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板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出板机构.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261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2618A21申请号201410424774722申请日20140826B65H31/0020060171申请人苏州新协力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地址215152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东桥聚民路681号72发明人魏国禹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代理人王华54发明名称一种出板机构57摘要一种出板机构,包括摆臂、若干个摆杆、若干个滚轮,支架和气缸,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作用于所述摆臂;所述若干个滚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摆臂的上侧面。本发明。
2、结构简单、效果良好、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等。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2618ACN104192618A1/1页21一种出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若干个摆杆、若干个滚轮,支架和气缸,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作用于所述摆臂;所述若干个滚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摆臂的上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通过管路与一气动系统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摆杆平行且间隔设置。
3、。权利要求书CN104192618A1/2页3一种出板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板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升降辊台的出板机构,属于板材加工设备的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升降辊台运输机是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输送设备,也是人造板材生产线的主要输送设备之一,用于输送板子。在生产薄板的生产线上使用升降辊台时,由于薄板因质软而易产生变形,因此需要在升降辊台的输送辊上垫一垫板,然后再将薄板堆垛在薄板上进行输送。目前,在升降辊台使用结束时,需要人工拉出垫板,这样即费时、费力,又费人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出板机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板机构。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
4、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板机构,包括摆臂、若干个摆杆、若干个滚轮,支架和气缸,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作用于所述摆臂;所述若干个滚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摆臂的上侧面。000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缸通过管路与一气动系统连通。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若干个摆杆平行且间隔设置。000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良好、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等。附图说明0008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09以上附图中1、摆臂;2、摆杆;3、滚轮;4、气缸;5、垫板;6、气动系统;7、支架。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附。
5、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0011实施例一种出板机构说明书CN10。
6、4192618A2/2页4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出板机构,包括摆臂1,若干个摆杆2、若干个滚轮3,支架7和气缸4。所述摆臂1平行设置,摆臂1的一端与所述若干个摆杆2的每个摆杆2的一端铰接,所述若干个摆杆2的每个摆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7铰接;所述气缸4的气缸杆作用于所述摆臂1的下侧面;所述若干个滚轮3滚动支撑于所述摆臂1的上侧面。所述气缸4通过管路与一气动系统6连通,以向气缸杠提供动力。所述若干个摆杆2平行且间隔设置。0012在安装出板机构时,将该出板机构固定于升降辊台的两滚筒之间,将气缸4与气动系统6接通,并调节气压至工作压力,当要将垫板5拉出时,可先转动气动系统6的手动气阀,使气缸杆伸出动作,气缸杆带动摆杆2转动而使摆臂1上行并高于升降辊台的滚筒,摆臂1上装有若干个滚轮3,当滚轮3高于滚筒时即可顶起垫板5,这时垫板5与滚轮3接触,当拉动垫板5时由于垫板5的运动带动滚轮3转动,从而节省人力,当垫板5拉出后再转动手动气阀,使摆臂1和滚轮3下行藏于滚筒之下,从而不会影响升降辊台的正常工作。001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9261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926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