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由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组成,用于防治农业上的病害。尤其适合用 于防治瓜类白粉病和麦类白粉病。
技术背景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为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 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高效低毒。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从而 影响细胞分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农业上重要的白粉病由 于其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在瓜类作物生长后期经常发生,特别容易产生抗性。在一些白粉病为害严 重的地方,常见的杀菌剂如百菌清,多菌灵,单独使用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三唑酮等由于大面积的应用, 也已经引起了很严重的抗性,并容易产生药害。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白粉病,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 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 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办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 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 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的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目前苯醚甲环唑和甲基 硫菌灵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病害,我们以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等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 用黄瓜上的白粉病和小麦白粉病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1)黄瓜白粉病。试验药剂为厂家提供原药,由我公司研究部配制成需要的制剂。将田间采回的黄瓜白 粉病叶带回室内,在21℃左右保湿培养24h促使病斑上形成更多的孢子,然后用无菌水洗下,稀释到在 低倍镜下(10×15)每个视野中3-5个孢子为宜,并在孢子悬液中加入0.25%的明胶以提高孢子在叶面 的粘着性。
试验采用叶片保湿接种的试验方法。当盆栽黄瓜长到第三至四片真叶展开后选长势旺,生长较均匀的供 接菌试验用(每盆定植5株苗),每处理重复8次。在预处理的基础上设置系列浓度,然后各处理先按 常规常量喷药,24h后接菌,每盆喷菌液5ml,接种后保温(21-24℃)保湿(相对湿度大于90%)以保 证病菌的入侵。发病稳定后,按照黄瓜白粉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与空白对照作药效评价。 比例均为质量比。
统计分析方法:
1、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2、计算方法: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用的共毒系数(CTC 值),CTC值大于100的为增效作用,等于100为加和作用,小于100为拮抗作用。
2)小麦白粉病。试验药剂为厂家提供原药,由我公司研究部配制成需要的制剂。将田间采回的小麦白 粉病叶带回室内,在21℃左右保湿培养24h促使病斑上形成更多的孢子,然后用无菌水洗下,稀释到在 低倍镜下(10×15)每个视野中3-5个孢子为宜,并在孢子悬液中加入0.25%的明胶以提高孢子在叶面 的粘着性。
试验采用叶子保湿试验方法。先取大小一致,生长一致的小麦叶片,每个处理10片叶,每处理重复8 次。在预处理的基础上设置系列浓度,然后各处理先按常规常量喷药,24h后接菌,每个处理喷菌液5ml, 接种后于盒子中保温(21-24℃)保湿(相对湿度大于90%)以保证病菌的入侵。发病稳定后,按照小麦 叶片白粉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与空白对照作药效评价。比例均为质量比。
统计分析方法:
2、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2、计算方法: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用的共毒系数(CTC 值),CTC值大于100的为增效作用,等于100为加和作用,小于100为拮抗作用。
3)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的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PPM) 共毒系数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 6.89 299.34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2 7.25 366.52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4 7.15 482.67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8 7.09 607.38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2 5.36 889.17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6 7.65 659.08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20 8.40 623.26 苯醚甲环唑 12.36 甲基硫菌灵 62.46
表1不同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PPM) 共毒系数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 7.10 287.21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2 5.71 472.79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4 5.82 627.49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8 5.66 841.3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2 5.37 1005.2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16 6.10 951.26 苯醚甲环唑1+甲基硫菌灵20 6.27 971.21 苯醚甲环唑 11.75 甲基硫菌灵 76.99
从表1中看出,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复配,对小麦白粉病有很高的增效作用。从1∶1到1∶20(按质 量)的配比中其共毒系数达229.34-889.17。表明两者在此配比下增效作用明显。
从表2中看出,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复配,对黄瓜白粉病有很高的增效作用。从1∶1到1∶20(按质 量)的配比中其共毒系数达287.21-1005.2。表明两者在此配比下增效作用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实例一:黄瓜白粉病
按苯醚甲环唑5%,甲基硫菌灵25%,以白炭黑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填料和分散剂,打成800目粉剂。该 配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1.3%,10%苯醚甲环唑粉剂和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照同 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61.3%和72.0%。
应用实例二:黄瓜白粉病
按苯醚甲环唑10%,甲基硫菌灵40%,以白炭黑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填料和分散剂,打成800目粉剂。 该配方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7.3%,10%苯醚甲环唑粉剂和25%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照 同样方法1000倍使用,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63..3%和58.2%。
应用实例三:小麦白粉病
按苯醚甲环唑5%,甲基硫菌灵25%,以白炭黑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填料和分散剂,打成800目粉剂。该 配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88.0%,10%苯醚甲环唑粉剂和25%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照同 样方法1000倍使用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72..5%和61.0%。
应用实例四:小麦白粉病
按苯醚甲环唑5%,甲基硫菌灵30%,制成悬浮剂。该配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 96.0%,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1000倍使用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 68..3%和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