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6854728
  • 上传时间:2019-09-09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522.2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93111.8

    申请日:

    20150707

    公开号:

    CN104922556A

    公开日:

    201509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P25/02,A61P31/22,A61K35/32,A61K35/583,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P25/02,A61P31/22,A61K35/32,A61K35/583,A61K35/64

    申请人:

    牛德兴

    发明人:

    牛德兴,王海军,张维博,牛瀚医,王亮,薛淑芳,陈红宝

    地址: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56号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

    优先权:

    CN201510393111A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逢伍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3-17g、羌活13-17g、川军4-6g、栀子13-17g、拔葜11-13g、鹿角片13-17g、玫瑰花9-11g、槐花5-7g、红花9-11g、乌蛇13-17g、蝉蜕11-13g、丝瓜络11-13g和甘草5-7g,本发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清热除湿、活血搜毒、通络止痛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上的创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3-17g、羌活13-17g、川军4-6g、栀子13-17g、拔葜11-13g、鹿角片13-17g、玫瑰花9-11g、槐花5-7g、红花9-11g、乌蛇13-17g、蝉蜕11-13g、丝瓜络11-13g和甘草5-7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4g、羌活14g、川军4g、栀子14g、拔葜11g、鹿角片14g、玫瑰花9g、槐花5g、红花9g、乌蛇14g、蝉蜕11g、丝瓜络11g和甘草5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5g、羌活15g、川军5g、栀子15g、拔葜12g、鹿角片15g、玫瑰花10g、槐花6g、红花10g、乌蛇15g、蝉蜕12g、丝瓜络12g和甘草6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6g、羌活16g、川军6g、栀子16g、拔葜13g、鹿角片16g、玫瑰花11g、槐花7g、红花11g、乌蛇16g、蝉蜕13g、丝瓜络13g和甘草7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目前仍是世界医学上的疼痛治疗难题。西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分为3种亚型:1)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2)痹痛型: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触痛明显。3)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2型的部分或主要的表现,由于中枢继发性敏感化异常改变为主要特征。

        激惹触痛在临床的表现,是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学称蛇丹痛,属中医学的络病。络脉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呈网状遍布全身。络脉分大络、支络、细络、孙络、毛络等。张隐庵说:“脉中之营气与卫气交通,于孙络之间……”。从而可知脉外虽以卫气为主,但营卫和谐,偕行于孙络布散于皮肤。它构成了网络的循环通路,这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网络基本相似。络脉的生理状态,应是分布平均,舒卷自如的,只有这样它才能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如果受到某种病因的侵犯,它就会改变平时自如舒卷的生理状态,而形成屈曲蜷缩,或是拘急牵引,这样气血的运行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气血运行受阻则发生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毒邪侵入十五别络、孙络、浮络等而导致的病变。湿热毒邪的入侵破坏了神经细胞使之发炎、出血、坏死,导致络脉由滞到瘀,甚者不通,不通则痛。这些细小万亿数计的孙络、浮络,被破坏而且还滞留了一些毒邪的残余,这样它们就不能行使网络循环作用,孙络、浮络处于“绌急”状态,即屈曲拘急。《素问·举痛论》说:“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又说:“小络急引故痛” ,这种疼痛,往往是爆发性的,疼痛的程度较为剧烈。由于细小万亿数计的孙络、浮络屈曲蜷缩,或者拘急牵引,若遇轻微刺激触动,就会产生爆发性的剧痛。中医学典藉也曾论述,如清·《外科大成》有:“苍蝇飞上即痛” 的记载,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激惹触痛。

        临床激惹触痛型的患者很常见,患者非常痛苦,其疼痛影响正常生活,以致不能正常穿衣服,即是在严寒的三九天,也是不能穿内衣,有些患者病程长达6~7年之久,可想而知多么痛苦。有一患者久患激惹触痛(俗称摩擦痛),自己做了1个盔甲(用硬纸围绕一周,边上加用海棉)围上再穿衣服。也有患者用纱布围1周再穿衣服。可见摩擦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多么严重。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消除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3-17g、羌活13-17g、川军4-6g、栀子13-17g、拔葜11-13g、鹿角片13-17g、玫瑰花9-11g、槐花5-7g、红花9-11g、乌蛇13-17g、蝉蜕11-13g、丝瓜络11-13g和甘草5-7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清热除湿、活血搜毒、通络止痛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4g、羌活14g、川军4g、栀子14g、拔葜11g、鹿角片14g、玫瑰花9g、槐花5g、红花9g、乌蛇14g、蝉蜕11g、丝瓜络11g和甘草5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5g、羌活15g、川军5g、栀子15g、拔葜12g、鹿角片15g、玫瑰花10g、槐花6g、红花10g、乌蛇15g、蝉蜕12g、丝瓜络12g和甘草6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虎杖16g、羌活16g、川军6g、栀子16g、拔葜13g、鹿角片16g、玫瑰花11g、槐花7g、红花11g、乌蛇16g、蝉蜕13g、丝瓜络13g和甘草7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组方中:用虎杖,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滇南本草》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现代研究:有抗病毒、抗菌、消炎利尿等作用。虎杖既能清热利湿解毒,又能通络止痛。故用之为君药。羌活辛温,气雄而散,味薄上升,解表散邪,祛风胜湿,止疼痛。《品汇精要》说:“主遍身百节疼痛”。大黄,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痈散肿,逐瘀通经。《本草新编》说:“大黄味苦,气寒……推陈致新,导瘀血,滾痰延,破癓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 栀子,味苦而气寒,其性清利,清热止痛,泻火凉血。拔葜,味甘、酸,性平。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痛。鹿角片,咸,温。入肝、肾经。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活血消肿止痛为主。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而和,舒肝解郁,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止痛。能舒发体内之郁气,有镇静安神抗抑郁之功效。槐花,苦,凉。入肝、大肠经。清热凉血。上七味能助君药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搜毒用之臣。红花,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乌梢蛇,味甘,性平,无毒。祛风湿,通经络。《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现代研究:有抗过敏,抗炎,镇静,镇痛作用。用之为佐药。蝉蜕,甘、微咸。入肝、肺经。散风热解痉。《新编中药学》说:“蝉蜕清开肺气,因‘肺合皮毛’‘肺气清则表气和’,故蝉蜕药力能直达皮表。丝瓜络,甘,平。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调和诸药。二味用之为使药。

    上述组份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有效用于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并经实验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实验资料如下:

    一般资料

     病历来源   2013~2014年门诊病例。530例,其中男性318例,女性212例。

    50~59岁者98人,60~69岁者123人,70~79岁者216人,80~89岁者93人。60~80岁者发病率最高。

    二.病例选择标准

    1.病例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所认定的诊断依据确定:患带状疱疹后具有激惹触痛者。纳入治疗病例。

    2.病例排除标准:临床未诊断为带状疱疹或没有激惹触痛者者。

    3.疼痛程度分级标准:疼痛分级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法,根据病人的主观感觉从0~10给疼痛记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

    具体分级标准为:0~1无疼痛,2~3疼痛可忍受, 4~7疼痛较剧难以忍受, 8~10疼痛非常剧烈,不可忍受。

    三.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所认定的疗效标准确定以下标准。

    临床治愈:用药2个疗程后,疼痛完全消除,可以正常穿衣;

    显效:用药2个疗程后,可使8~10级的非常剧烈不可忍受的疼痛降至2~3级的可忍受疼痛,可以穿衣;

    无效:用药2个疗程后,疼痛不减。

    四.治疗方案

    服用本发明中药,每日2次,每次200-300ml,15天为1疗程,2个疗程观察统计疗效。

    五.统计学处理

        临床治愈:320例,显效:179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4.7%。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安全可靠。

    表1临床疗效统计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530 320 179 28 94.7%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治疗情况,以下给出典型病例及治疗的疗效情况:

    病例1.

    杨某,女,69岁。

    初诊日期:2013年3月6日。

    主诉:右胸至后背带状疱疹后疼痛4月余。

    病史:患者2012年11月25日感觉右胸乳房部疼痛,以为是乳腺增生所致的疼痛,到医院检查乳房正常,可疼痛日益加重,服止痛药也无效,经医院多方检查也未见异常,6天后发现右胸部出现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很快变为水疱,又到医院就诊,诊为急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水疱面积很大,治疗较为困难,20多天才结痂,开始以烧灼痛、针刺痛、摩擦痛为主,痛彻肺腑,难以忍受,因无法止痛而出院,到处打听消息,求医、求方、求药,3个月后其痛转为摩擦痛兼有针刺、闪电等痛。后经友人介绍来本科就诊。现症见:患处有暗红色瘢痕,但患处非常敏感,稍微触及即痛得汗流,连衣都不能穿。舌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蛇丹痛。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激惹触痛)。

    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每日2次,每次200-300ml,连服15天为1疗程。

    医嘱: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2013年3月22日,经用药15天后疼痛缓解,继服15天。

    2012年4月8日,患者服药20天左右即可以穿衣服,来诊时疼痛已消失。

    按语:患者是在早春季节初诊,当时天气还很冷,来诊时左有女儿、右有儿媳相扶,本人右手拉着衣服慢慢来到诊室就诊,当诊视病变部位时,患者小心打开棉衣,并说:“请大夫小心别碰着了,太痛呀!”此例即摩擦痛患者,可见摩擦痛的危害之大,经服药收效,可见本发明治疗激惹触痛之效验。

    病例2.

     向某,男,56岁。

     初诊日期:2013年4月1日。

    主诉:左胸至后背带状疱疹后疼痛6月余。

    病史:患者于4个月前,感觉左胸疼痛,未做治疗。继而疼痛加重,前胸和后背有少量成群的粟粒如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群和水疱,伴有烧灼样的疼痛还有针刺痛和摩擦痛,随后疱疹面积逐渐增大,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服止痛药度日睡眠严重受干扰。疼痛部位非常敏感,落上一根头发就痛得汗流,根本不能穿衣服,出门时只有用纱布将疼痛部位包着,方可穿衣服,久治不效。经病友介绍而来就诊。舌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蛇丹痛。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激惹触痛)。

    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每日2次,每次200-300ml,连服15天为1疗程。

    医嘱: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2013年4月16日,经用药1个疗程后基本不痛。活动时可不用纱布包了,继服15天。

    2013年5月3日,患者来诊室告之病愈,特来感谢。

    按语:患者病在初春,当时天气温和,来诊时打开外衣,里面是用纱布缠了一层又一层,打开纱布时非常小心和耐心,不叫别人动手,用了一些时间终于打开了,患处还有些暗红色的疤痕。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了各种疗法,其中刺激疗法为多,伤及阴阳、气血、络脉。使网络循环作用失司。则孙络、浮络处于“绌急”状态,即屈曲拘急,故疼痛剧烈。由于细小万亿数计的孙络、浮络屈曲蜷缩,或者拘急牵引,若遇轻微刺激触动,就会有爆发性的剧痛。本发明专为激惹触痛而设,故用之即效。

    病例3.

     吴某,男,59岁。

     初诊日期:2014年8月25日。

    主诉:右眼带状疱疹23天。

    病史:患者平素体健,2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部瘙痒不适,当时未重视未治疗。两天后右眼上有黄豆大小的丘疹和水疱,自觉烧灼、针刺、闪电样疼痛,阵发性发作,每日发作七八次,疼痛难忍,彻夜不能入睡,即到眼科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眼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给予中西医药抗病毒,配合封闭治疗,患处疱疹日渐结痂,但疼痛日益加重,疼痛不可忍,痛时大叫,医院用了各种止痛剂不效,患者出院。经病友介绍而来就诊。患者右眼及眼上方头部连及右颈疼痛,不敢触及,并有口干口苦,纳差,舌质红,苔少稍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蛇丹痛。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激惹触痛)。

    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每日2次,每次200-300ml,连服15天为1疗程。

    医嘱: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2013年9月11日,经用药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1个疗程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继服1个疗程。

    2013年9月20日,患者特来感谢。

    按语:此患者来诊时,其夫人陪同,患者无言语,只是小心的保护他右边的患处,只说大夫小心别碰我。在他夫人讲述病史时,其痛爆发,患者以致不能坐立,瘫于地上,大叫大夫救命呀!连声不断,真是痛苦之极。当用清热除湿,活血搜毒,通络止痛之法治之,能疏通经络由绌急恢复正常、舒卷自如状态。而顽固的激惹触痛消夫。显示本发明方药治痛之良好效果。

    六.结论

        激惹触痛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大难题,在治疗上非常棘手,属疑难病症。西医学认为: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中医学认为湿热毒邪入侵孙络、浮络,破坏了平时自如舒卷的生理状态,而形成屈曲蜷缩,或是拘急牵引,导致络脉由滞到瘀,甚者不通,不通则痛。这些细小万亿数计的孙络、浮络,被破坏而且还滞留了一些毒邪的残余,这样它们就不能行使网络循环作用,孙络、浮络处于“绌急”状态,即屈曲拘急。疼痛的程度亦较剧烈。由于细小万亿数计的孙络、浮络屈曲蜷缩,或者拘急牵引,若遇轻微刺触动,就会有爆发性的剧痛。故而釆用清热除湿,活血搜毒,通络止痛之法治之。所采用方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效,能疏通孙络、浮络使之恢复到分布平均,舒卷自如的状态,则“绌急”消除,疼痛平息。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发明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具有清热除湿、活血搜毒、通络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经络由绌急恢复正常、舒卷自如状态,从而顽固的激惹触痛消失。临床证实本发明是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药物,有效率高达94%以上,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触痛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中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5472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