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6817225
  • 上传时间:2019-09-0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14.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70505.9

    申请日:

    20160428

    公开号:

    CN107333763A

    公开日:

    201711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40,A01N41/02,A01P7/04,A01P7/02

    主分类号:

    A01N43/40,A01N41/02,A01P7/04,A01P7/02

    申请人: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明明,赵孟孟,王信幸,杜亮亮

    地址:

    313116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中山村

    优先权:

    CN20161027050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由活性成分A为炔螨特和活性成分B为氟啶虫酰胺组成;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40∶1;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30∶1;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20∶1;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1~10∶1;还含有农药制剂中使用的相应的助剂及填料,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所述的助剂有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在给定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明显高于单剂,用料少;对于蚜虫和红蜘蛛有特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由活性成分A为炔螨特和活性成分B氟啶虫酰胺组成;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1∶20~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1∶10~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11∶1~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农药制剂中使用的相应的助剂及填料,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有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BX、皂角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蚕沙、无患子粉、茶枯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硫酸铵、氯化铝、尿素、氯化镁、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选自:淀粉、硅藻土、环糊精、PVA、松香、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消泡剂选自:C8-210脂肪醇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乙醇、硅酮类化合物、有机硅油、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冻剂选自:山梨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稠剂选自:明胶、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优异杀虫剂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螨类蛛形纲害虫,常见的害螨多属于真螨目和蜱螨目,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及华北地区等广泛地区。还分布在同纬度经济作物区。为害作物:果树、蔬菜、小麦、棉花、玉米、花卉、豆类及多种杂草。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大量失绿卷缩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生,叶片逐渐变黄,不早落(苹果叶螨)。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因此,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安全的复配杀虫剂防治螨类和刺吸式害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农药组合物,使其防治大多数螨类和刺吸式害虫,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并防止害虫抗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由活性成分A为炔螨特和活性成分B为氟啶虫酰胺组成;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4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40∶1。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30∶1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20∶1。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10∶1。

    广谱性、高效、低毒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渗透和内吸作用。对幼若螨和成螨效果好,杀卵效果较差。20℃以上施用效果好,低温时使用效果较差。在高浓度、高气温下使用,对某些作物可能产生药害,常用剂量下安全。用于棉花、果树、茶树等作物上的螨类防治。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所述的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两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两者复配,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和增效作用。

    所述的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的助剂及填料,可以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

    所述的助剂有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BX、皂角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蚕沙、无患子粉、茶枯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硫酸铵、氯化铝、尿素、氯化镁、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粘结剂选自:淀粉、硅藻土、环糊精、PVA、松香、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C8-210脂肪醇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乙醇、硅酮类化合物、有机硅油、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山梨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明胶、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在给定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明显高于单剂,用料少。

    (2)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能够对于蚜虫和红蜘蛛有特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出的农药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实验中所用40%炔螨特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0%氟啶虫酰胺WDG(浙江石原金牛农药有限公司)均从市场购买得到。

    实施例1: 15.5%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炔螨特0.5%、氟啶虫酰胺15%、皂角粉3%、木质素磺酸钙4%、氯化钠0.5%、丙二醇2%、羧甲基纤维素钠4%、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15.5%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实施例2: 21%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炔螨特1%、氟啶虫酰胺20%、皂角粉4%、木质素磺酸钙5%、氯化钠0.5%、丙二醇1%、羧甲基纤维素钠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1%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实施例3: 33%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炔螨特3%、氟啶虫酰胺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10%、有机土1%、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33%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实施例4: 50%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分散油悬浮剂

    炔螨特25%、氟啶虫酰胺2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8%、有机土0.5%、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50%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实施例5: 55%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炔螨特50%、氟啶虫酰胺5%、茶枯粉5%、乙醇2%、木质素磺酸钠5%、硅藻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过混匀成产品,得到55%的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 63%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炔螨特60%、氟啶虫酰胺3%、茶枯粉4%、乙醇1.5%、木质素磺酸钠4%、硅藻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过混匀成产品,得到63%的炔螨特·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 77.5%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炔螨特75%、氟啶虫酰胺2.5%、木质素磺酸钠5%、硫酸铵2%、聚羧酸盐3%、淀粉2%、轻质碳酸钙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到77.5%的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 82%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炔螨特80%、氟啶虫酰胺2%、木质素磺酸钠4%、硫酸铵2%、聚羧酸盐2.5%、淀粉2.5%、轻质碳酸钙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到82%的炔螨特·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应用一: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复配的室内毒力测定

    1、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联合毒力测试

    1.1供试药剂

    90%炔螨特原药(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氟啶虫酰胺原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不同比例混配制剂

    1.2供试虫源

    红蜘蛛、蚜虫

    1.3单剂测定方法

    对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喷雾法,将培养皿置于Potter喷雾塔盘底进行定量喷雾,喷药量为1ml,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进行饲养。没处理不少于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处理96小时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率用Abbott公式校正,再根据对数-死亡率几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致死。

    1.4不同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方法

    根据单剂的毒力测定结果,用不同配比的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采用上述1.3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LC50,并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ATI=(S/M)*100

    式中: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mg/l;

    M——混剂的LC50,单位mg/l。

    TTI=TIA*PA+TIB*PB

    式中: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理论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B药剂理论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CTC=(ATI/TTI)*100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结果见表一、表二。

    表1: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对红蜘蛛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LC50(mg/l) TTI ATI CTC 炔螨特 9.52 - 100 - 氟啶虫酰胺 5.12 - 185.94 -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30 3.92 183.17 242.86 132.6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20 4.01 181.85 237.41 130.6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10 4.09 178.13 232.76 130.7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1 4.15 142.97 229.40 160.5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0∶1 5.45 107.81 174.68 162.0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20∶1 5.82 104.09 163.57 157.1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30∶1 6.02 102.77 158.14 153.9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40∶1 6.56 102.10 145.12 142.1

    由表1可以看出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复配的各个比例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说明该两种成分复配之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此可见,两者复配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表2: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蚜虫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LC50(mg/l) TTI ATI CTC 炔螨特 10.12 - 100 - 氟啶虫酰胺 6.25 - 161.92 -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30 3.85 159.92 262.86 164.4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20 4.12 158.97 245.63 154.5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10 4.25 156.29 238.12 152.4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1 4.61 130.96 219.52 167.6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10∶1 5.49 105.63 184.34 174.5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20∶1 6.25 102.95 161.92 157.3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30∶1 7.31 102.00 138.44 135.7 炔螨特∶氟啶虫酰胺=40∶1 7.42 101.51 136.39 134.4

    由表2可以看出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复配的各个比例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说明该两种成分复配之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此可见,两者复配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且在10∶1时增效作用尤为显著。

    实施例应用二: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复配的药效试验

    用实施例1-8所得的复配制剂与各组分单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进行试验,在调查的整个阶段无降雨,以红蜘蛛和蚜虫为试验对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d,共施药3次,以末次施药后3d,7d,21d分别调查红蜘蛛和蚜虫,并计算防效。防效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防治效果(%)=(1-TaCb/TbCa)×100%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试验结果如下:

    1、炔螨特·氟啶虫酰胺组合物对红蜘蛛田间试验

    表3:炔螨特·氟啶虫酰胺组合物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复配后能有效地防治红蜘蛛,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末次施药后21d防效达91.8%以上,并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靶标作物没有药害。

    2、炔螨特·氟啶虫酰胺组合物对蚜虫田间试验

    表4:炔螨特·氟啶虫酰胺组合物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复配后能有效地防治蚜虫,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末次施药后21d防效达90%以上,并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靶标作物没有药害。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炔螨特与氟啶虫酰胺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对农业虫害的 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在防治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延缓了害虫的抗性。

    关 键  词:
    一种 含炔螨特 氟啶虫酰胺 农药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8172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