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调味料炒制锅.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6834443
  • 上传时间:2019-09-09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33.0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86022.2

    申请日:

    20161104

    公开号:

    CN206380616U

    公开日:

    201708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7/00

    主分类号:

    A23L27/00

    申请人:

    重庆德庄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德建,江敬兵,宋祯伟,周德才,胡重霞

    地址: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长电路10号

    优先权:

    CN201621186022U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蒙捷;晋小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专利涉及炒制锅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调味料炒制锅,包括炉体、锅体、搅拌装置和出料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第二副搅拌杆和若干锅铲,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一端均与动力机构连接,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两个锅铲;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在20°~50°范围内;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和出料杆,出料管穿过炉体和燃烧空间与锅体的出料孔固定连接,出料杆的一端与主搅拌杆可拆卸连接,出料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块固定连接。本方案中的装置在炒制火锅底料时,能够对物料进行持续均匀的搅拌,降低人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调味料炒制锅,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锅体可拆卸的安装在炉体内,且锅体外表面与炉体内表面之间形成燃烧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燃气管和燃气电磁阀,所述燃气电磁阀安装在燃气管上;所述锅体的锅沿上设有进料板,锅体的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孔和与出料孔相适应的封堵块;还包括搅拌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第二副搅拌杆和锅铲,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一端均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两个锅铲;所述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在20°~50°范围内;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和出料杆,所述出料管贯穿炉体后与锅体的出料孔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杆的一端与主搅拌杆可拆卸连接,出料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味料炒制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个连杆,所述三个连杆分别设置在锅铲与主搅拌杆之间、锅铲与第一副搅拌杆之间、以及锅铲与第二副搅拌杆之间,所述连杆与锅铲、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均为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味料炒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动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转轴和变速器,所述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转轴的一端连接从动链轮,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变速器,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均与变速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味料炒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40°,或者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20°,或者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味料炒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与锅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封堵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味料炒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板的一边固定在锅沿上,进料板远离锅体的一端高于锅体的锅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炒制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火锅调味料进行炒制的专用锅。

    背景技术

    火锅的生命来源于火锅底料,火锅底料的加工工序十分繁复,包括对配料的粉碎、搅拌、计量和炒制,特别是炒制的工序对整个火锅有影响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火锅底料的风味。近年来火锅底料的消耗量越来越大,需要实现火锅底料的量产化,就需利用大型炒锅进行炒制,现有的大型炒锅能够适应大部分菜品的制作,但直接用于制作火锅底料还有诸多不适。

    火锅底料在炒制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锅内的物料,当大型炒锅中放入了大量的配料和油脂后,炒锅内的物料较多,配料容易沉积在炒锅的底部,导致配料受热不均,直接影响火锅底料的风味;且大型炒锅在炒制火锅底料时,人工搅拌物料非常的费力,还容易搅拌不均匀,且热油的温度会达到了130℃到170℃,对人工来说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急需改进原有的火锅底料的加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调味料炒制锅,以使调味料在炒制时能够被快速均匀的搅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调味料炒制锅,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锅体可拆卸的安装在炉体内,且锅体外表面与炉体内表面之间形成燃烧空间,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燃气管和燃气电磁阀,所述燃气电磁阀安装在燃气管上;所述锅体的锅沿上设有进料板,锅体的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孔和与出料孔相适应的封堵块;还包括搅拌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第二副搅拌杆和锅铲,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一端均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两个锅铲;所述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在20°~50°范围内;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和出料杆,所述出料管贯穿炉体后与锅体的出料孔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杆的一端与主搅拌杆可拆卸连接,出料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块固定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先清洗整个锅体内侧,然后将各种配料备好放在进料板上,将封堵块安装在锅体的出料孔处,让出料杆与主搅拌杆处于固定状态;然后打开燃气电磁阀,燃气电磁阀点燃燃气,然后开启动力机构,整个动力机构运转带动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绕出料杆作圆周转动,进而让与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分别相连的两个锅铲在锅体内铲动;同时将进料板上的各种调料放入到锅体内,各种调料分阶段加入;同时锅铲在锅体内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燃气电磁阀,控制火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可以转动调节锅铲的方向;在加工完成后,关闭燃气电磁阀和动力机构,拆卸主搅拌杆上的出料杆,拉出与出料杆固定连接的封堵块,打开出料孔,制成的火锅底料从出料管流出;然后再开启动力机构,使锅铲在刮取锅体内壁上残留的火锅底料,使残留的火锅底料从出料孔流出,然后从出料孔处收集火锅底料即可。

    基础方案的优点:1、搅拌装置中设置了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且分别在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上分别安装了两个锅铲,铲料时有六个锅铲同时作用锅体内的物料,就能铲动直径不同的六个圆周上沉淀的物料,使得整个搅拌过程搅拌得更加均匀;且动力机构带动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转动,使搅拌装置的圆周运动更加稳定;2、主搅拌杆与出料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出料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块固定连接,保证可以通过拆卸出料杆的方式带出封堵块,达到取出封堵块和打开出料孔的目的,能够快速的打开出料孔,降低人工操作的危险;当安装上封堵块和出料杆时,动力机构启动时,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都是绕出料杆作圆周运动,加强了搅拌装置的稳定性;3、锅铲背面与锅体内表面的角度设置为20°~50°,这个角度能够保证锅铲的受力,锅铲能将较大的作用力传递到物料上,物料能够被快速搅拌,使物料受热均匀,进而保证火锅底料的品质。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三个连杆,所述三个连杆分别设置在锅铲与主搅拌杆之间、锅铲与第一副搅拌杆之间、以及锅铲与第二副搅拌杆之间,所述连杆与锅铲、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均为可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让锅铲与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能够发生相对转动,改变锅铲的朝向,进而对锅体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在转动连杆与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的连接处时,能够改变锅铲转动的圆周半径,扩大搅拌装置在锅体内的搅拌面积,实现充分搅拌。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动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转轴和变速器,所述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转轴的一端连接从动链轮,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变速器,所述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均与变速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变速器能够减小转速增大扭矩,让主搅拌杆、第一副搅拌杆和第二副搅拌杆均能够快速的搅动锅体内的物料;各结构能够保证动力的快速且有效的传输,进而保证搅拌装置能够高效的工作。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40°,或者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20°,或者锅铲的背面与锅体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50°。通过上述设置,锅铲在处理粘连在锅体内壁上的物料时,以上锅铲切入锅体的角度最为合适,铲料的效果最好,物料搅拌也最为彻底有效。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封堵块与锅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封堵块上。通过上述设置,所述密封圈能够紧密的将封堵块和出料孔结合,避免在火锅底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出现泄漏;且能够保证封堵块稳定的嵌入到锅体内,在搅拌装置转动时,让搅拌装置有更好的稳定性。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板的一边固定在锅沿上,进料板远离锅体的一端高于锅体的锅沿。通过上述设置,整个进料板向锅体内部倾斜,在将物料推入到锅体内时,更加方便省力;当锅体内的熔化的油脂飞溅时,整个进料板能够形成一个遮挡物,提高人工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味料炒制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味料炒制锅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锅体10、炉体20、电动机301、主动链轮302、链条303、从动链轮304、锅铲305、转轴306、变速器307、主搅拌杆308、第一副搅拌杆309、第二副搅拌杆310、连杆311、进料板40、燃气管50、燃气电磁阀501、出料管60、进气口70、出料杆80、封堵块801、密封圈80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调味料炒制锅,包括炉体20、锅体10、搅拌装置和出料装置,锅体10以卡扣的形式安装在炉体20内,且锅体10外表面与炉体20内表面之间形成燃烧空间,炉体20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燃气电磁阀501,燃气电磁阀501均安装在燃气管50上,实现对锅体10的均匀加热;炉体20底部设有两个支撑脚垫。锅体10的锅沿左侧设有进料板40,进料板40的右侧与锅沿固定连接,进料板40是左侧高于锅沿,可将需要炒制的物料放置在进料板40上,需要加入到锅体10内时,推入到锅体10内即可,方便快捷;锅体10的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孔和与出料孔相适应的封堵块801,且封堵块801与出料孔之间安装有密封圈802,避免锅体10内的物料泄漏。

    搅拌装置包括电动机301、主动链轮302、链条303、从动链轮304、转轴306、变速器307、三个连杆311、主搅拌杆308、第一副搅拌杆309、第二副搅拌杆310和六个锅铲305。电动机301安装在锅体10右侧,电动机301的上端固定安装了主动链轮302,主动链轮304上安装了链条303,链条303的左端连接从动链轮304,从动链轮304的下侧面与转轴306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轴306的下端与变速器307连接,变速器307与主搅拌杆308、第一副搅拌杆309和第二副搅拌杆310的上端连接,实现动力的快速传输;主搅拌杆308、第一副搅拌杆309和第二副搅拌杆310的下端分别与一个连杆311的上端转动连接,每个连杆311的下端均与两个锅铲305转动连接,在工作时可转动连杆311和锅铲305,达到变换锅铲305圆周运动的直径的目的,实现彻底的搅拌;锅铲305的背面与锅体10内表面形成的角度为40°,此角度能让锅铲305与锅体10内壁的贴合度最好,铲料更加有效,避免物料粘连在锅体10内壁上。

    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60和出料杆80,出料管60穿过进气口70与锅体10的出料孔固定连接,出料杆80的上端与主搅拌杆308为卡扣连接,出料杆80的下端与封堵块801固定连接,出料杆80能够方便出料孔的出料,还能使搅拌装置绕出料杆80作稳定的圆周运动。

    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先清洗整个锅体10内侧,然后将各种配料备好放在进料板40上,将封堵块801安装在锅体10的出料孔处,扣紧出料杆80与主搅拌杆308之间的卡扣;然后两个打开燃气电磁阀501,燃气电磁阀501点燃燃气,然后开启电动机301,整个动力机构运转带动主搅拌杆308、第一副搅拌杆309、第二副搅拌杆310和连杆311绕出料杆80作圆周转动,进而让六个锅铲305在锅体10内铲动,在此过程中可以转动连杆311和锅铲305,调整锅铲305转动的圆周轨迹;同时将进料板40上的各种调料放入到锅体10内,各种调料分阶段加入;搅拌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两个燃气电磁阀501,控制火的大小;在加工完成后,关闭燃气电磁阀501和电动机301,拆卸主搅拌杆308上的出料杆80,拉出与出料杆80固定连接的封堵块801,进而打开出料孔,制成的火锅底料从出料管60流出;然后再开启动力机构,使锅铲305在刮取锅体10内壁上残留的火锅底料,使残留的火锅底料从出料孔流出,然后从出料孔处收集火锅底料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关 键  词:
    调味料 炒制锅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调味料炒制锅.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344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