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876372.4 (22)申请日 2018.06.07 (73)专利权人 衢州学院 地址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北 大道78号 (72)发明人 谢云斐 冯凯萍 周兆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郑海峰 (51)Int.Cl. A01D 2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 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 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包括固定。
2、轴、 连杆、 驱动 轮、 大齿轮、 小齿轮、 打秧条和长轴。 小齿轮以圆 周式均布于大齿轮和驱动轮之间, 并分别与大齿 轮和驱动轮啮合, 小齿轮与长轴键连接; 长轴上 设有打秧条, 长轴两端结构呈对称分布; 连杆连 接各小齿轮, 固定轴穿过连杆与大齿轮键连接; 驱动轮上的凹槽用于连接皮带, 通过电机驱动带 轮, 使得驱动轮旋转, 大齿轮固定使得小齿轮在 自转的同时以圆周式路径旋转, 通过连杆使各小 齿轮稳定同步运动, 小齿轮旋转带动打秧条旋 转, 通过齿轮间差速比使得以较小的动力驱动获 得高速旋转的打秧条。 本实用新型, 可用于豆薯 收获时的打秧, 结构牢固紧凑, 降低能耗, 可有效 的提高工。
3、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8338289 U 2019.01.08 CN 208338289 U 1.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部结构和设置 在两个端部结构之间的长轴阵列; 所述的长轴阵列由若干长轴(7)相互平行设置构成; 所述 的长轴(7)上设有打秧条(6); 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固定轴(1)、 连杆(2)、 驱动轮(3)、 大齿轮(4)和若干小齿轮(5); 所 述的驱动轮(3)内圈设有齿槽, 外圈设有凹槽, 所述的大齿轮(4)外圈设有齿槽, 且所述的大 齿轮(4)位于驱动轮(3)内; 所述的小齿轮(5)以圆周式均布于所述的大。
4、齿轮(4)和所述的驱 动轮(3)之间, 并分别与所述的大齿轮(4)和所述的驱动轮(3)啮合, 所述的小齿轮(5)与所 述的长轴(7)键连接; 所述的连杆(2)连接各所述的小齿轮(5)使其稳定同步运动, 所述的固 定轴(1)穿过所述的连杆(2)并与所述的大齿轮(4)键连接, 所述的固定轴(1)上设有凸起, 所述的固定轴(1)通过凸起固定于豆薯收获机上,使得所述的大齿轮(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长轴个数与小齿轮(5)个数相等或所述的长轴个数小于所述的小齿轮(5)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
5、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打秧条(6)在所述的长轴(7)的轴向方向上等间距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杆呈梅花状或者人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驱动轮上的凹槽可以是V型槽、 圆形槽或者矩形槽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驱动轮为主动 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两个端部结构呈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驱动轮、 大齿轮、 小齿轮、 长轴和连杆。
6、的材料为塑料或者合金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固定轴(1)穿过所述的连杆(2)的几何中心并与所述的大齿轮(4)的中心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38289 U 2 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属于农用工具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豆薯在即将收获的时期需要进行人工打秧。 由于种植 面积大, 且豆薯生长时的茎叶呈缠绕状, 大多采用人工打秧的方式进行。 这样一来就使得农 民十分辛苦。 这。
7、时需要用到豆薯收获机, 固豆薯收获机上的打秧装置对豆薯进行打秧工作 时是否适用尤为重要。 0003 公开号为CN20551086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打秧机, 在该专利中提 到了通过调节刀片工作高度来加强打秧效果, 但整体结构较松散, 且在打秧时需要较大的 驱动。 0004 公开号为CN10730657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切秧机, 在该专利中提 到了通过轴转动使得红薯秧缠绕并对其切断的方式进行打秧, 但在转动轴时把红薯秧缠绕 起来的概率欠大, 无法有效的提高作业效率, 且在作业时需要较大的动力驱动。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更适用于豆薯收获时的打秧工作, 设计了一种适。
8、用于豆薯收获机 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此实用新型, 可用于豆薯收获时的打秧, 结构牢固紧凑, 降低能耗, 可 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用于豆薯收获时的打秧工作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紧凑, 降低 能耗, 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0007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包括两个端部结构和设置在两个端 部结构之间的长轴阵列; 所述的长轴阵列由若干长轴相互平行设置构成; 所述的长轴上设 有打秧条; 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固定轴、 连杆、 驱动轮、 大齿轮和若干小齿轮; 所述的驱动轮 内圈。
9、设有齿槽, 外圈设有凹槽, 所述的大齿轮外圈设有齿槽, 且所述的大齿轮位于驱动轮 内; 所述的小齿轮以圆周式均布于所述的大齿轮和所述的驱动轮之间, 并分别与所述的大 齿轮和所述的驱动轮啮合, 所述的小齿轮与所述的长轴键连接; 所述的连杆连接各所述的 小齿轮使其稳定同步运动, 所述的固定轴穿过所述的连杆并与所述的大齿轮键连接, 所述 的固定轴上设有凸起, 所述的固定轴通过凸起固定于豆薯收获机上,使得所述的大齿轮固 定。 0009 优选的, 所述的长轴个数与小齿轮个数相等或所述的长轴个数小于所述的小齿轮 个数。 0010 优选的, 所述的打秧条在所述的长轴的轴向方向上等间距均布。 0011 优选的。
10、, 所述的打秧条呈梅花状分布或者人字形分布。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38289 U 3 0012 优选的, 所述的驱动轮上的凹槽可以是V型槽、 圆形槽或者矩形槽的任意一种, 所 述的驱动轮为主动轮。 0013 优选的, 所述的两个端部结构呈对称分布。 0014 优选的, 所述的驱动轮、 大齿轮、 小齿轮、 长轴和连杆的材料为塑料或者合金钢。 0015 优选的, 所述的固定轴穿过所述的连杆的几何中心并与所述的大齿轮的中心连 接。 0016 驱动轮上的凹槽用于连接皮带, 通过电机驱动带轮, 使得驱动轮旋转, 大齿轮固定 使得小齿轮在自转的同时以圆周式路径旋转, 通过连杆使各小齿。
11、轮稳定同步运动, 小齿轮 旋转带动打秧条旋转, 通过齿轮间差速比使得以较小的动力驱动获得高速旋转的打秧条。 0017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可用于豆薯收获时的打秧, 结构牢固紧凑, 降低能耗, 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行星齿轮式打秧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行星齿轮式打秧器爆炸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行星齿轮式打秧器各向视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行星齿轮式打秧器与电机连接示意图; 0022 图5为人字形连杆各向视图; 0023 图6为豆薯收获机结构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轴1, 连杆2, 驱动轮3, 大齿轮4, 小齿轮5, 打。
12、秧条6, 长轴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照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该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 而并非要 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 如图1-3所示, 一种适用于豆薯收获机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 包括两个端部结构和 设置在两个端部结构之间的长轴阵列; 所述的长轴阵列由若干长轴7相互平行设置构成; 所 述的长轴7上设有打秧条6; 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固定轴1、 连杆2、 驱动轮3、 大齿轮4和若干 小齿轮5; 所述的驱动轮3内圈设有齿槽, 外圈设有凹槽, 所述的大齿轮4外圈设有齿槽, 且所 。
13、述的大齿轮4位于驱动轮3内; 所述的小齿轮5以圆周式均布于所述的大齿轮4和所述的驱动 轮3之间, 并分别与所述的大齿轮4和所述的驱动轮3啮合, 所述的小齿轮5与所述的长轴7键 连接; 所述的连杆2连接各所述的小齿轮5使其稳定同步运动, 所述的固定轴1穿过所述的连 杆2并与所述的大齿轮4键连接, 所述的固定轴1上设有凸起, 所述的固定轴1通过凸起固定 于豆薯收获机上,使得所述的大齿轮4固定。 0027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的长轴个数与小齿轮5个数相等或所述的长 轴个数小于所述的小齿轮5个数, 当长轴个数小于小齿轮5个数时, 即部分小齿轮5不连接长 轴。 0028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
14、实施例中, 所述的打秧条6在所述的长轴7的轴向方向上等间 距均布。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38289 U 4 0029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的连杆呈梅花状分布或者人字形分布, 如图5 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连杆成人字形分布。 0030 所述的打秧条6可以呈Y形、 棒性、 T形或L形; 打秧条6可拆卸安装在长轴上。 优选 的, 所述的打秧条6沿长轴轴线方向成列设置, 一个长轴上设有若干列; 各列沿圆周方向均 匀分布。 各列可以错位分布, 也可以完全对称分布。 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的驱动轮上的凹槽可以是V型槽、 圆形槽或者 。
15、矩形槽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驱动轮为主动轮, 小齿轮为被动轮, 驱动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相 连。 0032 优选的, 所述的两个端部结构呈对称分布。 0033 优选的, 所述的驱动轮、 大齿轮、 小齿轮、 长轴和连杆的材料为塑料或者合金钢。 0034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的固定轴1穿过所述的连杆2的几何中心并与 所述的大齿轮4的中心连接。 0035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0036 如图4所示, 驱动轮上的凹槽用于连接皮带, 通过电机驱动带轮, 使得驱动轮旋转, 大齿轮固定使得小齿轮在自转的同时以圆周式路径旋转, 通过连杆使各小齿轮稳定同步运 动, 小齿轮旋转带动打秧条旋转, 通过齿。
16、轮间差速比使得以较小的动力驱动获得高速旋转 的打秧条, 长轴的圆周方向均布置有打秧条, 在长轴高速旋转时, 具有非常好的打秧效果。 0037 如图6所示, 本发明的行星齿轮式打秧器安装在豆薯打秧机的前端, 通过固定轴与 豆薯打秧机的机架固定连接。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3828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8338289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8338289 U 7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8338289 U 8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833828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