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循环控制系统.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548012.1 (22)申请日 2018.04.18 (73)专利权人 源鲜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市芦竹区中正北路1658 号 (72)发明人 蔡宗霖 许宗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程华 (51)Int.Cl. A01G 9/24(2006.01) B01D 46/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包括有: 一建筑物主体、 一内循。
2、环设备、 一换气设备, 以及 一控制设备; 在控制设备的监控下, 依照栽培空 间内实际的温、 湿度状态, 适时启动内循环设备 或换气设备运作, 可因应季节变化可有不同操作 方式, 进而能够以相对节能以及更为积极、 可靠 的手段, 维持栽培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尤其, 在换 气设备的运作下, 其建筑物主体外的空气可经过 空气滤网过滤之后再排出至建筑物主体外, 达到 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208286005 U 2018.12.28 CN 208286005 U 1.一种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包括: 一建筑物主体(10)、 一内循环设备(20)、 一换气。
3、设备 (30), 以及一控制设备(40); 其特征在于: 该建筑物主体(10), 供包围构成一栽培空间(11), 该建筑物主体(10)设有至少一与该 栽培空间(11)相通的人员出入口(13), 于各该人员出入口(13)处设有可将该人员出入口 (13)遮蔽的一通道闸门(131), 该建筑物主体(10)设有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11)相通的进 气窗(14)以及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11)相通的排气窗(15), 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一可 将该进气窗(14)遮蔽的进气闸门(141), 于各该排气窗(15)处设有一可将该排气窗(15)遮 蔽的排气闸门(151); 该内循环设备(20), 于该栽培空间(。
4、11)内设有至少一空调机组(21), 以及至少一循环 风扇(22); 该换气设备(30), 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至少一将该进气窗(14)遮蔽的空气滤网 (31), 于各该排气窗(15)处设有至少一排气扇(32); 该控制设备(40), 设有一控制电路(41)、 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操作界面 (42), 且该控制电路(41)至少与各该进气闸门(141)、 各该排气闸门(151)、 各该空调机组 (21)、 各该循环风扇(22)、 各该排气扇(32)电气连接, 供依照所设定的运作模式, 控制各该 进气闸门(141)、 各该排气闸门(151)、 各该空调机组(21)、 各该循环风扇。
5、(22)、 各该排气扇 (32)动作与否; 以及, 该控制设备(40), 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温度 感应器(43)、 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湿度感应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换气设备(30), 于该栽培空间(11) 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气流导引风扇(3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换气设备(30), 进一步于各该进气 窗(14)处设有一由一纤维蜂槽板(341)及一注水管(342)所组成的水濂(34), 且各该水濂 (34)的注水管(342)处连接一与该控制。
6、电路(41)电气连接的电磁阀(34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换气设备(30), 于该栽培空间(11) 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气流导引风扇(33), 且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 有一由一纤维蜂槽板(341)及一注水管(342)所组成的水濂(34), 且各该水濂(34)的注水管 (342)处连接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电磁阀(34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建筑物主体(10), 进一步设有至少 一货物出入口(16), 于各该货物出入口(16)处设有一可将该货物出入口(16)遮蔽的货物闸 门(161)。 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建筑物主体(10), 进一步设有至少 一货物出入口(16), 于各该货物出入口(16)处设有一可将该货物出入口(16)遮蔽且与该控 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货物闸门(161); 该换气设备(30), 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 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气流导引风扇(33), 且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一由一纤维 蜂槽板(341)及供一注水管(342)所组成的水濂(34), 且各该水濂(34)的注水管(342)处连 接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电磁阀(343)。 7.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
8、该控制设备(40), 进一 步于各该人员出入口(13)处设有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电子锁(45)。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286005 U 2 8.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该控制设备(40), 进一 步于该建筑物主体(10)外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温度感应器(43)、 至少 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湿度感应器。 9.如权利要求3、 4或6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各该纤维蜂槽板(341)设有多个 呈斜向贯穿配置的蜂槽孔(344)。 10.如权利要求3、 4或6所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其中。
9、, 各该纤维蜂槽板(341)设有多 个呈45度斜角贯穿配置的蜂槽孔(344)。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286005 U 3 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与植物栽培设施有关, 旨在为植物栽培设施提供一种相对更为可靠、 节能, 甚至可以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大型植物培植场一般皆使用开放式平面农地(采露天栽培), 因此需要广大 面积, 且易受天候影响, 导致产量不稳定, 随着全球人口逐年不断增加, 相对压缩人类及农 作物生长的空间, 许多国家的研究单位更致力于立体栽种系统的发展, 以期能够在相同的 地坪面积上, 。
10、提升植物(尤其是食用作物)的产量。 0003 尤其, 高经济价值的农植物培植多以设施栽培为主, 主要利用相关设备控制光照、 水、 气等农植物所赖以生长的能量来源, 以期能获得稳定、 质量较高的收获物, 并且提高获 物的产值; 一般植物栽培设施, 通常在一建筑物主体内设有数量不等的层架, 透过将植物分 层培植的方式提高的空间利用率, 以及在建筑物主体的屏蔽下, 可几乎完全不受外在恶劣 环境影响, 达到全年无休量产植物的目的。 0004 目前既有的植物栽培设施, 为了不受天候影响, 多在封闭的建筑主体内满足植物 的光照、 水、 气等需求, 并且为了避免植物遭受虫害或虫卵污染, 多采用内循环的方式维。
11、持 水源及空气的质量, 因此整个植物栽培设施必须借由空调机组持续长时间的运转, 始得以 达到应有的温、 湿度调节效果, 不但耗费大量的能源, 且所运转所产生噪音及热气, 反而可 能成为当地影响生活质量的嫌恶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为植物栽培设施提供一种相对更为可靠、 节 能, 甚至可以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包括有: 一建筑物主体、 一 内循环设备、 一换气设备, 以及一控制设备; 其中: 该建筑物主体, 供包围构成一栽培空间, 该建筑物主体设有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相通的人员出入。
12、口, 于各该人员出入口处设有可将 该人员出入口遮蔽的一通道闸门, 该建筑物主体设有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相通的进气窗以 及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相通的排气窗, 于各该进气窗处设有一可将该进气窗遮蔽的进气闸 门, 于各该排气窗处设有一可将该排气窗遮蔽的排气闸门; 该内循环设备, 于该栽培空间内 设有至少一空调机组, 以及至少一循环风扇; 该换气设备, 于各该进气窗处设有至少一将该 进气窗遮蔽的空气滤网, 于各该排气窗处设有至少一排气扇; 该控制设备, 设有一控制电 路、 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操作界面, 且该控制电路至少与各该进气闸门、 各该排气闸 门、 各该空调机组、 各该循环风扇、 各该排气扇电气。
13、连接, 供依照所设定的运作模式, 控制各 该进气闸门、 各该排气闸门、 各该空调机组、 各该循环风扇、 各该排气扇动作与否; 以及, 该 控制设备, 于该栽培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温度感应器、 至少一与该 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湿度感应器。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208286005 U 4 0007 利用上述结构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可以在控制设备的监控下, 依照栽培空间内实际的温、 湿度状态, 适时启动内循环设备或换气设备运作, 可因应季节变 化可有不同操作方式, 进而能够以相对节能以及更为积极、 可靠的手段, 维持栽培空间内的 空气质量; 尤其, 。
14、在换气设备的运作下, 其建筑物主体外的空气可经过空气滤网过滤之后再 排出至建筑物主体外, 达到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目的。 0008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 该换气设备, 于该栽培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 连接的气流导引风扇。 0009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 该换气设备, 进一步于各该进气窗处设有一由一纤维蜂槽板 及一注水管所组成的水濂, 且各该水濂的注水管处连接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电磁 阀。 0010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 该换气设备, 于该栽培空间内设有至少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 接的该气流导引风扇, 且于各该进气窗处设有由该纤维蜂槽板及该注水管所组成的该水 濂, 且各该水濂的该注水管处连接与。
15、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该电磁阀。 0011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 该建筑物主体, 进一步设有至少一货物出入口, 于各该货物出 入口处设有一可将该货物出入口遮蔽的货物闸门。 0012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 该建筑物主体, 进一步设有至少该货物出入口, 于各该货物出 入口处设有可将该货物出入口遮蔽且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该货物闸门; 该换气设备, 于该栽培空间内设有至少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该气流导引风扇, 且于各该进气窗处设 有由该纤维蜂槽板及供该注水管所组成的该水濂, 且各该水濂的该注水管处连接与该控制 电路电气连接的该电磁阀。 0013 该控制设备, 进一步于各该人员出入口处设有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
16、连接的电子 锁。 0014 该控制设备, 进一步于该建筑物主体外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温度 感应器、 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湿度感应器。 0015 该控制设备, 进一步于各该人员出入口处设有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该电子 锁, 于该建筑物主体外设有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至少一该温度感应器、 与该控制电路 电气连接的至少一该湿度感应器。 0016 各该纤维蜂槽板设有多个呈斜向贯穿配置的蜂槽孔。 0017 各该纤维蜂槽板设有多个呈45度斜角贯穿配置的蜂槽孔。 0018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除可在控制设备、 换气设备及内循环设 备的整合运作下, 依照栽培空间内实际的温。
17、、 湿度状态, 适时启动内循环设备或换气设备运 作, 可因应季节变化可有不同操作方式, 进而能够以相对节能以及更为积极、 可靠的手段, 维持栽培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尤其, 在换气设备的运作下, 其建筑物主体外的空气可经过空 气滤网过滤之后再排出至建筑物主体外, 达到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2082。
18、86005 U 5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组成架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组成架构平面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进气闸门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启动内循环运作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进气闸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启动换气运作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中: 10建筑物主体; 11栽培空间; 12层架; 13人员出入口; 131通道闸门; 14进气 窗; 141进气闸门; 15排气窗; 1。
19、51排气闸门; 16货物出入口; 161货物闸门; 20内循环设备; 21 空调机组; 22循环风扇; 30换气设备; 31空气滤网; 32排气扇; 33气流导引风扇; 34水濂; 341 纤维蜂槽板; 342注水管; 343电磁阀; 344蜂槽孔; 40控制设备; 41控制电路; 42操作界面; 43 温度感应器; 44湿度感应器; 45电子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20、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本实用新型主要为植物栽培设施提供一种相对更为可靠、 节能, 甚至可以改善周 边空气质量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如图1及图2所示, 该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基本上包括有: 一建筑物主体10、 一内循环设备20、 一换气设备30, 以及一控制设备40; 其中: 0029 该建筑物主体10, 供包围构成一栽培空间11, 该建筑物主体10设有至少一与该栽 培空间11相通的人员出入口13, 于各该人员出入口13处设有可将该人员出入口13遮蔽的一 通道闸门131, 该建筑物主体10设有至少一与该栽培空间11相通的进气窗1。
21、4以及至少一与 该栽培空间11相通的排气窗15, 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一可将该进气窗14遮蔽的进气闸门 141, 于各该排气窗15处设有一可将该排气窗15遮蔽的排气闸门151。 0030 该内循环设备20, 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空调机组21, 以及至少一循环风 扇22; 主要在空调机组21及循环风扇22的运作下, 使栽培空间11内的空气维持在预先设定 的温、 湿度状态。 0031 该换气设备30, 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至少一将该进气窗14遮蔽的空气滤网31, 于各该排气窗15处设有至少一排气扇32; 主要在排气扇32的运作下, 令建筑物主体10外的 空气经由进气窗14进入栽培空间1。
22、1之后再由排气窗15排出建筑物主体10, 并且在空气滤网 31的作用下, 达到空气滤净的效果。 0032 该控制设备40, 设有一控制电路41、 一与该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的操作界面42, 该控 制电路41且至少与各该进气闸门141、 各该排气闸门151、 各该空调机组21、 各该循环风扇 22、 各该排气扇32电气连接, 供依照所设定的运作模式, 控制各该进气闸门141、 各该排气闸 门151、 各该空调机组21、 各该循环风扇22、 各该排气扇32动作与否。 0033 以及, 该控制设备40, 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 温度感应器43、 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
23、连接的湿度感应器44, 可透过各温度感应器43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208286005 U 6 及各湿度感应器44实时侦测栽培空间11内的温、 湿度状态。 0034 原则上,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利用建筑物主体10作为植物栽培设施 的用以对植物构成屏蔽作用的设施主体, 在建筑物主体10的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供放 置植物的层架12, 增加空间使用率, 并且在光罩设备(图略)、 供水设备(图略)的整合运作 下,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能量。 0035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于使用时, 可以在控制设备40的监控下, 依照栽 培空间11内实际的温、 湿度状态, 适时启。
24、动内循环设备20或换气设备30运作; 例如, 在气候 较为寒冷的季节, 或是气温较低的时候, 可配合将进气闸门141及排气闸门151关闭(如图3 及图4所示), 避免栽培空间11内的温度受外部气候影响; 必要时, 可配合启动内循环设备20 的空调机组21及循环风扇22的方式, 使栽培空间11维持最佳的温、 湿度状态。 0036 以及, 当进筑物主体10外的气温符合所栽培的植物生长条件时, 则可配合将进气 闸门141及排气闸门151开启(如图5及图6所示), 可以在相对节能的状态下, 让栽培空间11 内的植物在自然的温、 湿度环境下生长; 必要时, 也可配合启动换气设备30的排风扇32加强 栽培。
25、空间11的换气效果, 并且在空气滤网31的作用下, 达到空气滤净目的, 尤其建筑物主体 10外的空气经过空气滤网31过滤之后再排出至建筑物主体10外, 更可借以达到改善周边空 气质量的目的。 0037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于实施时, 该换气设备30, 可进一步于该栽培空 间11内设有至少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该气流导引风扇33, 可在该气流导引风扇33的 作用下, 加强该栽培空间11内的空气流通效果。 0038 以及, 该换气设备30, 也可进一步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一由一纤维蜂槽板341及 一注水管342所组成的水濂34, 且各该水濂34的注水管342处连接一与该控制电路4。
26、1电气连 接的电磁阀343, 可在水濂的运作下产生降温及调整湿度的效果; 各该纤维蜂槽板341设有 多个呈斜向贯穿配置的蜂槽孔344, 可利用呈斜向贯穿配置的蜂槽孔344, 增加空气与水的 接触、 吸附效果, 各该纤维蜂槽板341又以设有多个呈45度斜角贯穿配置的蜂槽孔344的结 构型态呈现为佳。 0039 当然, 该换气设备30, 又以进一步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与该控制电路41电 气连接的该气流导引风扇33, 且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由该纤维蜂槽板341及该注水管342 所组成的该水濂34, 且各该水濂34的该注水管342处连接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该电 磁阀343的实施样态呈现为。
27、佳。 0040 再者,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于实施时, 该建筑物主体10, 可进一步设 有至少一货物出入口16, 于各该货物出入口16处设有一可将该货物出入口16遮蔽的货物闸 门161, 可利用货物出入口16的设计, 增加植物采收的便利性。 0041 同样的,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于实施时, 又以该建筑物主体10, 可进 一步设有至少一该货物出入口16, 于各该货物出入口16处设有可将该货物出入口16遮蔽的 该货物闸门161, 以及该换气设备30, 于该栽培空间11内设有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至 少一该气流导引风扇33, 且于各该进气窗14处设有由该纤维蜂槽板341。
28、及该注水管342所组 成的该水濂34, 且各该水濂34的该注水管342处连接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该电磁阀 343的实施样态呈现为佳。 0042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在上述各种可能实施的样态下, 该控制设备40,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208286005 U 7 可进一步于各该通道闸门131处设有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电子锁45, 可在该电子 锁45的运作下, 加强对该通道闸门131的监控效果。 0043 以及, 该控制设备, 也可进一步于该建筑物主体10外设有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 电气连接的温度感应器43、 至少一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湿度感应器44,。
29、 以供实时监 测建筑物主体10外的温、 湿度。 0044 当然, 该控制设备, 又以进一步于各该通道闸门131处设有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 接的该电子锁45, 于该建筑物主体10外设有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至少一该温度感应 器43、 与该控制电路41电气连接的至少一该湿度感应器44的结构型态呈现为佳。 0045 具体而言,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除可在控制设备、 换气设备及 内循环设备的整合运作下, 依照栽培空间内实际的温、 湿度状态, 适时启动内循环设备或换 气设备运作, 可因应季节变化可有不同操作方式, 进而能够以相对节能以及更为积极、 可靠 的手段, 维持栽培空间内的。
30、空气质量; 尤其, 在换气设备的运作下, 其建筑物主体外的空气 可经过空气滤网过滤之后再排出至建筑物主体外, 达到改善周边空气质量的目的。 004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 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 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 围, 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 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208286005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9 CN 208286005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0 CN 208286005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1 CN 208286005 U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2 CN 208286005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3 CN 208286005 U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4 CN 208286005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