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90042.8 (22)申请日 2016.02.18 A61K 36/9068(2006.01) A61P 9/14(2006.01) A61K 35/648(2015.01) (71)申请人 高思山 地址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南岛路 158 号黄岛中医院 (72)发明人 高思山 李成君 杨琴 吕洋 韩玉霞 毕晓瑜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邵朋程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 的中药,。
2、 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 而成的 : 郁金 10-15、 石见穿 6-10、 当归 15-20、 肉 桂 3-6、 花椒 3-6、 艾叶 6-10、 红花 6-10、 蜈蚣 3-5、 荆芥 10-15、 防风 10-15、 白术 15-20、 天麻 10-15、 枳实6-10、 藁本6-10、 生姜6-10、 茯苓15-20、 柴胡 6-10、 夜交藤 15-20、 甘草 6-10、 元胡 6-10。本发 明各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 相互协同, 共奏活血化 瘀、 温经散寒、 理气止痛、 清利头目之功效, 对气血 瘀滞型颞动脉炎治疗效果显著。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597069 A 2016.05.25 CN 105597069 A 1.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 料制作而成的: 郁金10-15、 石见穿6-10、 当归15-20、 肉桂3-6、 花椒3-6、 艾叶6-10、 红花6- 10、 蜈蚣3-5、 荆芥10-15、 防风10-15、 白术15-20、 天麻10-15、 枳实6-10、 藁本6-10、 生姜6- 10、 茯苓15-20、 柴胡6-10、 夜交藤15-20、 甘草6-10、 元胡6-10。 2.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 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郁金10、 石见穿6、 当归20、 肉桂5、 花椒5、 艾叶7、 红花7、 蜈蚣4、 荆芥12、 防风12、 白术17、 天麻12、 枳实7、 藁本9、 生姜8、 茯苓15、 柴胡7、 夜交藤16、 甘草7、 元胡1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97069 A 2 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颞动脉炎临床上以颞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查体可见到颞动脉病变部位明显增粗、 变硬, 有触。
5、痛感。 血检见血沉明显增快。 本病病因不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细菌、 病毒感染与本 病有一定的关系, 但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 吸烟和日光照射可引发或加重本病。 发病机制与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 目前此病的西医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由于此病激素治疗的局限 性和诸多的副作用, 临床上很多患者不能接受。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 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 成的: 郁金10-15、 石见穿6-10、 当归15-20、 肉桂3-6、 花椒3-6、 艾叶6-。
6、10、 红花6-10、 蜈蚣3- 5、 荆芥10-15、 防风10-15、 白术15-20、 天麻10-15、 枳实6-10、 藁本6-10、 生姜6-10、 茯苓15- 20、 柴胡6-10、 夜交藤15-20、 甘草6-10、 元胡6-10。 0006 优选的,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郁金10、 石见穿6、 当归20、 肉桂5、 花椒5、 艾 叶7、 红花7、 蜈蚣4、 荆芥12、 防风12、 白术17、 天麻12、 枳实7、 藁本9、 生姜8、 茯苓15、 柴胡7、 夜 交藤16、 甘草7、 元胡10。 0007 上述治疗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中药可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颗粒剂、 汤。
7、剂、 胶囊 剂等各种剂型。 其中汤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以上诸药混合, 加8倍量 水, 浸泡2小时, 加热煎煮1.5小时, 过滤得煎煮液一与残渣; 残渣再加8倍量水, 加热煎煮1小 时, 过滤得煎煮液二; 合并煎煮液一与煎煮液二, 即得汤剂。 0008 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09 针对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 本发明以活血化瘀、 温经散寒、 理气止痛、 清利头目为 治则。 方中, 郁金、 石见穿、 当归、 红花、 蜈蚣用以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肉桂、 艾叶、 花椒、 生姜、 藁本用以温经散寒止痛; 荆芥、 防风、 天麻、 白术用以清利头目、 熄风止痉; 茯苓、 夜交 藤。
8、安神; 柴胡、 枳实行气; 元胡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配伍, 相互协同, 共奏活血化 瘀、 温经散寒、 理气止痛、 清利头目之功效, 对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治疗效果显著。 而且毒副 作用小, 临床上简单易行。 0010 临床资料 0011 1.一般资料 0012 对100例确诊为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 61例; 年龄51-85岁, 平均年龄69.2岁。 诊见: 出现无可解释的发热、 倦怠、 消瘦、 贫血、 血沉 50mm/h; 新近发生的头痛、 视力障碍; 或其他颅动脉供血不足征象, 如咀嚼肌间歇性动脉障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
9、5597069 A 3 碍、 耳鸣、 眩晕等; 或出现PMR症候群等; 进一步经颞动脉造影、 颞动脉活栓, 以确定诊断。 0013 2.治疗方法 0014 本发明中药熬制成汤剂, 一日一剂, 分早晚服用, 10剂为1疗程。 连续治疗3-5个疗 程。 0015 3.疗效评定标准 0016 治愈: 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0017 显效: 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 0018 有效: 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临床症状有改善, 但不稳定, 停药后有复发; 0019 无效: 气血瘀滞型颞动脉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0020 4.治疗结果 0021 临床治愈86例, 。
10、占86; 显效10例, 占10; 有效4例, 占4; 无效0例; 总有效率 100。 0022 典型病例 0023 薛某, 男, 63岁, 患病症状为: 倦怠、 消瘦、 贫血、 血沉50mm/h; 就诊前出现头痛、 视 力障碍及耳鸣、 眩晕等症; 经颞动脉造影、 颞动脉活栓, 确诊为颞动脉炎。 服用本发明提供的 中药汤剂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减轻, 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痊愈, 再坚持服用1个疗程以巩固疗 效。 一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1 0025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26 郁金10、 石见穿6、 当归20、 肉桂5、 花椒5、 艾叶7、 红花7、 蜈。
11、蚣4、 荆芥12、 防风12、 白 术17、 天麻12、 枳实7、 藁本9、 生姜8、 茯苓15、 柴胡7、 夜交藤16、 甘草7、 元胡10。 0027 制备方法如下: 0028 将以上称量后的诸药混合, 按重量配比计加8倍量水, 浸泡2小时, 加热煎煮1.5小 时, 过滤得煎煮液一与残渣。 残渣再加8倍量水, 加热煎煮1小时, 过滤得煎煮液二。 合并煎煮 液一与煎煮液二, 即得汤剂。 0029 实施例2 0030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31 郁金10、 石见穿10、 当归15、 肉桂6、 花椒3、 艾叶6、 红花10、 蜈蚣3、 荆芥15、 防风10、 白术15、 天麻15、 枳实6、 藁本10、 生姜6、 茯苓15、 柴胡10、 夜交藤15、 甘草10、 元胡6。 0032 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0033 实施例3 0034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35 郁金15、 石见穿6、 当归20、 肉桂3、 花椒6、 艾叶10、 红花6、 蜈蚣5、 荆芥10、 防风15、 白 术20、 天麻10、 枳实10、 藁本6、 生姜10、 茯苓20、 柴胡6、 夜交藤20、 甘草6、 元胡10。 0036 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5597069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