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30933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7 CN 102309331 B *CN102309331B* (21)申请号 201110257924.6 (22)申请日 2011.09.02 A61B 5/151(2006.01) (73)专利权人 苏州乔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马运路 260 号 (72)发明人 黄弘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 CN 202235388 U,2012.05.30, 权利要求 1-2. CN 2579344 Y,2003.10。
2、.15, 全文 . EP 2233076 A1,2010.09.29, 全文 . CN 201379576 Y,2010.01.13,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57) 摘要 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包括外壳、 滑 套、 针芯以及弹簧, 特征是 : 外壳内壁上设第一导 向槽、 第二导向槽和第一斜面 ; 滑套外壁上设导 向筋、 滑动槽和第二斜面 ; 针芯侧部设导向翼, 导 向翼上设第三斜面 ; 导向筋与第一导向槽配合形 成轴向滑动连接, 滑动槽与第二导向槽并列构成 发射轨道 ; 在发射前利用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交 叉所形成凹部以及第三斜面贴靠于第二斜面来定 位导。
3、向翼, 从而对针芯提供可靠的定位支撑 ; 在 发射过程中, 随着滑套相对外壳轴向滑动, 第二斜 面通过第三斜面推动针芯压缩弹簧, 同时, 第二斜 面也通过第三斜面推动导向翼沿第一斜面爬升, 直至越过第一斜面的最高点后导向翼落入所述发 射轨道, 从而保证针尖射击在采血部位的正中心。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谢楠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1 页 2 1. 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包括外壳 (1) 、 滑套 (3) 、 针芯 (4) 。
4、以及弹簧 (5) ; 外壳 (1) 为筒体, 滑套 (3) 设在筒体内, 筒体的一端为开口端, 滑套 (3) 的第一端从筒体 的开口端伸出并限位于该开口端, 滑套 (3) 的第二端位于筒体内 ; 针芯 (4) 位于筒体内, 针 芯 (4) 的头部设有针尖 (7) , 针芯 (4) 的尾部连接弹簧 (5)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筒体内壁沿轴向设有第一导向槽 (9) 和第二导向槽 (10) , 第一导向槽 (9) 与第二 导向槽 (10) 在筒体内壁圆周方向相隔布置, 第一导向槽 (9) 与第二导向槽 (10) 之间的筒体 内壁上设有定位块 (11) , 定位块 (11) 朝向筒体另一端的端面上。
5、设有第一斜面 (12) ; 所述滑套 (3) 为套筒结构, 滑套 (3) 外壁沿轴向设有导向筋 (13) , 滑套 (3) 从第二端开 始沿轴向向第一端方向开设滑动槽 (14) , 滑动槽 (14) 在径向贯穿滑套 (3) 的外壁和内壁, 导向筋 (13) 与滑动槽 (14) 在滑套 (3) 外壁圆周方向相隔布置, 滑套 (3) 第二端的端面上设 有第二斜面 (15) ; 所述针芯 (4) 侧部设有导向翼 (16) , 导向翼 (16) 朝针尖 (7) 指引方向的端面上设有第 三斜面 (17) ; 所述滑套 (3) 上的导向筋 (13) 与筒体上的第一导向槽 (9) 配合, 以此形成轴向滑动连。
6、 接 ; 滑套 (3) 上的滑动槽 (14) 与筒体上的第二导向槽 (10) 并列, 以此构成引导导向翼 (16) 滑动的发射轨道 ; 在发射前的装配状态下, 滑套 (3) 上的第二斜面 (15) 方向与筒体上的第 一斜面 (12) 方向交叉, 针芯 (4) 上的导向翼 (16) 位于所述交叉的凹部中, 其中导向翼 (16) 上的第三斜面 (17) 与滑套 (3) 上的第二斜面 (15) 平行, 并且第三斜面 (17) 贴靠于第二斜 面 (15) ; 在发射过程中, 随着滑套 (3) 相对筒体轴向滑动, 第二斜面 (15) 通过第三斜面 (17) 推动针芯 (4) 压缩弹簧 (5) , 同时,。
7、 第二斜面 (15) 也通过第三斜面 (17) 推动导向翼 (16) 沿 第一斜面 (12) 爬升, 直至越过第一斜面 (12) 的最高点后导向翼 (16) 落入所述发射轨道, 此 时在弹簧 (5) 的推动下, 头部带针尖 (7) 的针芯 (4) 形成射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血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导向槽 (9)和第二导向槽 (10) 均由两个组成, 其中第一导向槽 (9) 的中心线与第二导向槽 (10) 的中心线在筒体内壁 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布置 ; 所述第一斜面 (12) 由两个组成, 两个第一斜面 (12) 在筒体圆周 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一斜面 (12)。
8、 的中点在筒体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 所 述导向筋 (13) 和滑动槽 (14) 均由两个组成, 其中导向筋 (13) 的中心线与滑动槽 (14) 的中 心线在滑套 (3) 外壁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布置 ; 所述第二斜面 (15) 由两个组成, 两个第二 斜面 (15) 在滑套 (3) 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二斜面 (15) 的中点在滑套 (3) 圆周 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 所述导向翼 (16) 由两个组成, 两个导向翼 (16) 的中心线在针芯 (4) 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每个导向翼 (16) 上设有一个第三斜面 (17) , 两个第三 斜面 (17) 在针芯。
9、 (4) 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三斜面 (17) 的中点在针芯 (4) 圆周 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09331 B 2 1/4 页 3 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背景技术 0002 一次性使用的自动安全采血针是当今医用采用器具发展的主流趋势, 多年来这类 采血针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之中。 中国专利CN201379576Y公告了一件名称为 一次性 采血针 , 专利号为 200920096338.6 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针管内壁设有针体滑动的 滑槽, 滑槽前端。
10、有定位棱, 针体一端连装有弹簧, 针体另一端配装有伸缩帽, 针体前端有楔 形面, 伸缩帽有斜端面与针体楔形面相对应, 伸缩帽与针体安装时位于定位棱一侧, 使用时 伸缩帽压入推动针体移动至定位棱端时, 针体旋转至棱的另一侧由弹簧弹出, 使针尖从针 管前端露出。上述 “针体” 当于本发明中的 “针芯” 。该方案的不足是 : 针芯定位和发射机构 的设计存在缺陷, 导致针芯的定位不可靠, 发射容易偏离正中心。为此,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 改进型设计, 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旨在改进设计针芯的定位和发射机 构, 解决针芯定位不可靠, 发射容易。
11、偏离正中心的问题。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包括 外壳、 滑套、 针芯以及弹簧。 0005 外壳为筒体状, 滑套设在筒体内, 筒体的一端为开口端, 滑套的第一端从筒体的开 口端伸出并限位于该开口端, 滑套的第二端位于筒体内, 针芯位于筒体内, 针芯的头部设有 针尖, 针芯的尾部连接弹簧。 0006 所述筒体内壁沿轴向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在 筒体内壁圆周方向相隔布置, 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筒体内壁上设有定位块, 定 位块朝向筒体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 0007 所述滑套为套筒结构, 滑套外。
12、壁沿轴向设有导向筋, 滑套从第二端开始沿轴向向 第一端方向开设滑动槽, 滑动槽在径向贯穿滑套的外壁和内壁, 导向筋与滑动槽在滑套外 壁圆周方向相隔布置, 滑套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 0008 所述针芯侧部设有导向翼, 导向翼朝针尖指引方向的端面上设有第三斜面。 0009 所述滑套上的导向筋与筒体上的第一导向槽配合, 以此形成轴向滑动连接 ; 滑套 上的滑动槽与筒体上的第二导向槽并列, 以此构成引导导向翼滑动的发射轨道 ; 在发射前 的装配状态下, 滑套上的第二斜面方向与筒体上的第一斜面方向交叉, 针芯上的导向翼位 于所述交叉的凹部中, 其中导向翼上的第三斜面与滑套上的第二斜面平行, 并且。
13、第三斜面 贴靠于第二斜面 ; 在发射过程中, 随着滑套相对筒体轴向滑动, 第二斜面通过第三斜面推动 针芯压缩弹簧, 同时, 第二斜面也通过第三斜面推动导向翼沿第一斜面爬升, 直至越过第一 斜面的最高点后导向翼落入所述发射轨道, 此时在弹簧的推动下, 头部带针尖的针芯形成 说 明 书 CN 102309331 B 3 2/4 页 4 射击。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 0011 1. 上述方案中, 所述 “外壳为筒体状” 可以是圆筒、 方筒等截面形状。 0012 2. 上述方案中, 所述 “滑套的第一端” 和 “滑套的第二端” 分别指滑套轴向的一端 和另一端。 0013 3.。
14、 上述方案中, 所述 “筒体另一端” 指筒体开口端的反向端。 0014 4. 上述方案中, 为了使滑套和针芯在外壳内的受力更好的保持平衡, 所述第一导 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由两个组成, 其中第一导向槽的中心线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线在筒体 内壁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布置 ; 所述第一斜面由两个组成, 两个第一斜面在筒体圆周方向 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一斜面的中点在筒体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 所述导向筋 和滑动槽均由两个组成, 其中导向筋的中心线与滑动槽的中心线在滑套外壁圆周方向相隔 九十度布置 ; 所述第二斜面由两个组成, 两个第二斜面在滑套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 两个第二斜面的中点在滑套。
15、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 所述导向翼由两个组成, 两个 导向翼的中心线在针芯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每个导向翼上设有一个第三斜面, 两个第三斜面在针芯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三斜面的中点在针芯圆周方向相隔 一百八十度布置。 0015 本发明的原理和效果是 : 在发射前的装配状态下, 利用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交叉 所形成凹部以及第三斜面贴靠于第二斜面来定位导向翼, 从而对针芯提供可靠的定位支 撑 ; 在发射过程中, 随着滑套相对筒体轴向滑动, 第二斜面通过第三斜面推动针芯压缩弹 簧, 同时, 第二斜面也通过第三斜面推动导向翼沿第一斜面爬升, 直至越过第一斜面的最高 点后导向翼落。
16、入所述发射轨道, 从而保证针尖射击在采血部位的正中心。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 1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立体图 ; 0017 附图 2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 0018 附图 3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外壳立体图 ; 0019 附图 4 为图 3 外壳的内表面圆周方向展开图 ; 0020 附图 5 为图 4 的 A-A 剖视图 ; 0021 附图 6 为图 4 的 B-B 剖视图 ; 0022 附图 7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滑套立体图 ; 0023 附图 8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滑套主视图 ; 0024 附图 9 为图 8 的左视图 ; 0025 附图 10 为图 8 。
17、的俯视图 ; 0026 附图 11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针芯及保护杆立体图 ; 0027 附图 12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针芯及保护杆主视图 ; 0028 附图 13 为图 12 的左视图 ; 0029 附图 14 为图 12 的俯视图 ; 0030 附图 15 为本发明采血针实施例中的针芯及弹簧主视图 ; 0031 附图 16 为本发明针芯定位及发射原理图 (一) ; 说 明 书 CN 102309331 B 4 3/4 页 5 0032 附图 17 为本发明针芯定位及发射原理图 (二) ; 0033 附图 18 为本发明针芯定位及发射原理图 (三) ; 0034 附图 19 为本发。
18、明针芯定位及发射原理图 (四) 。 0035 以上附图中 : 1. 外壳 ; 2. 端盖 ; 3. 滑套 ; 4. 针芯 ; 5. 弹簧 ; 6. 安全帽 ; 7. 针尖 ; 8. 保护杆 ; 9. 第一导向槽 ; 10. 第二导向槽 ; 11. 定位块 ; 12. 第一斜面 ; 13. 导向筋 ; 14. 滑 动槽 ; 15. 第二斜面 ; 16. 导向翼 ; 17. 第三斜面 ; 18. 出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0037 实施例 : 一种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0038 如附图 1、 图 2 所示, 该采血针由外壳 1、 端盖 2、 。
19、滑套 3、 针芯 4、 弹簧 5、 安全帽 6 和 保护杆 8 组成。 0039 外壳1为筒体状, 滑套3设在筒体内, 并可沿筒体轴向滑动, 筒体的一端为开口端, 滑套 3 的第一端从筒体的开口端伸出并限位于该开口端, 滑套 3 的第二端位于筒体内。针 芯 4 位于筒体内, 针芯 4 的头部设有针尖 7, 针尖 7 上套有保护杆 8, 针芯 4 的尾部连接弹簧 5。保护杆 8 与针芯 4 为塑料一体成型结构。在装配状态下, 安全帽 6 盖在筒体的开口端, 安全帽 6 内部与保护杆 8 连接, 端盖 2 盖在筒体后端。 0040 如图 3 图 6 所示, 外壳 1 筒体内壁沿轴向设有两个第一导向。
20、槽 9 和两个第二导向 槽10, 其中第一导向槽9的中心线与第二导向槽10的中心线在筒体内壁圆周方向相隔九十 度布置, 使一对第一导向槽 9 与一对第二导向槽 10 在筒体内壁截面上呈十字交叉状。筒体 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块 11, 每个定位块均位于第一导向槽 9 与第二导向槽 10 之间, 两个定 位块 11 的中心在筒体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每个定位块 11 朝向筒体另一端的端 面上设有第一斜面12, 两个第一斜面12在筒体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一斜面12 的中点在筒体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0041 如图 710 所示, 滑套 3 为套筒结构, 滑套 3 外壁沿轴向设。
21、有两个导向筋 13, 滑套 3 从第二端开始沿轴向向第一端方向开设两个滑动槽14, 每个滑动槽14在径向均贯穿滑套3 的外壁和内壁。导向筋 13 的中心线与滑动槽 14 的中心线在滑套 3 外壁圆周方向相隔九十 度布置, 使一对导向筋 13 与一对滑动槽 14 在滑套 3 截面上呈十字交叉状。滑套 3 第二端 的端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斜面 15, 两个第二斜面 15 在滑套 3 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 第二斜面 15 的中点在滑套 3 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滑套 3 的第一端设有出针孔 18。 0042 如图 1115 所示, 针芯 4 的头部设有针尖 7, 针尖 7 上套有保护杆 。
22、8, 针芯 4 的尾部 连接弹簧 5(见图 15) 。针芯 4 侧部设有两个导向翼 16, 两个导向翼 16 的中心线在针芯 4 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每个导向翼 16 朝针尖 7 指引方向的端面上设有一个第三 斜面17, 两个第三斜面17在针芯4圆周方向的旋向相同, 而且两个第三斜面17的中点在针 芯 4 圆周方向相隔一百八十度布置。 0043 在装配状态下, 滑套 3 上的导向筋 13 与筒体上的第一导向槽 9 配合, 以此形成轴 向滑动连接。滑套 3 上的滑动槽 14 与筒体上的第二导向槽 10 并列, 以此构成引导导向翼 16 滑动的发射轨道。 说 明 书 CN 10230933。
23、1 B 5 4/4 页 6 0044 图 16 表示滑套 3、 导向翼 16 和定位块 11 三者在装配前的分离状态 ; 图 17 表示滑 套 3、 导向翼 16 和定位块 11 三者在装配后至发射前的状态 ; 图 18 表示滑套 3、 导向翼 16 和 定位块 11 三者在发射前的过渡状态 ; 图 19 表示滑套 3、 导向翼 16 和定位块 11 三者的发射 状态。从图 17 中可以看出, 在发射前的装配状态下, 滑套 3 上的第二斜面 15 方向与筒体上 的第一斜面 12 方向交叉, 针芯 4 上的导向翼 16 位于所述交叉的凹部中, 其中导向翼 16 上 的第三斜面 17 与滑套 3 。
24、上的第二斜面 15 平行, 并且第三斜面 17 贴靠于第二斜面 15。使用 采血针时, 先要通过安全帽 6 将套在针尖 7 上的保护杆 8 拧掉, 然后手持采血针并将伸出外 壳 1 筒体开口端的滑套 3 第一端对准人体采血部位向下按压。从图 18 中可以看出, 在发射 过程中, 随着滑套 3 相对筒体轴向滑动, 第二斜面 15 通过第三斜面 17 推动针芯 4 压缩弹簧 5, 同时, 第二斜面 15 也通过第三斜面 17 推动导向翼 16 沿第一斜面 12 爬升, 直至越过第一 斜面12的最高点后导向翼16落入所述发射轨道 (见图19) , 此时在弹簧5的推动下, 头部带 针尖 7 的针芯 4。
25、 形成射击。 0045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导向槽 9、 第二导向槽 10、 定位块 11、 第一斜面 12、 导向筋 13、 滑动槽 14、 第二斜面 15、 导向翼 16 以及第三斜面 17 的数量均为两个, 但这些结构在数量上 采用两个不是必须的, 理论上至少一个即可。在数量上使用两个并且采用对称布置的设计 一是为了使滑套和针芯在外壳内的受力更好的保持平衡, 二是结构简单。只要尺寸和公差 控制的好采用一个或三个或四个也是可行的。换句话说, 在数量上使用两个并且采用对称 布置的设计是最佳方案。 0046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
26、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309331 B 6 1/6 页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7 2/6 页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8 3/6 页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9 4/6 页 10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10 5/6 页 11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11 6/6 页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331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