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汽器的婴儿患者转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隔汽器的婴儿患者转移装置.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80050323.4 (22)申请日 2015.09.15 (30)优先权数据 14/490135 2014.09.18 US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7.03.1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5/050155 2015.09.15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6/044253 EN 2016.03.24 (71)申请人 通用电气公司 地址 美国纽约州 (72)发明人 H.E.小贝尔辛格 S.M.法尔克 K.P。
2、.斯塔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严志军 李强 (51)Int.Cl. A61G 1/003(2006.01) A61G 1/01(2006.01) A61G 1/013(2006.01) A61G 1/048(2006.01) A61G 7/10(2006.01) A47D 13/02(2006.01) A47D 15/00(2006.01) A61F 5/37(2006.01) (54)发明名称 具有隔汽器的婴儿患者转移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患者转移装置(10), 该患者 转移装置用于在医院环境内的位置之间运送婴 儿患者。 该患者。
3、转移装置包括中心支承部段(12) 和一对侧部段(14,16), 该对侧部段能够移动以 彼此相接触从而包绕婴儿患者(24)。 第一侧部段 和第二侧部段(14,16)均包括手柄(36,38), 该手 柄能够彼此接近并且能够由临床医师(44)单手 (46)抓握。 该患者转移装置(10)包括集成的隔汽 器(82), 该集成的隔汽器能够定位成在婴儿(24) 被接收在患者转移装置(10)上时至少部分地包 绕婴儿(24), 以降低婴儿(24)的蒸发冷却。 该隔 汽器(82)包括支承结构(106)以形成顶罩, 该顶 罩保持隔汽器(82)不与婴儿相接触(24)。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10。
4、6714758 A 2017.05.24 CN 106714758 A 1.一种用于在患者移动期间支承婴儿患者的转移装置, 其包括: 中心支承部段, 所述中心支承部段能够定位在患者下方; 第一侧部段, 所述第一侧部段连接到所述中心支承部段并且包括第一手柄; 和 第二侧部段, 所述第二侧部段连接到所述中心支承部段并且包括第二手柄; 和 隔汽器, 所述隔汽器被配置成形成至少部分地包绕患者的顶罩, 以在患者被支承在所 述中心支承部段上时降低患者的蒸发冷却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包括塑料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包括支。
5、承结构, 以保持由 所述隔汽器形成的所述顶罩不与患者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牢固地附接到塑料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由多个柔性支承构件形 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能够在存放状态和使用状 态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在存放状态下被接收在形 成于中心部段中的口袋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片包括一对间隔的侧附接 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包括领。
6、部, 所述领部能够 定位成与患者相接触并且可移除地连接到中心部段。 10.一种用于在患者移动期间支承婴儿患者的转移装置, 其包括: 中心支承部段, 所述中心支承部段能够定位在患者下方; 第一侧部段, 所述第一侧部段连接到所述中心支承部段; 第二侧部段, 所述第二侧部段连接到中心部段, 其中当患者处于所述中心部段上时, 所 述第一侧部段和所述第二侧部段的尺寸形成为在所述第一侧部段和所述第二侧部段朝向 彼此折叠时包绕患者; 和 隔汽器, 所述隔汽器包括集成的支承结构, 其中所述隔汽器和所述支承结构形成顶罩, 所述顶罩包绕患者, 以在患者被支承在所述中心支承部段上时降低患者的蒸发冷却效应。 11.根。
7、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牢固地附接到塑料 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由多个柔性支承构件 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能够在存放状态和使用 状态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汽器在存放状态下被接收在 形成于所述中心部段中的口袋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片包括一对间隔的侧附接 条。 16.一种运送婴儿患者的方法, 其包括: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714758 A 2。
8、 将转移装置置于患者下方,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中心支承部段以及联结到中心部段的第 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 其中婴儿被定位在所述中心支承部段上; 利用隔汽器形成包绕婴儿的顶罩, 其中当婴儿被定位在所述中心支承部段上时, 所述 隔汽器至少部分地附接到所述中心支承部段; 提起所述第一侧部段和所述第二侧部段以包绕婴儿患者; 抓握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段中的第一手柄和形成在所述第二侧部段中的第二手柄; 和 提起所述转移装置和婴儿患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顶罩之前将 所述隔汽器从存放状态移动到使用状态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9、, 所述方法还包括操纵所述隔汽器的支承 结构以形成所述顶罩而使得所述隔汽器与婴儿患者间隔一定气隙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柔性交叉支承 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附接到塑料片, 使得所述 支承结构和所述塑料片组合以用于所述顶罩。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714758 A 3 具有隔汽器的婴儿患者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移动婴儿患者的装置。 更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在移 动期间支承婴儿患者、 同时包括集成的隔汽器的婴儿患者转移装置(吊带), 所述集。
10、成的隔 汽器能够围绕婴儿形成顶罩(canopy), 以减少婴儿的蒸发冷却。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用于将婴儿患者从恒温器或床移出的标准操作是由护理人员或其他看护内 科医师将一只手(或双手)小心地滑到婴儿患者身下并且用手举起婴儿。 当护理人员与婴儿 患者身体接触时, 患者常常受到刺激, 在高危患者中, 这有可能对婴儿患者造成不期望的压 力。 此外, 当护理人员举起婴儿患者时, 护理人员勾住与患者相连的多根线(静脉注射、 EKG 引线、 ET管等)中的一根或多根的风险增大。 勾住或拔掉与婴儿患者相连的管的可能性可在 举起过程期间增加婴儿患者的风险。 000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提出了诸如美。
11、国专利公开No.2013/0340770中所示的患者转 移装置。 当患者被收容在婴儿患者转移装置内时, 患者被牢固地保持就位以用于运送。 目 前, 倾向于在婴儿出生之后推迟夹紧脐带。 在这样的情况下, 婴儿可能被保持在患者转移装 置中一到十分钟。 尽管婴儿处于患者转移装置中, 但是对患者生命体征并无监测。 一旦婴儿 被运送至婴儿加温器、 病床或恒温器, 就会使用传感器开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0004 在婴儿刚出生时, 通常做法是用塑料片或毯子包裹婴儿, 以有助于婴儿保持水分 并且防止蒸发冷却。 由于新生儿刚刚离开流体环境, 因此新生儿的皮肤浸透流体。 刚出生之 后, 新生儿皮肤内的流体开始蒸。
12、发, 从而造成婴儿冷却。 为了防止这种冷却, 婴儿通常被包 裹在流体不可渗透的塑料片中。 塑料片通常与婴儿的皮肤相接触, 从而有可能在移除塑料 片时对皮肤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婴儿患者的患者转移装置。 该患者转移装置牢固地保持患者 并且包括集成的隔汽器, 该集成的隔汽器能够被放置成包绕婴儿, 以在婴儿处于该患者转 移装置中时防止婴儿的蒸发冷却。 0006 该患者转移装置包括中心支承部段, 该中心支承部段定位在患者下方。 第一侧部 段和第二侧部段均连接到中心支承部段。 第一侧部段包括第一手柄, 而第二侧部段包括第 二手柄。 当婴儿患者被支承在中心支承部段上时, 第一侧。
13、部段和第二侧部段能够向上并且 朝向彼此移动, 使得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定位成彼此接近。 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定位成 彼此接近时, 临床医师能够在患者由患者转移装置支承时单手抓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二 者以移动患者。 0007 该患者转移装置还包括加强装置, 该加强装置能够定位在中心支承部段内, 以在 移动期间为婴儿患者提供刚性支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加强装置是背板, 该背板被 接收在形成于中心支承部段中的口袋部内。 该背板能够根据需要和期望被选择性地移除和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6714758 A 4 插入到中心部段上。 该背板优选地沿纵向轴线延伸, 其中该背板沿纵向轴线。
14、是柔性的并且 沿与纵向轴线成横向的方向是刚性的。 背板的刚性特性在移动期间支承患者的脊柱, 同时 允许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朝向彼此移动, 以在运送期间牢固地包裹患者。 0008 该患者转移装置还可以包括保持装置, 该保持装置位于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 中的一个上。 该保持装置接收并且保持连接到患者的线和管, 使得线和管在运送患者期间 被牢固地保持。 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构想各种类型的保持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 括能够连接到第二侧部段以将管和线保持就位的材料部段。 0009 该患者转移装置还可以包括隔汽器(vapor barrier), 该隔汽器能够用于在婴儿 处于该患者转移装置的中心部。
15、段上时在婴儿患者上方形成顶罩。 由隔汽器形成的顶罩降低 了婴儿的蒸发冷却的量。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隔汽器包括塑料片, 该塑料片能够在存放状态和使用 状态之间折叠和展开。 当塑料片处于折叠状态时, 隔汽器能够被存放在形成于中心部段中 的口袋部中。 当需要时, 从口袋部拉出并且展开隔汽器。 0011 该隔汽器还包括集成的支承结构, 该集成的支承结构能够被操纵以利用塑料片在 婴儿上方形成顶罩。 支承结构包括柔性支承构件, 该柔性支承构件能够弯曲成期望形状以 支承塑料片。 0012 该隔汽器还能够包括一对间隔的附接带, 该对间隔的附接带定位在塑料片的侧边 缘附近。 附接带保持塑料片与。
16、中心部段相接触。 隔汽器还能够包括织物领, 以将塑料片附接 到婴儿的下巴正下方。 0013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 本发明的多个其它的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 见。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示出了目前能够构想到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在附图中: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患者转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0016 图2是患者转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该装置上支承有婴儿; 0017 图3是示出了使用转移装置来移动婴儿患者的视图; 0018 图4是患者转移装置的第二备选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0019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患者转移装置的后视图; 0020 图6是用于支承婴儿的患者转移。
17、装置的备选实施例的视图; 0021 图7是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转移装置来运送婴儿患者的视图; 0022 图8是患者转移装置的前透视图, 其中示出了初始移除隔汽器; 0023 图9是示出了进一步移除隔汽器的主视图; 0024 图10示出了处于其展开状态的隔汽器; 0025 图11示出了隔汽器能够在婴儿上方形成顶罩的位置; 和 0026 图12是示出了由隔汽器形成的顶罩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患者转移装置10。 患者转移装置10能够用于将婴儿患者从一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6714758 A 5 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同时使临床医师与患者之间的身。
18、体接触最少并且在移动期间为 患者提供牢固的支承。 0028 如图1中所示, 患者转移装置10包括中心部段12、 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6。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内衬18和外衬20, 该内侧和外衬均形成中心部 段和侧部段的一部分。 尽管内衬18和外衬20在图1中被示为分开的部件, 但是应当理解, 内 衬18和外衬20能够组合成形成中心部段12以及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6的一个单个 的层。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内衬18由柔软的泡沫材料形成, 并且沿一对间隔的附接线 22联结到外衬20。 与内衬18相比, 外衬20能够由略微更硬并且耐久的材料形成。 如图2中所。
19、 示, 婴儿患者24能够被置于内衬18上, 并且内衬18的形成侧部段的一部分的相对侧折叠于 患者24之上以如图所示地包绕患者。 0029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内衬18包括延长端部26, 该延长端部包括端部紧固件 28。 当患者如图2中所示地被支承在内衬上时, 形成为端部26的一部分的端部紧固件28沿第 二紧固件30被接收。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紧固件28、 30是钩和环紧固件(例如 )的相对部分。 紧固件28、 30之间的物理接合允许端部26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折 叠内衬18。 尽管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了钩和环紧固件, 但是应当理解, 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操作的同时能够利用。
20、不同类型的紧固件。 备选地, 能够去掉端部26, 同时仍然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操作。 0030 再次参照图1, 紧固件30被固定到内衬18的内表面32并且仅在内衬的第二侧部段 包裹婴儿患者之后露出。 除了紧固件30, 上部紧固件34也沿内表面32定位。 上部紧固件34由 沿内衬18的第一侧部段14形成的匹配紧固件35接合。 紧固件34、 35也能够是钩和环紧固件 (例如)的匹配部分。 紧固件34、 35有助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保持内衬18的第一 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 尽管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了钩和环紧固件, 但是应当理解, 能够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利用其它类型的紧固件。 0031 。
21、如图2中所示, 外衬20的形成第一侧部段14的一部分的部分包括第一手柄36, 而外 衬20的形成第二侧部段16的一部分的部分包括第二手柄38。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 手柄36和第二手柄38仅在外衬20中形成并且由形成开口内部42的塑料外壳40限定。 0032 如图3中可见, 当婴儿患者24沿转移装置10被支承时, 临床医师44能够使用单手46 抓握一对手柄36、 38并且抬起婴儿患者以用于运送和移动。 如能够在图2和图3中理解的那 样, 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6的尺寸形成为使得第一手柄36和第二手柄38定位成足够 靠近彼此, 以有利于使用单手46来抓握整个患者转移装置10。 0。
22、033 再次参照图2,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带48能够附接到第一手柄36和第二手柄38中的 一个并且用于在运送患者24期间将手柄固定在一起。 尽管图2中示出了柔性带48, 但是能够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利用各种其它类型的带。 备选地, 能够去掉带48。 0034 如图2中所示, 一系列管50和线52通常附接到需要运送的患者24。 由于线和管50、 52通常被插入到患者体内或者连接于患者身上的特定位置处, 因此期望在移动期间不破坏 管和线。 因此, 需要一些类型的保持装置以在运送期间防止管和线与患者24分离。 在图2中 所示的实施例中, 保持装置54形成在转移装置的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
23、段16中的一个 上。 在图2的实施例中, 胶带56的部段在第二侧部段16中附接到外衬20的内表面。 尽管图2中 示出了胶带56, 但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构想其它类型的保持装置54。 例如, 保持装置54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6714758 A 6 能够是钩和环紧固件的部段、 卡扣上具有按钮的带、 柔性材料的部段、 或者能够用于将管和 线50、 52保持在如图所示的固定位置的任何其它类型的装置。 0035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加强装置58图示为被插入到形成在患者转移装置10的 中心部段12中的口袋部60中。 加强装置58通常从靠近患者头部的第一端62到靠近患者脚部 的第。
24、二端64延伸中心部段12的整个长度。 加强装置58为患者转移装置10提供所需的刚度, 使得当患者转移装置10用于支承患者时, 加强装置58防止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6塌 陷到患者24身上。 此外, 加强装置58为转移装置10提供所需的刚度, 使得转移装置和患者不 在第一端62和第二端64之间沿纵向方向塌陷。 0036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加强装置58是背板, 该背板被接收在口袋部60内, 并且从第一端62到第二端64延伸患者转移装置10的整个长度。 背板66优选地由具有为婴儿 患者24提供必要支承所需的刚度、 耐久性和尺寸的塑料材料制成。 尽管塑料被描述成用于 背板66的最优。
25、选材料, 但是能够构想, 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利用其它的材料。 0037 备选地, 可移除加强装置58和缝入口袋部60能够被其它类型的加强装置代替。 作 为例子, 一系列可充气管能够形成在中心部段12内并且根据患者24是否处于转移装置10上 和需要移动来选择性地充气/放气。 还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构想多种其它类型的加强装 置。 使用加强装置58被构想为是有价值的, 以在移动期间为婴儿患者24提供牢固并且稳定 的支承。 0038 图4和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患者转移装置10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4中所示的第二实 施例中, 中心部段12也包括口袋部60。 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侧。
26、部段14包括内 衬18和较小的外衬70。 类似地, 第二侧部段16包括内衬18和较小的外衬72。 与图1和2中所示 的第一实施例中一样, 外衬70、 72包括第一手柄36和第二手柄38。 0039 如图5的后视图中所示, 外衬部段70、 72联结到中心部段12。 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 内衬18由柔软的泡沫材料形成, 该种泡沫材料在婴儿患者被支承在内衬18上时为婴儿患者 提供舒适的支承表面。 如图6中所示, 患者24沿中心部段被支承, 并且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 部段二者的内衬包裹患者24。 尽管未示出, 但是能够构想, 能够利用多种类型的紧固装置和 材料来将内衬18的相对侧保持就位(如图所示)。 。
27、当患者24如图7中所示地被包裹在内衬18 内时, 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的外衬部段70、 72能够靠在一起, 使得临床医师44能够使用 单手46来抓握两个手柄。 0040 图8示出了患者转移装置10的实施例, 该患者转移装置包括集成的隔汽器82, 该集 成的隔汽器能够用于包裹婴儿患者以限制并且减少出生之后从婴儿皮肤的蒸发。 在图8中 所示的实施例中, 隔汽器82图示为从形成于中心部段12中的内口袋部60拉出。 隔汽器82包 括领部84, 该领部在图8中图示为从口袋部60内拉出。 领部84由织物材料形成, 并且包括形 成于领部84的每一端上的一对可释放紧固件86。 在图示实施例中, 可释放紧固件。
28、86中的每 一个都能够是钩和环紧固件(例如Velcro)的一个半部。 0041 如图9中所示, 隔汽器82能够沿箭头89所示的方向从中心部段12内进一步拉出。 图 9中所示的隔汽器82包括塑料片90, 该塑料片自身折叠并且具有牢固地附接到其外端92的 领部84。 隔汽器82能够以任何方式折叠并且被存放在形成于中心部段12中的开口口袋部60 内。 0042 图10示出了处于其完全展开状态的隔汽器82。 在该展开状态下, 塑料片90通过附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6714758 A 7 接部分94保持联接到中心部段12。 塑料片90具有在第一侧边缘96和第二侧边缘98之间延伸 的宽度。
29、。 塑料片90连接到织物领部84。 0043 隔汽器82包括一对间隔的侧附接条100、 102。 侧附接条100、 102中的每一个都沿塑 料片的长度从内端104延伸到外端92。 附接条100、 102能够由钩和环紧固材料(例如Velcro) 形成。 侧附接条100、 102中的每一个都定位成靠近第一侧边缘96和第二侧边缘98中的一个。 0044 在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形成隔汽器82的一部分的塑料片90包括支承结构106。 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支承结构106是网格状结构, 该网格状结构附接到塑料片90的顶 表面或底表面中的任一个。 图10中所示的支承结构包括一对纵向杆108, 该对纵。
30、向杆均与侧 边缘96、 98中的一个平行地延伸。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杆108中的每一个都由柔性的可弯曲 材料形成, 该种材料能够在看护者指定的期望位置处保持形状。 0045 除了杆108之外, 支承结构106包括一系列单独的交叉支承件110。 交叉支承件110 也由可弯曲的半刚性材料形成, 该种材料能够弯曲成期望形状并且包括足够的材料记忆性 以保持在选定位置。 作为一个说明性例子, 交叉支承件110能够由细线状材料形成, 该种材 料能够弯曲成期望形状并且将保持期望形状(除非进一步挠曲)。 在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 中, 支承结构106由一对杆108以及一系列九个单独的交叉支承件110形成。 尽。
31、管图10的实施 例中示出九个交叉支承件110, 但是应当理解, 根据患者转移装置的需要, 能够利用更少或 更多数量的交叉支承件110。 0046 支承结构106能够热焊接到塑料材料、 粘合地附接到塑料片90或者被捕集在一对 上部塑料片和下部塑料片之间。 在每一种情况下, 支承结构106都被设计成使得隔汽器82能 够折叠成存放状态以用于被接收在口袋部60中、 并且能够展开成图10中所示的使用状态。 0047 现在参照图11, 当婴儿24被定位在患者转移装置10上时, 隔汽器82能够成帐篷形 状, 以在婴儿上方形成顶罩。 在这种使用状态下, 侧附接条100中的每一个都将塑料片90的 侧边缘96、 。
32、98附接到中心部段12的内表面112(见图12)。 在将每一个侧边缘附接到内表面 112之前, 看护者以图11中所示的方式将支承结构106弯曲, 以在婴儿24上方形成帐篷状的 顶罩。 当顶罩形成时, 塑料片90在婴儿上方略微间隔开并且不与婴儿的皮肤相接触。 支承结 构106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以在塑料片90与婴儿的皮肤之间形成气隙, 同时产生 屏障以减少水分蒸发。 0048 如图11中所示, 当已通过支承结构106和塑料片90形成顶罩时, 领部84靠近婴儿24 的颈部。 在该状态下, 可释放紧固件86也与中心部段12的内表面112相接合, 以将领部84保 持就位(如图所示)。 在本发。
33、明的优选实施例中, 领部84由织物材料形成, 该种材料在隔汽器 82和婴儿患者24之间产生柔软界面。 0049 如图11中所示, 支承结构106在婴儿上方形成顶罩, 该顶罩包括塑料片90和婴儿之 间的气隙114。 该气隙114防止塑料片与婴儿之间的接触以防止皮肤刺激, 同时形成隔汽器 以降低从婴儿的蒸发冷却。 0050 图12是穿过患者转移装置12的横截面, 其中示出了由支承结构106形成的开口气 隙114, 该支承结构包括一对间隔的杆108和交叉支承件110。 支承结构106在图12中图示为 被夹置在内部塑料片116和外部塑料片118之间。 尽管附图中示出了内部塑料片116和外部 塑料片11。
34、8, 但是应当理解,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 能够仅利用单个塑料片。 如图12 中所示, 侧附接条100、 102保持隔汽器82沿中心部段12与内表面112相接触。 内表面112和塑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6714758 A 8 料片之间的气隙114的尺寸由支承结构106的构造来决定。 0051 尽管隔汽器82图示为折叠和隐藏在形成于中心部段中的开口口袋部60内, 但是应 当理解, 隔汽器还能够连接到患者转移装置的不同部分。 作为一个例子, 能够构想, 隔汽器 能够连接到手柄并且延伸跨过开口内部并覆盖婴儿。 然而, 在每一个实施例中, 隔汽器连接 到患者转移装置并且能够根。
35、据需要选择性地定位在婴儿上方。 在每一种情况下, 期望隔汽 器与婴儿的皮肤间隔开, 以防止塑料片对婴儿的皮肤造成刺激。 0052 再次参照图1和图2, 现在将描述利用本发明的患者转移装置10的方法。 尽管本发 明被描述成利用患者转移装置10的一个优选方法, 但是应当理解, 能够根据临床医师要求 和患者24需要的期望移动量来通过不同方式利用患者转移装置10。 0053 初始地, 在患者被置于恒温器或床内之前将患者转移装置10置于恒温器或病床 内。 能够构想, 患者转移装置10能够在患者将被临床医师频繁移动的情况下被置于恒温器 中。 0054 一旦患者转移装置10被置于恒温器内, 患者就在中心部段。
36、12中被置于内衬18的外 表面86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内衬18包括头靠(headrest)88, 该头靠包括对患者头部的额 外缓冲。 然而, 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去掉头靠88。 0055 如果期望移动患者24, 那么临床医师初始安装或激活中心部段12内的加强装置 58。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加强装置58是背板66, 该背板被插入到形成于中心部段12中 的开口口袋部60中。 尽管实施例中图示了背板66, 但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的同时 利用其它类型的加强装置。 期望加强装置58能够被选择性地移除, 以在患者24只是在床或 恒温器内简单地休息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56。
37、 如上所述, 期望背板66沿与长度方向、 背板66的纵向轴线成横向的方向是不可弯 曲的。 背板66沿与纵向轴线成横向的方向的刚性、 不可弯曲性在运送过程中为患者的背部 和脊柱提供额外的支承。 然而, 还期望背板66在某种程度上朝向纵向轴线可弯曲, 使得当第 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被提起到患者上方时, 背板略微弯曲,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57 如果看护者确定期望降低患者的蒸发冷却, 则看护者能够利用存放在患者转移装 置内的隔汽器82。 如图8中所示, 看护者能够从开口口袋部60内拉出织物领84, 并且如图10 中所示地展开隔汽器。 一旦隔汽器82已如图10中所示地展开, 支承结构106就能够。
38、弯曲, 以 形成如图11中所示的置于婴儿上方的顶罩。 当由隔汽器82形成的顶罩如图11中所示地置于 婴儿上方时, 侧附接条100、 102中的每一个都与内表面112相接合, 以将隔汽器所形成的顶 罩保持就位。 0058 一旦隔汽器就位, 织物领84就通过一对柔性紧固件86附接到内表面。 一旦顶罩已 通过隔汽器形成, 侧手柄就能够由看护者抓握(如图7中所示), 以将婴儿承载至期望位置。 0059 一旦婴儿已被运送至期望位置, 隔汽器82就能够被移除并且存放在形成于中心部 段中的开口口袋部内。 如能够通过前述描述理解的, 由形成为隔汽器的一部分的支承结构 产生的顶罩防止隔汽器的塑料片和婴儿之间的接。
39、触, 同时防止婴儿的蒸发和冷却。 0060 本书面描述使用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公开(其中包括最佳模式), 并且还使本领域 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其中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并且执行所包含的任何方 法)。 本发明的可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 它的例子。 如果这些其它的例子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没有区别的结构元件, 或者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6714758 A 9 如果这些其它的例子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区别的等同结构元件, 则期望 这些其它的例子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6714758 A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1 CN 106714758 A 11 图3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2 CN 106714758 A 12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3 CN 106714758 A 13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4 CN 106714758 A 14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5 CN 106714758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