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38532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 CN 103385325 B (21)申请号 201310274130.X (22)申请日 2013.07.02 A23F 3/16(2006.01) (73)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 号 (72)发明人 解新安 李斌 李雁 李璐 田一农 吴芳 万紫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CN 102551056 A,2012.07.11, 权利要求 1. CN 101433308 A,2009.05.20。
2、, 全文 . JP 2004089146 A,2004.03.25, 全文 . CN 101360481 A,2009.02.04,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具体 公开了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按重量百分数计, 所述微乳液由 0.01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2535%助 表面活性剂、 0.005 15% 油相和余量的水组成。 所述微乳液制备工艺简单, 条件温和, 对设备要求 很低, 使用简便, 实用推广性强 ; 本发明提供的微 乳液配方组成合理, 抑制茶饮。
3、料沉淀效果突出, 且 对茶饮料的风味影响较小, 能较好地保留茶饮料 中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梁峥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385325 B CN 103385325 B 1/1 页 2 1. 一种微乳液在抑制茶饮料沉淀中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乳液按重量百分数计 由以下组分组成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89 18.95% ; 助表面活性剂 8.89 18.95% ; 油相 2.1 2。
4、.3% ; 水 余量 ;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20、 吐温 40、 吐温 60 或吐温 80 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混合物 ; 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 甘油、 聚乙二醇或 1,2- 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混合物 ; 油相为乙酸乙酯、 丁酸乙酯、 柠檬烯、 油酸、 油酸乙酯、 月桂酸单甘油酯、 肉豆蔻酸 异丙酯或棕榈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80 ; 助表 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 ; 油相为柠檬烯或丁酸乙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
5、骤 : 先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 然后向其中加入油相并匀速搅拌混合均 匀, 最后向混合物中加入水, 不断搅拌, 最终得到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 即微乳液。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具体为将所述微乳液按照体积分 数为 0.1 5% 的添加量加入茶饮料中, 搅拌至混合均匀。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饮料为红茶饮料或绿茶饮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85325 B 2 1/5 页 3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6、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 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茶饮料易出现浑浊沉淀, 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 茶饮料浑浊沉淀的产生, 除微生物 生长引起的生物性浑浊外, 主要由于茶汤内含成分如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等在 水溶液中发生一系列变化, 各组分通过分子间的氢键、 盐键、 疏水作用等结合形成络合物, 从而导致茶饮料出现浑浊沉淀现象。 0003 目前, 国内外的茶饮料沉淀混浊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过滤和澄清净化两大类。 0004 过滤是采用机械或物理的方法去除茶汤中混浊物的技术 , 是解决因固体颗粒和 悬浮物形成的茶汤混浊和沉淀最有效的方法。按分离孔径分类 , 常用的茶汤过滤方。
7、法主要 包括粗滤、 精滤和超滤三大类。 0005 净化是采用除过滤以外的纯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澄清茶饮料的技术 , 是在纯过滤 方法不能实现茶汤澄清时所采用的方法。 主要包括离心沉淀法、 高热处理法、 工艺参数控制 法等物理方法和转溶处理、 酶处理、 脱除有效成分、 添加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方法。 0006 这些方法均是在茶饮料沉淀形成之前去除一种甚至几种沉淀组分, 或者在茶饮料 沉淀形成之后去除沉淀物质。这样既破坏了茶饮料的风味口感, 又减少了茶饮料中的有效 营养成分, 极大降低了商品品质。 0007 微乳是由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油相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热力学稳定 的、 外观透明或半透明。
8、的高度分散体系。 由于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 使得表面活性剂在 水溶液中形成胶束, 这种胶束像一个 “微储存器” , 能将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增溶分 散 “储存” 在胶束中。本发明利用微乳液的特殊结构将茶饮料中的沉淀组分 “包埋” 其中, 使一种或几种沉淀组分相互分离, 起到隔离作用, 达到抑制饮料沉淀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茶饮料沉淀去除技术不足的缺陷, 提供一种抑制茶 饮料沉淀的微乳液。该微乳液在有效抑制茶饮料沉淀形成的同时, 能较完整地保留茶饮料 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 而且可以简化茶饮料的澄清工艺, 降低对设备要求。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
9、提供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00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的在去除茶饮料沉淀 中的应用。 0011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0012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 按重量百分数计, 微乳液由以下组分组成 : 001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 25% ; 0014 助表面活性剂 0.025 35% ; 说 明 书 CN 103385325 B 3 2/5 页 4 0015 油相 0.005 15% ; 0016 水 余量。 0017 优选地, 按重量百分数计, 微乳液由以下组分组成 : 001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1 1。
10、9% ; 0019 助表面活性剂 0.25 20% ; 0020 油相 0.02 8% ; 0021 水 余量。 0022 更优选地, 按重量百分数计, 微乳液由以下组分组成 : 002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89 18.95% ; 0024 助表面活性剂 8.89 18.95% ; 0025 油相 2.1 2.3% ; 0026 水 余量。 0027 本发明微乳液中采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在该体系中发挥重 要作用。 该表面活性剂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大大降低了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一般能降低至几 个mN/m, 但这样低的界面张力只能形成普通乳状液。 而在助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 。
11、由于产生 混合吸附, 使得油水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至超低 (10-310-5mN/m) , 以至产生瞬时 负界面张力。 由于负界面张力是不能存在的, 因此体系将自发扩张界面, 使得更多的表面活 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而使其体积浓度降低, 直至界面张力恢复至零或微小 的正值。这种有瞬时负界面张力导致的体系界面自发扩张的结果就形成了微乳液。 0028 上述微乳液中包含了许多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包裹的 “水池” , 这种水池 能够将茶饮料中存在的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等易形成浑浊沉淀的组分的一种 或者几种 “包埋” 在内, 将其与其他组分隔离, 达到抑制浑浊沉淀的作。
12、用。 0029 优选地,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20、 吐温 40、 吐温 60 或吐温 80 中的一种 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 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 甘油、 聚乙二醇或 1,2- 丙二醇中的一种 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 油相为乙酸乙酯、 丁酸乙酯、 柠檬烯、 油酸、 油酸乙酯、 月桂酸单甘油 酯、 肉豆蔻酸异丙脂或棕榈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0030 更优选地,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80 或吐温 60 ; 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 乙醇或甘油 ; 油相为柠檬烯或丁酸乙酯。 0031 如上所述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在室温条件 。
13、下, 先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 量的油相并匀速搅拌混合均匀, 最后向混合物中缓慢加入适量的水, 并不断匀速搅拌, 最终 得到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 即微乳体系。 0032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在抑制茶饮料沉淀中的应用。 0033 所述应用具体为将制备得到的微乳液按照体积分数为 0.1 5% 的添加量加入茶 饮料中, 搅拌至混合均匀。 0034 所述茶饮料为红茶饮料或绿茶饮料。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0036 现有技术研究较多的抑制茶饮料沉淀的方法有过滤和澄清净化等。 本发明创造性 地选用微乳液对茶饮料沉淀。
14、进行抑制, 相对于传统常用方法来说, 其具有工艺简单, 条件温 说 明 书 CN 103385325 B 4 3/5 页 5 和, 设备要求低等优势。 0037 鉴于微乳液在抑制茶饮料沉淀方面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乳液用于抑制茶饮 料沉淀, 同时较完整地保留茶饮料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0038 本发明微乳液采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均为食品级, 无毒, 安 全性能好 ; 本发明提供的微乳液制备工艺简单, 条件温和, 对设备要求很低, 使用简便, 实用 推广性强 ; 本发明提供的微乳液配方组成合理, 抑制茶饮料沉淀效果突出, 且对茶饮料的风 味影响较小, 能较好地保留茶饮料中的。
15、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经试验证实, 使用本发明微乳 液抑制茶饮料沉淀, 冷藏温度下保存 90 天后的茶饮料依旧澄清透明无沉淀, 饮料中可溶性 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的保留率均为 90% 以上。 附图说明 0039 图 1. 经不同处理的红茶饮料 90 天后的澄清度。 0040 图 2. 经不同处理后的红茶饮料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 原红茶饮料指出现浑浊 沉淀前的空白组红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红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红茶饮料。 0041 图 3. 经不同处理后的红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 ; 原红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前 。
16、的空白组红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红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 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红茶饮料。 0042 图 4. 经不同处理后的红茶饮料中咖啡碱的含量 ; 原红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前 的空白组红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红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 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红茶饮料。 0043 图 5. 经不同处理后的红茶饮料中儿茶素的含量 ; 原红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前 的空白组红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红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 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红茶饮料。 0044 图。
17、 6. 经不同处理的绿茶饮料 90 天后的澄清度。 0045 图 7. 经不同处理后的绿茶饮料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 原绿茶饮料指出现浑浊 沉淀前的空白组绿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绿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绿茶饮料。 0046 图 8. 经不同处理后的绿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 ; 原绿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前 的空白组绿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绿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 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绿茶饮料。 0047 图 9. 经不同处理后的绿茶饮料中咖啡碱的含量 ; 原绿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前 的。
18、空白组绿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绿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处 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绿茶饮料。 0048 图 10. 经不同处理后的绿茶饮料中儿茶素的含量 ; 原绿茶饮料指出现浑浊沉淀 前的空白组绿茶饮料 ; 上清液指出现浑浊沉淀后的绿茶饮料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 ; 微乳 处理组指经微乳处理 90 天后的实验组绿茶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385325 B 5 4/5 页 6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 但实施例并不对 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50 实施例 1 0051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
19、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0052 表 1 0053 0054 按表 1 配方, 先将吐温 80 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 然后向其中加入柠檬烯并匀速搅 拌混合均匀, 再向混合物中缓慢加入水, 并不断匀速搅拌最终得到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 即 微乳液。 0055 使用方法 : 将上述制备好的微乳液直接添加至红茶饮料中 (添加量体积分数为 1%) , 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添加有微乳液的红茶饮料在冷藏温度下保存 90 天后, 测定红茶 饮料的透光率和营养成分含量, 所述营养成分含量为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 量。同时, 以未经微乳液处理的红茶饮料和出现沉淀后经常规离心方法去除沉淀的红茶饮 料做。
20、对照。测定结果如图 1 5 所示。 0056 图 1 5 表明了使用本实施例微乳液能显著抑制红茶饮料沉淀, 在冷藏温度下保 存 90 天后的红茶饮料澄清透明无沉淀, 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等保留率均在 95% 左右, 较完整地保留了红茶饮料的风味和营养。而未经微乳液处理的红茶饮料在冷藏温度 下保存 90 天后透光率极低, 出现浑浊沉淀, 且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损失严重。 0057 实施例 2 0058 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0059 表 2 0060 0061 按表 2 配方, 先将吐温 80 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 然后向其中加入丁酸乙酯并匀速 搅拌混合均匀,。
21、 再向混合物中缓慢加入水, 并不断匀速搅拌 , 最终得到一种澄清透明的溶 液, 即微乳液。 说 明 书 CN 103385325 B 6 5/5 页 7 0062 使用方法 : 将上述制备好的微乳液直接添加至绿茶饮料中 (添加量体积分数为 1%) , 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添加有微乳液的绿茶饮料在冷藏温度下保存 90 天后, 测定绿茶 饮料的透光率和营养成分含量, 所述营养成分含量为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 量。同时, 以未经微乳液处理的绿茶饮料和出现沉淀后经常规离心方法去除沉淀的绿茶饮 料做对照。测定结果如图 6 10 所示。 0063 图 6 10 表明了使用本实施例微乳液抑制红。
22、茶饮料沉淀, 在冷藏温度下保存 90 天后的红茶饮料澄清透明无沉淀, 蛋白质、 茶多酚、 咖啡碱和儿茶素等保留绿均在 90% 以 上, 较完整地保留了绿茶饮料的风味和营养。而未经微乳液处理的绿茶饮料在冷藏温度下 保存 90 天后透光率极低, 出现浑浊沉淀, 且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损失严重。 说 明 书 CN 103385325 B 7 1/6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8 2/6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9 3/6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10 4/6 页 11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11 5/6 页 12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12 6/6 页 13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85325 B 13 。