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6837662
  • 上传时间:2019-09-09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62.7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12214.1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206005166U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2

    申请人:

    湖北易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银胜,杨智

    地址:

    435400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北川路39号

    优先权:

    CN201621012214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蔡国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包括壳体、输入轴、凸轮和夹爪机构,所述输入轴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凸轮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凸轮和右凸轮,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分别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两端;所述夹爪机构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杠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滚轮,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杠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于所述杠杆另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能够大大提高钵苗插秧取秧的速度,且夹取秧苗的精度更加高,同时不会对秧苗产生伤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输入轴(2)、凸轮(3)和夹爪机构(4),所述输入轴(2)贯穿所述壳体(1)设置,所述凸轮(3)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所述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分别套设在所述输入轴(2)两端;所述夹爪机构(4)包括第一夹体(5-1)、第二夹体(5-2)、杠杆(6)、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和滚轮(8),所述第一夹体(5-1)和第二夹体(5-2)分别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1)与所述杠杆(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滚轮(8)设于所述杠杆(6)另一端,所述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相啮合;所述夹爪机构(4)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夹爪机构(4-1)和右夹爪机构(4-2),其中,位于左夹爪机构(4-1)上的滚轮(8)与左凸轮(3-1)相抵接,位于右夹爪机构(4-2)的滚轮(8)与右凸轮(3-2)相抵接,位于左夹爪机构(4-1)的杠杆(6)和位于右夹爪机构(4-2)的杠杆(6)之间通过一弹簧(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由依次连接的五段平面组成,分别为夹紧段(3a)、夹紧过渡段(3b)、松开段(3c)、放秧松开段(3d)和松开过渡段(3e),其中,从所述夹紧段(3a)、夹紧过渡段(3b)到松开段(3c)所在平面高度逐渐增高,从所述松开段(3c)、放秧松开段(3d)到松开过渡段(3e)所在平面高度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的五段平面在转动过程中依次与所述滚轮(8)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爪机构(5-1)和右夹爪机构(5-2)之间传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夹爪机构(5-1)的第二齿轮(7-2)与位于所述右夹爪机构(5-2)的第二齿轮(7-2)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凸轮(3-1)、右凸轮(3-2)与所述输入轴(2)之间采用键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2)的端部与壳体(1)之间密封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

    背景技术

    国内钵苗插秧机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而高速钵苗插秧机还没有,钵苗取秧技术是钵苗插秧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与毡状苗高速插秧机相比,其关键技术是钵苗插秧机取秧速度不能太快,过快易伤苗、还会将钵苗抛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能够大大提高钵苗插秧取秧的速度,且夹取秧苗的精度更加高,同时不会对秧苗产生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包括壳体、输入轴、凸轮和夹爪机构,所述输入轴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凸轮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凸轮和右凸轮,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分别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两端;所述夹爪机构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杠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滚轮,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杠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于所述杠杆另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夹爪机构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夹爪机构和右夹爪机构,其中,位于左夹爪机构上的滚轮与左凸轮相抵接,位于右夹爪机构的滚轮与右凸轮相抵接,位于左夹爪机构的杠杆和位于右夹爪机构的杠杆之间通过一弹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凸轮转动,使得与凸轮表面相抵接的杠杆实现转动,杠杆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带动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转动,由此实现左夹爪机构的夹秧和放秧过程;同时,右夹爪机构的第一齿轮与左夹爪机构的第二齿轮相啮合,将动力由左夹爪机构传递给右夹爪机构,实现两个夹爪机构的同步夹秧和放秧;另外,将左夹爪机构上的杠杆与右夹爪机构上的杠杆之间采用弹簧连接,通过弹簧的拉力夹秧,可以有效避免在夹秧过程中出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松开导致秧苗掉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夹爪机构抓取秧苗精确,不会出现错夹、夹伤秧苗的现象,所述凸轮由依次连接的五段平面组成,分别为夹紧段、夹紧过渡段、松开段、放秧松开段和松开过 渡段,其中,所述夹紧段、夹紧过渡段到松开段所在平面高度逐渐增高,所述松开段、放秧松开段到松开过渡段所在平面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的五段平面在转动过程中依次与所述滚轮相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两个夹爪机构的同步夹取,加快秧苗的夹取速度,所述左夹爪机构和右夹爪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夹爪机构的第二齿轮与位于所述右夹爪机构的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凸轮、右凸轮与所述输入轴之间采用键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的端部与壳体之间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夹爪机构数量设为两个,且两个夹爪机构同时夹取,提高了钵苗取秧器的速度,该左夹爪机构和右夹爪机构通过相互啮合第二齿轮传递动力,实现两个夹爪机构的同步夹取;同时,设置在输入轴上的凸轮在随输入轴旋转的过程中,凸轮上的五段平面依次与滚轮相抵接,通过凸轮上设置的不同高度的平面使得杠杆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杠杆的转动带动固定在杠杆上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将动力传递给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第二夹体转动,即实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夹取过程;另外,将左夹爪机构上的杠杆与右夹爪机构上的杠杆之间采用弹簧连接,通过弹簧的拉力可以有效避免在夹秧过程中出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松开导致秧苗掉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夹取秧苗速度快,夹取准确,且不会伤害秧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爪机构闭合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爪机构分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的结构图。

    图中,1、壳体,2、输入轴,3、凸轮,3-1、左凸轮,3-2、右凸轮,3a、夹紧段,3b、夹紧过渡段,3c、松开段,3d、放秧松开段,3e、松开过渡段,4、夹爪机构,4-1、左夹爪机构,4-2、右夹爪机构,5-1、第一夹体,5-2、第二夹体,6,杠杆,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8、滚轮,9、弹簧,10、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包括壳体1、输入轴2、凸轮3和夹爪机构4,该输入轴2贯穿壳体1内部设置,且输入轴2的端部与壳体1之间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输入轴2和壳体1的连接部位采用泥水油封处理,有效防止工作过程中,泥水灌入到壳体内,提高了该双夹爪钵苗取秧器的可靠性。

    具体地,凸轮3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分别套设在输入轴2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该左凸轮3-1、右凸轮3-2与输入轴2之间采用键联接,可以实现输入轴2转动时带动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的同步转动;另外,该凸轮3由依次连接的五段平面组成,分别为夹紧段3a、夹紧过渡段3b、松开段3c、放秧松开段3d和松开过渡段3e,其中,从夹紧段3a、夹紧过渡段3b到松开段3c所在平面高度逐渐增高,从松开段3c、放秧松开段3d到松开过渡段3e所在平面高度逐渐降低,凸轮3的五段平面在转动过程中依次与滚轮8相抵接,这样设计的凸轮3可以使得第一夹体5-1和第二夹体5-2在夹秧过程中的夹紧力有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不会出现夹紧力突然增大导致秧苗夹伤的现象,可以有效的保证秧苗的成活率。

    同时,夹爪机构4包括第一夹体5-1、第二夹体5-2、杠杆6、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和滚轮8,第一夹体5-1和第二夹体5-2分别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同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5-1与第一齿轮7-1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第二夹体5-2与第二齿轮7-2之间也通过销轴固定。第一齿轮7-1与杠杆6一端固定连接,滚轮8设于杠杆6另一端,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相啮合;并且,该夹爪机构4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左夹爪机构4-1和右夹爪机构4-2,其中,位于左夹爪机构4-1上的滚轮8与左凸轮3-1相抵接,位于右夹爪机构4-2的滚轮8与右凸轮3-2相抵接,通过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的旋转,使得与之相抵接的左夹爪机构4-1和右夹爪机构4-2实现夹秧和放秧的过程。

    另外,位于左夹爪机构4-1的杠杆6和位于右夹爪机构4-2的杠杆6之间通过一弹簧9连接,是为了通过弹簧9的拉力可以有效避免在夹秧过程中出现第一夹体5-1和第二夹体5-2松开导致秧苗掉落的现象,提高了夹秧过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轴2转动,带动左凸轮3-1和右凸轮3-2同步转动,凸轮3在转动过程中,构成该凸轮3的五段平面依次与滚轮8相抵接,由于五段平面所在高度的不同,使得杠杆6在平面内摆动的角度有规律的变化;杠杆6的摆动,带动第一齿轮7-1的转动,第一齿轮7-1将动力传递给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齿轮7-2,由此可以实现第一夹体5-1和第二夹体5-2的夹秧和放秧过程。同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动力,将左夹爪机构4-1的动力传递给右夹爪 机构4-2,实现右夹爪机构4-2与左夹爪机构4-1的同步动作,达到夹取秧苗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双夹爪钵苗取秧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双夹爪钵苗取秧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376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