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活检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活检针.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98686.8 (22)申请日 2016.07.11 (73)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 24号 (72)发明人 郭双双 方亮 (51)Int.Cl. A61B 10/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包括 针头、 针座; 针头设置在上部位置, 位于针座的上 部并与针座固定连接, 针头由穿刺针和旋转针组 成; 内针管设置在外针管的内部。
2、, 内针管在外针 管中自由活动, 外针管设置在针座的下部, 内针 管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接口。 这种多功能活检 针, 解决了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 要对肿瘤部 位穿刺两次的问题, 大大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 疼痛感, 同时也提高了采集诊断液体样和软组织 样的工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197979 U 2017.05.31 CN 206197979 U 1.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包括针头、 针座; 其特征在于: 针头设置在上部位置, 位于针座的 上部并与针座固定连接, 针头由穿刺针和旋转针组成; 内针管设置在外针管的内部, 内针管 在外针管中自由活。
3、动, 外针管设置在针座的下部, 内针管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接口; 在内针 管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 弹簧分别设置在内针管壁的凹槽中, 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 管的上部, 另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中部; 两个弹簧的右部分别设置有定位销, 定位销与 弹簧之间设置有销轴; 在与两个弹簧垂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 定位孔设置在外 针管的右侧壁上, 定位孔上部设置一个, 中部设置一个, 两个定位销通过两个定位孔凸出于 外针管的管壁上; 在定位销与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 压片通过压片孔设置在销轴的 右部, 压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右侧上部的壁上, 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的左部, 并与复位按钮固。
4、定连接; 穿刺针固定连接在针座的上部, 穿刺针为中孔的管状, 在穿刺针的 内部设置有旋转针, 旋转针穿过内针管和外针管与上部的穿刺针套接, 在下部旋转针穿过 内针管和外针管, 并通过接口与旋转柄连接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其特征在于: 上部定位销到针座的距离为 2.0cm2.5cm, 上部定位销到中部定位销的距离为2.5cm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其特征在于: 内针管的直径小于外针管的 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其特征在于: 接口为中空的圆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979。
5、79 U 2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刺活检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背景技术 0002 活检针是一种医疗器械, 适用于肾脏、 肝脏、 肺、 乳腺、 甲状腺、 前列腺、 胰腺、 睾丸、 子宫、 卵巢、 体表等多种器官, 可用于锥体肿瘤和不明肿瘤等的活组织取样、 吸取细胞。 0003 穿刺活检是骨与软组织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 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 早期发现、 正确 的诊断、 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 为了使诊断的正 确率逐渐提高, 医学。
6、诊断标准要求需要对肿瘤病变处采集一个血液样或骨髓样、 还有一个 肿瘤组织样, 双样采集可以对肿瘤病理进一步的准确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活检针 是用于对肿瘤的软组织进行采样, 采集液体样需要用穿刺针进行采样; 当采集肿瘤的软组 织的时候, 活检针是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 选择活动的套管可以使活检针的长度变长或 变短, 一般肥胖的患者比瘦小的患者的表皮要厚, 这就需要套接不同长度的套管加长或缩 短活检针的长度, 穿刺到肿瘤部位, 以达到采集肿瘤软组织的目的; 当要采集液体样的时 候, 用穿刺针, 刺入到肿瘤部位, 用注射器抽取液体样; 目前由于活检针与穿刺针的外部接 口不同, 活检针的外。
7、部接口不能直接用注射器对接, 这样要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 就需要 对肿瘤部位穿刺两次, 这样无疑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同时也增加了采集诊断样的 时间, 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研发了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其设计结构简单、 科 学合理; 主要是通过对活检针的结构的改进, 统一活检针的外部接口, 既能适应活检针采集 软组织样, 又能适应注射器采集液体样; 实现了采集液体血样和软组织样用这种多功能活 检针, 只需穿刺一次就能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 大大减少了患。
8、者多次穿刺的疼痛感, 同时 也提高了采集诊断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工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包括针头、 针座; 针头设置 在上部位置, 位于针座的上部并与针座固定连接, 针头由穿刺针和旋转针组成; 内针管设置 在外针管的内部, 内针管在外针管中自由活动, 外针管设置在针座的下部, 内针管的下端部 固定设置有接口; 在内针管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 弹簧分别设置在内针管壁的凹槽 中, 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上部, 另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中部; 两个弹簧的右部分别 设置有定位销, 定位销与弹簧之间设置有销轴; 在与两个弹簧垂直对应的。
9、位置设置有两个 定位孔, 定位孔设置在外针管的右侧壁上, 定位孔上部设置一个, 中部设置一个, 两个定位 销通过两个定位孔凸出于外针管的管壁上; 在定位销与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 压片 通过压片孔设置在销轴的右部, 压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右侧上部的壁上, 另一端固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197979 U 3 定设置在复位按钮的左部, 并与复位按钮固定连接; 穿刺针固定连接在针座的上部, 穿刺针 为中孔的管状, 在穿刺针的内部设置有旋转针, 旋转针穿过内针管和外针管与上部的穿刺 针套接, 在下部旋转针穿过内针管和外针管, 并通过接口与旋转柄连接固定为一体。 0006 所。
10、述上部定位销到针座的距离为2.0cm2.5cm, 上部定位销到中部定位销的距离 为2.5cm3.0cm。 0007 所述内针管的直径小于外针管的直径。 0008 所述旋转针的直径小于穿刺针内圆的直径。 0009 所述接口为中空的圆形。 0010 所述压片为弹性薄钢片制成。 0011 这种多功能活检针的使用过程为: 当要对患者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时候, 首 先要做好采集样前的准备工作, 然后对准患者的肿瘤部位, 先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 选择 合适定位销的档位, 用穿刺针刺入到患者的所要采集样的部位, 用注射器对准内针管的接 口抽取所需的液体样, 即完成了采集液体样的过程; 当要采集软组织样的。
11、时候, 在不取掉穿 刺针的情况下, 用旋转针插入到穿刺针中, 当旋转针可以接触到软组织, 这时旋转旋转针的 旋转手柄, 即可把软组织带到穿刺针的内筒中, 此时抽出旋转针就完成了软组织的采集工 作。 0012 所述内针管设置在外针管的内部, 内针管在外针管中自由活动; 这样设置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可以使内针管和外针管自由的伸长或缩短, 替代了目前的活检针利用 活动的套管来实现活检针的长短的变化, 以提高多功能活检针对不同表皮厚度患者的穿刺 活检。 0013 所述在内针管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 弹簧分别设置在内针管壁的凹槽中, 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上部, 另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中部;。
12、 设置弹簧的主要目的是 利用弹簧的弹力将定位销自动弹出, 使定位销凸出与外针管的管壁, 起到定位内针管和外 针管长度的作用。 0014 所述在与两个弹簧垂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 定位孔设置在外针管的右 侧壁上, 定位孔上部设置一个, 中部设置一个, 两个定位销通过两个定位孔凸出于外针管的 管壁上; 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定位销通过定位孔才能在内针管与外针管之间自由弹起或 缩回的运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针管和外针管的定位作用, 从而使内针管和外针管根据 不同表皮厚度患者, 调节内针管和外针管的长度。 0015 所述在定位销与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 压片通过压片孔设置在销轴的右 部, 。
13、压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右侧上部的壁上, 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的左部, 并 与复位按钮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按下复位按钮, 使压片向左侧压缩, 由于压片的向左压的力通过销轴的阻挡作用, 将定位销压回到内针管的凹槽中, 从而使内 针管和外针管恢复自由活动, 压片主要起到了复位定位销的作用。 0016 所述上部定位销到针座的距离为第一档, 上部定位销到中部定位销的距离为第二 档。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其设计结构简单、 科 学合理; 解决了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 要对肿瘤部位穿刺两次的问题, 大大减少了患者多 次穿刺的疼痛感, 。
14、同时也提高了采集诊断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工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197979 U 4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采集软组织样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采集液体样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标记: 1、 针头, 2、 针座, 3、 内针管, 4、 外针管, 5、 定位销, 6、 定位孔, 7、 弹簧, 8、 压片, 9、 压片孔,。
15、 10、 销轴, 11、 刺穿针, 12、 旋转针, 13、 复位按钮, 14、 旋转柄, 15、 接口, 16、 注 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 如图所示,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包括针头1、 针座2; 针头1设置在上部位置, 位于针 座2的上部并与针座2固定连接, 针头1由穿刺针11和旋转针12组成; 内针管3设置在外针管4 的内部, 内针管3在外针管4中自由活动, 外针管4设置在针座2的下部, 内针管3的下端部固 定设置有接口15; 在内针管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7, 弹簧7分别设置在内针管3壁的 凹槽中, 一个。
16、弹簧7设置在内针管3的上部, 另一个弹簧7设置在内针管3的中部; 两个弹簧7 的右部分别设置有定位销5, 定位销5与弹簧7之间设置有销轴10; 在与两个弹簧7垂直对应 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6, 定位孔6设置在外针管4的右侧壁上, 定位孔6上部设置一个, 中 部设置一个, 两个定位销5通过两个定位孔6凸出于外针管4的管壁上; 在定位销5与弹簧7之 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8, 压片8通过压片孔9设置在销轴10的右部, 压片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 内针管3右侧上部的壁上, 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13的左部, 并与复位按钮13固定连 接; 穿刺针11固定连接在针座2的上部, 穿刺针11为中孔的管状, 在穿。
17、刺针11的内部设置有 旋转针12, 旋转针12穿过内针管3和外针管4与上部的穿刺针11套接, 在下部旋转针12穿过 内针管3和外针管4, 并通过接口15与旋转柄14连接固定为一体。 0026 所述上部定位销5到针座2的距离为2.0cm2.5cm, 上部定位销5到中部定位销5的 距离为2.5cm3.0cm。 0027 所述内针管3的直径小于外针管4的直径。 0028 所述旋转针12的直径小于穿刺针11内圆的直径。 0029 所述接口15为中空的圆形。 0030 所述压片8为弹性薄钢片制成。 0031 这种多功能活检针的使用过程为: 当要对患者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时候, 首 先要做好采集样前的准。
18、备工作, 然后对准患者的肿瘤部位, 先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 选择 合适定位销5的档位, 用穿刺针11刺入到患者的所要采集样的部位, 用注射器16对准内针管 3的接口15抽取所需的液体样, 即完成了采集液体样的过程; 当要采集软组织样的时候, 在 不取掉穿刺针11的情况下, 用旋转针12插入到穿刺针11中, 当旋转针12可以接触到软组织, 这时旋转旋转针12的旋转手柄14, 即可把软组织带到穿刺针11的内筒中, 此时抽出旋转针 12就完成了软组织的采集工作。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197979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197979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197979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197979 U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19797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