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70730.6 (22)申请日 2016.09.30 (71)申请人 福州品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湖里路 27号2#楼一楼102室 (自贸实验区内) (72)发明人 兰宗锦 余建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代理人 罗立君 (51)Int.Cl. A61M 1/08(2006.01) A61H 9/00(2006.01) A61N 1/44(2006.01) A61M 35/00(2006.01) A6。
2、1H 39/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火 罐包括内层、 中层以及外层; 中层固定套设在内 层上部外周; 外层滑动套设在中层下部外周; 外 层底端的初始位置略低于内层底端; 所述内层围 合形成下方开口的负压腔; 所述内层与中层围合 形成氢气腔; 外层与中层和内层围合成臭氧腔; 氢气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和一电解腔; 一PEM膜电 解电极将电解腔分隔成阳极腔和阴极腔; 阴极腔 通过第二防水透气膜连通氢气腔; 阳极腔通过第 一防水透气膜连通臭氧腔; 内层顶端设置有透气 孔; 该火罐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有效无害的对拔罐 部位。
3、进行预消毒, 防止拔罐产生感染; 还可活络 血脉, 提供还原性环境, 提高拔罐效果, 拔罐留下 的印记浅, 留存时间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6344982 A 2017.01.25 CN 106344982 A 1.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层(1)、 中层(2)以及外层(3); 中层(2)固定套设在内 层(1)上部外周; 外层(3)滑动套设在中层(2)下部外周; 外层(3)底端的初始位置略低于内 层(1)底端; 所述内层(1)围合形成下方开口的负压腔(11); 所述内层(1)与中层(2)围合形 成氢气腔(4); 外层(3)与中层(2)和内层(1)围合成臭氧。
4、腔(5); 氢气腔(4)内设置有发热体 (41)和一电解腔(42); 一PEM膜电解电极(43)将电解腔(42)分隔成阳极腔(421)和阴极腔 (422); 阴极腔(422)连通氢气腔(4); 阳极腔(421)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424)连通臭氧腔 (5); 内层(2)顶端设置有透气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3)内壁上设置有封块(32); 所 述封块(32)随外层(3)上移并封住阳极腔(421)与臭氧腔(5)的连通位置; 所述封块(32)封 住阳极腔(421)与臭氧腔(5)连通位置的面上贴覆有臭氧吸附层(3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罐,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2)与顶端上方设置有电气石 (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1)上设置有泄压阀(3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PEM膜电解电极(43)包括依次层叠 设置的阴极(431)、 PEM膜(432)和阳极(433); 所述阴极(431)和阳极(433)外表面分别贴覆 有第一活性炭纤维层(434)和第二活性炭纤维层(4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腔(422)与氢气腔(4)的连通处 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膜(4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4。
6、1)为磁性电热体, 所述发 热体(41)外沿水平方向环绕一第一感应线圈(44); 所述发热体(41)外沿竖直方向环绕一第 二感应线圈(45); 一换热板(46)将发热体(41)、 第一感应线圈(44)以及第二感应线圈(45) 与氢气腔(4)中的氢气隔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罐还包括蓄电池(8)和控制器; 所 述蓄电池(8)为发热体(41)、 PEM膜电解电极(43)、 第一感应线圈(44)以及第二感应线圈 (45)供电; 所述控制器控制发热体(41)和PEM膜电解电极(43)的开闭, 控制第一感应线圈 (44)以及第二感应线圈(45)产生的磁场大小。 9.一。
7、种火罐使用方法, 采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罐,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皮肤杀菌: 将火罐贴在皮肤上, 外层(3)下端与皮肤紧密接触, 开启PEM膜电解电极 (43), 阳极腔(421)产生臭氧, 低浓度臭氧在外层(3)罩设的范围内对皮肤进行杀菌消毒; 拔罐: 向上提起外层(3), 使臭氧溢散, 并且使封块(32)封住阳极腔(421)与臭氧腔 (5)连通位置, 阳极腔(421)内残余的臭氧由臭氧吸附层(33)吸收, 开启发热体(41), 继续按 压火罐使内层(1)与皮肤紧密接触, 关闭PEM膜电解电极(43), 负压腔(11)内的负压即可实 现拔罐的作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8、 2 CN 106344982 A 2 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保养。 火罐是拔罐疗法的常用 工具, 利用燃烧、 抽吸、 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 造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 (患 处、 穴位) , 产生广泛刺激, 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 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强壮身体的目的。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 也是一种物理疗法, 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儿童 同样适用。 还称 “拔罐子” 。 0003 由于拔火罐过程中会产生破损性伤口, 容易感。
9、染, 并且拔火罐留下的印记恢复时 间长, 非常影响美观, 且容易发炎。 到目前为止, 这些现有的拔火罐产生的问题仍无有效的 解决措施。 0004 经检索, 公开号为CN105169501A公开了一种拔火罐, 公开了罐体、 弹性胶碗、 固定 支架、 按键。 罐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下壳体沿着与上壳体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一环形卡 槽, 固定支架包括有能与环形卡槽相卡合的环形卡合部, 固定支架的环形卡合部在环形卡 槽内 压紧弹性胶碗的四周并与环形卡槽卡合固定。 按键杆一端为按键帽, 按键杆的另一端 与弹性胶碗固定连接。 拔火罐中设置有供按键杆通过的空心腔体, 在按键杆上设置有凸块, 空心腔体设置有滑。
10、槽。 通过在拔火罐中设置可以伸缩卡位的按键, 由按键带动弹性胶碗的 运动产生负压。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拔火罐无法靠自身结构产生负压, 导致借助外部器件产 生负压过程时需要繁琐操作的技术问题; 但该方案无法解决拔火罐过程中伤口容易感染的 问题, 也无法解决解决印记长时间留存的问题。 0005 氢气是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 是继NO、 HS和CO之后的又一具有重要生物活 性的气体分子, 同时目前尚未发现其有任何毒副作用, 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空 间口。 很多与氧化应激有关的损伤都可以通过氢气疗法得到较好的效果, 特别是对各种难 以治愈的皮肤疾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研究表明氢气能很快透过细。
11、胞膜和细胞器膜, 弥散 到亚细胞结构, 如线粒体、 细胞核等, 发挥保护作用。 富氢液是一种选择性的抗氧化剂, 其主 要作用是选择性清除自由基, 减少活性氧的产生, 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 活性氧具有很强的 氧化还原作用, 可以和细胞的各种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引起一些膜和酶的功能改变, 尤其是 线粒体膜损伤, 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其作用机制为: (1)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 选择性 的降低羟基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阴离子浓度, 但不会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过氧化氢及 处于平衡状态的NO水平。 减少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DNA氧化, 保护细胞功能; (2)抑 制组织的炎症反应, 从而保护和促。
12、进细胞组织的功能; (3)阻止和延缓细胞凋亡进程, 加速 损伤组织的修复。 0006 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 以实现杀菌作用。 臭氧对细菌的 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 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 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的双键反 应, 穿入菌体内部, 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 改变细胞的通透性, 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臭氧还作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344982 A 3 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 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坏DNA。 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膜, 使膜构成 成份受损伤, 而导致新陈代谢障碍, 臭氧继续渗透穿透膜, 而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 改 变细胞的通透性, 。
13、导致细胞溶解并死亡; 人体不宜长时间接触高浓度臭氧, 但臭氧的杀菌具 有时间短的优势, 研究表明, 采用低浓度短时间的臭氧消毒可以无害的对人体皮肤进行杀 菌消毒。 0007 如前所述, 拔火罐应用十分广泛, 现有技术没有解决拔火罐过程中产生破损性伤 口, 容易感染的问题, 也没有解决拔火罐留下的印记回复时间长, 非常影响美观, 且容易发 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罐及其使用方法, 该火罐及其使用方 法能够有效的对拔罐部位进行预消毒, 防止拔罐产生感染; 还可活络血脉, 提供还原性环 境, 提高拔罐效果, 拔罐留下的印记浅, 留存时间短。 0009 。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罐, 包括内层、 中层以及外层; 中层固定套设在内层上部外周; 外层滑动套设在 中层下部外周; 外层底端的初始位置略低于内层底端; 所述内层围合形成下方开口的负压 腔; 所述内层与中层围合形成氢气腔; 外层与中层和内层围合成臭氧腔; 氢气腔内设置有发 热体和一电解腔; 一PEM膜电解电极将电解腔分隔成阳极腔和阴极腔; 阴极腔连通氢气腔; 阳极腔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连通臭氧腔; 内层顶端设置有透气孔。 0010 其中, 所述外层内壁上设置有封块; 所述封块随外层上移并封住阳极腔与臭氧腔 的连通位置; 所述封块封住阳极腔与臭氧腔连通位置的面上贴覆有臭氧吸附层。 0011。
15、 其中, 所述内层与顶端上方设置有电气石。 0012 其中, 所述内层上设置有泄压阀; 所述泄压阀调节臭氧腔内的气压。 0013 其中, 所述PEM膜电解电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 PEM膜和阳极; 所述阴极和阳 极外表面分别贴覆有第一活性炭纤维层和第二活性炭纤维层。 0014 其中, 所述阴极腔与氢气腔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膜。 0015 其中, 所述发热体为磁性电热体, 所述发热体外沿水平方向环绕一第一感应线圈; 所述发热体外沿竖直方向环绕一第二感应线圈; 一换热板将发热体、 第一感应线圈以及第 二感应线圈与氢气腔中的氢气隔离。 0016 其中, 所述火罐还包括蓄电池和控制器; 所述。
16、蓄电池为发热体、 PEM膜电解电极、 第 一感应线圈以及第二感应线圈供电; 所述控制器控制发热体和PEM膜电解电极的开闭, 控制 第一感应线圈以及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场大小。 0017 一种火罐使用方法, 采用所述的火罐, 包括以下步骤: 皮肤杀菌: 将火罐贴在皮肤上, 外层下端与皮肤紧密接触, 开启PEM膜电解电极, 阳极 腔产生臭氧, 低浓度臭氧在外层罩设的范围内对皮肤进行杀菌消毒; 拔罐: 向上提起外层, 使臭氧溢散, 并且使封块封住阳极腔与臭氧腔连通位置, 阳极 腔内残余的臭氧由臭氧吸附层吸收, 开启发热体, 继续按压火罐使内层与皮肤紧密接触, 关 闭PEM膜电解电极, 负压腔内的负压。
17、即可实现拔罐的作用。 0018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344982 A 4 1、 本发明火罐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拔罐部位进行预消毒, 防止拔罐产生感染; 还可活络血脉, 提供还原性环境, 提高拔罐效果, 拔罐留下的印记浅, 留存时间短。 0019 2、 本发明设置的PEM膜电解电极可以产生臭氧对拔罐部位进行预消毒。 0020 3、 本发明设置的第一活性炭纤维层和第二活性炭纤维层可以吸收储存水分, 保障 电解过程的连贯性。 0021 4、 本发明设置的臭氧腔和负压腔可以实现对拔罐部位预消毒与拔罐的双重功能。 0022 5、 本发明设置的发热体可以快。
18、速实现负压腔产生负压。 0023 6、 本发明设置的电气石可以释放负离子, 净化空气, 活化细胞, 净化血液, 平衡人 体酸碱度, 释放0.06毫安的微电流, 调节细胞生物电活性, 补充和平衡人体生物电等功能。 0024 7、 本发明发热体为磁性电热体, 并配合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 可 以解决由于火罐的体积小, 其内置的电池难以产生较大的电流, 造成发热体的调节温度范 围低, 速度慢的问题; 可以实现精确, 变化范围大和快速的控制火罐的热力和负压力。 0025 8、 本发明的封块可以在提起外层的带动下封住阳极腔与臭氧腔连通位置, 阳极腔 内残余的臭氧由臭氧吸附层吸收, 可以防止在。
19、拔罐过程中残余的臭氧对人体产生不适。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火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EM膜电解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层、 11-负压腔、 12-单向阀、 2-中层、 3-外层、 31-泄压阀、 32-封块、 33-臭氧吸附层、 4-氢气腔、 41-发热体、 42-电解腔、 421-阳极腔、 422-阴极腔、 423-第二防水透气膜、 424-第 一防水透气膜、 43-PEM膜电解电极、 431-阴极、 432-PEM膜、 433-阳极、 434-第一活性炭纤维 层、 435-第二活性炭纤维层、 44-第一感应线圈、 45-第二感应线圈、 46-。
20、换热板、 5-臭氧腔、 6- 电气石、 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9 参见图1至图2, 一种火罐, 包括内层1、 中层2以及外层3; 中层2固定套设在内层1上 部外周; 外层3滑动套设在中层2下部外周; 外层3底端的初始位置略低于内层1底端, 如此, 在将火罐覆盖在人体皮肤上时, 外层3覆盖的区域为消毒位置, 其范围大于拔罐区域; 所述 内层1围合形成下方开口的负压腔11, 该负压腔用于产生拔罐用的负压, 其覆盖区域为拔罐 位置; 所述内层1与中层2围合形成氢气腔4; 外层3与中层2和内层1围合成臭氧腔5, 在消毒 时由于内。
21、层1底端比外层3底端高, 所以臭氧可以扩散到外层3覆盖的整个皮肤区域; 氢气腔 4内设置有发热体41和一电解腔42; 发热体41为电加热装置, 用于为负压腔11产生负压, 一 PEM膜电解电极43将电解腔42分隔成阳极腔421和阴极腔422; 阴极腔422连通氢气腔4; 阳极 腔421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424连通臭氧腔5; 内层2顶端设置有透气孔21, 用于加热后产生 的氢气通入负压腔11, 利用氢气理疗功能和还原性增强拔罐效果, 减轻拔罐创伤, 减轻拔罐 印记, 利于印记消退。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外层3内壁上设置有封块32; 所述封块32随外层3上移并封住阳极 说 明 书 3/4 页。
22、 5 CN 106344982 A 5 腔421与臭氧腔5的连通位置; 所述封块32封住阳极腔421与臭氧腔5连通位置的面上贴覆有 臭氧吸附层33, 优选的, 所述臭氧吸附层33为活性炭吸附材料。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发热体41为磁性电热体, 所述发热体41为磁性电热体, 所述发热体 41外沿水平方向环绕一第一感应线圈44; 所述发热体41外沿竖直方向环绕一第二感应线圈 45; 磁性导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电阻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 载流子 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 材料有最小的电阻。 当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时, 与自旋有关的散 射最强, 材料的电阻最大; 通过控制第一感。
23、应线圈44和第二感应线圈45产生的磁场强度, 作 用发热体41, 改变其电阻, 从而可以调节发热体41的发热效率和温度, 由于火罐的体积小, 其内置的电池难以产生较大的电流, 发热体41的调节温度范围低, 采用如上方案, 可以精 确, 大范围的控制火罐的热力和负压力; 一换热板46将发热体41、 第一感应线圈44以及第二 感应线圈45与氢气腔4中的氢气隔离, 既可提高热传导效率, 又可防止电流与氢气接触产生 危险。 0032 进一步的, 所述内层2的上方设置有电气石6, 利用电气石强化疏通经络的功能; 电 气石在加热或会释放负离子, 净化空气, 活化细胞, 净化血液, 平衡人体酸碱度, 并释放。
24、0.06 毫安的微电流, 调节细胞生物电活性, 补充和平衡人体生物电等功能。 0033 进一步的, 所述内层1上设置有泄压阀31; 所述泄压阀31调节负压腔11内的气压, 在拔罐完成后, 打开泄压阀31即可使内外空气流通, 消除负压, 容易拿下火罐。 0034 进一步的, 所述PEM膜电解电极4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431、 PEM膜432和阳极 433; 所述阴极431和阳极433外表面分别贴覆有第一活性炭纤维层434和第二活性炭纤维层 435, 第一活性炭纤维层434和第二活性炭纤维层435可以吸收存储水分, 增强电解的稳定 性。 0035 进一步的, 所述阴极腔422与氢气腔4的连通处。
25、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膜423, 可以防 止火罐倾倒的时候印记腔422中的水分泄漏。 0036 进一步的, 所述火罐还包括蓄电池8和控制器; 所述蓄电池8为发热体41、 PEM膜电 解电极43、 第一感应线圈44以及第二感应线圈45供电; 所述控制器控制发热体41和PEM膜电 解电极43的开闭, 控制第一感应线圈44以及第二感应线圈45产生的磁场大小。 0037 一种火罐使用方法, 采用所述的火罐, 包括以下步骤: 皮肤杀菌: 将火罐贴在皮肤上, 外层3下端与皮肤紧密接触, 开启PEM膜电解电极43, 阳极腔421产生臭氧, 低浓度臭氧在外层3罩设的范围内对皮肤进行杀菌消毒; 拔罐: 向上提起外层。
26、3, 使臭氧溢散, 并且使封块32封住阳极腔421与臭氧腔5连通位 置, 阳极腔421内残余的臭氧由臭氧吸附层33吸收, 开启发热体41, 继续按压火罐使内层1与 皮肤紧密接触, 关闭PEM膜电解电极43, 负压腔11内的负压即可实现拔罐的作用。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344982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106344982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106344982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