜜熬制5-15分钟, 得到炼蜜; 0043 步骤三、 将炼蜜与药粉混合, 并和成膏泥状, 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 即得所 述中药丸。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434949 A 4 0044 所述的治疗风火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 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0045 按照每日3-4丸的量进行服用, 每7-10天为一疗程, 连续服用5-10个疗程。 0046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 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43494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