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阐述了一种利用互联网与电信运营商短消息网关接口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的短消息市场在过去的几年内发展极其迅猛,短消息以其快速方便和廉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短消息存在如下的问题:对于流动频繁的工作人员,为了降低高昂的漫游费用,经常在出差到达的异地使用当地手机,而将原手机电话号码设置为呼叫转移;这样打到原手机号码的电话将转移到新手机号码可以接听到。但是,目前电话可以转移,而短消息还没有具备转移功能。为避免无法及时收到短消息的问题,用户将不得不在一部手机上经常切换两个SIM卡或携带两部手机同时接收短消息。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的方法,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短消息业务的功能和灵活性。
段志勇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一种在移动智能网上实现短消息业务地方法》(申请号:01111100.3,公开号:CN 1379598A)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网实现的短消息转移方法。而这种做法,将需要在运营商的公众七号信令网络中增加新的节点,并用七号信令向七号信令网络中其他信令点发送MAP(MobileApplication Protocol移动应用协议)业务消息。这就意味着需要运营商的网络升级到移动智能网和需要修改网络结构,这也意味着运营商要做很大的改造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不改变运营商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实体来实现短消息的转移接受。
一种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实现短消息移动接收的系统和方法是将短消息传递与电子邮件处理的优点相结合,与通常电子邮件收信后发短消息通知的做法不同,本方法是将一条条短消息保存在系统内,并根据配置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短消息接收终端;改变配置信息中的关联号码,可以实现短消息的转移接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一是一种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通过短消息协议与电信运营商的ISMG(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互联网短消息网关)相连。
系统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配置模块、输出模块等五个功能模块。其中输入模块负责接收互联网短消息网关传来的消息包,解析提取接收用户的系统标识号码和短消息内容;存储模块负责存储短消息内容;配置模块负责保存系统内用户的配置信息,包括与该用户当前系统标识号相关联的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系统为用户分配唯一的标识号,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配置模块,设置与本人系统标识号关联的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处理模块接受输入模块传来的消息包,将短消息内容保存在存储模块,并根据配置模块中的接收用户当前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形成一条含原短消息内容和该接收终端号码的短消息;输出模块接收处理模块传来的短消息内容,按照短消息协议传送到该接收终端号码所对应运营商的互联网短消息网关,并进而发送到该接收终端。
基于以上系统,提出一种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的方法:
1.系统为用户分配唯一的标识号码
2.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可以访问配置模块,设置与本人系统标识号关联的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
3.输入模块接收从运营商互联网短消息网关传来的消息包,解析提取接收用户的系统标识号和短消息内容。
4.处理模块接受输入模块传来的消息包,将短消息内容保存在存储模块,并根据配置模块中的接收用户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形成一条含原来短消息内容和该接收终端号码的短消息;
5.输出模块接收处理模块传来的短消息内容,按照短消息协议传送到该接收终端号码所对应的运营商互联网短消息网关,并进而发送到该接收终端。
根据以上步骤实现的短消息转移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1.对于拥有多个短消息接收终端的用户,用户可以自己通过配置模块将自己当前使用短消息接收终端号与系统标识号相关联;这样,对于发送给系统标识号的短消息,系统将把该短消息发送到当前使用短消息接收终端,实现短消息的转移接收。
2.系统为用户分配的是唯一不变的标识号,用户对外可以只使用此系统标识号接收短消息,改变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后仍然可以收到短消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并通过实施例给出本发明的的一个实际应用例子
为了促进短消息市场的繁荣,电信运营商提出了一种整合用户、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多赢合作模式。电信运营商搭建系统应用平台,内容提供商(SP)提供内容服务,让用户享受到及时、丰富、多样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此,电信运营商为各内容提供商(SP)提供服务短号码,各内容提供商(SP)通过服务短号码接入运营商短消息平台。
一种实现短消息转移接收的系统和方法可以为内容提供商(SP)所采用,为用户提供短消息转移接收服务。系统的组网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与各运营商的互联网短消息网关(ISMG Internet Short MessageGateway)之间按照运营商指定的短消息协议进行连接(如中国移动点对点协议CMPP、中国电信固网短信网关协议SMGP等)
短消息终端用户与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之间通过发送服务短号码完成交互,用户发送消息时在接收号码中填入内容提供商(SP)的服务代码加上接收方的系统标识号;运营商短消息中心(SMC)在收到代码方式的短消息后,分析被叫号码是特别服务后将其转发给互联网短消息网关(ISMG),由互联网短消息网关发送到内容提供商(SP)的网络,并进入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如图2,假设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向短消息中心1对应的运营商申请全网内容提供商(SP)服务代码为6*****,假设上海用户B具有两个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分别为139********和133********,分别在上海与北京两地使用。短消息转移处理系统为用户B分配的系统标识号码为8******,当前设置的关联号码为139********。当该SP服务代码能提供服务的用户A给用户B发送短消息时,他在编辑完短消息后,在接收号码中填入6***8*****。运营商短消息中心1在接收到此短消息后,从前缀6***判断是SP服务代码,将其转发给互联网短消息网关1,互联网短消息网关1按照短消息协议将其发送到具备SP服务代码6***的短消息转移处理系统。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的输入模块根据从互联网短消息网关1接收到的信息包,解析提取接收用户的系统标识号码为8*****和短消息内容;处理模块接收到信息内容后,根据配置模块得到8*****用户的当前关联号码139********,并通过输出模块将该短消息发往此关联号码139********对应运营商的互联网短消息网关2,并最终经过该运营商的短消息中心2到达号码为139********短消息接收终端。
当用户B出差到北京,当前使用的短消息接收终端是133********,他只需要通过身份认证访问配置模块(利用短消息或互联网访问方式),设置系统标识号8*****当前关联号码为133********。这样,当用户A给其发送短消息时,接收号码处仍然填入6***8*****。短消息转移接收处理系统的输入模块根据从互联网短消息网关1接收到的信息包,解析提取接收用户的系统标识号码为8*****和短消息内容;处理模块接收到信息内容后,根据配置模块得到8*****用户的关联号码133********,并通过输出模块将该短消息发往此关联号码对应运营商的互联网短消息网关3,并最终经过运营商短消息中心3到达号码为133********的短消息接收终端。
这样,用户B只需要对外公布其系统标识号8*****和使用的SP服务代码,不论他目前使用的短消息接收终端号码是139********还是133********,该SP服务代码能提供服务的用户都可以按以上方法给SP服务代码+系统标识号(如6***8*****)发送短消息,接收方都可以接收到短消息,这样他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两个包括多个短消息接收终端间实现短信转移接收。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应用于一家具体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而且适合于不同支持短消息业务的电信运营商网络,也包括各运营商网络间的短消息转移接收。图2中,用户A的短消息接收终端和用户B的两个不同的短消息接收终端,这三个号码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运营商;而互联网短消息网关1~3和短消息服务中心1~3,是与这些号码相对应,这些网络设备可以属于不同的的运营商。
上述描述给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应用,但应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描述是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的,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确定.由于系统和方法的广泛适用性,以此为基础的任何方案的变形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