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滚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曲轴滚压装置.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115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1158A21申请号201410388280822申请日20140808B23P9/0220060171申请人滨州海得曲轴有限责任公司地址256600山东省滨州市长江三路海得工业园688号72发明人张立平李海国赵小立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代理人徐槐54发明名称一种曲轴滚压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曲轴滚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包括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所述上滚压头包括上滚压体和上压头导轮,上滚压体上设有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上压。
2、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摆动滚压角,摆动滚压角的取值范围为4560;下滚压头包括下滚压体和两个下压头导轮,下滚压体上设置有两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每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下压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恒定滚压角。本发明具有增大曲轴滚压后的疲劳强度、提高滚压效率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1158ACN104191158A1/1页21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包括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
3、其特征是所述上滚压头包括上滚压体和上压头导轮,上滚压体上设有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上压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摆动滚压角,摆动滚压角的取值范围为4560;下滚压头包括下滚压体和两个下压头导轮,下滚压体上设置有两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每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下压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恒定滚压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压头导轮的旋转中心与曲轴的轴颈圆角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压。
4、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的几何中心与上压头导轮的旋转中心之间设置有偏心量E,且偏心量E为滚轮在摆动滚压角内径向摆动距离的二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压头导轮的轮毂中与滚轮配合处的厚度沿上压头导轮的圆周方向由最大值L2向最小值L1连续过渡,且最大值L2与最小值L1之间的差值为滚轮在摆动滚压角内轴向摆动距离的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与两组下压头滚轮保持架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恒定滚压角的取值为5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滚轮。
5、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滚轮。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滚压体上安装有上压头芯轴,上压头导轮通过上压头滚针安装在上压头芯轴上;下滚压体上安装有下压头芯轴,下压头导轮通过下压头滚针安装在下压头芯轴上。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滚压体上固定连接有上压块,上压头滚轮保持架固定在上压块上;下滚压体上固定连接有下压块,下压头滚轮保持架固定在下压块上。权利要求书CN104191158A1/3页3一种曲轴滚压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曲轴滚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曲轴滚压装置。背景技术0002曲轴是发动机中的核心零件之一,其综合机械性能。
6、直接决定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曲轴的失效形式一般有轴颈磨损和疲劳断裂两种类型。对于疲劳断裂,一般采用轴颈圆角滚压强化工艺来提高其疲劳强度,以达到曲轴延长使用寿命的要求。应用于圆角滚压工艺的滚压头,一般分为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上滚压头负责对曲轴圆角进行滚压加工,具体为两个滚轮对曲轴轴颈圆角实施滚压加工,滚轮与轴颈成一定角度;下滚压头承担对上滚压头产生的滚压力平衡支撑作用,具体为两个滚柱支撑曲轴轴颈。000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滚轮与轴颈角度目前尚无一定标准参考,不同产品规定的滚压角度不同,一般在4560之间。在哪一个角度值滚压的效果如何也无理论依据,滚压后的曲轴疲劳强度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生产。
7、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影响因素,一是在某一角度下以一定压力滚压产生的塑性变形区域较小,形成的压应力有限,很难完全或大部分抵消曲轴在发动机中运转时产生的拉应力;二是滚压角度固定,圆角滚压时滚轮与轴颈圆角接触面小,滚压后圆角光亮带窄,不成形;三是下压头仅起支撑作用,对滚压效果无贡献。以上三方面原因造成曲轴圆角滚压后疲劳强度提高仅为4060左右,无法达到理想的抗疲劳强度效果,而且滚压效率低下。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其能够增大曲轴滚压后的疲劳强度,提高滚压效率。0005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
8、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包括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所述上滚压头包括上滚压体和上压头导轮,上滚压体上设有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上压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摆动滚压角,摆动滚压角的取值范围为4560;下滚压头包括下滚压体和两个下压头导轮,下滚压体上设置有两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每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上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下压头导轮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与曲轴之间为恒定滚压角。0006优选地,所述上压头导轮的旋转中心与曲轴的轴颈圆角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A。0007更近一步地,所述上压头导轮中两轴肩。
9、外圆的几何中心与上压头导轮的旋转中心之间设置有偏心量E,且偏心量E为滚轮在摆动滚压角内径向摆动距离的二分之一。0008更近一步地,所述上压头导轮的轮毂中与滚轮配合处的厚度沿上压头导轮的圆周方向由最大值L2向最小值L1连续过渡,且最大值L2与最小值L1之间的差值为滚轮在摆动滚压角内轴向摆动距离的两倍。0009优选地,所述上压头滚轮保持架与两组下压头滚轮保持架两两之间的夹角为说明书CN104191158A2/3页4120。0010更近一步地,所述恒定滚压角的取值为52。0011优选地,所述滚轮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滚轮。0012优选地,所述上滚压体上安装有上压头芯轴,上压头导轮通过上压头滚针安装在上压。
10、头芯轴上;下滚压体上安装有下压头芯轴,下压头导轮通过下压头滚针安装在下压头芯轴上。0013优选地,所述上滚压体上固定连接有上压块,上压头滚轮保持架固定在上压块上;下滚压体上固定连接有下压块,下压头滚轮保持架固定在下压块上。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曲轴两轮摆动、四轮恒角度滚压装置,滚压时曲轴旋转带动两个滚轮在4560范围内摆动滚压,使得滚压圆角光亮饱满,塑性变形带大大增加,另外四个滚轮用52恒角度滚压,对中间位置加强滚压,这样滚压圈数仅为原装置的三分之一,能够提高曲轴圆角滚压后的疲劳强度和滚压效率,可减少滚压机床的数量,经滚压后的曲轴疲劳强度可提高90以上。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
11、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0017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0018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0019图5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0020图6为图5中的右视图。0021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0022图中,1、上压头导轮,2、工件曲轴,3、滚轮,4、下压头导轮,5、上压头芯轴,6、上压头滚针,7、上滚压体,8、上压头端盖,9、下压头端盖,10、下滚压体,11、下压块,12、下压头滚针,13、下压头芯轴,14、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5、上压块,16、上压头滚轮保持架,17摆动滚压角。具体实施方式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
12、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曲轴滚压装置,包括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上滚压头包括上滚压体7和上压头导轮1,上滚压体7上设有上压头滚轮保持架16,上压头滚轮保持架16上设置有一组滚轮3,滚轮3的两端分别与上压头导轮1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2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3与曲轴2之间为摆动滚压角17,摆动滚压角17的取值范围为4560,上滚压体7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压块15,上压头滚轮保持架16固定在上压块15上,上滚压体7上安装有上压头芯轴5,上压头导轮1通过上压头滚针6安装在上压头芯轴5上。0025下滚压头包括下滚压体10和两个下压头导轮4,下滚压体10上设置有两个。
13、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4,每个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4上设置有一组滚轮3,滚轮3的两端分别与下压说明书CN104191158A3/3页5头导轮4中两轴肩外圆和曲轴2的轴颈圆角配合,滚轮3与曲轴2之间为恒定滚压角,具体地,该恒定滚压角是52,下滚压体10上固定连接有V型的下压块11,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4固定在下压块11上,下滚压体10上安装有下压头芯轴13,下压头导轮4通过下压头滚针12安装在下压头芯轴13上。0026通过使上滚压头摆动滚压,下滚压头恒定滚压,能够解决只在某一角度下以一定压力滚压产生的塑性变形区域小、形成的压应力有限,难以抵消曲轴在发动机中运转时产生的拉应力的问题;同时由于采用摆动滚压,。
14、滚压角度不固定,可增大圆角滚压时滚轮与轴颈圆角的接触面,使得滚压圆角光亮饱满;此外,另外四个滚轮恒角度滚压,能对曲轴中间位置加强滚压,这样滚压圈数仅为原装置的三分之一,能够提高曲轴圆角滚压后的疲劳强度和滚压效率,可减少滚压机床的数量,经滚压后的曲轴疲劳强度可提高90以上。0027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保证滚压过程的稳定性,上压头导轮1的旋转中心与曲轴2的轴颈圆角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A。为保证上压头导轮1的旋转中心与曲轴2的轴颈圆角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A,在上压头导轮1中两轴肩外圆的几何中心与上压头导轮1的旋转中心之间设置有偏心量E,且偏心量E为滚轮3在摆动滚压角内径向摆动距离的二分之一;为保证滚轮3。
15、能够正常的摆动,上压头导轮1的轮毂中与滚轮3配合处的厚度沿上压头导轮1的圆周方向由最大值L2向最小值L1连续过渡,且最大值L2与最小值L1之间的差值为单个滚轮在摆动滚压角内轴向摆动距离的两倍。0028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在上滚压保持架16和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4的滚轮3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滚轮3,且使上滚压保持架16和两组下压头滚轮保持架14两两之间的夹角是120,从而在滚压时,滚轮3(共六个滚轮)对曲轴2等压力滚压。0029对曲轴2进行滚压作业时,先将曲轴2的左侧法兰端与滚压机床的床头箱相连,用卡盘(或其它夹紧方式)夹紧,再用机床顶尖顶紧曲轴2小头端的中心孔,将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分别安装在上下。
16、夹钳上,用上滚压头和下滚压头夹紧曲轴2的圆角,开动机床即可对曲轴2进行滚压加工。0030滚压时,曲轴2旋转带动两组滚轮3(共四个)以恒定角度(52)和一组滚轮3(共两个)在4560范围内摆动滚压,使得滚压圆角光亮饱满,塑性变形带较现有技术增加,而且滚压圈数仅为现有技术的三分之一,滚压效率较现有技术提高了三倍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曲轴2的圆角滚压后疲劳强度提高有限和滚压效率低的问题,可减少滚压机床的数量,并且滚压过程稳定,经滚压后的曲轴2的疲劳强度可提高90以上,可达到比较理想的目标值。0031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91158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5/7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10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117/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91158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