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64655.9 (22)申请日 2016.04.26 (71)申请人 马骏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南6 街16号 (72)发明人 马骏 (51)Int.Cl. A61N 5/067(2006.01) G08C 23/02(2006.01) G08C 1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 治疗仪, 包括主体和与主体无线连接的检测机 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
2、固定机构和鼻腔照射探 头, 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两个把手, 该基于物联 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通过控制面板操作固定 机构中驱动电机的转动, 带动驱动轮转动, 使驱 动轮上下两侧的滑动板朝两边移动, 带动吸盘往 外延伸并吸附在鼻腔内部, 使鼻腔照射探头工作 时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不仅如此, 在超声波发射 电路中, 利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振荡信号, 并通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将信号放大处 理, 保证了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信号的稳定 性, 同时该电路采用常规的元器件, 在保证稳定 通讯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该激光 治疗仪的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05。
3、879242 A 2016.08.24 CN 105879242 A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1)和与主体(1)无线 连接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机构(8)和鼻腔照射探头(9), 所述主体(1)的两侧 设有两个把手(6), 所述鼻腔照射探头(9)固定在固定机构(8)上, 所述主体(1)上设有显示 屏(2)、 开关(3)、 指示灯(4)和控制面板(7); 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伸缩机构(11)和两个设置在伸缩机构(11)两侧的固定单元, 所 述固定单元包括吸盘(10)和连杆(12), 所述连杆(12)的一端位于伸缩机构(11)的内部, 所 述吸盘。
4、(10)固定在连杆(12)的另一端; 所述伸缩机构(11)包括框体(13), 所述框体(13)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21), 所 述框体(13)内部设有伸缩单元,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驱动电机(14)、 驱动轴(15)、 驱动轮(16)和两个设置在驱动轮(16)上下两侧的滑动单元, 所述驱动电机(14)固定在框体 (13)内部的一侧, 所述驱动电机(14)通过驱动轴(15)与驱动轮(16)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轮 (16)上设有若干主动齿(17), 所述主动齿(17)沿驱动轮(16)的外周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轮 (16)的半圆面上, 所述驱动轮(16)与滑动单元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单元包。
5、括滑动板(19), 所述滑动板(19)的两侧设有侧板(20), 所述侧板(20) 设置在凹槽(21)内, 所述滑动板(19)靠近驱动轮(16)的一侧设有从动齿(18), 所述从动齿 (18)与驱动轮(16)上的主动齿(17)相匹配, 所述滑动板(19)与连杆(12)连接; 所述主体(1)内设有中央处理器, 所述显示屏(2)、 开关(3)、 指示灯(4)、 鼻腔照射探头 (9)和驱动电机(14)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 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电路包括超声波发射器(W1)、 集成电路(U1)、 电源(E)、 开关(S1)、 第。
6、一 电阻(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第四电阻(R4)、 第五电阻(R5)、 可调电阻(RP1)、 第 一电容(C1)、 第二电容(C2)、 第一二极管(VD1)、 第二二极管(VD2)、 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 三极管(VT2), 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 所述集成电路(U1)的控制端通过第二电 容(C2)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触发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集 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触发端与集成电路(U1)的门限端连接, 所 述集成电路(U1)的门限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集成电路(U1)。
7、的放电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 (U1)的放电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可调电阻(RP1)连接, 所述可调电阻(RP1)的滑动端通过 由开关(S1)和电源(E)组成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 的重置端与集成电路(U1)的电源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重置端与可调电阻(RP1)的 滑动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电源端与第一三极管(VD1)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 (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 阴极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
8、)与第 二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VT2) 的集电极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电源端通过由第四电阻(R4) 和第五电阻(R5)组成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 发射极与超声波发射器(W1)的一端连接, 所述与超声波发射器(W1)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 (R5)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电源(E)的负极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
9、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极管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879242 A 2 (VD1)与第二二极管(VD2)的型号均为1N414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5)的 外周设有螺纹(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面板 (7)包括照射时间控制键、 照射模式控制键、 照射功率控制键和固定强度控制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3)的 四角为圆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
10、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齿(17) 和从动齿(18)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2) 为液晶显示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 (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温漂系数均为5 ppm。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879242 A 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半导体激光照射代替传统的银针。
11、进行穴位治疗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 由于半导体 激光照射相较之于银针针灸拥有无创伤、 穿透性好、 简便易行、 只需接触或接近人体皮肤即 可展开治疗等优点。 相应的, 以半导体激光照射技术为核心的激光治疗仪也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0003 现有技术中激光治疗仪多以穴位照射治疗和鼻腔照射治疗两种照射方法为核心 内容。 然而, 现有技术的激光治疗仪具体使用时, 鼻腔照射探头多以夹子或支撑条固定在鼻 腔中, 在治疗时容易引起使用者的不适, 同时, 鼻腔照射探头大多以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激光 治疗仪的本体连接,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使用者为了保持鼻腔处于照射状态活动范围受到 了极大的限制, 从而限制了装置的实。
12、用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过程时使用者治疗部位易 不适、 活动范围受限制的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过程中避免治疗部位不适、 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的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 仪,包括主体和与主体无线连接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机构和鼻腔照射探头, 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两个把手, 所述鼻腔照射探头固定在固定机构上, 所述主体上设有显 示屏、 开关、 指示灯和控制面板; 0006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伸缩机构和两个设置在伸缩机构两侧的固定单元, 所述固定单 元包。
13、括吸盘和连杆, 所述连杆的一端位于伸缩机构的内部, 所述吸盘固定在连杆的另一端; 0007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框体, 所述框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 所述框体内部设 有伸缩单元,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驱动电机、 驱动轴、 驱动轮和两个设置在驱动轮 上下两侧的滑动单元,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框体内部的一侧,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 驱动轮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轮上设有若干主动齿, 所述主动齿沿驱动轮的外周周向均匀分 布在驱动轮的半圆面上, 所述驱动轮与滑动单元滑动连接; 0008 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滑动板, 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设有侧板, 所述侧板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滑动板靠近驱动轮的一侧设有从。
14、动齿, 所述从动齿与驱动轮上的主动齿相匹配, 所述 滑动板与连杆连接; 0009 所述主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 所述显示屏、 开关、 指示灯、 鼻腔照射探头和驱动电 机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0010 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内设有超声波发射 电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电路包括超声波发射器、 集成电路、 电源、 开关、 第一电阻、 第二电阻、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5879242 A 4 第三电阻、 第四电阻、 第五电阻、 可调电阻、 第一电容、 第二电容、 第一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 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 所述集成电路的。
15、控制端通过第二电容 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触发端通过第一电容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 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触发端与集成电路的门限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门限端通过第二电 阻与集成电路的放电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放电端通过第一电阻与可调电阻连接, 所述 可调电阻的滑动端通过由开关和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 电路的重置端与集成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重置端与可调电阻的滑动端连 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电源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 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集 成。
16、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三 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 的集电极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的电源端通过由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组 成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超声波发射器的一端 连接, 所述与超声波发射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电源的 负极与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0011 作为优选, 利用1N4148价格便宜, 性能稳定的特性, 为了降低超声波发射电路的成 本, 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的型号均为1N4148。 00。
17、12 作为优选, 利用螺纹有利于增大摩擦, 为了方便使用者抓住主体, 所述把手的外周 设有螺纹。 0013 作为优选, 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 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照射时间控制键、 照射模式控 制键、 照射功率控制键和固定强度控制键。 0014 作为优选, 为了防止伸缩机构对鼻腔造成损伤, 所述框体的四角为圆角。 0015 作为优选, 利用三角形齿轮角度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伸缩机构的伸缩精 度, 所述主动齿和从动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0016 作为优选, 利用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多的特点, 所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 0017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超声波发射电路对温度的抗干扰能力, 所述第一电阻。
18、、 第二电 阻、 第三电阻、 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温漂系数均为5ppm。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通过控制面板操作固定 机构中驱动电机的转动, 带动驱动轮转动, 使驱动轮上下两侧的滑动板朝两边移动, 带动吸 盘往外延伸并吸附在鼻腔内部, 使鼻腔照射探头工作时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不仅如此, 在超 声波发射电路中, 利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振荡信号, 并通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将信号放大处理, 保证了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信号的稳定性, 同时该电路采用常规的 元器件, 在保证稳定通讯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该激光治疗仪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
19、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的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5879242 A 5 0023 图4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的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的超声波发射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5 图中: 1.主体, 2.显示屏, 3.开关, 4.指示灯, 5.把手, 6, 螺纹, 7.控制面板, 。
20、8.固定 机构, 9.鼻腔照射探头, 10.吸盘, 11.伸缩机构, 12.连杆, 13.框体, 14.驱动电机, 15.驱动 轴, 16.驱动轮, 17.主动齿, 18.从动齿, 19.滑动板, 20.侧板, 21.凹槽, W1.超声波发射器, U1.集成电路, E.电源, S1.开关,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R3.第三电阻, R4.第四电阻, R5.第五电阻, RP1.可调电阻, C1.第一电容, C2.第二电容, VD1.第一二极管, VD2.第二二极 管, VT1.第一三极管, VT2.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
21、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7 如图1-图5所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 包括主体1和与主体1无线 连接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机构8和鼻腔照射探头9, 所述主体1的两侧设有两 个把手6, 所述鼻腔照射探头9固定在固定机构8上, 所述主体1上设有显示屏2、 开关3、 指示 灯4和控制面板7; 0028 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伸缩机构11和两个设置在伸缩机构11两侧的固定单元, 所述 固定单元包括吸盘10和连杆12, 所述连杆12的一端位于伸缩机构11的内部, 所述吸盘10固 定在连杆12的另一端; 00。
22、29 所述伸缩机构11包括框体13, 所述框体13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21, 所述框 体13内部设有伸缩单元,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驱动电机14、 驱动轴15、 驱动轮16和 两个设置在驱动轮16上下两侧的滑动单元, 所述驱动电机14固定在框体13内部的一侧, 所 述驱动电机14通过驱动轴15与驱动轮16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轮16上设有若干主动齿17, 所 述主动齿17沿驱动轮16的外周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轮16的半圆面上, 所述驱动轮16与滑动 单元滑动连接; 0030 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滑动板19, 所述滑动板19的两侧设有侧板20, 所述侧板20设置 在凹槽21内, 所述滑动板19。
23、靠近驱动轮16的一侧设有从动齿18, 所述从动齿18与驱动轮16 上的主动齿17相匹配, 所述滑动板19与连杆12连接; 0031 所述主体1内设有中央处理器, 所述显示屏2、 开关3、 指示灯4、 鼻腔照射探头9和驱 动电机14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0032 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内设有超声波发射 电路, 所述超声波发射电路包括超声波发射器W1、 集成电路U1、 电源E、 开关S1、 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第四电阻R4、 第五电阻R5、 可调电阻RP1、 第一电容C1、 第二电容 C2、 第一二极管VD1、 第二二极管VD2、 第。
24、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 所述集成电路U1的 型号为NE555, 所述集成电路U1的控制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 集成电路U1的触发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触发 端与集成电路U1的门限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门限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集成电路U1的 放电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放电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可调电阻RP1连接, 所述可调电阻 RP1的滑动端通过由开关S1和电源E组成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集成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5879242 A 6 电路U1的重置端与集成电。
25、路U1的电源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重置端与可调电阻RP1的 滑动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电源端与第一三极管VD1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 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与第一三 极管VT1的基极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二极管VD2的阴极连 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 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 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电源端通过由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组成的串联电路与。
26、集成电路 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超声波发射器W1的一端连接, 所述与超声 波发射器W1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电源E的负极与集 成电路U1的接地端连接。 0033 作为优选, 利用1N4148价格便宜, 性能稳定的特性, 为了降低超声波发射电路的成 本, 所述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二二极管VD2的型号均为1N4148。 0034 作为优选, 利用螺纹6有利于增大摩擦, 为了方便使用者抓住主体1, 所述把手5的 外周设有螺纹6。 0035 作为优选, 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 所述控制面板7包括照射时间控制键、 照射模式 控制键、 照射功率。
27、控制键和固定强度控制键。 0036 作为优选, 为了防止伸缩机构11对鼻腔造成损伤, 所述框体13的四角为圆角。 0037 作为优选, 利用三角形齿轮角度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伸缩机构11的伸缩 精度, 所述主动齿17和从动齿18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0038 作为优选, 利用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多的特点, 所述显示屏2为液晶显示屏。 0039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超声波发射电路对温度的抗干扰能力, 所述第一电阻R1、 第二 电阻R2、 第三电阻R3、 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温漂系数均为5ppm。 0040 患者在使用该激光治疗仪时, 首先将鼻腔照射探头9伸入鼻腔内部, 同时打开主体 。
28、1上的开关, 指示灯4亮, 根据控制面板7上的相关按键设置照射时间、 照射模式和照射功率, 再利用固定强度控制按键设置鼻腔内部固定机构8的固定强度, 在固定机构8运行过程中, 框体13内部的驱动电机14转动, 带动驱动轮16作转动, 由于驱动轮16上的主动齿17和滑动 板19上的从动齿18相匹配, 在驱动轮16转动过程中, 滑动板19作根据驱动轮16的转向和滑 动轮19相对于驱动轮16的位置作相应的移动, 为了保证滑动板19作水平移动, 滑动板19两 侧的侧板20设置在凹槽21内, 以此可保证滑动板19作水平移动, 带动与滑动板19连接的连 杆12左右移动, 当连杆12一端的吸盘10触碰到鼻腔。
29、时, 整个固定机构8固定在鼻腔内部, 患 者可根据控制面板7上的固定强度控制按键调节固定的强度, 使保证治疗过程中鼻腔处于 最舒适的位置。 0041 为了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足够的活动范围, 鼻腔照射探头9与主体1之间采用 无线连接, 连接方式为超声波通讯, 由主体1中的超声波发射电路负责无线通讯。 在超声波 发射电路通讯时, 开关S1处于闭合状态, 电源E为电路中各元器件供电, 集成电路U1开始运 行, 由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输出的振荡信号经第一三级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后, 振荡信 号放大, 通过超声波发射器W1发射超声波信号, 从而实现通讯功能, 由于在信号发射前经过 放大处理, 。
30、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同时, 由于该电路采用常规的元器件, 从而在保证 无线通讯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该激光治疗仪的市场竞争力。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5879242 A 7 0042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激光治疗仪通过控制面板7操作固定机 构8中驱动电机14的转动, 带动驱动轮16转动, 使驱动轮16上下两侧的滑动板19朝两边移 动, 带动吸盘10往外延伸并吸附在鼻腔内部, 使鼻腔照射探头9工作时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不仅如此, 在超声波发射电路中, 利用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输出振荡信号, 并通过第一三极 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将信号放大处理, 。
31、保证了超声波发射器W1发射超声波信号的稳定 性, 同时该电路采用常规的元器件, 在保证稳定通讯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该 激光治疗仪的市场竞争力。 0043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 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5879242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5879242 A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5879242 A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587924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