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02922.4 (22)申请日 2015.10.13 A01B 33/02(2006.01) A01B 33/10(2006.01) A01B 33/12(2006.01) A01B 33/08(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地址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 (72)发明人 李洪文 荣高 王庆杰 何进 徐迪娟 章志强 尤炳晓 赵志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陈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57) 摘要 本。
2、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特别涉 及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该机具与拖 拉机配合, 拖拉机输出的动力通过万向节传动, 经 变速机构进行动力变换后, 变速机构中的锥齿轮 (6) 带动花键轴 (15) 旋转, 花键轴 (15) 将动力传 递给主动齿轮(10), 主动齿轮(10)带动其对应的 刀轴 (7) 旋转, 同时主动齿轮 (10) 将动力传递至 从动齿轮, 带动其他刀轴 (7) 旋转, 达到立式浅旋 耙地目的, 进行全面耙地作业。 作业过程中因地表 平整度差引起的机器震动使花键轴 (15) 在花键 槽 (17) 内产生跳动, 此时减震片 (18) 发生弹性 形变, 将震动过滤, 以。
3、减少对变速机构中齿轮的磨 损, 同时相邻刀轴 (7) 旋向相反, 机具受力均匀、 刚性可靠。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040161 U 2016.02.24 CN 205040161 U 1/1 页 2 1.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该装置包括变速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和作业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锥齿轮 (6), 锥齿轮 (6) 与万向节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花键轴 (15), 花键槽 (11)、 主动齿轮 (10) 和从动齿轮, 花键轴 (15。
4、) 的上端与锥齿轮 (6) 相连, 花键轴 (15) 的下端包括花键 (16), 花键轴 (15) 的下端穿 过花键槽 (11) 与主动齿轮 (10) 相连, 花键 (16) 与花键槽 (11) 之间采取间隙配合 ; 主动齿 轮 (10) 左右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从动齿轮 ; 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刀轴 (7) 和旋刀 (8), 刀轴 (7) 的上端穿过轴套 (9) 分别与其对应 的主动齿轮 (10) 或从动齿轮相连, 轴套 (9) 设于箱体 (2) 底板上的孔中, 从而将刀轴 (7) 固定在箱体 (2) 上 ; 刀轴 (7) 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夹持件 (7-2), 中间圆盘 (7-3) 和下 夹。
5、持件 (7-1), 旋刀 (8) 的曲面半径与中间圆盘 (7-3) 的半径相等 ; 旋刀 (8) 位于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之间, 旋刀 (8) 的曲面与中间圆盘 (7-3) 相配合, 且旋刀 (8) 彼此 隔开, 与中间圆盘 (7-3) 形成虎口 (13) ; 螺栓 (14) 依次穿过上夹持件 (7-2)、 旋刀 (8) 和下 夹持件 (7-1), 将旋刀 (8) 固定在刀轴 (7)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旋刀(8)的最 大外径直径D大于相邻两刀轴(7)中心的距离L, 使相邻刀轴(7)所载旋刀(8)工作区域重 叠,。
6、 不产生漏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刀轴(7)的个 数为偶数, 且相邻刀轴 (7) 旋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刀轴(7)采用 等分角安装, 安装等分角K 为旋刀 (8) 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减震 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片 (18), 减震片 (18) 套在花键轴 (15) 上, 位于锥齿轮 (6) 下 侧, 花键槽 (11) 上侧, 且减震片 (18) 的上侧与变速箱 (3) 连接, 下侧与箱体 (2) 连接,。
7、 将其 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40161 U 2 1/3 页 3 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农业高速、 高效发展, 人们对耕整地机械的作业质量要求日益严格, 目前主要 的耕整地机械包括 : 铧式犁、 圆盘犁、 深松机、 旋耕机、 圆盘耙、 动力耙、 镇压器等。而传统 农业采用犁地作为耕整地方式, 具有对土壤扰动大, 加快水分蒸发, 破坏土壤结构等不利因 素。 0003 当前, 圆盘耙和旋耕机在耕整地机械占据重要地位, 整地使土壤表层细碎、 疏松、 地表平。
8、整, 为播种作业、 种子发芽和生长准备良好条件。又可实现少耕免耕, 减少对土壤结 构的破坏, 减少水土流失, 利于保墒蓄水。 当前的整地机械由于其结构限制存在着动力输出 轴处易漏耕的现象, 同时由于传动方式易导致机具受力不均匀、 刚性差等诸多问题。 整地机 械的进给量将直接影响碎土质量和沟底平整度, 因此对机具进给量有限制, 且当前卧式旋 耕机主要采取顺铣方式, 易造成沟底不平。不满足当前农业对整地机械的作业要求。同时 由于地表平整度不一, 机具在作业时容易产生剧烈运动, 加大对变速箱的磨损程度。 0004 专利 CN201420080203.1 公开了一种立式旋耕机, 该机具虽然可解决土壤颗。
9、粒大, 上下层土壤疏松程度不均匀, 机具受力不均匀、 刚性差等问题, 但其螺旋轴带动的螺旋刀片 对土壤扰动过大, 翻土效果明显, 不利于土层蓄水保墒, 且对土层结构破坏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 0006 该装置包括变速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和作业机构 : 0007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锥齿轮 6, 锥齿轮 6 与万向节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 0008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花键轴 15, 花键槽 11、 主动齿轮 10 和从动齿轮, 花键轴 15 的上端与锥齿轮 6 相连, 花键轴 15 的下端包括花键 16, 花键轴 15 的下。
10、端穿过花键槽 11 与 主动齿轮 10 相连, 花键 16 与花键槽 11 之间采取间隙配合 ; 主动齿轮 10 左右两侧分别依次 连接有从动齿轮 ; 0009 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刀轴7和旋刀8, 刀轴7的上端穿过轴套9分别与其对应的主动 齿轮 10 或从动齿轮相连, 轴套 9 设于箱体 2 底板上的孔中, 从而将刀轴 7 固定在箱体 2 上 ; 刀轴 7 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夹持件 7-2, 中间圆盘 7-3 和下夹持件 7-1, 旋刀 8 的曲面 半径与中间圆盘 7-3 的半径相等 ; 旋刀 8 位于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之间, 旋刀 8 的 曲面与中间圆盘 7-3 相配合。
11、, 且旋刀 8 彼此隔开, 与中间圆盘 7-3 形成虎口 13 ; 螺栓 14 依 次穿过上夹持件 7-2、 旋刀 8 和下夹持件 7-1, 将旋刀 8 固定在刀轴 7 上。 0010 旋刀8的最大外径直径D大于相邻两刀轴7中心的距离L, 使相邻刀轴7所载旋刀 8 工作区域重叠, 不产生漏耕。 0011 刀轴 7 的个数为偶数, 且相邻刀轴 7 旋转方向相反。 说 明 书 CN 205040161 U 3 2/3 页 4 0012 刀轴 7 装配时采用等分角安装, 且安装等分角K 为旋刀 8 的宽度。 0013 上述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片 18, 。
12、减震片 18 套在花键轴 15 上, 位于锥齿轮 6 下侧, 花键槽 11 上侧, 且减震片 18 的上侧与 变速箱 3 连接, 下侧与箱体 2 连接, 将其固定。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 本实用新型将立式旋耕机与驱动耙两种机具优势相结 合, 具有机具机构简单, 土壤疏松程度一致性强, 刀片对土壤扰动小, 无翻土效果, 利于土层 蓄水保墒, 对土层结构破坏微小的优势。 独立设计变速箱动力输出花键轴减震装置, 减少变 速箱中齿轮的磨损, 增加寿命, 且由于独特的驱动式立旋结构, 耙后沟底平整, 对刀具进给 量无要求, 提高作业效率。同时相邻刀轴转向相反, 机具受力均匀、 刚性强。本。
13、实用新型是 耕整地机械的创新, 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与锥齿轮透视图 ; 0017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与作业机构爆炸图 ; 0018 图 4a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刀轴与旋刀配合示意图 ; 图 4b 为图 4a 沿 A-A 向剖视图 ; 0019 图 5a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片示意图 ; 图 5b 为图 5a 沿 A-A 向剖视图 ; 0020 标号说明 : 1- 悬挂机构, 2- 箱体, 3- 变速箱, 6- 锥齿轮, 7- 刀轴, 7-1- 下夹持件, 。
14、7-2-上夹持件, 7-3-中间圆盘, 8-旋刀, 9-轴套, 10-主动齿轮, 11-花键槽, 13-虎口, 14-螺 栓, 15- 花键轴, 16- 花键, 17- 减震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该强调的是, 下述 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 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0022 本实用新型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包括变速机构、 减震机构、 动力传递 机构和作业机构。 0023 如图 1-2 所示, 变速机构包括锥齿轮 6, 万向节传递来的动力由变速机构进行变速 变向后, 由锥齿轮 6 传递给动力传递机构, 带动作业机构。
15、进行浅耙作业。动力由变速机构传 递至动力传递机构的过程中通过减震机构过滤作业过程中的震动。 0024 如图 2-3 所示, 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花键轴 15, 花键槽 11、 主动齿轮 10 和从动齿轮, 花键轴 15 的上端与锥齿轮 6 相连, 花键轴 15 的下端包括花键 16, 花键轴 15 的下端穿过花 键槽 11 与主动齿轮 10 相连, 花键 16 与花键槽 11 之间采取间隙配合 ; 主动齿轮 10 左右两 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从动齿轮 ; 0025 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片 17。如图 2-3 和图 5 所示, 减震片 17 套在花键轴 15 上, 位于 锥齿轮 6 下侧, 花键槽 11 上。
16、侧, 且减震片 17 的上侧通过螺栓与变速箱 3 连接, 下侧通过螺 栓与箱体 2 连接, 将其固定。 0026 如图 3-4 所示, 作业机构包括刀轴 7 和旋刀 8, 刀轴 7 有 10 个, 每个刀轴 7 上安装 说 明 书 CN 205040161 U 4 3/3 页 5 2 把旋刀 8。主动齿轮 10 和从动齿轮的下端连接刀轴 7, 刀轴 7 穿过轴套 9 与其对应的主 动齿轮 10 或从动齿轮相连, 轴套 9 位于箱体 2 底板上的孔中, 从而将刀轴 7 固定在箱体上。 如图 4 所示, 刀轴 7 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夹持件 7-2, 中间圆盘 7-3 和下夹持件 7-1, 本 。
17、实施例中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均为圆形, 且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的半径 大于中间圆盘 7-3 的半径, 旋刀 8 的曲面半径与中间圆盘 7-3 的半径相等 ; 2 把旋刀 8 位于 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之间, 且位于中间圆盘 7-3 的直径两端, 旋刀 8 的曲面与中间 圆盘 7-3 相配合, 2 把旋刀 8 彼此隔开, 与中间圆盘 7-3 形成虎口 13 ; 螺栓 14 依次穿过上夹 持件 7-2、 旋刀 8 和下夹持件 7-1, 将旋刀 8 固定在刀轴 7 上。由此, 旋刀 8 由上夹持件 7-2 和下夹持件 7-1 进行轴向固定, 由中。
18、间圆盘 7-3 进行径向固定, 防止旋刀 8 作业过程中的震 动。本实施例设计的旋刀 8 最大外径直径 D 260mm, 旋刀 8 的宽度 K 120mm, 相邻刀轴 7 中心的距离 L 为刀轴 7 的直径 d, L d 250mm, 相邻刀轴 7 所载旋刀 8 工作区域重叠 5mm, 不产生漏耕。相邻刀轴 7 旋转方向相反, 以抵消工作侧向力。为使相邻刀轴 7 上的旋 刀8作业时不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刀轴7装配时采用90等分角安装, 通过旋刀轨迹运动 仿真分析确保相邻刀轴 7 上的旋刀 8 不出现撞刀现象。 0027 作业时, 机具由悬挂机构 1 与拖拉机连接, 动力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输。
19、出, 通过 万向节传动, 经变速机构进行动力变换后, 变速机构中的锥齿轮6带动花键轴15旋转, 花键 轴15经其下端的花键16与花键槽11相配合, 将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10, 主动齿轮10带动 其对应的刀轴7旋转, 同时主动齿轮10将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 带动其他从动齿轮的旋转, 使从动齿轮带动其对应的刀轴 7 旋转, 达到立式浅旋耙地目的, 进行全面耙地作业。作业过 程中因地表平整度差引起的机器震动使花键轴 15 在花键槽 17 内产生跳动, 此时减震片 18 发生弹性形变, 将震动过滤, 以减少对变速机构中齿轮的磨损。 0028 机具由拖拉机悬挂进行田间作业, 达到全面浅层耙地效果。通过调。
20、节旋刀 8, 使用 本机具垂直耙地深度为 5-15cm, 且土壤疏松程度一致性强, 刀片对土壤扰动小, 无翻土效 果, 对土层结构破坏微小, 利于土层蓄水保墒 ; 独立设计的减震机构, 减少齿轮的磨损, 增加 机具寿命 ; 由于独特的驱动式立旋结构, 对旋刀 8 进给量无要求, 提高作业效率, 且耙后沟 底平整 ; 同时相邻刀轴 7 旋转方向相反, 机具受力均匀、 刚性可靠。 说 明 书 CN 205040161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0161 U 6 2/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0161 U 7 3/3 页 8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016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