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29256.7 (22)申请日 2014.07.0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1861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0 (73)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学 地址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72)发明人 陈登凯 初建杰 胡志刚 余隋怀 于明玖 (51)Int.Cl. A01D 46/247(2006.01) A01D 46/22(2006.01) 审查员 梅婷 (54)发明名称 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5。
2、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它包 含固定支架(1), 该固定支架(1)整体由数根条钢 相互拼接所组成的长方体结构, 其一端固定有手 推杆(2), 其另一端设有与枣树树干夹持配合的 夹持装置,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含两个镜像设置的 夹头(3), 该夹头(3)的一端附近通过第一转轴 (4)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所述的夹头(3)和 固定支架(1)上焊接有支撑架连接耳(5), 所述固 定支架(1)位于靠近手推杆(2)底部的一端设有 滚轮轴(6), 该滚轮轴(6)的两端固定有滚轮。 本 发明便于携带, 适用环境和范围也较为广泛, 收 集的红枣表面不受污染, 生产成本不高, 同时覆 上。
3、密目网以便于接收, 即使单人也可完成操作, 极大地提高了红枣收集速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4186113 B 2017.06.30 CN 104186113 B 1.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固定支架(1), 该固定支架(1)整体由数 根条钢相互拼接所组成的长方体结构, 其一端固定有手推杆(2), 其另一端设有与枣树树干 夹持配合的夹持装置,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含两个镜像设置的夹头(3), 该夹头(3)的一端附 近通过第一转轴(4)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所述的夹头(3)和固定支架(1)上焊接有支撑 架连接耳(5), 所述固定支架(1)位于靠近手推。
4、杆(2)底部的一端设有滚轮轴(6), 该滚轮轴 (6)的两端固定有滚轮; 所述的夹头(3)包含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以及固定在上夹片 (31)和下夹片(32)之间的连接杆(33), 所述的上夹片(31)或下夹片(32)位于靠近第一转轴 (4)的一端向外弯折出上开合耳(34)和下开合耳(35); 所述的固定支架(1)内安装有控制夹 头(3)开合的连杆机构(7), 该连杆机构(7)包含固定在上开合耳(34)和下开合耳(35)之间 的第二转轴(71), 该第二转轴(71)的中部套接有与其转动配合的连杆(72), 该连杆(72)的 另一端相互交叉并与定位块(73)转动连接配合, 所述定位块(7。
5、3)的另一端安装有与之相连 的V型连杆(74), 该V型连杆(74)的上端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其一侧安装有控制连杆, 该控制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手推杆(2)的内侧; 所述的支撑架连接耳(5)由长骨固定耳(51) 和与之相对应的短骨固定耳(52)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186113 B 2 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林机械加工制造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红枣维生素含量高, 有 “天然维生素” 的美誉, 深得人们的喜爱。 红枣在我国大部分 地区都有种植, 并成为了许多地方的经济支柱, 山西、 陕西。
6、、 河北、 山东、 河南及新疆新兴枣 产区为我国的主要产枣区。 其抗旱、 耐涝的特性成为了许多地方发展节水型农业的首选果 种。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在枣的种植生产过程中, 收枣成为了劳动量最大的环节, 虽然 部分地区已经有了机械化的收枣机器, 但某些地区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目 前还是采取人工收枣的方式, 即先用杆子打或者摇晃枣树让枣掉落, 人再去一粒粒的捡, 收 枣过程中90的劳动力都用在捡枣上。 人工捡枣效率极低, 而且劳动量大, 对枣农身体损耗 也大。 许多枣农在捡完一天的枣后, 第二天基本上干不了别的农活。 而且捡枣的工作效率 低, 劳动力少的话会错过收枣的最佳时期, 。
7、枣会烂在树上。 从地上捡出的枣也比较脏, 尤其 是下雨天之后。 0003 以陕北地区为例, 陕北红枣享誉全国, 其产地主要集中在清涧、 佳县、 吴堡、 神木这 几个县中, 这几个县里靠近黄河边的农民多都以枣业为生。 根据调查, 在佳县刘山乡农户 家, 一家平均每年产5000多斤红枣。 在朱家洼乡, 每家平均年产可达一万多斤。 有的家户年 产可达五六万斤红枣。 每年枣农们收枣时间可达一个多月, 收枣相当辛苦。 每年的收枣季 节,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要参与收枣, 就连外出务工人员也返乡收枣。 通过与枣农的交流得 知, 每个人速度快的, 一天最快就能收六七袋红枣, 每袋70斤左右。 而仅仅朱家洼一个镇。
8、, 2011年红枣的产量就达3500万斤, 可见人工收枣的劳动量非常大。 近年来, 随着枣的产量提 高, 枣农也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方式收枣的不便, 他们也是很期待有针对于陕北地区的红枣 收集装置。 因此, 收枣装置的研发对于减轻陕北农民的劳动负担有着很大意义。 0004 目前, 新疆已经有了机械化收枣装备, 极大地减轻了了枣农的负担, 提高了生产 率。 但是通过调研可发现, 像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 地形复杂, 不规则的坡地极大地增加 了机械化生产的难度, 而且枣树形状不一, 也增大了收枣难度。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比较好的 适合在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使用的收枣设备, 通过实地考察, 这些地区的枣农大。
9、多数还是 采取人工收枣的工作方式。 0005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 研制一种于携带, 适合特殊的地理环境, 红枣收集率 高, 收集的红枣表面不受污染, 生产成本不高的红枣收集装置成为该领域的目前研究的重 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红枣搜集装置, 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 问题。 0007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它包含固定支架1, 该固定支架1整体由数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186113 B 3 条钢相互拼接所组成的长方体结构, 其一端固定有手推杆2, 其另一端设有与枣树树干夹持 配合的夹持装置,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含两个镜像设置。
10、的夹头3, 该夹头3的一端附近通过第 一转轴4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所述的夹头3和固定支架1上焊接有支撑架连接耳5, 所述固 定支架1位于靠近手推杆2底部的一端设有滚轮轴6, 该滚轮轴6的两端固定有滚轮。 0008 所述的夹头3包含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以及固定在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之间的连 接杆33, 所述的上夹片31位于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端向外弯折出上开合耳34, 所述下夹片32 位于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端向外弯折出下开合耳35。 0009 所述的固定支架1内安装有控制夹头3开合的连杆机构7, 该连杆机构7包含固定在 上开合耳34和下开合耳35之间的第二转轴71, 该第二转轴71的中部套。
11、接有与其转动配合的 连杆72, 该连杆72的另一端相互交叉并与定位块73转动连接配合, 所述定位块73的另一端 安装有与之相连的V型连杆74, 该V型连杆74的上端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其一侧安装有控 制连杆, 该控制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手推杆2的内侧。 0010 所述的支撑架连接耳5由长骨固定耳51和与之相对应的短骨固定耳52组成。 0011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便于携带, 适用环境和范围 也较为广泛, 收集的红枣表面不受污染, 生产成本不高, 同时覆上密目网以便于接收, 即使 单人也可完成操作, 极大地提高了红枣收集速度。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
12、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16 参看图1-2,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它包含固定支架1, 该 固定支架1整体由数根条钢相互拼接所组成的长方体结构, 其一端固定有手推杆2, 其另一 端设有与枣树树干夹持配合的夹持装置,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含两个镜像设置的夹头3, 该夹 头3的一端附近通过第一转轴。
13、4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所述的夹头3和固定支架1上焊接有 支撑架连接耳5, 所述固定支架1位于靠近手推杆2底部的一端设有滚轮轴6, 该滚轮轴6的两 端固定有滚轮。 0017 所述的夹头3包含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以及固定在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之间的连 接杆33, 所述的上夹片31位于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端向外弯折出上开合耳34, 所述下夹片32 位于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端向外弯折出下开合耳35。 0018 所述的固定支架1内安装有控制夹头3开合的连杆机构7, 该连杆机构7包含固定在 上开合耳34和下开合耳35之间的第二转轴71, 该第二转轴71的中部套接有与其转动配合的 连杆72, 该连杆72。
14、的另一端相互交叉并与定位块73转动连接配合, 所述定位块73的另一端 安装有与之相连的V型连杆74, 该V型连杆74的上端与固定支架1转动配合, 其一侧安装有控 制连杆, 该控制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手推杆2的内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186113 B 4 0019 所述的支撑架连接耳5由长骨固定耳51和与之相对应的短骨固定耳52组成, 并在 长骨固定耳51和短骨固定耳52上固定相应的长骨和与之相连的短骨。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中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1 使用时, 首先在长骨固定耳51和短骨固定耳52上固定相应的长骨和与之相连的短 骨。
15、, 并在长骨上满铺一层密目网, 该密目网位于夹头3开口处的一侧设有开口, 然后推动V型 连杆74通过定位块73和与之相连的连杆72使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张开并进一步的带动密 目网张开, 整体推动固定支架1使张开的夹头3与枣树对接, 然后拉动V型连杆74使上夹片31 和下夹片32扣合, 使固定在长骨上的密目网整体为倒扣的伞状结构, 从而最终实现收集红 枣的目的。 0022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186113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4186113 B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4186113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