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透析器的透析治疗等的,一边使患者的血液体外循环,一边对其净化用的血液净化装置及其预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透析治疗时,采用使已采取的患者的血液体外循环,然后将其返回到体内的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主要由比如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构成,该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可与具有中空丝膜的透析器(血液净化机构)连接。在该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各自的前端,安装有动脉侧穿刺针和静脉侧穿刺针,它们分别对患者进行穿刺,从而进行透析治疗时的血液的体外循环。
其中,在动脉侧血液回路中,设置有挤压型的血液泵,一方面,通过驱动该血液泵,将血液从患者的体内送到透析器侧,另一方面,在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中,连接动脉侧气阱室和静脉侧气阱室,在去泡后,将血液返回到患者的体内。
另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的血液泵的上游侧(即,动脉侧穿刺针侧),连接有预充液供给管线,该预充液供给管线用于将预充液供给到血液回路内部,在透析治疗前,可进行在血液回路、透析器的血液流路以及与血液回路连接的气阱室等的组成元件中使预充液流过而填充的预充。
但是,在通过预充液对透析器的血液流路进行预充时,为了使该血液流路内部的气泡朝向上方移动,必须使血液导出口朝向上方,通过将气泡导出到静脉侧血液回路侧而排出,对此,在于该状态下用透析液对透析流路进行预充的场合,由于血液和透析液为逆向流动,透析液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由于与气泡的移动方向相反,故通过将透析器的上下端反转,使透析液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由此,确保气泡顺利地移动,可进行更加确实的气泡排出。
但是,如上所述,在预充时,将透析器上下反转的场合,仅此便可导致操作性恶化,并且会有预充的自动化变得困难这样的不良状况。为了消除该不良状况,在现有技术中提出有下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在透析器的血液导入口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依次进行溢流步骤和循环步骤,在该溢流步骤中,停止血液泵,并且将溢流管线开放,由此,将预充液从预充液供给管线,经由静脉侧血液回路供给到静脉侧气阱室,并从溢流管线排出,在该循环步骤中,对血液泵进行反向驱动,并且将溢流管线关闭,将预充液从预充液供给管线,经由静脉侧血液回路和透析器供给到动脉侧血液回路,在循环步骤中,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检测气泡,由此,转到溢流步骤(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73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血液净化装置中,虽然可一边维持透析器的血液导入口朝向上方的状态,一边进行预充处理,但是,比如在用于在动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有动脉侧气阱室的类型的场合,具有以下危险,即,在循环步骤时,存留于透析器的血液导入口附近处的气泡在该动脉侧气阱室的内部流动,使动脉侧气阱室的液面过低。在该场合,在进行血液治疗步骤之前,必须要求强制地排出动脉侧气阱室内的气泡,形成适合的液面的操作,具有预充操作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维持预充时的操作性的同时,确实地进行血液净化机构的气泡排出的血液净化装置及其预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由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构成,并且可将患者的血液从该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血液净化机构,该血液净化机构介设于该血液回路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之间,对流过该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并且形成经由对血液进行净化的血液净化膜使患者的血液流过的血液流路以及使透析液流过的透析液流路,该血液净化机构具有可将血液导入该血液流路中的血液导入口、可将血液从该血液流路导出的血液导出口、可将透析液导入上述透析液流路中的透析液导入口、以及可将透析液从该透析液流路导出的透析液导出口;血液泵,该血液泵设置于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中,并且可进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沿血液流通的方向驱动的正向驱动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沿与血液流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的反向驱动;预充液供给管线,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与上述血液回路连接,可将预充液供给到该血液回路的内部;预充液排出部,该预充液排出部可使通过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而供给的预充液从血液回路溢流,排到外部;第1阀机构,该第1阀机构可任意地关闭或开放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第2阀机构,该第2阀机构可任意地关闭或开放上述预充液排出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控制上述血液泵、第1阀机构以及第2阀机构;在该血液净化装置中,在上述血液净化机构的血液导入口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进行预充,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进行下述排气步骤,在该排气步骤中,在预充时,使上述血液泵进行反向驱动,并且将上述预充液排出部和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预充液,一边从上述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中的上述血液泵和血液净化机构之间,连接动脉侧气阱室。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静脉侧气阱室,并且上述预充液排出部由从该静脉侧气阱室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构成。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方法,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由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构成,并且可将患者的血液从该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血液净化机构,该血液净化机构介设于该血液回路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之间,对流过该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并且形成经由对血液进行净化的血液净化膜使患者的血液流过的血液流路以及使透析液流过的透析液流路,该血液净化机构具有可将血液导入该血液流路中的血液导入口、可将血液从该血液流路导出的血液导出口、可将透析液导入上述透析液流路中的透析液导入口、以及可将透析液从该透析液流路导出的透析液导出口;血液泵,该血液泵设置于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中,并且可进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沿血液流通的方向驱动的正向驱动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沿与血液流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的反向驱动;预充液供给管线,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与上述血液回路连接,可将预充液供给到该血液回路的内部;预充液排出部,该预充液排出部可使通过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而供给的预充液从血液回路溢流,排到外部;第1阀机构,该第1阀机构可任意地关闭或开放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第2阀机构,该第2阀机构可任意地关闭或开放上述预充液排出部,在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方法中,在上述血液净化机构的血液导入口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进行预充,其特征在于,进行下述排气步骤,在该排气步骤中,在预充时,使上述血液泵进行反向驱动,并且将上述预充液排出部和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预充液,一边从上述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中的上述血液泵和血液净化机构之间,连接动脉侧气阱室。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静脉侧气阱室,并且上述预充液排出部由从该静脉侧气阱室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构成。
发明的效果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由于进行下述排气步骤,在该排气步骤中,在预充时,使上述血液泵反向驱动,并且将预充液排出部和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预充液,一边从该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故可一边维持预充时的操作性,一边确实地进行血液净化机构的气泡消除。
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中的血液泵和血液净化机构之间连接动脉侧气阱室,故可通过该动脉侧气阱室,接纳存留于血液净化机构的血液导入口附近处的气泡,并且可使过度地流入该动脉侧气阱室中的气泡,与预充液一起从预充液排出部排出。
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静脉侧气阱室,并且上述预充液排出部由从该静脉侧气阱室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构成,故可借用以通用方式设置于血液回路中的静脉侧气阱室和溢流管线,将从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安装了穿刺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溢流步骤)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循环步骤)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清洗步骤)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排气步骤)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在预充前的液体存留形成步骤时,血液泵正向驱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在预充前的液体存留形成步骤时,血液泵反向驱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清洗步骤)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清洗步骤)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时的状态(排气步骤)的示意图;
图13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存留形成步骤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在预充前的液体存留形成步骤时,血液泵反向驱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由用于进行透析治疗的透析装置构成,该血液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构成的血液回路;介设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之间,对流过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的透析器3(血液净化机构);设置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挤压型的血液泵4;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的动脉侧气阱室5;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的静脉侧气阱室6;预充液供给管线Lc;作为预充液排出部的溢流管线L;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作为第2阀机构的电磁阀V3;控制机构11。
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于其前端经由连接器c而连接动脉侧穿刺针a,并且在其中途设置有挤压型的血液泵4。该血液泵4可进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使血液向流通的方向驱动的正向驱动(图1中的左旋转的驱动)和在血液净化治疗时使血液向与流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的反向驱动(图1中的右旋转的驱动)。另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血液泵4和透析器3之间,连接有动脉侧气阱室5,可对流过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液体进行除泡处理。
另一方面,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于其前端经由连接器d而连接静脉侧穿刺针b,并且在其中途连接有静脉侧气阱室6,可对流过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液体进行除泡处理。从该静脉侧气阱室6的上部(空气层侧),延伸设置有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从静脉侧气阱室6中溢流的液体被排到外部。此外,在溢流管线L中,设置有作为第2阀机构的电磁阀V3,该电磁阀V3可任意地关闭或开放该流路。
另外,如果在使用动脉侧穿刺针a和静脉侧穿刺针b对患者进行穿刺的状态下,使血液泵4进行正向驱动,则患者的血液一边通过动脉侧气阱室5除泡,一边通过动脉侧血液回路1到达透析器3,然后通过该透析器3进行血液净化,一边通过静脉侧气阱室6除泡,一边通过静脉侧血液回路2返回到患者的体内。如此,一边使患者的血液从血液回路的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一边通过透析器3进行净化。
关于透析器3,在其外壳部中形成有:血液导入口3a(血液导入端口)、血液导出口3b(血液导出端口)、透析液导入口3c(透析液流路入口:透析液导入端口)以及透析液导出口3d(透析液流路出口:透析液导出端口)。其中,血液导入口3a连接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基端,血液导出口3b连接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基端。另外,透析液导入口3c和透析液导出口3d分别与从透析装置主体延伸设置的透析液导入管线La和透析液排出管线Lb连接。
在透析器3的内部接纳有多个中空丝(在图中没有示出),该中空丝构成用于对血液进行净化的血液净化膜。另外,在透析器3的内部形成有:经由血液净化膜使患者的血液流过的血液流路(位于中空丝膜的内部空间的血液导入口3a和血液导出口3b之间的流路);使透析液流过的透析液流路(位于中空丝膜的外部空间的透析液导入口3c和透析液导出口3d之间的流路)。
即,透析器3包括:可将血液导入血液流路中的血液导入口3a;可将血液从该血液流路导出的血液导出口3b;可将透析液导入至透析液流路中的透析液导入口3c;以及可将透析液从该透析液流路中导出的透析液导出口3d,并按照以下方式构成:从血液导入口3a流向血液导出口3b的血液,与从透析液导入口3c流向透析液导出口3d的透析液呈反向。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构成血液净化膜的中空丝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该孔穿过中空丝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中空丝膜,经由该膜,血液中的杂质等可透过至透析液的内部。
复式泵9于透析装置主体的内部按照跨过透析液导入管线La和透析液排出管线Lb的方式设置,并且在该透析装置主体中设置有除水泵10,该除水泵10用于从在透析器3中流动的患者的血液中去除水分。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一端与透析器3(透析液导入口3c)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调制规定浓度的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装置(在图中未示出)连接。另外,透析液排出管线Lb的一端与透析器3(透析液导出口3d)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在图中未示出的排液机构连接。另外,从透析液供给装置供给的透析液通过透析液导入管线La到达透析器3,流过透析液流路后,通过透析液排出管线Lb被送至排液机构。
在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中途(复式泵9和透析器3之间)连接有可将该流路关闭和开放的电磁阀V4,并且在透析液排出管线Lb的中途(复式泵9和透析器3之间)连接有可任意地将该流路关闭或开放的电磁阀V5。另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连接器c附近)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连接器d附近),连接有可任意地将该流路关闭和开放的电磁阀V1和V2。另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设置有可检测流过该部位的液体中的气泡的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并且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设置有可检测流过该部位的液体中的气泡的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
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c中,其前端与血液回路(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电磁阀V1和血液泵4之间的连接部P)连接,可将预充液(透析液)供给到该血液回路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基端与透析液导入管线La中的复式泵9和电磁阀V4之间连接。另外,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c的中途,设置有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该电磁阀V6可任意地将该流路关闭或开放。
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一边使电磁阀V4处于关闭状态,一边使电磁阀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驱动复式泵9,由此,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透析液经由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到血液回路。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过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透析液作为预充液,供给到血液回路(动脉侧血液回路1)。
控制机构11与本血液净化装置中的包括血液泵4、复式泵9、电磁阀V1~V6的各个结构部件电连接,该控制机构11可控制这些结构部件,控制机构11由比如设置于透析装置主体中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另外,按照以下方式构成:在治疗前的预充、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的返血时,可通过控制机构11使任意的结构部件动作。另外,控制机构11也可专门地进行预充时的控制。
但是,在治疗前的预充(预充液通过血液回路、透析器3的血液流路等来进行清洗,预先充满该预充液的操作)时,可将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连接(具体来说,将连接器c和连接器d连接,使流路相互连通)。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下述的排气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控制机构11的控制,在预充时,如图5所示,使血液泵4进行反向驱动,并且使电磁阀V3、V6处于打开状态,将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和预充液供给管线Lc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预充液(透析液),一边从溢流管线L将预充液(透析液)排出。
下面根据图6的流程图,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的预充进行说明。
在预充时,如图2所示,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机构而固定),并且将连接器c和连接器d连接,使流路相互连通,然后,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2、V3、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4、V5处于关闭状态,并且通过使复式泵9驱动,进行溢流步骤S1。
在该溢流步骤S1中,使血液泵4处于停止的状态,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连接部P朝向该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部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部流动,流入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静脉侧气阱室6中,并且从该静脉侧气阱室6中溢流的预充液(透析液)通过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
另外,于步骤S2,判断从开始溢流步骤S1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场合,进行循环步骤S3。另外,在溢流步骤S1中,在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或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没有在规定时间检测出气泡的场合,也可进行循环步骤S3。该循环步骤S3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3、V4、V5、V6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反向驱动血液泵4。由此,通过溢流步骤S1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静脉侧血液回路2以及透析器3的血液流路中循环而流动。
接着,于步骤S4,判断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是否检测到了气泡,如果检测到气泡,则返回到步骤S1,再次进行溢流步骤。如此,在通过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没有检测到气泡之前,反复进行溢流步骤S1和循环步骤S3,动脉侧血液回路1、静脉侧血液回路2以及透析器3的血液流路的流路从空气置换为预充液(透析液)(通过预充液而填充)。另外,也可于步骤S4,判断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是否检测到了气泡。
另一方面,如果于步骤S4判断出没有检测到气泡,则进行透析液填充步骤S5。该透析液填充步骤S5称为所谓的气体清洗步骤,在该步骤中,至少使电磁阀V3、V6处于关闭状态,另外使电磁阀V4、V5处于打开状态,通过驱动复式泵9,透析液充满透析器3的透析液流路中。另外,在透析液填充步骤S5中,也可使其它的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中的任意一者,还可使血液泵4处于动作状态、停止状态中的任意一者。
然后,于步骤S6,判断从透析液填充步骤S5开始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场合,进入清洗步骤S7。该清洗步骤S7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3、V6处于打开状态,另外使电磁阀V4、V5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驱动。此时,血液泵4的驱动速度按照小于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的流量的方式设定,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连接器c侧)和血液泵4侧这两者中流动。
如此,相对于在溢流步骤S1和循环步骤S3中填充了预充液(透析液)的血液回路,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进一步供给预充液(透析液),从连接部P向两个方向形成支路而流动,从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故可对血液回路和透析器3的血液流路进行清洗。接着,于步骤S8,判断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是否达到了规定量,在达到了规定量的场合,进行排气步骤S9。
上述排气步骤S9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如图5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3、V6处于打开状态,另外使电磁阀V4、V5处于关闭状态(即,从清洗步骤S7起,维持电磁阀V1~V6的状态),并且对血液泵4进行反向驱动。即,对血液泵4进行反向驱动,并且打开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和预充液供给管线Lc,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预充液(透析液),一边从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透析液)。
此时,血液泵4的驱动速度按照小于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的流量的方式设定,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并流入静脉侧气阱室6中的预充液在透析器3侧和溢流管线L侧这两者中流动。即,一边将预充液供给到血液回路中,使其循环,一边将其排到溢流管线L中。通过像这样,对血液泵4进行反向驱动,使来自预充液供给管线Lc的预充液的供给与相对溢流管线L的预充液的排出同时进行,可将滞留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侧的气泡移动到动脉侧气阱室5中,还可通过血液泵4的反向驱动,将动脉侧气阱室5内部的空气移动到静脉侧气阱室6中,可将其经由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
接着,于步骤S10,判断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是否供给了规定量的预充液,或从排气步骤S9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供给了规定量的预充液的场合,或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场合,结束一系列的与预充相关的步骤。另外,也可于步骤S10,判断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或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是否检测到了气泡,在该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或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没有检测到气泡的场合,也可结束一系列的与预充相关的步骤。另外,在预充后,解除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的连接,分别在各自的前端安装动脉侧穿刺针a和静脉侧穿刺针b,将其穿刺于患者,由此,可开始血液净化治疗的步骤。
下面根据图7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充进行说明。关于血液回路、透析器、透析装置主体等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预充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处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朝向上方的状态(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机构而固定),并且将连接器c和连接器d连接,使流路预先设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如果开始预充,则首先进行溢流步骤S1(参照图2),并且于步骤S2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场合,进行排气步骤S3(参照图5)。
接着,于步骤S4判定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是否检测到了气泡,如果检测到气泡,则返回到步骤S1,再次进行溢流步骤。另外,也可于步骤S4判定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8是否检测到了气泡。像这样,可到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7没有检测到气泡为止,反复进行溢流步骤S1和排气步骤S3,将滞留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侧的气泡移动到动脉侧气阱室5中,另外可通过血液泵4的反向驱动,使动脉侧气阱室5内的空气移动到静脉侧气阱室6中,经由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
另一方面,如果于步骤S4判定没有检测到气泡,则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透析液填充步骤S5。然后,于步骤S6判断从透析液填充步骤S5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场合,进入清洗步骤S7(参照图4)。接着,于步骤S8判断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供给的预充液是否到达了规定量,在到达了规定量的场合,结束一系列的与预充相关的步骤。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用于进行透析治疗的透析装置构成,如图8~12所示,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构成的血液回路;介设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之间,对流过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的透析器3(血液净化机构);设置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挤压型的血液泵4;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的动脉侧气阱室5;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的静脉侧气阱室6;预充液供给管线Ld;作为预充液排出部的溢流管线L;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作为第2阀机构的电磁阀V3;控制机构11。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组成元件,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d中,其前端与血液回路(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电磁阀V1和血液泵4之间的连接部P)连接,可将预充液(生理盐水)供给到该血液回路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基端与接纳机构12(称为所谓的“生理盐水袋”的机构)连接。另外,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中途,设置有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连接预充液用气阱室13,该电磁阀V6可任意地将该流路关闭或开放。
接纳机构12由柔性的透明的容器构成,可按规定量容纳生理盐水(预充液),该接纳机构12安装于比如突设于透析装置主体上的孔(在图中未示出)的前端。并且,通过使电磁阀V6处于开放状态,将该流路开放,接纳机构12内的生理盐水会因自重供给到血液回路。另外,通过预充液用气阱室13,可目视生理盐水(预充液)的供给(滴下)。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充之前,进行图13所示那样的相对预充液用气阱室13的液体存留形成步骤,然后进行预充。
首先,如图8所示,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机构而固定),并且将连接器c和连接器d连接,使相互的流路连通,然后,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2、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1、V3~V5处于关闭状态,而且通过正向驱动血液泵4,进行液体存留形成步骤Sa。由此,可经由预充液供给管线Ld,将接纳机构12内的生理盐水(预充液)导入到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连接部P。
接着,于步骤Sb,判断血液泵4是否以规定数量(比如5圈)进行正向驱动,如果达到规定圈数,则进行液体存留形成步骤Sc。该液体积存留形成步骤Sc为下述的步骤,其中,如图9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2、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1、V3~V5处于关闭状态(维持液体存留形成步骤Sb的状态),并且使血液泵4进行反向驱动。由此,在预充液用气阱室13的内部产生生理盐水的液体存留。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在上述液体存留形成步骤结束后,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预充(参照图6)或第2实施方式的预充(参照图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在清洗步骤中,如图10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3、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4、V5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在停止血液泵4后,如图11所示,使电磁阀V3、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1、V2、V4、V5处于关闭状态,而且正向驱动血液泵4。另外,电磁阀V1、V2也可处于打开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步骤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如图12所示,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3、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4、V5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反向驱动血液泵4。通过该排气步骤,同时进行来自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预充液的供给和来自溢流管线L的预充液的排出,由此,可使存留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侧的气泡移动到动脉侧气阱室5中,另外可通过血液泵4的反向驱动,将动脉侧气阱室5内部的空气移动到静脉侧气阱室6中,经由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用于进行透析治疗的透析装置构成,如图14所示,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构成的血液回路;介设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之间,对流过血液回路1的血液进行净化的透析器3(血液净化机构);设置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挤压型的血液泵4;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的动脉侧气阱室5;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的静脉侧气阱室6;预充液供给管线Le;作为预充液排出部的溢流管线L;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作为第2阀机构的电磁阀V3;控制机构11。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组成元件,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e中,其前端与血液回路(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的电磁阀V2和静脉侧气阱室6之间的连接部P)连接,可将预充液(透析液)供给到该血液回路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基端与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复式泵9与电磁阀V4之间连接。另外,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e的中途,设置作为第1阀机构的电磁阀V6,该电磁阀V6可任意地将该流路关闭或开放。
而且,通过一边使电磁阀V4处于关闭状态,一边使电磁阀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驱动复式泵9,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透析液经由预充液供给管线Le,供给到静脉侧血液回路2。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过预充液供给管线Le的透析液作为预充液而供给到血液回路(静脉侧血液回路2)。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预充(参照图6)或第2实施方式的预充(参照图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在排气步骤中,如图14所示,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没有连接,处于相互开放的状态,通过控制机构11,使电磁阀V1、V2、V6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3~V5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反向驱动血液泵4。此时,血液泵4的驱动速度按照小于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e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的流量的方式设定,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e供给的预充液在透析器3侧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连接器d侧)这两者中流动。
通过该排气步骤,来自预充液供给管线Le的预充液的供给与来自溢流管线L的预充液的排出同时进行,由此,可将存留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侧的气泡移动到动脉侧气阱室5中,另外可通过血液泵4的反向驱动,将动脉侧气阱室5内部的空气移动到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连接器c侧),由此排到外部。另外,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通过使电磁阀V3处于打开状态,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e供给流入静脉侧气阱室6中的预充液在透析器3侧和溢流管线L侧这两者中流动。在该场合,可通过血液泵4的反向驱动,使空气移动到静脉侧气阱室6,经由溢流管线L排到外部。
按照上述第1~4实施方式,由于进行下述的排气步骤,在该步骤中,在预充时,反向驱动血液泵4,并且将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和预充液供给管线(Lc、Ld、Le)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c、Ld、Le)供给预充液,一边从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故可一边维持预充时的操作性,一边确实地进行透析器3(血液净化机构)的气泡排出。
另外,按照上述第1~4实施方式,由于动脉侧气阱室5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血液泵4和透析器3(血液净化机构)之间连接,故可使存留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附近的气泡接纳于该动脉侧气阱室5中,并且可将过度地流入该动脉侧气阱室5中的气泡与预充液一起从溢流管线L(预充液排出部)排出。
此外,按照上述第1~4实施方式,由于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连接静脉侧气阱室6,并且预充液排出部由从该静脉侧气阱室6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L构成,故可借用以通用方式设置于血液回路中的静脉侧气阱室6和溢流管线L,将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c、Ld、Le)供给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
还有,按照上述第1~4实施方式,由于在全部的预充步骤中,在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进行,故不需要该透析器3的上下反转操作,可容易地使预充步骤自动化,并且可进行透析器3中的快速且确实的气泡的排出。另外,按照上述第1~4实施方式,由于可通过控制机构11的一系列的控制进行预充操作,故能容易地谋求预充的自动化,可显著地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另外,由于可通过改变控制机构11的控制内容进行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动作,故基本原样地借用包括已有的血液回路的血液净化装置,形成本发明的血液净化装置(透析装置)。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可适用于不具有动脉侧气阱室5或静脉侧气阱室6的场合。另外,如果可将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或生理盐水)从血液回路溢流,排到外部,则也可代替溢流管线L,构成形成于其它位置的部位(预充液排出部)。另外,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的预充液并不限于透析液或生理盐水,也可采用其它液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于透析治疗的场合的透析装置,但是也可适用于一边使患者的血液体外循环,一边对其净化的其它装置(比如采用血液过滤透析法、血液过滤法、AFBF的血液净化装置、血浆吸附装置等)。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果为下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和其预充方法,则也可适用于其它的形态和用途的场合,在该血液净化装置和其预充方法中,进行下述的排气步骤:在预充时,使上述血液泵进行反向驱动,并且将上述预充液排出部和上述预充液供给管线开放,一边从该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预充液,一边从该预充液排出部排出预充液。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动脉侧血液回路;
标号2表示静脉侧血液回路;
标号3表示透析器(血液净化机构);
标号4表示血液泵;
标号5表示动脉侧气阱室;
标号6表示静脉侧气阱室;
标号7表示动脉侧气泡检测机构;
标号8表示静脉侧气泡检测机构;
标号9表示复式泵;
标号10表示除水泵;
标号11表示控制机构;
标号12表示接纳机构;
标号13表示预充液用气阱室;
符号La表示透析液导入管线;
符号Lb表示透析液排出管线;
符号Lc、Ld、Le表示预充液供给管线;
符号L表示溢流管线(预充液排出部);
符号V3表示电磁阀(第2阀机构);
符号V6表示电磁阀(第1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